浅析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情感走向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ron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情感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课堂教学,而且有利于促使学生将来走出课堂继续自我教育。笔者认为,作为教师要“感化学生,首先必须燃烧自己”。那么,教师在教学运作过程中又该如何去发挥情感作用,合理有效地“活化主体”,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进入角色,领悟情感——走向教材
  “文章情铸成”。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首先要与作品的思想产生共鸣,才有可能情真意切地向学生传情达意,撞击学生心灵的火花,以情激情,以情育人。
  1.认真阅读,激发情感。古人云,读书如销铜。教师首先必须洞悉教材,抓住重点段落,反复阅读,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读出气势,读出情感,争取把作品信息读到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为作品之情所动。这样,教师走进教室帮助学生分析引导时,才能纵横捭阖,深入浅出。
  2.品词析句,悟透情感。文章经过第一轮的阅读,教师和学生都已初步把握文章大意,但要真正把握文章情感内核,还必须静下心来,用心去赏析。这时学生能否抓住关键性的语句去品,去悟文章所要表达的动人之情,教师就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了。
  3.超越作品,提升情感。作品中喜怒哀乐的情感是作者写作时缘时而起,因事而发的。为师者有时虽然能把握住,但必须结合学生知识储备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甚至还要预测学生学习有可能出现的不良情绪、消极情感。这就要求教师自己必须有着时代的责任感去帮助学生解读作品,以期在教学中引导转化学生积极向上,美好健康的情愫。
  二、创设情境,传递情感——走向学生
  教学的本质就是由教師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双方互动过程,而联系二者的纽带便是情感。教师要善于把自己的情感波及到每一个学生,让师生之间心理距离大大缩短,成为求知路上的伙伴,围绕作品“共思共悟”。这样以来,学生在教师的激发下,经过自己的努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也获得了学习的动力。
  1.更新教育观念,这是实施情感教学的关键。教师必须“以人为本”,尽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其实教育观念的更新,也正是为师者爱心的体现,情感的外露。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是实施情感教学的根本。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组织有效的教学,首先必须是和谐的”。这里当然也包括师生情感的和谐。有道是“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都有“向师性”,他们也乐于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沟通。
  3.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这是实施情感教学的有效途径。“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学生,因此教学也必须围绕学生的学来展开,还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如能“双边”同时启用,既有教师向学生的传授,又有学生向教师的反馈,师生和谐交流、分享,这样学生的思维也必然是自由的、活跃的,师生之间“情”通了,又何愁“理”不通?
  三、切入实践,外延情感——走向生活
  “语文天然与社会,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教师要善于通过学生把教学情感折射到社会生活中。最近几年来综合实践的开设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举措。我们带着“大语文”观,一种社会责任感去学习,以教材为支点,作为载体,把学习过程中的满腔热情倾注到社会实际生活之中,从这个角度来看情感教学的意义就更为重大了。
  1.情感教学有利于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道德情操是属于人类高级情感范畴,它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对于中学生来说能否将课堂理论真正自觉体现在生活之中就更为重要了。
  2.情感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的情趣。教材中那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有的讴歌着时代生活的美,有的还凝聚着进步的审美理想。教师应当尽力通过自己的教学培养学生走出课堂去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更应当跨越课堂的感动,转化为课堂外的行动。然而学生毕竟没有太多的生活阅历,因此教师应当把教材中能够凸现生活美的突破点,尽可能地点化给学生,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并以此激发他们对生活中美的追求,丑的憎恶,进而净化他们的心灵,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情感教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的素质。课堂仅是一种教学的手段,“教学是为发明而准备的”。课堂上如能构建出民主和谐的氛围,师生情感就容易交流,此情此景也更能够激起学生的探讨兴趣。其实“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学中教师应当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让他们在接受中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上获得成功的教师,从某种角度来说与其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是分不开的。新的课程标准一个重大转变就是注重人文教育,笔者认为这一改革如果没有情感作为基础,它也便失去意义。情感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深层次的内核教育,也是最易实施的教育,教师必须把它当作教育学生的最高境界,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最终实现净化人类灵魂的大语文教学目的!
其他文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于能合理地利用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合作学习成为了课改中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明显特征。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合作学习的片面认识,教育倾向的习惯性,又往往会使合作学习“误入歧途”甚至背道而行。那么怎样搞好合作学习呢?  一
期刊
《聊斋志异》,蒲松龄的代表作。一提起它,许多人就会想到,期间描写了许多人与妖魔鬼怪之间的曲折浪漫的爱情故事。有人惊讶其中的人物塑造之神奇,还有人感叹故事情节之浪漫。而我觉得:其中,“教育”的味道尤为突出,值得细细品味。尤其是《聊斋志异·书痴》更为典型。  《书痴》中的主人公张生,他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古代书生。完全只为了读书而读书,除了读书,什么也不会做。书中写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期刊
古典诗歌的鉴赏内容丰富,鉴赏点密集,在高考试题的考查过程中,设题形式多种多样,需要鉴赏的角度及范围也层出不穷。但是,不管诗歌如何设题考查,把握诗歌的情感往往是鉴赏诗歌,解答诗歌鉴赏题的关键一环。所以,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有利于我们快速理解诗歌内容,解答有关诗歌鉴赏的题目。怎样才能迅速,准确地把握思想情感呢?如何能迅速地挖掘出该诗歌的思想情感呢?这其中有着关键的一步,就是善于寻找诗歌中的情语,巧用情
期刊
作文是学生展示写作个性与才能的舞台。纵观这几年高考的命题走向,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也给了学生非常广阔的写作空间,然而长期以来,学生的作文四平八稳,标题、立意、结构、语言都没有什么缺点,但也找不出什么亮点,没有什么新意,所以作文很难得到高分。这几年语文考试说明特别强调作文要有创新意识。其实,学生并不是不想创新,而是缺少创新的方法。怎样让创新成为学生内心的真正需要,在作文的舞台上展翅高飞,我
期刊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改的亮点,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语文“综合性”的寓意有两点:一是听说读写融于一体,尤其是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中心内容是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二是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与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新课标中正是针对诸如此类弊端,而设置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环节,那么如何才能搞好语文的综合性学
期刊
现代的语文高考题,考查的重点不再是书中的基础知识,而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课外阅读首先要选好书,可以联系学生实际,结合教材选择一些有益的书籍。例如,中外文学名著,伟人传记等一些积极向上的书籍,我们要多引导学生阅读。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在此谈一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认知有两个内容:1.是对语文材料中字词的音、形、义的认识。2.是对文本信息的了
期刊
语文教学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教师无论运用哪种手段,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扎实地 掌握知识,培养多种能力。通过几年的探索,我们认为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中,是达到上述目的的一种最佳手段。   所谓把绘画引进语文教学中(以下简称绘画法),就是让学生在读过课文后,通过自己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把课文内容用绘画形象地表现出来,进而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 学习积极
期刊
有观点认为,在空间结构上,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指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同一学校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在时间进程上,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结果方面拥有相对平等的入学机会,得到大致均等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条件,并能够获得尽可能的发展与成长。  较长时间以来,在多年计划经济和城乡二元体制下,基础教育领域内部资源配置的失衡,出现了比较显著的教育非均衡发展趋向
期刊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最费神的一个问题。“老师累,学生怕,收效低”。尤其是教两个班的高中语文,要耗费大量时间,使老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材。发给学生之后,学生也仅看分数,而将作文弃置一旁。更有甚者连作文本也懒得翻动。若老师动一下脑筋,想一下点子,仅改一半,或只粗略看一遍,仅打个分。但这又怕伤了学生的自尊,学生的写作热情消退。  如何让老师既节约了时间,学生又提高了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在具
期刊
很早就想写一篇女儿成长的文章,却因为总是忙,迟迟动不了笔。一旦动起笔来,又发现这文章很不容易写。我有许多话既想对女儿说,又想借此机会,感谢她所有的老师,所以不知从何说起。  其实任何一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无论在家里、在学校、在社会上,都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赏识,希望她快乐生活,所以每个家庭都有许多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我也只是谈谈一下我们的一点点做法,并愿与其他家长交流。  保持家庭和睦,让孩子享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