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4年9月1日下午1点,一只叫玛莎的老鸽子在辛辛那提动物园去世。作为旅鸽一族最后一名幸存者,它的离去代表了旅鸽整个物种的灭绝。
旅鸽曾是北美数量最多的鸟类。它们在鼎盛时期,数量多达数十亿,遍布整个北美大陆。旅鸽迁徙的过程堪称一场生物风暴,犹如慑人的乌云呼啸而过。“乌云”往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才能散去,留下的只有遭殃的庄稼与干涸的土地。
当一群旅鸽逼近城镇的时候,许多村民会以为末日要来了。美国鸟类学家约翰·詹姆斯·奥杜邦(John James Audubon)曾在《鸟类学传记》里描述了他在1813年观察到的旅鸽迁徙景象:
……乌云笼罩了城市上空,白昼转成暗夜。人们讲话得吼出来,不然就会被如雷的振翅声所掩盖。一只鹰试图在鸟群的后方碰碰运气,一瞬间它们像激流般聚成紧密的一团,伴随着雷鸣巨响;这个几乎实心的鸟群冲向前方,划出一道道波纹线条……日落时我已抵达路易威尔,距离哈登斯堡 55 英里,这些鸽子还在飞过,数量丝毫不减,如是持续整整 3 天。重见天日的市镇宛如鬼城。触目所及都是鸽子粪,就像融化的雪花一样。
旅鸽数量如此之多,看起来似乎不可能会灭绝,但在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面前,这都是弹指间的事。在18世纪和19世纪,人们认为旅鸽具有药用性。它的血液被认为对眼睛有好处,胃壁被研磨成粉之后用来治疗痢疾,甚至粪便也被用来治疗各种疾病,包括头痛、胃痛、嗜睡等。农民、猎人全都想抓鸽子赚点外快,他们便开始大肆捕杀旅鸽。
不到一个世纪,旅鸽就灭绝了。对于美国人来说,旅鸽的灭绝是个令人警醒的教训,复活旅鸽就成了人类赎罪的一个方法。
说到复活灭绝动物,也许你最先想到的就是《侏罗纪公园》,正是通过分离蚊子琥珀里的恐龙血液,科学家得到了恐龙的DNA,才得以将恐龙复活。但实际上,由于灭绝的恐龙的DNA实在太过古老,已超过其DNA的半衰期而无法恢复,这意味着它们已经彻底灭绝。DNA的半衰期,是指一个已经死亡生物的DNA核苷酸骨架(核苷酸骨架是DNA链的基本结构)之间的化学键半数降解掉所需的时间。如果一个生物的DNA在一定时间之后处于半衰期,则意味着这一生命体的遗传信息有一半已经丢失。根据研究人员推算,DNA的半衰期为521年。
旅鸽虽然已经灭绝,但它们的DNA还一直保留在博物馆的标本和化石中,距今也就百年时间。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旅鸽的复活成为了可能。
Revive and Restore是一个致力于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保护濒危动物、复活灭绝动物的保护组织。在复活灭绝动物的项目中,旅鸽是重中之重。
问题来了,为什么旅鸽是Revive and Restore的首选复活对象?
除了复活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复活旅鸽有利于保护美国东部森林的物种多样性,也会大大丰富地球基因库。
和许多森林生态系统一样,北美东部的森林生态循环依赖于环境扰动。在生态学上,“干扰”的定义多是对生态系统的“自然灾害”的解释。但其实,周期性、轻度到中度的扰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再生是有积极作用的。生态干扰通过调整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促进生态系统演化。例如,有的干扰能降低一个或少数几个物种的优势度,为其他竞争相同資源能力较差的物种增加了资源,为物种的分化和资源的分配提供了有利条件。
通过研究,科学家发现数量庞大密集的旅鸽群,是数万年来森林扰动的重要驱动因素。虽然美国东部在过去75年里经历了大规模的重新造林(这是一个较大的干扰因子),但就整体而言,干扰因子已经减少到只有天气事件、野火和伐木活动了,连续周期性的积极干扰因素的减少,导致许多本地物种数量减少。通过复活旅鸽,在美国东部森林将其恢复到一定种群数量,就能让旅鸽成为积极的干扰因子来刺激森林的再生循环,使森林生态系统更具生产力和多样性。
旅鸽玛莎成了复活的关键。首先,拿旅鸽标本玛莎的DNA与相近的现存物种斑尾鸽的DNA作比较(斑尾鸽与旅鸽都属鸠鸽科)。然后,确定斑尾鸽基因组需要编辑的区域,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编辑斑尾鸽的生殖细胞,人工繁育新一代旅鸽。最后,将旅鸽种群重新引入野外。
虽然只有三步,但实现起来可没那么简单。在此之前,就有科学家做过复活克隆动物的实验。1999年,全世界仅存一头活着的比利牛斯野山羊,科学家给这头母羊起名“塞利娅”。塞利娅死后,它的细胞被保存在马德里和萨拉戈萨的实验室里。随后几年,研究人员尝试“复活”塞利娅。他们把它的细胞核注入被剔除DNA的普通山羊卵细胞中,然后植入成年母山羊体内。2003年7月30日,研究人员接生出塞利娅的克隆体。但这只新出生的野山羊患有先天性肺部缺陷,在出生7分钟后因呼吸困难而死亡。可见复活动物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当然,另一个需要回答或解决的问题是,如果我们把旅鸽复活了,它们能适应现在的生活环境吗?如果适应了现在的环境,旅鸽的数量又很快恢复到过去数十亿的级别,它们会对现代城市造成冲击吗?
旅鸽曾是北美数量最多的鸟类。它们在鼎盛时期,数量多达数十亿,遍布整个北美大陆。旅鸽迁徙的过程堪称一场生物风暴,犹如慑人的乌云呼啸而过。“乌云”往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才能散去,留下的只有遭殃的庄稼与干涸的土地。
当一群旅鸽逼近城镇的时候,许多村民会以为末日要来了。美国鸟类学家约翰·詹姆斯·奥杜邦(John James Audubon)曾在《鸟类学传记》里描述了他在1813年观察到的旅鸽迁徙景象:
……乌云笼罩了城市上空,白昼转成暗夜。人们讲话得吼出来,不然就会被如雷的振翅声所掩盖。一只鹰试图在鸟群的后方碰碰运气,一瞬间它们像激流般聚成紧密的一团,伴随着雷鸣巨响;这个几乎实心的鸟群冲向前方,划出一道道波纹线条……日落时我已抵达路易威尔,距离哈登斯堡 55 英里,这些鸽子还在飞过,数量丝毫不减,如是持续整整 3 天。重见天日的市镇宛如鬼城。触目所及都是鸽子粪,就像融化的雪花一样。
旅鸽数量如此之多,看起来似乎不可能会灭绝,但在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面前,这都是弹指间的事。在18世纪和19世纪,人们认为旅鸽具有药用性。它的血液被认为对眼睛有好处,胃壁被研磨成粉之后用来治疗痢疾,甚至粪便也被用来治疗各种疾病,包括头痛、胃痛、嗜睡等。农民、猎人全都想抓鸽子赚点外快,他们便开始大肆捕杀旅鸽。
不到一个世纪,旅鸽就灭绝了。对于美国人来说,旅鸽的灭绝是个令人警醒的教训,复活旅鸽就成了人类赎罪的一个方法。
说到复活灭绝动物,也许你最先想到的就是《侏罗纪公园》,正是通过分离蚊子琥珀里的恐龙血液,科学家得到了恐龙的DNA,才得以将恐龙复活。但实际上,由于灭绝的恐龙的DNA实在太过古老,已超过其DNA的半衰期而无法恢复,这意味着它们已经彻底灭绝。DNA的半衰期,是指一个已经死亡生物的DNA核苷酸骨架(核苷酸骨架是DNA链的基本结构)之间的化学键半数降解掉所需的时间。如果一个生物的DNA在一定时间之后处于半衰期,则意味着这一生命体的遗传信息有一半已经丢失。根据研究人员推算,DNA的半衰期为521年。
旅鸽虽然已经灭绝,但它们的DNA还一直保留在博物馆的标本和化石中,距今也就百年时间。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旅鸽的复活成为了可能。
Revive and Restore是一个致力于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保护濒危动物、复活灭绝动物的保护组织。在复活灭绝动物的项目中,旅鸽是重中之重。
问题来了,为什么旅鸽是Revive and Restore的首选复活对象?
除了复活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复活旅鸽有利于保护美国东部森林的物种多样性,也会大大丰富地球基因库。
和许多森林生态系统一样,北美东部的森林生态循环依赖于环境扰动。在生态学上,“干扰”的定义多是对生态系统的“自然灾害”的解释。但其实,周期性、轻度到中度的扰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再生是有积极作用的。生态干扰通过调整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促进生态系统演化。例如,有的干扰能降低一个或少数几个物种的优势度,为其他竞争相同資源能力较差的物种增加了资源,为物种的分化和资源的分配提供了有利条件。
通过研究,科学家发现数量庞大密集的旅鸽群,是数万年来森林扰动的重要驱动因素。虽然美国东部在过去75年里经历了大规模的重新造林(这是一个较大的干扰因子),但就整体而言,干扰因子已经减少到只有天气事件、野火和伐木活动了,连续周期性的积极干扰因素的减少,导致许多本地物种数量减少。通过复活旅鸽,在美国东部森林将其恢复到一定种群数量,就能让旅鸽成为积极的干扰因子来刺激森林的再生循环,使森林生态系统更具生产力和多样性。
旅鸽玛莎成了复活的关键。首先,拿旅鸽标本玛莎的DNA与相近的现存物种斑尾鸽的DNA作比较(斑尾鸽与旅鸽都属鸠鸽科)。然后,确定斑尾鸽基因组需要编辑的区域,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编辑斑尾鸽的生殖细胞,人工繁育新一代旅鸽。最后,将旅鸽种群重新引入野外。
虽然只有三步,但实现起来可没那么简单。在此之前,就有科学家做过复活克隆动物的实验。1999年,全世界仅存一头活着的比利牛斯野山羊,科学家给这头母羊起名“塞利娅”。塞利娅死后,它的细胞被保存在马德里和萨拉戈萨的实验室里。随后几年,研究人员尝试“复活”塞利娅。他们把它的细胞核注入被剔除DNA的普通山羊卵细胞中,然后植入成年母山羊体内。2003年7月30日,研究人员接生出塞利娅的克隆体。但这只新出生的野山羊患有先天性肺部缺陷,在出生7分钟后因呼吸困难而死亡。可见复活动物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当然,另一个需要回答或解决的问题是,如果我们把旅鸽复活了,它们能适应现在的生活环境吗?如果适应了现在的环境,旅鸽的数量又很快恢复到过去数十亿的级别,它们会对现代城市造成冲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