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两年福尔摩斯火爆异常的一个主要理由居然是腐女们不遗余力的推动。那部由BBC出品的英剧《神探夏洛克》(Sherlock)虽然将舞台搬到了当代的伦敦,但人物名字、性格、经历甚至案件的线索和情节都在向柯南·道尔爵士的原著致敬。然而它的大热并非因为福尔摩斯书迷数量的巨大,而是腐女们将剧中两位男主角的私密关系上升到了社会话题的高度。剧作者也竭力配合,不停地拉近二者灵与肉的关系。终于在这部剧第三季上映之际,出现了中国腐女因对此剧的痴迷而登上英国主流报纸版面的“惊人消息”,而新作则干脆为痴情剧迷直接提供了官方中文字幕,真是贴身又贴心。
同样出自骨灰级福迷之手,《神探夏洛克》和下面要说到的《贝克街的福尔摩斯》(Sherlock Holmes of Baker Street)选择的角度恰好相反:电视剧情成立的出发点是假设历史上没有出现过这么一部伟大的作品,全伦敦的人也并不知道夏洛克·福尔摩斯(Sherlock Holmes)这个唯一受封爵位的著名虚构人物,而《贝克街的福尔摩斯》却需要它的读者至少通读过原著,并对其有着高于常人的兴趣,否则将会被这本有些四不像的读物搞得疑惑重重。
这么多年来看过数种版本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却一直没写点东西留念,大概是因为太过熟悉反而失语。不过有那么一撮人却把这种对于一部能在真实和虚构世界间搭起宽阔桥梁作品的崇敬,转化为不竭的研究动力,他们后来有了专属于自己的称号:“福迷”。我虽未敢忝列其间,但近几年随着国内资深福迷的热情译介,也乐呵呵地读到了不少传闻中的福学作品。其中有的严谨枯燥犹如论文,有的妙趣横生造经立典,但无论哪种总能给读遍福尔摩斯“正典”却更加饥饿的读者带来额外的收获。
诞生于1962年的《贝克街的福尔摩斯》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作者威廉·S.巴林-古尔德不但给福迷们提供了一本完整的虚构人物传记(当然这不算首创,更算不得新鲜的题材),还将他的各种研究以及同人创作成果聚集其中。书内有对原文的大量引用,也有广为人知的BUG解析,有时直接泄底,有时又有所回避。相信对于未阅读过福尔摩斯的读者来说很难激发出探究的热情,而对于推理爱好者,尤其是近半个世纪前信息不发达时代的福迷来说应该算是集“小成”的作品之一。
时至今日,此书仍应属福迷必备,因为书末随附的福尔摩斯年谱不但十分完整,也足够大胆——当时应该没有更系统的所谓“年代学”著作问世吧?这张表格在我心目中堪与《狄公案》那鬼扯的年表媲美,它们都留给后世同人创作者一座宝藏。(元芳,你可同意?)不过好歹狄公那年谱里还有历史人物与虚构人物的履历比较,而福尔摩斯这张……作者自己也说了,本书涉及的所有人物均属虚构,虽然他很希望事实并非如此。(因此才搞了张福尔摩斯的玉照放在书前吗?)
尤为难得的是,此书让我知道,原来Sherlock剧中的腐化思想源远流长,书中不止一处有把搭档情谊升华的迹象。当然这些玻璃种子早在道尔爵士创作的时代就已经埋下了。而书中对晚年福尔摩斯研究出蜂王浆的热情描写实在不能不让人想起电影里的植入广告。
而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片断是书中有关福尔摩斯对决开膛手杰克的插入章节,几乎能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原创故事,并且为这段公案提供了作者版本的答案。道尔爵士当年回避1888年白教堂谋杀案的理由其实可以想象:如此接近的年份,如此背景幽深的要案,若在举国知名的作品中说三道四——尽管它是虚构的——一定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当然原著者的沉默挡不住后来人的热情,史上最著名私家侦探与史上最神秘连环杀手的巅峰对决在虚拟作品中不断上演,福学家们也对此做出了种种推演,连华生医生本人都曾经中招——谁让他作为记录者总是遮遮掩掩又小错误不断呢!
客观地讲,此书对于非福迷来说可能不值一瞥,但若是福尔摩斯拥趸,则会给出相当高的评价。作者古尔德应该是个可爱的人,他在书中让偶像福尔摩斯穿越了时间的藩篱,长命百岁,而他本人却刚过知天命之年就早早离世,虚实相较,还真让人有些伤感。
同样出自骨灰级福迷之手,《神探夏洛克》和下面要说到的《贝克街的福尔摩斯》(Sherlock Holmes of Baker Street)选择的角度恰好相反:电视剧情成立的出发点是假设历史上没有出现过这么一部伟大的作品,全伦敦的人也并不知道夏洛克·福尔摩斯(Sherlock Holmes)这个唯一受封爵位的著名虚构人物,而《贝克街的福尔摩斯》却需要它的读者至少通读过原著,并对其有着高于常人的兴趣,否则将会被这本有些四不像的读物搞得疑惑重重。
这么多年来看过数种版本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却一直没写点东西留念,大概是因为太过熟悉反而失语。不过有那么一撮人却把这种对于一部能在真实和虚构世界间搭起宽阔桥梁作品的崇敬,转化为不竭的研究动力,他们后来有了专属于自己的称号:“福迷”。我虽未敢忝列其间,但近几年随着国内资深福迷的热情译介,也乐呵呵地读到了不少传闻中的福学作品。其中有的严谨枯燥犹如论文,有的妙趣横生造经立典,但无论哪种总能给读遍福尔摩斯“正典”却更加饥饿的读者带来额外的收获。
诞生于1962年的《贝克街的福尔摩斯》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作者威廉·S.巴林-古尔德不但给福迷们提供了一本完整的虚构人物传记(当然这不算首创,更算不得新鲜的题材),还将他的各种研究以及同人创作成果聚集其中。书内有对原文的大量引用,也有广为人知的BUG解析,有时直接泄底,有时又有所回避。相信对于未阅读过福尔摩斯的读者来说很难激发出探究的热情,而对于推理爱好者,尤其是近半个世纪前信息不发达时代的福迷来说应该算是集“小成”的作品之一。
时至今日,此书仍应属福迷必备,因为书末随附的福尔摩斯年谱不但十分完整,也足够大胆——当时应该没有更系统的所谓“年代学”著作问世吧?这张表格在我心目中堪与《狄公案》那鬼扯的年表媲美,它们都留给后世同人创作者一座宝藏。(元芳,你可同意?)不过好歹狄公那年谱里还有历史人物与虚构人物的履历比较,而福尔摩斯这张……作者自己也说了,本书涉及的所有人物均属虚构,虽然他很希望事实并非如此。(因此才搞了张福尔摩斯的玉照放在书前吗?)
尤为难得的是,此书让我知道,原来Sherlock剧中的腐化思想源远流长,书中不止一处有把搭档情谊升华的迹象。当然这些玻璃种子早在道尔爵士创作的时代就已经埋下了。而书中对晚年福尔摩斯研究出蜂王浆的热情描写实在不能不让人想起电影里的植入广告。
而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片断是书中有关福尔摩斯对决开膛手杰克的插入章节,几乎能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原创故事,并且为这段公案提供了作者版本的答案。道尔爵士当年回避1888年白教堂谋杀案的理由其实可以想象:如此接近的年份,如此背景幽深的要案,若在举国知名的作品中说三道四——尽管它是虚构的——一定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当然原著者的沉默挡不住后来人的热情,史上最著名私家侦探与史上最神秘连环杀手的巅峰对决在虚拟作品中不断上演,福学家们也对此做出了种种推演,连华生医生本人都曾经中招——谁让他作为记录者总是遮遮掩掩又小错误不断呢!
客观地讲,此书对于非福迷来说可能不值一瞥,但若是福尔摩斯拥趸,则会给出相当高的评价。作者古尔德应该是个可爱的人,他在书中让偶像福尔摩斯穿越了时间的藩篱,长命百岁,而他本人却刚过知天命之年就早早离世,虚实相较,还真让人有些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