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通过全方位的对比试验,优化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100mL:0.2g+0.9g)的配置生产工艺。方法:通过对注射液配置过程中的注射用水温度、pH值,加料顺序等项目的考察,同时对不同工艺所产成品的相关物质与该批氧氟沙星原料的有关物质进行比较,找出工艺稳定,适宜工业化大生产的制剂工艺。结果:氧氟沙星在酸性環境下溶解迅速,成品有关物质稳定,质量可靠。结论:加酸工艺可以解决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100mL:0.2g+0.9g)成品有关物质偏高,不稳定的现象,工艺简单,能耗降低,适宜于工业化大生产。
关键词:氧氟沙星;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盐酸
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在临床输液当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但是现在我国对于该药品的 制备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其原因在于国家药典当中的标准也 在不断发生变化,这也导致了当前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的问题。在最新的国家药典当中,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ph值范围进一步放宽,为3.5-7.5之间,同时有关物质的成分标准也得到了提高,。但是在水中,氧氟沙星是一种难溶的物质,但是在酸性环境下则易溶,在本次研究当中,针对水温、ph值和加酸顺序进行对比,以此来保证溶液质量、节约成本,生成稳定的配制工艺。
1 实验环节
1.1 不加酸配制工艺简介
取有刻度的烧杯,其中加入注射用水1L,然后将其加入设定温度的恒温水浴锅当中,保证温度达到相同状态后,结合配制处方加入氯化钠溶液,并进行搅拌,在其溶解后就可以加入氧氟沙星,搅拌至完全溶解,之后补充注射用水1L,之后将半成品取样进行检验,其余半成品要经过过滤后加入输液瓶,在115摄氏度环境下进行0.5h的灭菌,之后冷却。
1.2 加酸的配制工艺
取有刻度的烧杯,其中加入注射用水1L,然后将其加入设定温度的恒温水浴锅当中,保证温度达到相同状态后,结合配制处方加入氯化钠溶液,并进行搅拌,加入稀盐酸到适当的酸度,之后加入氧氟沙星,搅拌至完全溶解,之后补充注射用水1L,之后将半成品取样进行检验,其余半成品要经过过滤后加入输液瓶,在115摄氏度环境下进行0.5h的灭菌,之后冷却。
结合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在我国新版药品的标准下,对半成品的酸度进行考查。
1.3 标准与检验
(1)pH值
应为3.5~7.5(05版药典附录ⅥH)。
(2)吸光度
取本品,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05版药典附录ⅣA),在45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不得过0.03。
(3)含量
氯氟沙星:照高效液相色谱法(05版药典附录ⅤD)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见2005版中国药典二部氧氟沙星项下。测定法:精密量取本品15mL置25mL量瓶中加0.1mol/L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50mL量瓶中,加0.1mol/L盐酸溶液稀至度,摇匀,精密量取10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氧氟沙星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用0.1mol/L盐酸溶液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0.12mg的溶液,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2 试验结果
2.1 不加酸的配制工艺
实验分四组,针对通行的加热搅拌溶解工艺,我们考察了不同的配制温度下,氧氟沙星的溶解时间,半成品灭菌前后的吸光度、有关物质,含量等的变化,见表1。
2.2 加酸的配制工艺
根据氧氟沙星的理化性质,其纯品为游离碱,与酸反应成盐后,溶解迅速,同时,参考文献资料,得知氧氟沙星盐酸盐在水中理化性质稳定,无混浊及沉淀生成,对机体刺激小,适用于静脉滴注等特点,同时,加入盐酸,对制剂不引入新的离子或杂质。依据2005版药典标准要求,我们考察了在不同氯化钠溶液酸度下,氧氟沙星的搅拌溶解时间,半成品灭菌前后的吸光度、有关物质、含量等的变化。见表2。
3 总结
经过前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从半成品的灭菌前后吸光度进行对比当中,灭菌环节并不会对于产品的吸光度形成较大的影响,但是加酸后的配制工艺下,无论是半成品还是成品,其颜色都会出现一定的变化,吸光度略有增加,但是与国家药典相比,仍然较小。针对灭菌前后的两种工艺吸光度进行对比,就可以发现应用了加酸工艺后,吸光度是更加稳定的,这也会提高氧氟沙星氯化钠的成盐后的稳定性,在灭菌前后的含量测定值上也可以得到证明。所以可以认为,不加酸会直接影响其质量,同时配制过程中,应用高温灭菌也会对于其质量产生影响。
在加酸工艺当中,配制的顺序要保证正确,之后才能进行搅拌环节。同时为了避免溶液的颜色出现急剧变化,也不能补加酸。加酸对于产品质量的控制来说更加有利,可以保证产品的统一性和稳定性。同时在配制过程中,也可以 有效节约大量能源,给大规模生产创造了便利。
参考文献
[1]张太伦,冷崇娇,徐洁,etal.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生产工艺研究[J].医药前沿,2013(2):32-33.
[2]马远刚.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配制工艺的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8,31(5):19-20.
[3]方玲芬.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无菌检查法方法学研究[J].中国药事,2006,20(9):554-556.
[4]张艳杰.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生产工艺优化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4,31(2):546-547.
关键词:氧氟沙星;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盐酸
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在临床输液当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但是现在我国对于该药品的 制备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其原因在于国家药典当中的标准也 在不断发生变化,这也导致了当前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的问题。在最新的国家药典当中,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ph值范围进一步放宽,为3.5-7.5之间,同时有关物质的成分标准也得到了提高,。但是在水中,氧氟沙星是一种难溶的物质,但是在酸性环境下则易溶,在本次研究当中,针对水温、ph值和加酸顺序进行对比,以此来保证溶液质量、节约成本,生成稳定的配制工艺。
1 实验环节
1.1 不加酸配制工艺简介
取有刻度的烧杯,其中加入注射用水1L,然后将其加入设定温度的恒温水浴锅当中,保证温度达到相同状态后,结合配制处方加入氯化钠溶液,并进行搅拌,在其溶解后就可以加入氧氟沙星,搅拌至完全溶解,之后补充注射用水1L,之后将半成品取样进行检验,其余半成品要经过过滤后加入输液瓶,在115摄氏度环境下进行0.5h的灭菌,之后冷却。
1.2 加酸的配制工艺
取有刻度的烧杯,其中加入注射用水1L,然后将其加入设定温度的恒温水浴锅当中,保证温度达到相同状态后,结合配制处方加入氯化钠溶液,并进行搅拌,加入稀盐酸到适当的酸度,之后加入氧氟沙星,搅拌至完全溶解,之后补充注射用水1L,之后将半成品取样进行检验,其余半成品要经过过滤后加入输液瓶,在115摄氏度环境下进行0.5h的灭菌,之后冷却。
结合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在我国新版药品的标准下,对半成品的酸度进行考查。
1.3 标准与检验
(1)pH值
应为3.5~7.5(05版药典附录ⅥH)。
(2)吸光度
取本品,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05版药典附录ⅣA),在45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不得过0.03。
(3)含量
氯氟沙星:照高效液相色谱法(05版药典附录ⅤD)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见2005版中国药典二部氧氟沙星项下。测定法:精密量取本品15mL置25mL量瓶中加0.1mol/L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50mL量瓶中,加0.1mol/L盐酸溶液稀至度,摇匀,精密量取10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氧氟沙星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用0.1mol/L盐酸溶液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0.12mg的溶液,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2 试验结果
2.1 不加酸的配制工艺
实验分四组,针对通行的加热搅拌溶解工艺,我们考察了不同的配制温度下,氧氟沙星的溶解时间,半成品灭菌前后的吸光度、有关物质,含量等的变化,见表1。
2.2 加酸的配制工艺
根据氧氟沙星的理化性质,其纯品为游离碱,与酸反应成盐后,溶解迅速,同时,参考文献资料,得知氧氟沙星盐酸盐在水中理化性质稳定,无混浊及沉淀生成,对机体刺激小,适用于静脉滴注等特点,同时,加入盐酸,对制剂不引入新的离子或杂质。依据2005版药典标准要求,我们考察了在不同氯化钠溶液酸度下,氧氟沙星的搅拌溶解时间,半成品灭菌前后的吸光度、有关物质、含量等的变化。见表2。
3 总结
经过前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从半成品的灭菌前后吸光度进行对比当中,灭菌环节并不会对于产品的吸光度形成较大的影响,但是加酸后的配制工艺下,无论是半成品还是成品,其颜色都会出现一定的变化,吸光度略有增加,但是与国家药典相比,仍然较小。针对灭菌前后的两种工艺吸光度进行对比,就可以发现应用了加酸工艺后,吸光度是更加稳定的,这也会提高氧氟沙星氯化钠的成盐后的稳定性,在灭菌前后的含量测定值上也可以得到证明。所以可以认为,不加酸会直接影响其质量,同时配制过程中,应用高温灭菌也会对于其质量产生影响。
在加酸工艺当中,配制的顺序要保证正确,之后才能进行搅拌环节。同时为了避免溶液的颜色出现急剧变化,也不能补加酸。加酸对于产品质量的控制来说更加有利,可以保证产品的统一性和稳定性。同时在配制过程中,也可以 有效节约大量能源,给大规模生产创造了便利。
参考文献
[1]张太伦,冷崇娇,徐洁,etal.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生产工艺研究[J].医药前沿,2013(2):32-33.
[2]马远刚.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配制工艺的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8,31(5):19-20.
[3]方玲芬.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无菌检查法方法学研究[J].中国药事,2006,20(9):554-556.
[4]张艳杰.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生产工艺优化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4,31(2):546-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