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改革的背景
2006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并指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探索工学交替、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高职英语作为高职的一门主要课程,如何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与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相适应?如何改革高职英语的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以符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要求?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一)高职英语课程定位不准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实践能力强、职业道德良好的高技能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高职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英语语言知识,还应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有关涉外业务工作的能力。然而目前,高职英语教学基本以学生通过高等学校实用英语能力等级考试为目标,教学方法仍然以基础英语词汇和语法讲解为主,片面追求能力考试的通过率,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现行的高职英语教学与实际职业应用严重脱节。
(二)教学方式、教学模式落后
目前高职英语课堂普遍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各个环节,难以实现学生在英语课堂的主体性、自主性、实践性。大多数高职英语教师依旧采用“说教式”、“翻译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词汇、语法、翻译等知识的讲授,忽视语言应用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内容缺乏职业性
高职英语教学内容还是以教材为核心,现行的高职英语教材或采用大学英语教材,或采用英语语言知识为主的高职英语教材。题材多来自学生生活,社会热点等,以普通基础英语为主要教学内容,没有突出专业特色,实用性不强。同时,大多数高职院校都采用大班授课,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同一课堂中上课,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专业添加相关的专业英语内容,给教学内容职业化改革带来很大困难。
(四)教师队伍缺乏相关专业知识
高职院校中很多英语教师都是英语专业出身,只具有单一的英语专业知识,且刚毕业就进入教师岗位,没有行业实践经历,不了解学生专业领域里的专业术语和专业英语知识,以及学生未来的目标岗位对学生的英语能力有哪些要求。单纯的词汇、语音、语法知识的传授,和听、说、读、写等基本英语技能的训练,很难满足学生的相关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的需求。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一)高职英语教学的新定位
高职院校积极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培养符合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的实际应用型人才。高职英语不再是一门传授纯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独立课程,而是把高职英语课程与专业培养目标有机结合,使所培养的人才能用英语从事服务和管理工作。高职英语应重新定位为:按照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原则,以职场为交际环境,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完成目标岗位工作的能力为目标,注重实用性和专业性,使学生逐步提高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
(二)优化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式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体系改革应将英语基础教学内容与行业英语教学内容优化整合, 使常规英语教学既能满足一般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 又能兼顾各专业和行业不同实际的需要, 实现英语教学内容与专业需求的有机结合。教学方法改革应以工学结合为导向,采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把工作过程转化为教学过程,用项目导向或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 使学生通过完成各个具体任务来实现课程的学习目标。
(四)培养高职英语教师专业知识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入点是要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队伍也应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要解决高职英语教师专业知识缺乏这一现状,第一,英语老师要了解授课班级的专业,该专业毕业生可能从事的岗位,以及未来职业对英语能力的要求。第二,校企合作,让教师到企业中体验工作实际,把握典型工作任务,从而才能准确地进行教学整合。第三,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作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共同进行课程开发,保证教学内容选取的工作适应性和教学工作的严谨性。
(五)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有助于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顺利进行。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使仿真场景更真实,有利于学生更贴近真实工作环境、锻炼职业能力。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加深对生产和工作过程的了解,提高实际运用的能力。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结合起来,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的实操能力和职业素质,使他们能够体验真正的工作并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心理和职业能力方面的基础。
2006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并指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探索工学交替、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高职英语作为高职的一门主要课程,如何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与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相适应?如何改革高职英语的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以符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要求?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一)高职英语课程定位不准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实践能力强、职业道德良好的高技能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高职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英语语言知识,还应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有关涉外业务工作的能力。然而目前,高职英语教学基本以学生通过高等学校实用英语能力等级考试为目标,教学方法仍然以基础英语词汇和语法讲解为主,片面追求能力考试的通过率,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现行的高职英语教学与实际职业应用严重脱节。
(二)教学方式、教学模式落后
目前高职英语课堂普遍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各个环节,难以实现学生在英语课堂的主体性、自主性、实践性。大多数高职英语教师依旧采用“说教式”、“翻译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词汇、语法、翻译等知识的讲授,忽视语言应用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内容缺乏职业性
高职英语教学内容还是以教材为核心,现行的高职英语教材或采用大学英语教材,或采用英语语言知识为主的高职英语教材。题材多来自学生生活,社会热点等,以普通基础英语为主要教学内容,没有突出专业特色,实用性不强。同时,大多数高职院校都采用大班授课,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同一课堂中上课,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专业添加相关的专业英语内容,给教学内容职业化改革带来很大困难。
(四)教师队伍缺乏相关专业知识
高职院校中很多英语教师都是英语专业出身,只具有单一的英语专业知识,且刚毕业就进入教师岗位,没有行业实践经历,不了解学生专业领域里的专业术语和专业英语知识,以及学生未来的目标岗位对学生的英语能力有哪些要求。单纯的词汇、语音、语法知识的传授,和听、说、读、写等基本英语技能的训练,很难满足学生的相关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的需求。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一)高职英语教学的新定位
高职院校积极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培养符合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的实际应用型人才。高职英语不再是一门传授纯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独立课程,而是把高职英语课程与专业培养目标有机结合,使所培养的人才能用英语从事服务和管理工作。高职英语应重新定位为:按照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原则,以职场为交际环境,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完成目标岗位工作的能力为目标,注重实用性和专业性,使学生逐步提高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
(二)优化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式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体系改革应将英语基础教学内容与行业英语教学内容优化整合, 使常规英语教学既能满足一般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 又能兼顾各专业和行业不同实际的需要, 实现英语教学内容与专业需求的有机结合。教学方法改革应以工学结合为导向,采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把工作过程转化为教学过程,用项目导向或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 使学生通过完成各个具体任务来实现课程的学习目标。
(四)培养高职英语教师专业知识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入点是要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队伍也应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要解决高职英语教师专业知识缺乏这一现状,第一,英语老师要了解授课班级的专业,该专业毕业生可能从事的岗位,以及未来职业对英语能力的要求。第二,校企合作,让教师到企业中体验工作实际,把握典型工作任务,从而才能准确地进行教学整合。第三,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作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共同进行课程开发,保证教学内容选取的工作适应性和教学工作的严谨性。
(五)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有助于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顺利进行。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使仿真场景更真实,有利于学生更贴近真实工作环境、锻炼职业能力。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加深对生产和工作过程的了解,提高实际运用的能力。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结合起来,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的实操能力和职业素质,使他们能够体验真正的工作并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心理和职业能力方面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