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车都不让进,谈何一体化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qinghua5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段时间,京津冀一体化成为热门话题。更热的是河北保定变“副都”的消息,一夜之间,保定的房地产也开始疯狂上涨。在媒体的炒作之下,北京周边的省份纷纷到国家发改委争取从北京行政功能和经济产业分离与转移中获得好处。
  京津冀一体化,并非要设立什么“副都”,也并非是北京要转移什么产业,更不是要在北京以外的华北地区再造特大城市,而是京津冀要相互开放,摆脱各自的封闭状态。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京津冀抛弃“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
  改革开放以来,京津冀一直处于各自封闭的状态,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这是由于京津冀三者之间,从来都没有形成兄弟般的合作伙伴关系,都只想着各自的“一亩三分地”,导致资源无法流动,配置也很不合理。
  天津怕被北京“圈”进去而失去自我,将自己封闭得天衣无缝,并在封闭中与北京展开竞争。天津机场本应建在津京中间地带,但却建在了天津南边,导致客流量不足。天津有地铁,但外地人到天津坐地铁根本就找不到地铁在何处,只有天津人自己知道。虽然天津市政府一直在努力引进更多的企业到天津,但由于市场的封闭,外地企业到天津发展,往往因为竞争而陷入关门打狗的境况,很难在天津长期置业。
  河北一直对京津有诸多不满,认为京津只要冀的吃的、用的、廉价劳动力,没有给河北以任何回报,甚至连车都不让进。有媒体就说,河北就像一个被两个不孝之子榨干了乳汁的母亲,剩下的只有苦等和伤心。为应对京津只索取不付出的局面,河北省便自己关起门来发展经济。本来很脆弱的环境,却大搞钢铁。但这不仅没有让河北贫困带消失,反而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许多污染指标全国第一。全国十大污染城市,河北就占了7个。这既伤了自己,也害了别人。
  北京也有自傲的表现,对天津、河北往往低看一眼,不愿与其打交道,导致首都经济丧失了辐射功能,只能独善其身,没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后来,北京先于津冀觉醒,并于2005年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正式提出京津冀应进行多方面协作的主张,但并没有获得津冀的积极响应。
  北京提出京津冀协作,没有获得津冀的响应,原因在于行政阻隔。毕竟北京市政府不是津冀的领导机构,这也是津冀最忌讳的东西。
  然而,国家层面提出京津冀一体化已有多年,但同样搁置了多年。早在2004年,国家发改委就正式启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编制,不过,迄今10年过去,这一规划尚没有面世。2006年,国家“十一五”规划收入京津冀区域发展问题;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发布,提出“打造首都经济圈”,尽管动作频频,但一直没有实质性突破。原因也在于“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没有打破。
  因此,京津冀一体化的核心是彻底抛弃“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相互开放,建立统一的市场。这并非一句话就可解决问题,要靠改革、靠创新机制来解决,才能打破行政条块阻隔,消除妨碍市场自由贸易的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否则,京津冀一体化只能成为一次概念炒作。
其他文献
曾牧(Stanislaw Zurkiewicz),DEKRA集团的东亚区总裁,他先后两度获得集团总部颁发的“DEKRA发展大奖”,该奖项是为DEKRA集团中优秀企业高管颁发的年度全球最高盈利增长大奖。他在
《大数据时代》一书风靡全球已有时日。大数据(Big Data),又称“巨量资料”,是指其数据规模极其巨大,以致很难通过一般软件工具加以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有用资讯。按业界说法,大数据特点为4个“V”:即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  大量、高速——到了什么程度呢?一个移动硬盘,容量大约为10个G。2001年,全球互联网总流量达到
研究了煤可溶组分吡啶不溶物(PI)在溶液中的缔合动力学,该PI系二硫化碳/N-甲基-2-吡咯烷酮(CS2/NMP)混合溶剂可溶组分.结果表明PI在NMP溶液中的缔合属于反应控制机理,并提出
京东商城北京时间4月15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招股书,京东将在纳斯达克挂牌交易,最多融资15亿美元。  招股书显示,2011、2012和2013年,京东净营收分别为人民币211.3亿元、413.8亿元和693亿元人民币,净亏损分别为人民币12.84亿元、17.29亿元和4990万元人民币。  这样一份看似很不完美的财报却受到美国资本市场的青睐,说明美国资本市场和中国资本市场的差异。
【事件】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商务部等九部门近日发布的《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方案》提出,加大对食品功能声称广告违法和虚
叶嘉莹耄耋归来  今年是恭王府重启“海棠雅集”的第四个年头。  静静地等待春风春雨,直到翠芽相争,花开烂漫,甲午海棠雅集迎来了远游73年的学子,著名诗人叶嘉莹先生。  “春风又到海棠时,西府名花别样姿。记得东坡诗句好,朱唇翠袖总相思。”  “青衿往事忆从前,黉舍曾夸府邸连。当日花开战尘满,今来真喜太平年。”  “花前小立意如何,回首春风感慨多。师友已伤零落尽,我来今亦鬓全皤。”  “一世飘零感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