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谨慎性原则是一项重要的会计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竞争和风险的日益加剧,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程度越来越高,以投资为主体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从而,谨慎性原则也逐渐成为对披露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的修订性原则。为此,本文就谨慎性原则及其运用进行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信息披露;会计信息质量
一、谨慎性原则的涵义及经济学意义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受不确定因素影响时,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告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不确定性存在,就意味着风险的存在。存在风险,人们就自然会釆取措施往返避风险,保护自己。谨慎性原则就是人们对会计不确定性的一种必然反应。
二、谨慎性原则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由于谨慎性原则本身所具有的倾向性、不平衡性以及实务操作中所存在的一些随意性,使它与其他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经常发生冲突。讨论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对更好地运用谨慎性原则具有指导作用。
1、与真实性的矛盾
真实性原则是指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而谨慎性原则要求确认可能发生而尚未发生的损失或费用,这显然与真实性原则相矛盾。同时,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中的市价确定、或有损失的确定都带有很大程度上的不确定性,包含着一定的难以辨认的主观因素,直接威胁着会计信息的如实反映。此外,谨慎性在维护出资者和企业利益方面的倾向性十分明显,它以种种方式促使企业采取“审慎”的行动达到既定目标,最终可能失去“不偏不倚”的立场。
2、与相关性的矛盾
相关性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猜测。而谨慎性原则的宗旨是宁可少计资产或可能发生的收益,不可少计负债或可能发生的损失。因而,会使得一些可能性程度很高的未来收益,无法在会计信息中反映出来,而使一些可能性程度很低的或有负债和费用却得到确认。这样反映出的信息过于保守,降低了信息的相关性,从而可能誤导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三、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修订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会计原则做了较大的变动,将谨慎性原则列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一,体现出谨慎性思想在评价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地位。其具体应用包括:
1、对各项资产计提减值预备
包括坏账预备、存货跌价预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预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预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预备、固定资产减值预备、无形资产减值预备、商誉减值预备、在建工程减值预备等。并规定长期资产减值视同永久性减值,一经提取不得转回。
2、新准则增加了有关无形资产不应摊销的规定
在无形资产准则中,要求企业治理部门在判定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时,应当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寿命内可能存在的各种因素做出合理谨慎的估计。新准则增加了有关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的规定。
3、对于收入的确认标准更加谨慎
将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结果能够可靠计量等作为一个收入确认的必要条件之一。
4、对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改为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公允价值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之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5、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体现了谨慎性准则。即可适度预计可能发生的或有负债和或有损失,而不预计可能发生的或有资产和或有收益。
6、对于债务重组中涉及的或有支出,债务人确认为预计负债,而或有收益,债权人则不应确认为资产,只能在表外予以披露。
四、谨慎性原则在实际应用中应注重的问题
谨慎性原则从产生之初即带有明显的两面性,一方面它能够避免虚计资产和浮夸利,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在运用该原则时,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主观随意性的色彩,甚至为表粉饰留下了空间。比如计提存货跌价预备使得当期利润计算偏低,期末存货价值减少,导致后期销售成本偏低,从而在次年就可以顺利实现数额可观的净利润。这种盈余治理只需对期末存货可变现净值作过低估计,而无需在次年度大量冲回减值预备即可实现,因而具有更强的隐蔽性。笔者以为,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应注重以下问题:
1、推行谨慎性原则要循序渐进
由于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会计工作各个方面,因此,涉及各个方面利益关系。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会减少企业利润,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国家财政收入,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谨慎性原则运用的监管,在非上市公司执行谨慎性原则时,应指定若干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推行时必须循序渐进,逐步有计划的进行。
2、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准则、制度和相关条款应尽量具有可操作性
企业在会计政策的选择上比较随意,使资产和利润达到客观性要求的目的不一定能够完全实现。如实际成本计价下,发出存货的成本按什么价格计价,是采用先进先出法,还是采用加权平均法。
3、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与会计信息披露结合起来
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是对会计领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事项进行判定时所持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体现在具体的会计处理中。不同的处理方法有不同的会计信息,最终受影响的是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所以,凡是与谨慎性原则有关的内容都应在财务告中全面陈述,包括谨慎性原则运用的范围、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及产生的影响,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以便作出正确的决策。
4、运用谨慎性原则要注重“度”的把握
应用谨慎性原则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它的运用程度,过度谨慎性或谨慎性不够都会降低应用谨慎性原则的优点,使企业的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果得不到准确的揭示,从而使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决策等方面受到误导。关键是在进行会计政策方案的选择时应切实的寻找一个应用谨慎性原则的平衡点,以使谨慎性原则的优点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将其自身的缺陷约束在一个最小的范围内。在执行谨慎性原则时,必须认真合理的考虑权衡相关性、客观性、配比性与稳健性原则之间的成本效益,而不能片面的“教条化”执行。
5、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定能力
任何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在企业会计中的贯彻和运用都离不开会计行为的主体——会计人员。谨慎性原则在实务操作中带有极大的主观臆断性,它的“适度”的把握有赖于会计人员准确的职业判定。会计人员职业判定能力提高了,才能准确把握谨慎性原则的实质,在对不确定性因素进行估计和判定时,才能避免主观随意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应加强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会有求真意识;第二,会计人员应系统地把握会计专业知识,练好扎实的基本功;第三,会计人员应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加强后续教育。
参考文献
[1]郝淑娟. 浅议谨慎性原则及其应用.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04).
[2]夏俊梅. 谨慎性原则及其运用.中国西部科技,2006(31).
[3]查秉柱. 新会计准则下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科技资讯,2007(02).
[4]朱清贞. 谨慎性原则及其运用.审计与理财,2005(02).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信息披露;会计信息质量
一、谨慎性原则的涵义及经济学意义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受不确定因素影响时,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告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不确定性存在,就意味着风险的存在。存在风险,人们就自然会釆取措施往返避风险,保护自己。谨慎性原则就是人们对会计不确定性的一种必然反应。
二、谨慎性原则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由于谨慎性原则本身所具有的倾向性、不平衡性以及实务操作中所存在的一些随意性,使它与其他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经常发生冲突。讨论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对更好地运用谨慎性原则具有指导作用。
1、与真实性的矛盾
真实性原则是指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而谨慎性原则要求确认可能发生而尚未发生的损失或费用,这显然与真实性原则相矛盾。同时,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中的市价确定、或有损失的确定都带有很大程度上的不确定性,包含着一定的难以辨认的主观因素,直接威胁着会计信息的如实反映。此外,谨慎性在维护出资者和企业利益方面的倾向性十分明显,它以种种方式促使企业采取“审慎”的行动达到既定目标,最终可能失去“不偏不倚”的立场。
2、与相关性的矛盾
相关性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猜测。而谨慎性原则的宗旨是宁可少计资产或可能发生的收益,不可少计负债或可能发生的损失。因而,会使得一些可能性程度很高的未来收益,无法在会计信息中反映出来,而使一些可能性程度很低的或有负债和费用却得到确认。这样反映出的信息过于保守,降低了信息的相关性,从而可能誤导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三、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修订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会计原则做了较大的变动,将谨慎性原则列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一,体现出谨慎性思想在评价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地位。其具体应用包括:
1、对各项资产计提减值预备
包括坏账预备、存货跌价预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预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预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预备、固定资产减值预备、无形资产减值预备、商誉减值预备、在建工程减值预备等。并规定长期资产减值视同永久性减值,一经提取不得转回。
2、新准则增加了有关无形资产不应摊销的规定
在无形资产准则中,要求企业治理部门在判定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时,应当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寿命内可能存在的各种因素做出合理谨慎的估计。新准则增加了有关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的规定。
3、对于收入的确认标准更加谨慎
将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结果能够可靠计量等作为一个收入确认的必要条件之一。
4、对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改为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公允价值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之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5、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体现了谨慎性准则。即可适度预计可能发生的或有负债和或有损失,而不预计可能发生的或有资产和或有收益。
6、对于债务重组中涉及的或有支出,债务人确认为预计负债,而或有收益,债权人则不应确认为资产,只能在表外予以披露。
四、谨慎性原则在实际应用中应注重的问题
谨慎性原则从产生之初即带有明显的两面性,一方面它能够避免虚计资产和浮夸利,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在运用该原则时,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主观随意性的色彩,甚至为表粉饰留下了空间。比如计提存货跌价预备使得当期利润计算偏低,期末存货价值减少,导致后期销售成本偏低,从而在次年就可以顺利实现数额可观的净利润。这种盈余治理只需对期末存货可变现净值作过低估计,而无需在次年度大量冲回减值预备即可实现,因而具有更强的隐蔽性。笔者以为,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应注重以下问题:
1、推行谨慎性原则要循序渐进
由于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会计工作各个方面,因此,涉及各个方面利益关系。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会减少企业利润,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国家财政收入,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谨慎性原则运用的监管,在非上市公司执行谨慎性原则时,应指定若干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推行时必须循序渐进,逐步有计划的进行。
2、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准则、制度和相关条款应尽量具有可操作性
企业在会计政策的选择上比较随意,使资产和利润达到客观性要求的目的不一定能够完全实现。如实际成本计价下,发出存货的成本按什么价格计价,是采用先进先出法,还是采用加权平均法。
3、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与会计信息披露结合起来
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是对会计领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事项进行判定时所持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体现在具体的会计处理中。不同的处理方法有不同的会计信息,最终受影响的是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所以,凡是与谨慎性原则有关的内容都应在财务告中全面陈述,包括谨慎性原则运用的范围、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及产生的影响,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以便作出正确的决策。
4、运用谨慎性原则要注重“度”的把握
应用谨慎性原则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它的运用程度,过度谨慎性或谨慎性不够都会降低应用谨慎性原则的优点,使企业的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果得不到准确的揭示,从而使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决策等方面受到误导。关键是在进行会计政策方案的选择时应切实的寻找一个应用谨慎性原则的平衡点,以使谨慎性原则的优点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将其自身的缺陷约束在一个最小的范围内。在执行谨慎性原则时,必须认真合理的考虑权衡相关性、客观性、配比性与稳健性原则之间的成本效益,而不能片面的“教条化”执行。
5、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定能力
任何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在企业会计中的贯彻和运用都离不开会计行为的主体——会计人员。谨慎性原则在实务操作中带有极大的主观臆断性,它的“适度”的把握有赖于会计人员准确的职业判定。会计人员职业判定能力提高了,才能准确把握谨慎性原则的实质,在对不确定性因素进行估计和判定时,才能避免主观随意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应加强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会有求真意识;第二,会计人员应系统地把握会计专业知识,练好扎实的基本功;第三,会计人员应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加强后续教育。
参考文献
[1]郝淑娟. 浅议谨慎性原则及其应用.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04).
[2]夏俊梅. 谨慎性原则及其运用.中国西部科技,2006(31).
[3]查秉柱. 新会计准则下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科技资讯,2007(02).
[4]朱清贞. 谨慎性原则及其运用.审计与理财,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