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作为办公设备在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各企事业单位在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招聘时对应聘者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唯一可以系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课程就是计算机基础课程,如何开展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情境才能使学生具备各行业对应聘者要求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各高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以烟台南山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为例,通过对招聘会现场企业的走访、发放用人单位、大学生问卷调查等途径,充分了解社会各行业对从业者计算机能力的要求,并将真实需求分模块分层次纳入"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应用能力;就业竞争力
从2001年以来,高校的扩招,提升了中国人均受教育水平,但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2015年高校毕业生达749万,面多庞大的高校毕业生数受此冲击的既包括国内一流研究型大学也包括高职高专院校,同时也包括介于两只之间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所谓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指介于研究型高校和高职高专间一种高等教育类别或类型,它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和目标,不同于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的研究型大学和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高专。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大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成为衡量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标准之一。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成为各高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方案,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以此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增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获得越来越多院校的高度重视。
一、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
以往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主要是依靠学生的期末成绩及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由这种教学评价机制引导必然会导致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播,忽视能力培养。相对于研究型本科院校相比,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基础想对稍差,传授系统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而导致后果是很多学生在学习完计算机基础课程后没即便取得计算机等级证书,但是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差,工作后无法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这明显违背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因而如何改变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提高学生实际计算机应用水平是计算机基础课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務。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教学改革
(一)更改教学内容
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首要原因是对于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来自大城市的学生从小就开始使用计算机,学校也开设这方面课程,甚至于有的高中学图形图像处理或者语言类课程;而相对偏远地区的学生之前很少接触计算机,甚至于进入大学之前从没有开设过这类课程。面对这样两种极端情况,大部分学校没有采取具体分层次教学。
为应对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从庞大的计算机领域中选取了多个模块,编撰了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材《计算机应用能力简明教程》,该教材实施模块化教学,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及训练。
(二)改变教学评价机制
既然了解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倾向的根本原因,那么我们就从根本入手改变教学评价机制,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评价机制由原本的衡量期末成绩更改为考勤、作业、模块成绩以及期末成绩组成,并且期末考核由笔试做答更改为上机考核。由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方式从传统的一次理论一次上机课到现在的一体化教学,即在多媒体机房安装可视化电子教室软件,让教师直接的掌握学生的相关动态,学生吸收理解所学内容速度自然更快
传统的以教师为主,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同时根据不同模块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将案例法和任务驱动以及任务拓展和传统的将讲授法有机结合,将“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增加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以提高学生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效果
烟台南山学院自开设计算机应用能力课程后,一直遵循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为最终目标,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所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机房授课,采用电子教室软件实现了“授课、学习、交流”同时完成的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模块化加强了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软件的理解,和对计算机应用的认识,将计算机由原本的娱乐工具转变为丰富自己大学生活以及丰富自己职业技能的工具,自烟台南山学院计算机应用能力课程开设以来,学校创办多个和计算机相关的学生社团。
四、小结
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宝贵的教学改革意见,本文主要通过研究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而实现提高学生计算机实际水平,提升学生的就业优势。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现状和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方面的调研,提出了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际情况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意见并在本校具体实施,学生上课认真,课下思索,大部分同学在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依靠学校所学知识并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适应企事业单位对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计算机素质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余启明.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工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208-209.
[2]孟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实践教学研究[J]黑河学刊,2015(1):124-126.
[3]梁剑波,柴群,唐林海.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90-95.
作者简介:
孙立新,烟台南山学院工学院,讲师,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265713;
张栩之,烟台南山学院商学院,讲师,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265713;
朱海琴,烟台南山学院工学院,讲师,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265713。
[本文系2015年度山东省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计算机基础课教法研究”(项目编号:15SDJ173)研究成果]。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应用能力;就业竞争力
从2001年以来,高校的扩招,提升了中国人均受教育水平,但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2015年高校毕业生达749万,面多庞大的高校毕业生数受此冲击的既包括国内一流研究型大学也包括高职高专院校,同时也包括介于两只之间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所谓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指介于研究型高校和高职高专间一种高等教育类别或类型,它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和目标,不同于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的研究型大学和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高专。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大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成为衡量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标准之一。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成为各高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方案,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以此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增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获得越来越多院校的高度重视。
一、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
以往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主要是依靠学生的期末成绩及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由这种教学评价机制引导必然会导致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播,忽视能力培养。相对于研究型本科院校相比,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基础想对稍差,传授系统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而导致后果是很多学生在学习完计算机基础课程后没即便取得计算机等级证书,但是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差,工作后无法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这明显违背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因而如何改变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提高学生实际计算机应用水平是计算机基础课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務。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教学改革
(一)更改教学内容
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首要原因是对于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来自大城市的学生从小就开始使用计算机,学校也开设这方面课程,甚至于有的高中学图形图像处理或者语言类课程;而相对偏远地区的学生之前很少接触计算机,甚至于进入大学之前从没有开设过这类课程。面对这样两种极端情况,大部分学校没有采取具体分层次教学。
为应对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从庞大的计算机领域中选取了多个模块,编撰了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材《计算机应用能力简明教程》,该教材实施模块化教学,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及训练。
(二)改变教学评价机制
既然了解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倾向的根本原因,那么我们就从根本入手改变教学评价机制,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评价机制由原本的衡量期末成绩更改为考勤、作业、模块成绩以及期末成绩组成,并且期末考核由笔试做答更改为上机考核。由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方式从传统的一次理论一次上机课到现在的一体化教学,即在多媒体机房安装可视化电子教室软件,让教师直接的掌握学生的相关动态,学生吸收理解所学内容速度自然更快
传统的以教师为主,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同时根据不同模块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将案例法和任务驱动以及任务拓展和传统的将讲授法有机结合,将“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增加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以提高学生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效果
烟台南山学院自开设计算机应用能力课程后,一直遵循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为最终目标,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所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机房授课,采用电子教室软件实现了“授课、学习、交流”同时完成的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模块化加强了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软件的理解,和对计算机应用的认识,将计算机由原本的娱乐工具转变为丰富自己大学生活以及丰富自己职业技能的工具,自烟台南山学院计算机应用能力课程开设以来,学校创办多个和计算机相关的学生社团。
四、小结
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宝贵的教学改革意见,本文主要通过研究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而实现提高学生计算机实际水平,提升学生的就业优势。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现状和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方面的调研,提出了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际情况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意见并在本校具体实施,学生上课认真,课下思索,大部分同学在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依靠学校所学知识并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适应企事业单位对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计算机素质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余启明.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工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208-209.
[2]孟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实践教学研究[J]黑河学刊,2015(1):124-126.
[3]梁剑波,柴群,唐林海.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90-95.
作者简介:
孙立新,烟台南山学院工学院,讲师,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265713;
张栩之,烟台南山学院商学院,讲师,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265713;
朱海琴,烟台南山学院工学院,讲师,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265713。
[本文系2015年度山东省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计算机基础课教法研究”(项目编号:15SDJ17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