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受过批评的孩子是很难成才的。前一段有人提出“赏识教育”这一新概念,伴随而来的还有一个口号:“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育专家关鸿羽指出,教育必须讲究辩证法,不能提极端的口号。他表示,孩子需要表扬也需要批评。对孩子应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严爱结合,刚柔相济;哪怕98%是表扬与鼓励,也要给批评留2%的位置。
关鸿羽称,好孩子是综合教育的结果,综合教育中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又包括家长身教、家庭环境、教育方法,而这种方法有表扬也有批评。无原则的表扬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容易使其骄傲自满,心理承受能力降低,以至于不适应将来的社会。关鸿羽强调,一个没有受过批评和委屈的孩子是很难成才的,负面教育的重要作用在于,它可以使孩子认识到什么是不能做的,并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
批评教育是一门艺术,每个老师都要悉心研究。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不可避免地要对其批评教育,但在什么时间、地点去批评,以什么样的语气批评,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若批评的时间、地点、语气不当,不仅会刺伤学生,还会收到不良的效果。笔者认为,不妨换个心态、换个角度、换个方式,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一、换个心态
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大多数班主任都会板起脸孔,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予以训斥、批评,语言尖锐,咄咄逼人;有的甚至怒气冲天,慷慨激昂,声色俱厉;更有甚者,对犯错误的学生行之以体罚或变相体罚。因此而酿成严重后果的,也有所闻。在学生犯了错误的情况下,我们不妨先冷静一下,让自己换一种心态。
“教室是允许出错的地方,学生是允许犯错误的人。很多时候,错误是学生成长的代价与营养。”学生犯错误是很正常的,即使是成年人也免不了要犯错误,何况是未成年人?青少年期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由于学生的心理不成熟、不稳定、不平衡而引发一些不良行为也是正常。所以,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要明确这是学生成长中的必然,我们就不会怒火冲天了。这样,我们才能更加冷静地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细心地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有很多时候,冲学生发火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简单的训斥、批评并不能奏效,甚至有时候还会使学生更反叛,把他推向错误的道路。
“谅解也是教育。”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说过。对别人的过错能宽容、原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个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优秀的教师都善于以自己的宽容,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变成学生心目中可亲、可近、可推心置腹的人,从而顺利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二、换个角度
学生犯错误都是有原因的。笔者认为,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往往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自控能力差、对自己要求低等单纯的品行问题,而是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所导致的。这里所说的换个角度,就是班主任应该多从学生的心理方面去分析问题的原因。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做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名教师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要真正分析出学生犯错误的内在原因,教师应该想办法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与学生沟通,用爱来赢得爱,用真情来感染学生。你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爱学生、关心学生,常常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学生才会从内心尊敬你,愿意对你说心里话,信任你、尊重你,愿意接受你的批评和教育,这样,学生管理工作才会更有针对性。
三、换个方式
大多数情况下,当学生出现了问题、违反了纪律,班主任更多采取的是批评教育的方式:或者是大发雷霆,劈头盖脸地指责学生的种种不对,甚至是将学生以前犯过的错误也一一翻出,以此证明学生的品质有问题或屡教不改;或者是一味苦口婆心地讲道理,将一套套的大道理搬出,自己讲得津津有味,却不关注学生的反应如何。这样的方式都是单方面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淡化甚至是忽视了学生的反应,往往收效甚微。另外,这种教师的单向教育属于对学生错误的外部惩戒,可能给学生造成这样的想法:虽然我犯了错误,但已经被你批评了,因此也就洗刷了自己的错误。所以,在接受教育后,学生可能很少再去发自内心地吸取经验教训,而是产生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真正的教育绝对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问题的错误性并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班主任的教育方式必须多样化,要尽量使学生心悦诚服。
所以,一些聪明的班主任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运用睿智的艺术的教育方式,把学生所犯的错误当作是促进学生本人或学生群体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更新的一个契机,当作是可利用的宝贵的教育资源,以不放纵、不迁就、“治病救人”为前提,采用各种巧妙的方式,用宽容、帮助、关怀代替抱怨、训斥、惩罚。这样,可以激活犯错误学生的进取心,收到“化顽劣为通达,化无知为明知,化腐朽为神奇”的教育效果。
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不妨换个方式,先按捺下心中的不悦或怒火,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听一听学生怎样说,无论是诉苦还是狡辩,班主任都可以对此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理解。在比较和谐的气氛下,师生双方可以就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说一说如果他站在自己的角度上,会怎样处理这件事。在彼此有来有往的交流中,慢慢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事情的前因后果并得出经验教训。例如,我班有一个学生经常在自习期间出入教室,给班级量化扣了很多分,也在班里造成了不好影响。问他原因,他说是肚子经常不舒服。对此,笔者没有训斥他,也没有给他讲大道理,而是关切地和他讨论他的身体情况。他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切,态度上先有了转变,由满不在乎转变成了带有一丝愧意。看到他态度的变化,我才和他商量:“你看看能不能在满足你的要求与不影响他人、保证班级量化之间找一个协调的方法。”他想了想,就很爽快地向我保证今后一定遵守自习课纪律。换个方式,也可以不直接和学生发生正面的交锋,而是通过开展良好的集体活动来实现对学生的教育。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它能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伏的积极影响,同时它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位哲学人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所以,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更需要教师有一颗宽容的心。换一种心态,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方式,你会发现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很可爱的,会发现教育有着无比深刻的内涵和魅力。
关鸿羽称,好孩子是综合教育的结果,综合教育中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又包括家长身教、家庭环境、教育方法,而这种方法有表扬也有批评。无原则的表扬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容易使其骄傲自满,心理承受能力降低,以至于不适应将来的社会。关鸿羽强调,一个没有受过批评和委屈的孩子是很难成才的,负面教育的重要作用在于,它可以使孩子认识到什么是不能做的,并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
批评教育是一门艺术,每个老师都要悉心研究。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不可避免地要对其批评教育,但在什么时间、地点去批评,以什么样的语气批评,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若批评的时间、地点、语气不当,不仅会刺伤学生,还会收到不良的效果。笔者认为,不妨换个心态、换个角度、换个方式,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一、换个心态
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大多数班主任都会板起脸孔,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予以训斥、批评,语言尖锐,咄咄逼人;有的甚至怒气冲天,慷慨激昂,声色俱厉;更有甚者,对犯错误的学生行之以体罚或变相体罚。因此而酿成严重后果的,也有所闻。在学生犯了错误的情况下,我们不妨先冷静一下,让自己换一种心态。
“教室是允许出错的地方,学生是允许犯错误的人。很多时候,错误是学生成长的代价与营养。”学生犯错误是很正常的,即使是成年人也免不了要犯错误,何况是未成年人?青少年期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由于学生的心理不成熟、不稳定、不平衡而引发一些不良行为也是正常。所以,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要明确这是学生成长中的必然,我们就不会怒火冲天了。这样,我们才能更加冷静地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细心地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有很多时候,冲学生发火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简单的训斥、批评并不能奏效,甚至有时候还会使学生更反叛,把他推向错误的道路。
“谅解也是教育。”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说过。对别人的过错能宽容、原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个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优秀的教师都善于以自己的宽容,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变成学生心目中可亲、可近、可推心置腹的人,从而顺利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二、换个角度
学生犯错误都是有原因的。笔者认为,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往往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自控能力差、对自己要求低等单纯的品行问题,而是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所导致的。这里所说的换个角度,就是班主任应该多从学生的心理方面去分析问题的原因。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做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名教师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要真正分析出学生犯错误的内在原因,教师应该想办法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与学生沟通,用爱来赢得爱,用真情来感染学生。你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爱学生、关心学生,常常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学生才会从内心尊敬你,愿意对你说心里话,信任你、尊重你,愿意接受你的批评和教育,这样,学生管理工作才会更有针对性。
三、换个方式
大多数情况下,当学生出现了问题、违反了纪律,班主任更多采取的是批评教育的方式:或者是大发雷霆,劈头盖脸地指责学生的种种不对,甚至是将学生以前犯过的错误也一一翻出,以此证明学生的品质有问题或屡教不改;或者是一味苦口婆心地讲道理,将一套套的大道理搬出,自己讲得津津有味,却不关注学生的反应如何。这样的方式都是单方面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淡化甚至是忽视了学生的反应,往往收效甚微。另外,这种教师的单向教育属于对学生错误的外部惩戒,可能给学生造成这样的想法:虽然我犯了错误,但已经被你批评了,因此也就洗刷了自己的错误。所以,在接受教育后,学生可能很少再去发自内心地吸取经验教训,而是产生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真正的教育绝对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问题的错误性并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班主任的教育方式必须多样化,要尽量使学生心悦诚服。
所以,一些聪明的班主任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运用睿智的艺术的教育方式,把学生所犯的错误当作是促进学生本人或学生群体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更新的一个契机,当作是可利用的宝贵的教育资源,以不放纵、不迁就、“治病救人”为前提,采用各种巧妙的方式,用宽容、帮助、关怀代替抱怨、训斥、惩罚。这样,可以激活犯错误学生的进取心,收到“化顽劣为通达,化无知为明知,化腐朽为神奇”的教育效果。
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不妨换个方式,先按捺下心中的不悦或怒火,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听一听学生怎样说,无论是诉苦还是狡辩,班主任都可以对此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理解。在比较和谐的气氛下,师生双方可以就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说一说如果他站在自己的角度上,会怎样处理这件事。在彼此有来有往的交流中,慢慢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事情的前因后果并得出经验教训。例如,我班有一个学生经常在自习期间出入教室,给班级量化扣了很多分,也在班里造成了不好影响。问他原因,他说是肚子经常不舒服。对此,笔者没有训斥他,也没有给他讲大道理,而是关切地和他讨论他的身体情况。他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切,态度上先有了转变,由满不在乎转变成了带有一丝愧意。看到他态度的变化,我才和他商量:“你看看能不能在满足你的要求与不影响他人、保证班级量化之间找一个协调的方法。”他想了想,就很爽快地向我保证今后一定遵守自习课纪律。换个方式,也可以不直接和学生发生正面的交锋,而是通过开展良好的集体活动来实现对学生的教育。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它能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伏的积极影响,同时它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位哲学人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所以,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更需要教师有一颗宽容的心。换一种心态,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方式,你会发现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很可爱的,会发现教育有着无比深刻的内涵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