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影视圈,姜文、姜武兄弟俩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无论是饰演的角色还是真实个性,兄弟俩都不是人如其名。哥哥姜文其实孔武有力,弟弟姜武却总文质彬彬。兄弟俩一个幕后一个台前,哥哥的导演实力有目共睹,姜武在角色诠释,尤其是本色出演憨厚老实角色方面也早被业内公认。如此的迥然不同,却也非一般地相得益彰。近两年来,姜武的人气递增,被粉丝亲切地称为“大白”一般的暖心“萌叔”。
2015年11月,应国内最红美食节目《星厨集结号》之约,这个总是憨笑着的萌叔,却开着一辆与擎天柱同款的大型移动卡车,无比粗矿招摇地踏上了寻找美食的旅程。网友们忍不住惊呼:“这样的姜武太帅太硬汉了!”没错,自诩为超级吃货、在北京开了一间“深夜食堂”的姜武,是当之无愧的硬汉美食家!
兄弟俩从小有分工
“姜文不文,姜武不武”,这是娱乐圈对兄弟俩众口一词的评价。在他们的父母眼中,这两个孩子的名字的确取反了。1967年出生在河北唐山姥姥家的姜武,比哥哥姜文小4岁。出生后不久,姜武的妈妈就回到长沙工作,两岁之前的时光,他都是和姥姥姥爷、哥哥一起度过的。
长得白白胖胖的姜武儿时内向,4岁之前还不会说话,和特别爱玩又调皮捣蛋的姜文相比,他显得又憨又傻。以至于给他们取名的姥爷,好几次都说要给哥俩把名字换过来。
被父母接到贵阳时,姜文刚好是上小学的年纪。哥哥有了自己的新天地和小伙伴,性格内向胆小的姜武大多时候都待在家里。妈妈尽管工作繁忙,但是只要一有空就给孩子们做好吃的,每顿饭都变着花样,还精心为他们做各种炒豆子、炸土豆、炸豆腐。
架不住有个会做饭的妈妈,姜武的饭量也因此大增。多年后他回忆说:“一和妈妈住在一起,原来吃一碗饭的我至少能吃两碗。”有趣的是,他小小年纪就挺会品的,哪个菜盐放多了而辣椒不够,米饭加点小黑豆更好吃,4岁多的姜武就已经能说得头头是道,并因此被大人们称为“美食家”。
随着姜文越来越爱惹是生非,姜武“美食家”的地位也渐渐巩固起来。当然,妈妈也常说姜武是蔫儿坏,就是表面老实憨厚,冷不丁也会调皮捣蛋,不过每次在外惹了祸后,都是哥哥姜文帮他摆平。而他呢,则若无其事地守在厨房里,看妈妈洗菜、切菜和下锅翻炒。看到邻居家自己腌泡菜,姜武竟然问了方法,自己腌了一坛泡菜!
姜武6岁时,父母调回北京,他不得不离开贵阳。临走前,哥哥忙着和小伙伴们道别,收拾好自己的小手枪,姜武却拽着妈妈去菜市场买辣椒和腊肉。
贪玩的哥哥放学后还不回家,妈妈生气地说不给他留饭菜了,姜武常常会趁人不备,把好吃的菜夹到一个搪瓷缸里藏起来。等哥哥回到家时,他再把搪瓷缸放在一个倒了开水的小盆里热一热。
到姜武上小学时,他已经能为家人炒三两个菜,10岁的时候,他炒的酸辣土豆丝,每次都光盘,哥哥姜文连辣椒、蒜瓣都吃光。
这个因为贪吃而变得白白胖胖的少年,最喜欢的事情竟然是叉开双腿,很酷地掂着大勺炒菜。每当这时,哥哥都会对姜武说:“老弟,这个时候你最帅了,也只有这个时候,我才不敢惹你!”他傻傻地笑:“要是这个时候谁敢惹我,我不能保证他能不能安全离开。”
就这样,从小姜文就负责保护弟弟,而姜武就负责给总也吃不饱的哥哥做菜加餐。一心沉浸在做饭、享受美食的喜悦里,甚至觉得一辈子都待在厨房也很幸福的姜武,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会在哥哥姜文的影响下踏入娱乐圈。
厨房里的霸气硬汉
姜文17岁考入中央戏剧学院,22岁就凭借电影《末代皇后》一举成名。“哥哥一直很保护我,5个包子都要分给我3个,我被人欺负了他会帮我出头。所以他是我的英雄!”姜武说,尽管个性并不适合做演员,但受哥哥的影响,他高中毕业时还是决定报考艺术院校。但是,1988年、1989年连续两次考中央戏剧学院均以失败告终,1990年,23岁的姜武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为什么没有气馁而继续坚持?多年后姜武说:“我一心想跟哥哥在同一个行业,这样兄弟俩会有更多相聚的机会。他想吃我做的什么菜了,我就可以随时给他做好送过去。”因为人实在,动不动就给同学们做好吃的,姜武的人缘特别好,大一就被推选为表演班的班长。为此他谦虚地说是傻人有傻福。
1992年,正上大二的姜武首次触电,在电影《葛老爷子》中饰演一个年逾七旬的老人并因此获得中国长春国际电影节“长春银杯奖”。1994年,姜武在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中,将憨厚老实的二喜刻画得惟妙惟肖。
与此同时,哥哥姜文饰演的角色,是个性极其鲜明的《北京人在纽约》中的王起明。兄弟俩一文一武,本色出演着不同的人物角色,也各自成家立业。姜文的感情故事比较跌宕变幻,姜武却从一而终,和高中时的初恋女友结了婚。那个时候,很多圈外人都不选择嫁演员,姜武征服妻子的秘诀是他的一手好厨艺。有一道他从不外传的私房菜:姜氏酱凤爪。
酱凤爪实在好吃,女友一般都能全部消灭掉。剩下的汤汁,姜武会拌在午饭里吃。
“你不知道我做饭的样子有多帅气彪悍!每当这时候,我就能从老婆眼里看到爱的火花,从孩子的口水里看到崇拜!”电影拿了奖,自己得了影帝,姜武从不炫耀,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但说到做饭他从不谦虚。“我做饭岂止是好吃啊,简直是太好吃啊!”他说,女人们觉得想获得男人的爱就得先征服男人的胃,他觉得能时不时征服女人胃的男人才是最霸气和幸福的。
爱吃的人喜欢做,做了喜欢分享。姜武除了给妻子做好吃的,还常常给哥哥姜文和父母做饭,姜文后来转到幕后,做导演、编剧甚至制片人,比姜武要忙很多。只要自己不拍戏,姜武常常带着锅碗瓢盆空降到哥哥所在的地方:剧组、国外,然后哥哥点菜弟弟做,兄弟俩就着几个妈妈时常做给他们的家常菜,喝点小酒,聊聊小时候的事情。
每到父母生日或节假日,姜武也会回家给他们下厨。因为父亲爱吃,他每次都会做凤爪。“现在咱有钱了,就尽量多做点,每次都是一大锅。”姜武说,有时回家很晚,父亲早睡了,他就在厨房做。做完后自己上床睡觉,就听见父亲起床的声音,老头子这是闻到味儿了,忍不住半夜爬起来吃。姜武说,每当这时候,他就觉得自己很幸福,会觉得自己会做亲人们喜欢的菜是这辈子最帅的一门技艺。 姜武的女儿初中毕业后去美国留学,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带着妻子和儿子去美国看女儿,给女儿做她最爱吃的酸辣土豆丝。当然每次出国,去当地遍寻各种美食,也是姜武的习惯。这位总是以憨厚老实甚至娘炮角色出现的演员,是家人眼中的型男。
他自己也觉得,没有什么比一家人坐在一起吃自己做的饭更幸福。“头上裹一白毛巾,撸起袖子剁大骨头,颠着炒锅煎炒烹炸的男人,才是真男人!”姜武说。
纯爷们的深夜食堂
姜文、姜武和演员安琥是好朋友,因为这三个男人都超级爱吃,但姜武和安琥更喜欢下厨做饭。
姜武和安琥从最初一起到世界各地觅食,到后来一起在北京合开了私家菜饭馆。和日本电视剧《深夜食堂》里的食堂如出一辙,可以一直开不打烊,直到最后一位顾客离开。
姜文提议,弟弟的饭馆叫“武琥9号”,短短一年多时间已经成为京城文艺圈名人的秘密聚集地。
2013年5月,姜武参与主演的电影《天注定》参加戛纳电影节时,正好安琥有空,经不住姜武“去那边找吃的去”的诱惑,就和他一起去了戛纳。
没有采访和活动的时候,两个吃货就去戛纳小镇四处闲逛寻找美食。偶然发现了一条巷子窄窄的美食街,来来往往的看起来都是本地人,有年轻情侣也有老人和孩子,他们去某个餐厅吃饭就像回家一样欣喜而从容。
姜武被这条美食街吸引了,每天都和安琥来这里,从街头第一家开吃,越吃越过瘾。他说:“那种感觉特别好,店面小小的,家庭式经营,你一进去,每个人都抬起头来跟你打招呼。”兄弟俩快要离开戛纳时,突然不约而同:回北京后,咱也开一间餐厅:门面不要太大,里面的设置不要太奢华而是温馨如家;菜品要有饕餮的感觉,让人看着满足,吃着满足;可以开到凌晨最后一个客人离开,客人想吃菜单上没有的东西,厨师也要想办法做。
半年后,姜文为弟弟找到了工体附近的一个500平米的店面。相对于其他明星动辄上千米好几层的排场,他们的饭店只能算是家常小馆了。主打菜品是东南亚美食,有能团团围坐十几个人的大圆桌,也有供一个人坐的小桌凳。
姜武说,他的饭店,有哥哥的影子,一定要像小时候自己家的饭桌。即使一个人吃饭,但因为妈妈做的饭菜美味,而家里总是收拾得温馨干净,所以一个人也不孤单。
店里的菜单,是按照兄弟俩各自的口味,一起设计了108道。姜武说,每道菜的确也如水浒108个好汉,道道都是硬菜。
不拍戏的时候,姜武会和哥哥一起,约上三五好友,他们亲自下厨,这是身在演艺圈的兄弟俩最好的养生方式。总是说“健康第一,其它第七”的姜武,虽然爱吃但身材一直保持得不错,除了每天做四五十个俯卧撑外,他很少做其他运动,节食更是不可能的事情。隔段时间下一次厨房,抡抡菜刀、颠颠大勺和大铁锅,再适当调整下饮食结构,你就胖不起来。“再说我这种憨厚长相就得身材敦实,所以你还真不能太瘦不能整出腹肌。”姜武说。
而姜文说起弟弟做的美食也赞不绝口,还说出他们的姜式秘籍“炖汤一定要用砂锅,比如猪手,焯完了去腥,用砂锅慢慢炖,熬上几个小时,那汤你喝几天之后,脑门儿都是亮的;做鱼基本都是用白水煮,出锅前稍微撒一点儿葱花,味道上来了;喝酒的话弄点儿小八爪鱼,就用水一焯,时间长就老了,焯一下就捞出来,再放上冰块,根据自己的喜好搁点儿辣椒面儿或孜然粒儿,再搁点酱油,葱切丝,一拌,吃多少都不胖。”说起美食,兄弟俩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姜武已经上大学的女儿曾说,在厨房做饭的爸爸,看起来就是盖世英雄。
如果你想看到姜武的硬汉模样,不妨去他的“武琥9号”坐坐,不忙的时候,姜武会像《深夜食堂》里的老板一样守在厨房里,南来北往的食客如果点店里没有的菜,他也会想办法做出来。姜武说,世间能做兄弟的人难得,况且还是亲兄弟,这是前世今生的缘分。姜文愿意吃我做的菜,我也愿意给他做好吃的,这大概是我们一辈子的美食兄弟情!
人生短暂艰辛,姜文姜武兄弟俩坦言:应该花点时间在深夜的食堂里,做几盘真正养心养胃的硬货菜,给大家尝尝。用心做出的菜里,或许饱含着许多人的人生滋味。
更令人期待的是,从2015年11月开始到2016年中,参加户外美食真人秀节目的姜武,将会开着一辆长23米、30个轮子、车重达30吨的擎天柱模型大卡车,去中国的各个城市寻找美食。如果你在你的城市看到了这位重装出击的男人,别叫他萌叔,请叫他硬汉!
(本文拒绝一切形式的转载、网摘)
编辑/张小婧
2015年11月,应国内最红美食节目《星厨集结号》之约,这个总是憨笑着的萌叔,却开着一辆与擎天柱同款的大型移动卡车,无比粗矿招摇地踏上了寻找美食的旅程。网友们忍不住惊呼:“这样的姜武太帅太硬汉了!”没错,自诩为超级吃货、在北京开了一间“深夜食堂”的姜武,是当之无愧的硬汉美食家!
兄弟俩从小有分工
“姜文不文,姜武不武”,这是娱乐圈对兄弟俩众口一词的评价。在他们的父母眼中,这两个孩子的名字的确取反了。1967年出生在河北唐山姥姥家的姜武,比哥哥姜文小4岁。出生后不久,姜武的妈妈就回到长沙工作,两岁之前的时光,他都是和姥姥姥爷、哥哥一起度过的。
长得白白胖胖的姜武儿时内向,4岁之前还不会说话,和特别爱玩又调皮捣蛋的姜文相比,他显得又憨又傻。以至于给他们取名的姥爷,好几次都说要给哥俩把名字换过来。
被父母接到贵阳时,姜文刚好是上小学的年纪。哥哥有了自己的新天地和小伙伴,性格内向胆小的姜武大多时候都待在家里。妈妈尽管工作繁忙,但是只要一有空就给孩子们做好吃的,每顿饭都变着花样,还精心为他们做各种炒豆子、炸土豆、炸豆腐。
架不住有个会做饭的妈妈,姜武的饭量也因此大增。多年后他回忆说:“一和妈妈住在一起,原来吃一碗饭的我至少能吃两碗。”有趣的是,他小小年纪就挺会品的,哪个菜盐放多了而辣椒不够,米饭加点小黑豆更好吃,4岁多的姜武就已经能说得头头是道,并因此被大人们称为“美食家”。
随着姜文越来越爱惹是生非,姜武“美食家”的地位也渐渐巩固起来。当然,妈妈也常说姜武是蔫儿坏,就是表面老实憨厚,冷不丁也会调皮捣蛋,不过每次在外惹了祸后,都是哥哥姜文帮他摆平。而他呢,则若无其事地守在厨房里,看妈妈洗菜、切菜和下锅翻炒。看到邻居家自己腌泡菜,姜武竟然问了方法,自己腌了一坛泡菜!
姜武6岁时,父母调回北京,他不得不离开贵阳。临走前,哥哥忙着和小伙伴们道别,收拾好自己的小手枪,姜武却拽着妈妈去菜市场买辣椒和腊肉。
贪玩的哥哥放学后还不回家,妈妈生气地说不给他留饭菜了,姜武常常会趁人不备,把好吃的菜夹到一个搪瓷缸里藏起来。等哥哥回到家时,他再把搪瓷缸放在一个倒了开水的小盆里热一热。
到姜武上小学时,他已经能为家人炒三两个菜,10岁的时候,他炒的酸辣土豆丝,每次都光盘,哥哥姜文连辣椒、蒜瓣都吃光。
这个因为贪吃而变得白白胖胖的少年,最喜欢的事情竟然是叉开双腿,很酷地掂着大勺炒菜。每当这时,哥哥都会对姜武说:“老弟,这个时候你最帅了,也只有这个时候,我才不敢惹你!”他傻傻地笑:“要是这个时候谁敢惹我,我不能保证他能不能安全离开。”
就这样,从小姜文就负责保护弟弟,而姜武就负责给总也吃不饱的哥哥做菜加餐。一心沉浸在做饭、享受美食的喜悦里,甚至觉得一辈子都待在厨房也很幸福的姜武,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会在哥哥姜文的影响下踏入娱乐圈。
厨房里的霸气硬汉
姜文17岁考入中央戏剧学院,22岁就凭借电影《末代皇后》一举成名。“哥哥一直很保护我,5个包子都要分给我3个,我被人欺负了他会帮我出头。所以他是我的英雄!”姜武说,尽管个性并不适合做演员,但受哥哥的影响,他高中毕业时还是决定报考艺术院校。但是,1988年、1989年连续两次考中央戏剧学院均以失败告终,1990年,23岁的姜武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为什么没有气馁而继续坚持?多年后姜武说:“我一心想跟哥哥在同一个行业,这样兄弟俩会有更多相聚的机会。他想吃我做的什么菜了,我就可以随时给他做好送过去。”因为人实在,动不动就给同学们做好吃的,姜武的人缘特别好,大一就被推选为表演班的班长。为此他谦虚地说是傻人有傻福。
1992年,正上大二的姜武首次触电,在电影《葛老爷子》中饰演一个年逾七旬的老人并因此获得中国长春国际电影节“长春银杯奖”。1994年,姜武在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中,将憨厚老实的二喜刻画得惟妙惟肖。
与此同时,哥哥姜文饰演的角色,是个性极其鲜明的《北京人在纽约》中的王起明。兄弟俩一文一武,本色出演着不同的人物角色,也各自成家立业。姜文的感情故事比较跌宕变幻,姜武却从一而终,和高中时的初恋女友结了婚。那个时候,很多圈外人都不选择嫁演员,姜武征服妻子的秘诀是他的一手好厨艺。有一道他从不外传的私房菜:姜氏酱凤爪。
酱凤爪实在好吃,女友一般都能全部消灭掉。剩下的汤汁,姜武会拌在午饭里吃。
“你不知道我做饭的样子有多帅气彪悍!每当这时候,我就能从老婆眼里看到爱的火花,从孩子的口水里看到崇拜!”电影拿了奖,自己得了影帝,姜武从不炫耀,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但说到做饭他从不谦虚。“我做饭岂止是好吃啊,简直是太好吃啊!”他说,女人们觉得想获得男人的爱就得先征服男人的胃,他觉得能时不时征服女人胃的男人才是最霸气和幸福的。
爱吃的人喜欢做,做了喜欢分享。姜武除了给妻子做好吃的,还常常给哥哥姜文和父母做饭,姜文后来转到幕后,做导演、编剧甚至制片人,比姜武要忙很多。只要自己不拍戏,姜武常常带着锅碗瓢盆空降到哥哥所在的地方:剧组、国外,然后哥哥点菜弟弟做,兄弟俩就着几个妈妈时常做给他们的家常菜,喝点小酒,聊聊小时候的事情。
每到父母生日或节假日,姜武也会回家给他们下厨。因为父亲爱吃,他每次都会做凤爪。“现在咱有钱了,就尽量多做点,每次都是一大锅。”姜武说,有时回家很晚,父亲早睡了,他就在厨房做。做完后自己上床睡觉,就听见父亲起床的声音,老头子这是闻到味儿了,忍不住半夜爬起来吃。姜武说,每当这时候,他就觉得自己很幸福,会觉得自己会做亲人们喜欢的菜是这辈子最帅的一门技艺。 姜武的女儿初中毕业后去美国留学,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带着妻子和儿子去美国看女儿,给女儿做她最爱吃的酸辣土豆丝。当然每次出国,去当地遍寻各种美食,也是姜武的习惯。这位总是以憨厚老实甚至娘炮角色出现的演员,是家人眼中的型男。
他自己也觉得,没有什么比一家人坐在一起吃自己做的饭更幸福。“头上裹一白毛巾,撸起袖子剁大骨头,颠着炒锅煎炒烹炸的男人,才是真男人!”姜武说。
纯爷们的深夜食堂
姜文、姜武和演员安琥是好朋友,因为这三个男人都超级爱吃,但姜武和安琥更喜欢下厨做饭。
姜武和安琥从最初一起到世界各地觅食,到后来一起在北京合开了私家菜饭馆。和日本电视剧《深夜食堂》里的食堂如出一辙,可以一直开不打烊,直到最后一位顾客离开。
姜文提议,弟弟的饭馆叫“武琥9号”,短短一年多时间已经成为京城文艺圈名人的秘密聚集地。
2013年5月,姜武参与主演的电影《天注定》参加戛纳电影节时,正好安琥有空,经不住姜武“去那边找吃的去”的诱惑,就和他一起去了戛纳。
没有采访和活动的时候,两个吃货就去戛纳小镇四处闲逛寻找美食。偶然发现了一条巷子窄窄的美食街,来来往往的看起来都是本地人,有年轻情侣也有老人和孩子,他们去某个餐厅吃饭就像回家一样欣喜而从容。
姜武被这条美食街吸引了,每天都和安琥来这里,从街头第一家开吃,越吃越过瘾。他说:“那种感觉特别好,店面小小的,家庭式经营,你一进去,每个人都抬起头来跟你打招呼。”兄弟俩快要离开戛纳时,突然不约而同:回北京后,咱也开一间餐厅:门面不要太大,里面的设置不要太奢华而是温馨如家;菜品要有饕餮的感觉,让人看着满足,吃着满足;可以开到凌晨最后一个客人离开,客人想吃菜单上没有的东西,厨师也要想办法做。
半年后,姜文为弟弟找到了工体附近的一个500平米的店面。相对于其他明星动辄上千米好几层的排场,他们的饭店只能算是家常小馆了。主打菜品是东南亚美食,有能团团围坐十几个人的大圆桌,也有供一个人坐的小桌凳。
姜武说,他的饭店,有哥哥的影子,一定要像小时候自己家的饭桌。即使一个人吃饭,但因为妈妈做的饭菜美味,而家里总是收拾得温馨干净,所以一个人也不孤单。
店里的菜单,是按照兄弟俩各自的口味,一起设计了108道。姜武说,每道菜的确也如水浒108个好汉,道道都是硬菜。
不拍戏的时候,姜武会和哥哥一起,约上三五好友,他们亲自下厨,这是身在演艺圈的兄弟俩最好的养生方式。总是说“健康第一,其它第七”的姜武,虽然爱吃但身材一直保持得不错,除了每天做四五十个俯卧撑外,他很少做其他运动,节食更是不可能的事情。隔段时间下一次厨房,抡抡菜刀、颠颠大勺和大铁锅,再适当调整下饮食结构,你就胖不起来。“再说我这种憨厚长相就得身材敦实,所以你还真不能太瘦不能整出腹肌。”姜武说。
而姜文说起弟弟做的美食也赞不绝口,还说出他们的姜式秘籍“炖汤一定要用砂锅,比如猪手,焯完了去腥,用砂锅慢慢炖,熬上几个小时,那汤你喝几天之后,脑门儿都是亮的;做鱼基本都是用白水煮,出锅前稍微撒一点儿葱花,味道上来了;喝酒的话弄点儿小八爪鱼,就用水一焯,时间长就老了,焯一下就捞出来,再放上冰块,根据自己的喜好搁点儿辣椒面儿或孜然粒儿,再搁点酱油,葱切丝,一拌,吃多少都不胖。”说起美食,兄弟俩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姜武已经上大学的女儿曾说,在厨房做饭的爸爸,看起来就是盖世英雄。
如果你想看到姜武的硬汉模样,不妨去他的“武琥9号”坐坐,不忙的时候,姜武会像《深夜食堂》里的老板一样守在厨房里,南来北往的食客如果点店里没有的菜,他也会想办法做出来。姜武说,世间能做兄弟的人难得,况且还是亲兄弟,这是前世今生的缘分。姜文愿意吃我做的菜,我也愿意给他做好吃的,这大概是我们一辈子的美食兄弟情!
人生短暂艰辛,姜文姜武兄弟俩坦言:应该花点时间在深夜的食堂里,做几盘真正养心养胃的硬货菜,给大家尝尝。用心做出的菜里,或许饱含着许多人的人生滋味。
更令人期待的是,从2015年11月开始到2016年中,参加户外美食真人秀节目的姜武,将会开着一辆长23米、30个轮子、车重达30吨的擎天柱模型大卡车,去中国的各个城市寻找美食。如果你在你的城市看到了这位重装出击的男人,别叫他萌叔,请叫他硬汉!
(本文拒绝一切形式的转载、网摘)
编辑/张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