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生物课堂教学和生物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教师在生物教学中的角色;生物教学活动应体现为自主、合作、探究方式;生物教学的评价要趋于多元化;加强实践环节,增开综合性实验。
【關键词】高中生物;构建主义;教学策略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在教育领域中逐渐流行起来。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教学应该“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而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建构者。学生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因此,建构主义理论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将有利于学生学习生物学和生物教师的教学实践。
1. 在生物课堂教学和生物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善于设疑,使学生充满求知探索的激情。在生物实验中,应尽可能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讲到“生物的特征”这一节时,可以由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向学生提问:“你觉得你身边有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引起学生的思考并让学生在课前去校园、社区或农田去观察生物,分析总结生物的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观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在“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这一节中,验证“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可以变这种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让每个学生亲自体验一下,这样认识会更深刻。
2. 转变教师在生物教学中的角色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在生物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应该定位于学生自主建构的帮助者,而不是生物知识的直接传授者和灌输者。例如: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很多学生在显微镜下都找不到细胞,这时老师就不应该直接帮学生调试显微镜,而应该讲解显微镜使用的方法及找不到细胞可能的原因,具体操作还是要留给学生,教师只能起到一个引导作用,而不能包办。
3. 生物教学活动应体现为自主、合作、探究方式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要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在合作和探究活动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精神。在生物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发挥自己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独创性。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和讨论的机会, 让学生在合作和讨论中对知识产生新的认识,并培养出良好的合作精神。最后,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探究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精神。例如:通过介绍“试管婴儿”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主的思考和学习“人的由来”;通过学生讨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懂得合作学习,并认识到人类应该保护环境;通过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4. 生物教学的评价要趋于多元化 传统中,无论是“常模参照评价”或“标准参照评价”,多以纸笔测验为主,以学生记住多少知识为基本依据和结果。但既然知识是学生的一种建构结果,求取一致的答案显然是不宜的,评价学生如何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更为重要。因此,生物教学的评价应基于动态的、连续的、不断呈现学生进步的学习过程,这就要求生物教学的评价要趋于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的重心是教学活动过程。生物教学评价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不仅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更应重视它的过程性评价。
(2)评价的目标和内容要多元化。评价应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思想,体现对个体发展需要的尊重,关注和承认学生的差异性。例如:学生学业成就发展评价要根据国家颁发的生物课程标准确定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要涉及学生素质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知识、能力、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等。
(3)评价的方法要多样化。由于评价目标、内容、主体的多元化,必然要求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化。为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需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整合。例如:在生物教学评价中,除了纸笔测验外,学生日志、档案、观察与讨论记录、实验结果都是评价可采用的方式。
5. 加强实践环节,增开综合性实验我们将微生物学教学实验室进行改造,以创造更为规范化的教学环境,将原有简单验证实验向综合型设计型实验的转化,使学生对培养基的配制、细菌染色观察、消毒与灭菌技术、各种微生物分离纯化、细胞大小和数量的测定、生理生化反应、微生物16SrRNA分子鉴定等基本的微生物学实验方法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还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实验方法检测身边的微生物,从而提高学生对微生物学实验操作的积极性。如饮用水和常见饮料中的细菌总数、城市污染水域大肠菌群的测定,教室、宿舍、食堂、餐具、口腔、头发、手和化妆品中微生物总数的测定。要求学生重视每一个细节的操作环节,做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科学的态度。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提高了其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通过各项改革举措,使实践环节得到加强,不断完善课堂讲授-专题讨论-实验技能训练-生产实习等环节组成的课程教学体系。
【關键词】高中生物;构建主义;教学策略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在教育领域中逐渐流行起来。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教学应该“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而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建构者。学生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因此,建构主义理论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将有利于学生学习生物学和生物教师的教学实践。
1. 在生物课堂教学和生物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善于设疑,使学生充满求知探索的激情。在生物实验中,应尽可能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讲到“生物的特征”这一节时,可以由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向学生提问:“你觉得你身边有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引起学生的思考并让学生在课前去校园、社区或农田去观察生物,分析总结生物的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观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在“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这一节中,验证“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可以变这种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让每个学生亲自体验一下,这样认识会更深刻。
2. 转变教师在生物教学中的角色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在生物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应该定位于学生自主建构的帮助者,而不是生物知识的直接传授者和灌输者。例如: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很多学生在显微镜下都找不到细胞,这时老师就不应该直接帮学生调试显微镜,而应该讲解显微镜使用的方法及找不到细胞可能的原因,具体操作还是要留给学生,教师只能起到一个引导作用,而不能包办。
3. 生物教学活动应体现为自主、合作、探究方式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要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在合作和探究活动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精神。在生物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发挥自己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独创性。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和讨论的机会, 让学生在合作和讨论中对知识产生新的认识,并培养出良好的合作精神。最后,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探究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精神。例如:通过介绍“试管婴儿”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主的思考和学习“人的由来”;通过学生讨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懂得合作学习,并认识到人类应该保护环境;通过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4. 生物教学的评价要趋于多元化 传统中,无论是“常模参照评价”或“标准参照评价”,多以纸笔测验为主,以学生记住多少知识为基本依据和结果。但既然知识是学生的一种建构结果,求取一致的答案显然是不宜的,评价学生如何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更为重要。因此,生物教学的评价应基于动态的、连续的、不断呈现学生进步的学习过程,这就要求生物教学的评价要趋于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的重心是教学活动过程。生物教学评价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不仅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更应重视它的过程性评价。
(2)评价的目标和内容要多元化。评价应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思想,体现对个体发展需要的尊重,关注和承认学生的差异性。例如:学生学业成就发展评价要根据国家颁发的生物课程标准确定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要涉及学生素质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知识、能力、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等。
(3)评价的方法要多样化。由于评价目标、内容、主体的多元化,必然要求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化。为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需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整合。例如:在生物教学评价中,除了纸笔测验外,学生日志、档案、观察与讨论记录、实验结果都是评价可采用的方式。
5. 加强实践环节,增开综合性实验我们将微生物学教学实验室进行改造,以创造更为规范化的教学环境,将原有简单验证实验向综合型设计型实验的转化,使学生对培养基的配制、细菌染色观察、消毒与灭菌技术、各种微生物分离纯化、细胞大小和数量的测定、生理生化反应、微生物16SrRNA分子鉴定等基本的微生物学实验方法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还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实验方法检测身边的微生物,从而提高学生对微生物学实验操作的积极性。如饮用水和常见饮料中的细菌总数、城市污染水域大肠菌群的测定,教室、宿舍、食堂、餐具、口腔、头发、手和化妆品中微生物总数的测定。要求学生重视每一个细节的操作环节,做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科学的态度。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提高了其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通过各项改革举措,使实践环节得到加强,不断完善课堂讲授-专题讨论-实验技能训练-生产实习等环节组成的课程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