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对卵巢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来源 :现代医用影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raner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析磁共振成像(MRI)对卵巢病变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48例卵巢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施以CT、MRI检查;观察不同检查方式诊断结果、鉴别卵巢病变性质敏感性与特异性及不同卵巢病变的MRI影像图特点。结果:MRI诊断卵巢病变符合率89.58%高于CT70.83%(P<0.05)。MRI鉴别卵巢病变性质敏感度83.33%高于CT41.67%(P<0.05)。不同卵巢病变患者MRI影像图表现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在卵巢病变鉴别诊断中MRI的应用,可提升临床诊断准确性,为临床医生判断卵巢病变
其他文献
目的:对超声造影在上肢血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造瘘术前、术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研究,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临床确诊并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造瘘术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造瘘术前、术后上肢血管进行超声造影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患者术后1周、4周动静脉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等水平均发生显著增加(P<0.05);56例患者造瘘成功者47例(83.93%),术后形成血栓者5例(8.93%),术后发
目的:研究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结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近来3年收治的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后给予CT检查诊断以及核磁共振检查诊断,并将两组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CT检查组检出率72%,核磁共振检查组检出率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组Ⅰ期检出率75%,Ⅱ期检出率76.92%,Ⅲ期检出率78.95%,Ⅳ期检出率66.67%;核磁共振检查组Ⅰ期检出率91.67%,Ⅱ期检出率100%,Ⅲ期检出率100%,Ⅳ期检出率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探讨卵巢性索间质肿瘤(OSCST)CT以及磁共振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例CT及MRI影像资料。结果:10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左侧3例,右侧7例,8例实性改变,2例囊实性改变,增强扫描多以轻度或轻-中度强化为主。7例MRI检查,2例增强,左侧2例,右侧5例,实性肿块6例,囊实性1例,T1WI显示6例呈稍低信号,1例呈混杂信号,7例T2WI信号均呈等或稍高不均信号,压脂序列信号均无改变,实性部分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CT、MRI可用于OSCST的诊断以及良恶性的鉴别。
目的:分析经阴道超声联合经腹超声检查在子宫腺肌症临床诊断中的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2月,通过抽样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疑似子宫腺肌症患者8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经阴道超声和经腹超声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经阴道超声、经腹超声以及二者联合诊断的效能。结果:88例疑似子宫腺肌症患者病理报告显示子宫腺肌症76例,前壁及后壁型37例,弥漫型25例,腺肌瘤型14例。经阴道超声联合经腹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检查的检出率(93.42%和88.16%)均显著高于经腹超声检查(68.42%)(P<
目的:探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的MRI表现,总结其MRI特点。结果:65例子宫切口瘢痕妊娠MRI均清楚显示孕囊,位于子宫峡部前壁切口瘢痕处,其中1例绒毛与子宫肌层有粘连。47例为内生型,15例为外生型。孕囊为圆形或椭圆形,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囊壁光滑。3例呈肿块样改变,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T1WI、T2WI呈混杂信号,其中1例穿透子宫肌层,肿块周围见血管流空信号。DWI囊壁及胚芽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囊壁呈环形强化。
目的:分析MRI对卵巢交界性肿瘤和上皮性卵巢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01月-2020年01月诊治的18例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交界组)和30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卵巢癌组)开展本次试验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MRI检查,对两组患者的MRI诊断特征、MRI DWI指标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诊断效果。结果:交界组MRI诊断特征主要为病灶分隔、多房且信号不均匀,卵巢癌组T1WI表现为低等信号,T2WI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在b=800s/mm2条件下,交界组DWI信号强度明显低
目的:探讨在鼻咽癌病例中分析临床靶区外放的锥形束CT图像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自2018年9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140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锥形束CT图像配准验证,分析鼻咽癌临床靶区外放的锥形束CT图像。结果:140例鼻咽癌患者共随机选择获取CBCT扫描690次,治疗前CBCT扫描489次,占70.87%。治疗后CBCT扫描107次,占15.51%。VMAT治疗平均时间(4.14±1.26)min。通过计算个体化的误差可得出X轴、Y轴、Z轴矢量群体化系统误差和随机误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P)的CT和MRI影像表现,比较两者在AP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临床、手术证实为AP患者的CT和MRI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这两种检查方法对AP病变的诊断情况。结果:按Balthazar CT分级标准,35例AP患者CT诊断为A级病变10例,B级6例,C级11例,D级5例,E级3例;MRI诊断为A级2例,B级14例,C级12例,D级4例,E级3例。MRI对Balthazar A级、B级诊断率分别为5.7%和40.0%,和CT 28.6%、17.1%的诊断率比
目的:探讨能谱CT单能量技术提高髂静脉MSCTV血管成像质量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0例行髂静脉MSCTV血管成像的患者,对患者进行50keV单能量、70keV单能量和混合能量扫描并进行图像重建,分析不同造影条件下成像质量的差异。结果:50 keV单能量成像的CT值、图像噪声、CNR值均高于70 keV单能量成像和混合能量(P<0.05)。而70 keV单能量成像的图像噪声低于混合能量,CNR高于混合能量(P<0.05),两组CT值无差异(P>0.0
目的:分析新生儿床边胸部计算机X射线摄影和辐射防护。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出生的新生儿50例,对其使用床边胸部计算机X线摄影,观察摄影质量,并实施相应的辐射防护措施。结果:对新生儿进行辐射防护前提下,全程管理摄片和扫描过程、计算机成像,使废片率的得以大大降低,整体成像质量有所提高。结论:合理应用管电压及电流扫描参数,调整好摄片角度和距离,并根据新生儿的发育特点采取有效的辐射防护,可在新生儿得到保护的条件下提高成像质量,降低废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