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幼儿生活的主题课程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utingl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幼儿园的课程生成应来源于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生成了“多彩的秋天”这一主题课程。
  一、主题课程的产生
  “多彩的秋天”缘起于一次生活活动——餐后散步。午餐后,我带着孩子们在校园里散步,他们惊喜地发现黄澄澄的银杏叶,红彤彤的枫叶,粉色的菊花,橘色的南瓜,交汇成绚丽的校园秋景,孩子们争相交流自己的发现。他们的兴趣引发了我的关注:秋季散步活动中有哪些学习与发展的机会?追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可以开展哪些活动?教师能给予孩子怎样的支持和帮助?基于幼儿的兴趣以及秋天蕴含的丰富教育契机,主题课程“多彩的秋天”就这样应时而生。
  二、基于幼儿经验生成主题课程网络图
  活动初期,孩子们通过散步发现了校园里植物的变化,进而关注到秋天的动物、天气及人们的相应变化,基于幼儿经验,以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生成了“多彩的秋天”主题课程网络图。

  三、多途徑支持幼儿的探究行为
  教师通过以下途径,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提升其能力。
  1.开展集体教学活动。随着课程的推进,从幼儿的经验出发,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来丰富幼儿对秋天的体验,让他们从生活中感受到秋天的美。语言活动“梨子小提琴”“秋天的雨”丰富了幼儿想象,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科学活动“种子藏在哪里”“数玉米”,幼儿在找一找、数一数、记一记中的过程中,掌握了植物种子的秘密;社会活动“人们的劳动”“秋游”,带幼儿到大自然中体会劳作的辛苦,感受丰收的喜悦;艺术活动“秋天多么美”“树叶贴画”,鼓励幼儿用艺术的手段表达对秋季的喜爱;健康活动“运南瓜”,锻炼了幼儿带物奔跑的技能,增强身体的灵活性。
  2.创设丰富区域游戏。随着主题活动的深入,班级的环境和区域活动也发生着变化。益智区里摆放着幼儿带来的种子,他们剥花生记录花生仁个数,学会简单的统计方法;他们比赛分豆豆,并选出自己喜爱的豆豆跟同伴玩豆豆棋。美工区里,幼儿忙着用捡来的落叶、颜色各异的种子创作贴画作品;用蔬菜、水果进行拓印画;用撕贴、吹画等多种形式展现“我眼里的秋天”,作品丰富了班级的主题墙。阅读区提供秋天的绘本供幼儿自主阅读。表演区里装扮一新的幼儿正表演着童话剧“梨子小提琴”。生活区的孩子从小菜园里采摘来新鲜蔬果,自己洗切,有模有样地制作鲜果沙拉。户外游戏区的孩子,跳着摘下树上的果子,比赛用独轮车运果子……丰富的区域游戏,激发了幼儿探究的乐趣,他们自由地探索,充分地表达,在生活中获得有效的经验。
  3.利用有效家长资源。建议家长周末带幼儿郊游感知秋天;邀请医生家长助教来园给幼儿讲讲秋季卫生保健知识,了解加强锻炼、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四、主题课程实施的几点思考
  “多彩的秋天”主题课程源于幼儿生活中的发现,教师紧抓隐含的教育契机,珍视游戏和生活在幼儿学习中的独特价值,注重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积极探究师幼互动的有效途径。
  1.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导向的活动目标。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幼儿发展目标,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预设该主题课程中幼儿需要达成的活动目标。
  2.建构以生活为基点的活动内容。“多彩的秋天”追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教师将与主题相关的知识、技能、情感转化为实践探索过程,让幼儿通过参与、体验、操作进行有意义的自我建构。
  3.凸显以游戏体验为特点的活动实施。在主题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秘密花园”“开心农场”等我园特色游戏区域,组织幼儿开展摘果子、捡落叶、收花生、运南瓜等有趣的生活游戏,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秋天的相关经验。
其他文献
领域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由教学内容的知识、教育对象的知识、教学方法的知识构成。当前,PCK的价值得到普遍认同,PCK也被视为教师知识的核心。其中,领域教学内容的知识,也就是幼儿学习的领域核心经验,在PCK的构成中起着先导性作用,为教学提供了全局性指导。教师能否很好地把握领域教学内容的知识,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幼儿诗歌教学活动亦是
诗歌作为幼儿园语言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因其語言简练、韵律规矩、节奏感强、内涵丰富等特点,成为贴近儿童审美,帮助儿童感知学习各种文学语言符号和概念,提升儿童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载体。从形式特征看,诗歌欣赏的核心经验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即音乐美、绘画美和结构美。因此,教师在设计幼儿诗歌活动的时候,要紧紧围绕这三个核心经验,探索适宜有效的策略,为儿童和诗歌搭建桥梁,带领他们在倾听中感受,在模仿中学习,在想
晨谈活动是教师在晨间组织幼儿共同开展的有核心话題的集体谈话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组织好晨谈活动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如何让晨谈活动发挥出独特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对晨谈活动充满兴趣,使晨谈活动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活动?笔者认为,幼儿园的晨谈活动应以幼儿发展为本,满足幼儿的需要,不断走向幼儿。走向幼儿意味着尊重幼儿的天性,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不断提升教师驾驭课程的能力,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任务。近两年,我园尝试开展主题预操作活动,给教师们提供一个“我敢想、我能做、我会思”的自主研修平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敢想——在问题情境中,想想能做的  我园年轻教师较多,对如何深入开展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存在困惑,我们就组织教师开展主题预操作活动。  以小班上学期的主题“可爱的小动物”为例,我们首先对主题的核心价
每天早晨,我园的大门口总是站着一支联合护卫队,他们分别由一名园长或教师、两名保安、三名家长以及公安特勤人员组成。自从2010年有地区发生了歹徒袭击幼儿园的恶性案件后,家长护卫队就成了我园独特的风景线。我园通过多年的摸索,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家长护卫队”管理机制,让“家长护卫队”变成了铁打的营盘。  一、宣传发动,激发家长参加安全护卫队的主动性  新生家长会上,我们及时向家长宣传本园的各项安
良好的师幼互动对儿童早期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也是高质量保育和教育的保障。项目活动是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强调幼儿在教师的引导和支持下,围绕某个感兴趣的话题(话题的来源可以是教师的建议、幼儿的想法或者某个教育契机),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幼儿自主自愿进行深度探究的过程。每个项目活动的研究内容、研究方式、研究时长,都是在幼儿与教师的互动中生成的。项目活动的主体是幼
当今,多数幼儿园都专门为孩子开辟了“快乐农场”“亲亲小农庄”等种植园地,但我们常常看到教师在种植园地里忙碌,而孩子们只是定时按照教师设定的问题去发现、探索、记录。实践中,我们发现,其实种植活动应该源于孩子主张而不是教师的规划。一、探究幼儿的关注热点  深秋,班级的“一亩三分田”中收获了花生和土豆,空置的土地上面临着新一轮的种植,每每这个时候“种什么”都会成为孩子们议论的焦点,教师为孩子们推荐了几种
幼儿园主题墙创设是丰富教育环境、优化教育手段、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主题墙创设的过程中,淮安市淮河幼儿园关注幼儿当下生活与需求,追随幼儿生活中的发现,记录幼儿的学习过程,描绘幼儿的经验轨迹,让主题墙成为动态展示幼儿想法与作品,推动幼儿表达表现与经验分享,促进幼儿与环境、同伴、成人以及自我积极交流对话的纽带,支持幼儿在多感官参与、多方互动中不断丰富经验。立于儿童视角、凸显儿童发展的幼儿园主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是幼儿园利用户外空间和自然环境,提供开放的、丰富的材料,将3—6岁不同年龄段幼儿组合在一起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相互模仿、思考、学习、挑战,是对幼儿园基本活动的一种补充。  为了开展好户外混龄游戏,我
大门或主体建筑是一所幼儿园的标志。为了设计一个漂亮的、有特点的大门,或让主体建筑体现一所幼儿园的独特风貌,设计师和园长们绞尽脑汁。这里提供一些范例,希望能给读者们一些启发。  外国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