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关注了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数学规范作图能力的培养,作者认为一、二年级的学生作图能力的培养应该从教师的示范引领和学生的规范作图能力的培养等两个方面入手,并分别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规范作图示范引领合作交流
2012《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订版)关于“图形与几何”的学习要求中明确指出,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根据语言描述或通过想象画出图形。在第一学段目标中的知识技能明确要求,要让学生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然而在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往往忽略对低段学生规范作图能力的培养,学生动手画图、作图的能力较弱。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规范作图的能力呢?
我认为,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作图能力的培养应该从教师的示范引领和学生规范作图能力的培养等两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的示范引领。
小学低段学生的特点是好动,模仿能力强,学生的数学作图能力往往是从教师的作图中进行模仿进行的。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应该重视教师规范作图的示范引领作用,在黑板上作图应该应用数学工具规范作图。
小学一、二年级数学的作图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钟面上画时针和分针;画线段;画锐角、直角和鈍角;画涂统计图;画平移后的图形等等。在以上内容的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都非常重要。如刚接触到钟面,在要求学生画时针和分针时,教师就不能再黑板上随意乱画钟面,而应该用圆规在黑板上画出圆,在圆上确定钟面的中心和12时、6时、3时、9时的位置后,再刻画出其他时刻的位置使画出的钟面大致准确,这样学生在钟面上作图时才不致发生误解。再如画角时,教师在黑板上示范该怎样确定角的顶点,怎样画角的一边和另一边;怎样应用三角板画出锐角、直角和钝角,如果教师不加以示范,学生就无从着手。画平移后的图形,教师要在黑板上画出图形平移所需的足够的方格,让学生看到教师是如何平移图形的,原来图形中的各点是如何变化的,这样学生就能在对教师的模仿中找到作图的方法。画条形图的时候,教师要规范的画出横轴和纵轴画准横轴和纵轴上的小方格,让学生清楚的看到教师画图的全过程,让学生看到直条与纵轴之间的间隔,条纹与条纹之间的间隔,在教师的示范中让学生获得感性的认知。
如果教师在示范作图时认真规范,学生的作图态度也就能认真规范,反之,教师如果不注意作图时的示范引领作用,学生作图时没有模仿的对象和标准,作图的规范性就会降低,将会严重影响到作图的效果,因此教师示范引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学生规范作图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初次接触到作图问题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作图规范性的培养,促使学生养成规范作图的习惯,提高学生规范作图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会学生正确使用作图的工具。
如在教学画线段图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熟悉直尺,了解尺子上的刻度,以及尺子的作用。画线段时,在练习本上确定了线段的一个端点,教师要让学生将直尺(或三角板)的零刻度对齐这个端点,再从左往右画出线段。在教学画角时,要让学生了解三角板上的角,让学生根据三角板确定直角的的形状,能用三角板画出直角。学生只有熟悉并能正确使用作图工具,才能确保其作图的规范和准确。
2、教给学生正确地作图方法。
在教师示范引领的基础上,学生一定要动手作图。在作图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提出明确的作图要求,教给学生正确地作图方法,引导学生规范作图。如在教学画角时,应当让学生明白怎样画角,首先要确定角的顶点位置,画锐角时应注意角的两边张开的角度不能太大;画直角时,一定要紧贴三角板的直角的两条直角边来画;画钝角时一定要将角的两边张开的角度超过直角。在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中,教材一般都是让学生填图,学生填涂的效果并不好,我就让学生在方格纸(小字本)上作图,首先确定0的位置,沿着方格纸的格子线画出横轴和纵轴,确定好每一格表示的单位是几,在纵轴上画好单位数据;在横轴上确定好所统计项目的位置,要求间隔都是一格;在画直条时要求看清数据,从边缘小心填涂,用不同颜色把统计的项目区分开,作图时每个直条都要填涂均匀,但不能超过格子线。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再在课本上填涂时就非常认真规范,填涂效果相当好。在平移图形的作图训练中,我也要求学生在方格纸上作图要求学生注意平移图形的顶点怎样移动。如三角形的向右平移8格后的图形,就要先移动三个顶点,把这三个顶点分别作为0起点,沿着格子的交叉点向右数到8,分别确定平移后的三个顶点的位置,再用尺子将三个顶点顺次连接起来。学生在懂得方法后进行实践操作,在方格纸上熟练操作之后,大部分学生平移图形的能力都迅速得到提高,乱画乱涂的现象就不存在了。
3、给学生留足反思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初次涉及到数学作图问题,总是有些不适应,教师要给学生留一些思考的时间,使其在作图的过程中能够做出正确地选择和判断,规范地做出相关的图形。如在一年级的画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时,就要通过拨钟面,使学生认识到时针较短,分针较长,让学生明白,整时的时候,分针(长针)指向的是12,时针(短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半时的时候,分针(长针)指向的是6,时针(短针)指向的是两个数字的中间,如3和4的中间,这时就是3时半。画半时的时候,不能将时针(短针)指向某一数字,而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画在两个数字(刻度)的中间。这个思考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在画分针和时针之前,学生弄明白了,画起来就不容易出错。
4、让学生互相评价,相互促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低段学生活泼好动,喜欢交流、喜欢表现,教师在培养学生规范作图能力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学生的相互合作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说出作图的过程,使学生在交流中能看清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也容易看到自身存在的弱点与不足,不断完善作图作品,在交流中共同进步。在合作交流中教师要当好引导者的角色,及时发现作图过程中出现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对出现的普片问题及时引导和纠正。
要求学生做到规范作图,提高学生规范作图的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教师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发展,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学生主动参与,共同交流合作,让学生在数学作图中不断展现自己的能力,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关键词】规范作图示范引领合作交流
2012《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订版)关于“图形与几何”的学习要求中明确指出,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根据语言描述或通过想象画出图形。在第一学段目标中的知识技能明确要求,要让学生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然而在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往往忽略对低段学生规范作图能力的培养,学生动手画图、作图的能力较弱。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规范作图的能力呢?
我认为,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作图能力的培养应该从教师的示范引领和学生规范作图能力的培养等两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的示范引领。
小学低段学生的特点是好动,模仿能力强,学生的数学作图能力往往是从教师的作图中进行模仿进行的。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应该重视教师规范作图的示范引领作用,在黑板上作图应该应用数学工具规范作图。
小学一、二年级数学的作图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钟面上画时针和分针;画线段;画锐角、直角和鈍角;画涂统计图;画平移后的图形等等。在以上内容的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都非常重要。如刚接触到钟面,在要求学生画时针和分针时,教师就不能再黑板上随意乱画钟面,而应该用圆规在黑板上画出圆,在圆上确定钟面的中心和12时、6时、3时、9时的位置后,再刻画出其他时刻的位置使画出的钟面大致准确,这样学生在钟面上作图时才不致发生误解。再如画角时,教师在黑板上示范该怎样确定角的顶点,怎样画角的一边和另一边;怎样应用三角板画出锐角、直角和钝角,如果教师不加以示范,学生就无从着手。画平移后的图形,教师要在黑板上画出图形平移所需的足够的方格,让学生看到教师是如何平移图形的,原来图形中的各点是如何变化的,这样学生就能在对教师的模仿中找到作图的方法。画条形图的时候,教师要规范的画出横轴和纵轴画准横轴和纵轴上的小方格,让学生清楚的看到教师画图的全过程,让学生看到直条与纵轴之间的间隔,条纹与条纹之间的间隔,在教师的示范中让学生获得感性的认知。
如果教师在示范作图时认真规范,学生的作图态度也就能认真规范,反之,教师如果不注意作图时的示范引领作用,学生作图时没有模仿的对象和标准,作图的规范性就会降低,将会严重影响到作图的效果,因此教师示范引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学生规范作图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初次接触到作图问题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作图规范性的培养,促使学生养成规范作图的习惯,提高学生规范作图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会学生正确使用作图的工具。
如在教学画线段图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熟悉直尺,了解尺子上的刻度,以及尺子的作用。画线段时,在练习本上确定了线段的一个端点,教师要让学生将直尺(或三角板)的零刻度对齐这个端点,再从左往右画出线段。在教学画角时,要让学生了解三角板上的角,让学生根据三角板确定直角的的形状,能用三角板画出直角。学生只有熟悉并能正确使用作图工具,才能确保其作图的规范和准确。
2、教给学生正确地作图方法。
在教师示范引领的基础上,学生一定要动手作图。在作图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提出明确的作图要求,教给学生正确地作图方法,引导学生规范作图。如在教学画角时,应当让学生明白怎样画角,首先要确定角的顶点位置,画锐角时应注意角的两边张开的角度不能太大;画直角时,一定要紧贴三角板的直角的两条直角边来画;画钝角时一定要将角的两边张开的角度超过直角。在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中,教材一般都是让学生填图,学生填涂的效果并不好,我就让学生在方格纸(小字本)上作图,首先确定0的位置,沿着方格纸的格子线画出横轴和纵轴,确定好每一格表示的单位是几,在纵轴上画好单位数据;在横轴上确定好所统计项目的位置,要求间隔都是一格;在画直条时要求看清数据,从边缘小心填涂,用不同颜色把统计的项目区分开,作图时每个直条都要填涂均匀,但不能超过格子线。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再在课本上填涂时就非常认真规范,填涂效果相当好。在平移图形的作图训练中,我也要求学生在方格纸上作图要求学生注意平移图形的顶点怎样移动。如三角形的向右平移8格后的图形,就要先移动三个顶点,把这三个顶点分别作为0起点,沿着格子的交叉点向右数到8,分别确定平移后的三个顶点的位置,再用尺子将三个顶点顺次连接起来。学生在懂得方法后进行实践操作,在方格纸上熟练操作之后,大部分学生平移图形的能力都迅速得到提高,乱画乱涂的现象就不存在了。
3、给学生留足反思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初次涉及到数学作图问题,总是有些不适应,教师要给学生留一些思考的时间,使其在作图的过程中能够做出正确地选择和判断,规范地做出相关的图形。如在一年级的画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时,就要通过拨钟面,使学生认识到时针较短,分针较长,让学生明白,整时的时候,分针(长针)指向的是12,时针(短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半时的时候,分针(长针)指向的是6,时针(短针)指向的是两个数字的中间,如3和4的中间,这时就是3时半。画半时的时候,不能将时针(短针)指向某一数字,而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画在两个数字(刻度)的中间。这个思考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在画分针和时针之前,学生弄明白了,画起来就不容易出错。
4、让学生互相评价,相互促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低段学生活泼好动,喜欢交流、喜欢表现,教师在培养学生规范作图能力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学生的相互合作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说出作图的过程,使学生在交流中能看清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也容易看到自身存在的弱点与不足,不断完善作图作品,在交流中共同进步。在合作交流中教师要当好引导者的角色,及时发现作图过程中出现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对出现的普片问题及时引导和纠正。
要求学生做到规范作图,提高学生规范作图的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教师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发展,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学生主动参与,共同交流合作,让学生在数学作图中不断展现自己的能力,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