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某开发区过渡带位于M地区背斜构造南部的西翼,面积12.31km3,开发层系是K油层和H油层,共发育69个沉积单元。采用井距200m,井排112m,注采井距150m向外均匀布井。表外储层不仅具有工业开采价值,而且达到一定厚度可单独布井开发。为进一步研究过渡带外扩布井开发可行,2011年计划外扩油水井161口,并于2011年6月开始陆续投产,本文主要分析已投油井的产能,对于低于设计产能的井,分析原因,并制定出可行的方案。
[关键词]外扩井 设计产能
1概况
某开发区过渡带地区位于M地区背斜构造南部的西翼,面积12.31km2,开发层系是K油层和H油层,共发育69个沉积单元。采用井距200m,井排112m,注采井距150m向外均匀布井。
某矿过渡带计划投产油井85口(含提捞井16口),水井76口,共计161口。设计日产液4.1t,日设计产油2.5t,设计含水40%。截止到2011年7月12日已投产油井70口,其中A队投产30口,B队投产40口。日产液6.1t,日产油2.8吨,平均含水53.8%。
2过渡带新井油层发育情况
过渡带新井设计射开砂岩厚度9.0m,有效厚度1.3m。实际射开砂岩厚度13.1m,有效厚度2.2m,且多为A1组(表1)。
3过渡带新井初期产能分析
从2011年6月14日到2011年7月12日陆续有70口油井投产,平均日产液6.1t,平均日产油2.8吨,平均含水53.8%,流压5.75MPa。
已经投产的70口油井中,有33口井含水低于50%,平均射开砂岩厚度12.6m,平均射开有效厚度2.1m,平均单井日产液6.2t,平均单井日产油4.0t,平均单井含水35.1%,平均流压5.54MPa。4口井含水为100%,其中三口井是7月1日之后新投的井,投产时间短;两外一口井高流压,层间干扰严重(表2)。
正常生产的65口井中,30口井低于设计产能,3口井达到设计产能,32口井高于设计产能。平均产能高于设计产能。
D区已经投产12口油井,平均砂岩厚度13.5m,平均有效厚度2.2m,均高于平均水平。但是D区的12口油井都不能完成设计产能。A区单井日产油高于设计产能1.5t,B区和c区基本能够达到设计产能,D区完不成设计产能。我们结合油水井动静态资料对正常生产的油井进行了深入分析(表3)。
通过分析70口新井的小层数据发现,A区的有效渗透率是0.087D,B区的有效渗透率是0.090D,c区的有效渗透率是0.063D,D区的有效渗透率是0.044D。说明D区油层发育较差。30口产能不达标的井,其中16口井是由于投产时间短,产量不稳定,有待进一步观察,4口井流压水平高,理论排量低于实际排量,有待调大参,10口井原井网已经动用,相应层位已经射开,且多为高含水层,应该采取相应的堵水和补孔措施,以达到设計产能。
4目前存在问题及下步措施
4.1存在问题
(1)过渡带新井具有较好的初期产能,4口流压高流压井,通过调大参,增大理论排量,达到设计产能。16口原井网已经动用的井,通过制定相应措施,提高产液量。
(2)B队两个环,共计九口井回压高,其中两口井已经停产。
4.2下步措施
(1)结合环中单井产液、含水情况,将该环一分为二,头井1与尾井3组成一个集油环,尾井1和尾井2组成一个集油环,分别进入A计量间。
(2)结合环中单井产液、含水情况,将该环一分为二,头井与尾井6和尾井7组成一个集油环,尾井4和尾井5组成一个集油环,分别进入B计量间;
5结论
(1)投产初期流压高流压井,通过调大参,增大理论排量,以达到设计产能。
(2)原井网已经动用的井,通过制定相应措施,提高产液量,以达到设计产能。
(3)投产井中如有环井中回压高,可根据单井产液、含水情况,将该环分开,已达到设计产能。
[关键词]外扩井 设计产能
1概况
某开发区过渡带地区位于M地区背斜构造南部的西翼,面积12.31km2,开发层系是K油层和H油层,共发育69个沉积单元。采用井距200m,井排112m,注采井距150m向外均匀布井。
某矿过渡带计划投产油井85口(含提捞井16口),水井76口,共计161口。设计日产液4.1t,日设计产油2.5t,设计含水40%。截止到2011年7月12日已投产油井70口,其中A队投产30口,B队投产40口。日产液6.1t,日产油2.8吨,平均含水53.8%。
2过渡带新井油层发育情况
过渡带新井设计射开砂岩厚度9.0m,有效厚度1.3m。实际射开砂岩厚度13.1m,有效厚度2.2m,且多为A1组(表1)。
3过渡带新井初期产能分析
从2011年6月14日到2011年7月12日陆续有70口油井投产,平均日产液6.1t,平均日产油2.8吨,平均含水53.8%,流压5.75MPa。
已经投产的70口油井中,有33口井含水低于50%,平均射开砂岩厚度12.6m,平均射开有效厚度2.1m,平均单井日产液6.2t,平均单井日产油4.0t,平均单井含水35.1%,平均流压5.54MPa。4口井含水为100%,其中三口井是7月1日之后新投的井,投产时间短;两外一口井高流压,层间干扰严重(表2)。
正常生产的65口井中,30口井低于设计产能,3口井达到设计产能,32口井高于设计产能。平均产能高于设计产能。
D区已经投产12口油井,平均砂岩厚度13.5m,平均有效厚度2.2m,均高于平均水平。但是D区的12口油井都不能完成设计产能。A区单井日产油高于设计产能1.5t,B区和c区基本能够达到设计产能,D区完不成设计产能。我们结合油水井动静态资料对正常生产的油井进行了深入分析(表3)。
通过分析70口新井的小层数据发现,A区的有效渗透率是0.087D,B区的有效渗透率是0.090D,c区的有效渗透率是0.063D,D区的有效渗透率是0.044D。说明D区油层发育较差。30口产能不达标的井,其中16口井是由于投产时间短,产量不稳定,有待进一步观察,4口井流压水平高,理论排量低于实际排量,有待调大参,10口井原井网已经动用,相应层位已经射开,且多为高含水层,应该采取相应的堵水和补孔措施,以达到设計产能。
4目前存在问题及下步措施
4.1存在问题
(1)过渡带新井具有较好的初期产能,4口流压高流压井,通过调大参,增大理论排量,达到设计产能。16口原井网已经动用的井,通过制定相应措施,提高产液量。
(2)B队两个环,共计九口井回压高,其中两口井已经停产。
4.2下步措施
(1)结合环中单井产液、含水情况,将该环一分为二,头井1与尾井3组成一个集油环,尾井1和尾井2组成一个集油环,分别进入A计量间。
(2)结合环中单井产液、含水情况,将该环一分为二,头井与尾井6和尾井7组成一个集油环,尾井4和尾井5组成一个集油环,分别进入B计量间;
5结论
(1)投产初期流压高流压井,通过调大参,增大理论排量,以达到设计产能。
(2)原井网已经动用的井,通过制定相应措施,提高产液量,以达到设计产能。
(3)投产井中如有环井中回压高,可根据单井产液、含水情况,将该环分开,已达到设计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