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疏解非首都功能旨在解决两大难题:其一,北京人口增长过快,“大城市病”问题凸显;其二,区域发展差距悬殊,公共服务水平落差大。功能承接绝不是简单的“转移搬迁”,需要结合迁入地的发展条件和承载能力精准对接。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生态足迹和都市区功能算法,本文从经济社会、生态约束和优势功能等三个角度综合评估天津及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非首都功能转移承接能力,从而为京津冀地区疏解政策和具体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及河北各市承接能力差异较大,具体可分为均衡发展、经济制约、生态制约、相对滞后等四种类型。根据各
【机 构】
: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经济系,北京100091
【基金项目】
:
国际关系学院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3262019T66)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疏解非首都功能旨在解决两大难题:其一,北京人口增长过快,“大城市病”问题凸显;其二,区域发展差距悬殊,公共服务水平落差大。功能承接绝不是简单的“转移搬迁”,需要结合迁入地的发展条件和承载能力精准对接。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生态足迹和都市区功能算法,本文从经济社会、生态约束和优势功能等三个角度综合评估天津及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非首都功能转移承接能力,从而为京津冀地区疏解政策和具体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及河北各市承接能力差异较大,具体可分为均衡发展、经济制约、生态制约、相对滞后等四种类型。根据各市功能优势不同,建议天津承接高新技术、先进制造功能,石家庄、秦皇岛承接交通仓储、商务贸易功能,廊坊、保定承接加工制造、电子信息功能,唐山重点改善生态环境,其余各市着力培育支柱产业,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推进区域协同发展。
其他文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化开发应当在政府主导下,坚持商业开发促保护的原则、继承与创新兼顾的原则、区别对待的原则、利益分享的原则、政府扶持与多主体协同相结合的原则。在实践中解决好传承保护和开发之间的关系,以商业化开发激活市场机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定位,驱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创新实践,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化开发健康发展,最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辅相成的共赢局面。
汉代国家统一,经济文化繁荣,在此背景下,出现了以画像石、石造像等为代表的各种艺术形式。在图像学的视域下,为进一步拓展汉代画像石、石造像等研究提供了新的空间。汉代造像除了随石赋形外,还有一种随意赋形的现象亦不容忽视,显示出图像解读的复杂性。汉代虽为儒、释、道三教形成的初始阶段,但从石造像和画像石等内容来看,佛教、道教、儒家思想以及在民间广为流行的民间神仙、鬼魂思想等,已呈互渗、互补、互融之态,并为后世积淀了丰厚的文化资源。
继2013年首届中国国际集藏文化博览会之后,奥兰群岛邮政将再次来京参加2015(第二届)中国国际集藏文化博览会,届时大家又可领略到来自有着“波罗的海闪亮之星”美誉之称的奥兰
经济发展有赖于分工,分工导致分立知识,如果不能有效地整合分立知识,就会阻碍分工的深化,从而抑制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对分立知识的整合,依赖价格体系、企业、政府、制度和道德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计划经济缺乏最重要的价格体系对分立知识的整合作用。理论与实践都证明,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能更有效地整合分立知识。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整合分立知识的效率,作为新信息技术的大数据,虽然有助于提高整合分立知识的效率,但大数据并不能替代价格体系、企业、政府、制度和道德等各种因素对分立知识的整合作用。因此,大数据不能帮助计划经济确立对
大数据、5G、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新媒体空间成为社会舆论传播的重要场域,媒体低俗化问题也延伸到了新媒体空间,移动客户端、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应用、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使得新媒体空间低俗化表征日趋复杂多变,“乱象”丛生,给主流意识形态、政府和媒介的公信力以及个体的全面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与危害。新媒体空间低俗化“乱象”的成因在于新媒体信息传播的三重失衡,即新媒体信息的自由生产、传播与用户道德自觉的失衡,新媒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失衡,新媒体技术滥用与社会监管的失衡。从加强内容建设、培养文明自律的网络
改进工资制度、调整工资关系、普遍增加工资是1956年工资改革的主要原则及任务。此次改革初步确立起中国社会主义工资制度,但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遗留问题。如等级工资制推行中等级差距增大及新平均主义,国民经济各部门、地区及人员工资关系上新的矛盾与冲突,以及改革后职工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的非对称性增长等问题。究其原因,与此次改革组织机构不完善、政策法规缺乏系统性以及制度构建与完善本身的长期性密切相关。
汤用彤并非是要放弃佛教宗派概念,而是要从类型学的角度细化对于隋唐佛教宗派的认识。隋唐佛教界的宗派认同并不是学术界强加的,而是有客观事实作为依据的。入唐求法的日本僧人的描述,是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表明,当时的僧人是有宗派归属的。唐代的佛教宗派实际上是"学派"基础上的"专业"分工强化的必然结果。如同今日的大学之学科分类,一个人可以兼学,也可以改专业,但一般不会有三四个以上的转换机会。而且,在强化师承和分工的大背景下,宗派性的固化是一个僧人成熟的标志,也是取得弘法成功的必要条件。隋代之后的僧人,学有所长、修有专
河流作为一种公共池塘资源的流动性使得京津冀需要合作治理河流污染,其公共性决定了政府为主要治理主体,构建京津冀跨界河流污染治理的府际合作模式势在必行。当前,京津冀跨界河流污染治理过程中面临治理主体单一、孤岛现象凸显、治理标准不统一、治理动力存在差异等问题,呈现碎片化治理困境。从整体性治理理论视角,运用博弈论分析方法对京津冀跨界河流污染府际合作治理过程中存在的碎片化问题进行研究,对于推动京津冀生态协同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地区间跨界(域)协同治理是实现京津冀河流污染治理的有效路径,应从整体层面
迄今中国开展社区建设已十余年,但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的积极性却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尽管社区管理人员想了很多办法,社会学研究者也提出了很多对策建议,但通常难以奏效。如何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改变社区参与不足的现状,已成为当前中国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通过对京津冀居民生活空间数据的分析,不仅揭示了社区参与不足的结构性矛盾,而且还发现了基于住房产权差异而形成的社区参与分化。深入分析这些结构矛盾和参与分化,对于回答社区参与问题、提升社区参与积极性,既有重要参考的实践意义,也具有引人深思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