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方式。深度思维的课堂,应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充满思维碰撞式对话,生成精彩的结论。由此可见,问题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功与否,尤其是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教师设计课堂提问显得尤为重要。“认识11~20各数”是苏教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这节课时,教师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很关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片段一】在追问中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意义
师:看,这是一根小棒,它表示1个一。这个“一”是计数单位。2根小棒表示几个一?3根小棒表示几个一?……10根小棒表示几个一?
生:10根小棒表示10个一。
师:我们一起再来数一数:1个一、2个一、3个一……10个一。10根小棒就是10个一。
(板书:10个一)
师:你们也能像老师一样从篮子里拿出10根小棒,按照1个一、2个一……边说边摆吗?要像老师这样摆整齐。
师:满10根就可以捆成一捆,先看老师示范,把10根小棒握在手里,拿出皮筋绕两圈,看清楚了吗?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
师:这一捆小棒有幾根?对,一捆小棒有10根,表示1个十。
(板书:1个十)
师:这里的一和十都是计数单位,需要大写。
(板书:计数单位十、一)
师:这里是几根小棒呢?
生:10根,也就是10个一。
师:这一捆是几根小棒?
生:也是10根。
师:是呀,数量相同,所以说10个一是1个十。大家一起读一读。
师:几个一是1个十?1个十里面有几个一?
生:10个一是1个十,1个十里面有10个一。
师:现在同桌比赛,拿小棒,听清要求,拿出10根小棒。老师来采访这个同学是怎么拿的?
生:我拿出1捆。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1捆就是10根。
师(小结):非常好,拿出10根小棒,只要拿一捆就行了,又快又方便。
【赏析】认识计数单位“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习难点。本教学环节中,教师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数经验组织活动,让学生明白把10个一转化成1个十是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这样就能更方便、更快捷地学习更大的数。教学中设计“几个一是1个十?1个十里面有几个一?”这两个问题,进而让学生深度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意义,并且能在后续的学习中学会应用,初步建立计数单位“十”的表象。
【片段二】在开放性问题中感知12根、11根的摆法
教师摆12根小棒让学生认识12。
师:怎样摆12根小棒呢?你是怎样摆的?
生:一根一根地摆,摆了12根小棒。
生:在一捆里面又添了2根,也是12根。
生:一捆就是10根,不要再数了,只要接着数11、12就可以了。
师:为了看得清楚,摆12根小棒时,我们可以先摆1捆,再摆2根,就是12根。
师:大家和同桌说一说是怎样摆的?(边摆边说)我们一起来指着自己的小棒说一说:先摆1捆,再摆2根,就是12根。
教师摆11根小棒让学生认识11。
师:刚才我们已经摆了12根小棒,你能摆出11根小棒吗?
(学生操作)
师:这11根小棒是怎么摆的?跟着老师一起说一说。
生:先摆1捆再摆1根。
师:为什么这样摆呢?
生:一捆表示1个十,1根表示1个一,就是11根。
师:是呀,我们一起来边摆边说“先摆1捆再摆1根就是11根”。
【赏析】在本教学环节中,教师打破常规,先摆12根小棒再摆11根小棒,在教学中引入“从12里面去掉1是几”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初步感知十几减几的运算。在学生展示交流摆法的过程中,教师先肯定了学生的摆法是正确的,再设计比较哪一种方法能一眼看出是12根小棒的问题。此刻,学生已经甄别出了最简单、最直接的摆法。于是在接下来教师教学摆11根小棒的时候,学生能主动进行“先摆1捆再摆几根就是十几根”的摆法,理解了“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11”,也领悟了“1捆就是1个十,几根就是几个一”,为接下来教学其他“十几”数的组成奠定了学习基础。
【片段三】在“大问题”中体会数的组成
师:刚才我们摆出了11、12,你们还知道其他十几的数吗?
(板书:13、14、15、16、17、18、19)
师:选一个你喜欢的十几的数,用小棒摆出来。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学生汇报交流)
师:你摆的是十几?
生:我摆的是19。
师:这么大的数你都会摆啦,和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生:先摆1捆,再摆9根。
师:你真厉害,我们一起来摆一摆19根,边摆边说。
师:我们从篮子里拿出1根小棒放在19根小棒旁边,19添1是几呢?
生:19根再添1根是20根。
师:非常好,左边有1捆,右边有10根,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生:单独的10根又可以捆成1捆。因为10个一就是1个十。
师:一起把10根捆成1捆吧。1捆小棒表示1个十,2捆小棒表示几个十呢?
生:2捆小棒表示2个十。
师:是的,2个十就是20。
师:我们一边指着自己的小棒一边说一说,几个十是20? 师:20里面有几个十?
师:那20里面有几个一呢?
(板书:20里面有20个一)
师:刚才我们通过摆一摆、数一数,一起认识了11~20各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一起读一读。
【赏析】在本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开放性的问题“你还知道其他十几的数吗”让学生再来摆一摆、说一说,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十几的数是由1个十和10个一组成。通过讨论“19根添上1根是几根”这个关键问题,不仅使学生在10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地数到20,而且有助于学生直观地了解11~19各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20是由2个十组成,从而主动地学习摆十几根小棒知识,就是先摆1捆,再摆几根,这样既利用了原有的认数经验,又使原有的认识得到提升。
【片段四】精选练习问题,增强学生数感
1.抓一抓
师:这两个小朋友看我们的小棒这么有用,也想和我们一起玩。你们想玩吗?听好要求:(1)两捆小棒散开堆在一起;(2)抓一把,数数有几根告诉同桌。
师:把两捆散开,把这些小棒平放在自己的面前,老师想随便抓一把,不要全部抓起来,数一数有几根,看明白了吗?
师:你抓了几根?是十几吗?十几比10大吗?
师:看来十几都比10大。
2.估一估
师(出示图片,略):请你先猜一猜,这些草莓有多少个?数量比10大还是比10小?看清楚了吗?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师:刚才我们猜一猜的过程,在数学上叫作估一估。到底有多少个呢?我们来数一数。
师:为了既不重复又不遗漏,我们可以按照顺序,数一个,删掉一个。
师(学生数到10时):等一下,现在数到了几个?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可以把这10个草莓圈起来。现在你能看出一共有多少个草莓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刚才估到14的小朋友很厉害。估到其他數的小朋友也很棒,你们估的都很接近14。
师(出示图片,略):这是什么?(小花伞)和刚才的草莓比是多了还是少了?估一估是多少把?
师:你们都看出来小花伞的把数比草莓个数多了,会用刚才教你们的方法数一数吗?在书上找到花伞图数数看。
师:和你估的差不多吗?
【赏析】在本教学环节中,教师设计了抓一抓、数一数、估一估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不断地体验到11~20各数的意义、顺序、大小。在一个个活动、一次次思维的过程中,学生的数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总之,在教学“认识11~20各数”一课中,重点是要让学生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难点是要让学生理解计数单位十的概念。本节课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的实践操作,让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做到让人人学有所得,人人都有成功的体验,每个人都能得到发展。学生解决问题,不仅是数学学习的目的,而且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拓展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需要,通过有效的问题设计,助推学生思维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
投稿邮箱:405956706@qq.com
【片段一】在追问中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意义
师:看,这是一根小棒,它表示1个一。这个“一”是计数单位。2根小棒表示几个一?3根小棒表示几个一?……10根小棒表示几个一?
生:10根小棒表示10个一。
师:我们一起再来数一数:1个一、2个一、3个一……10个一。10根小棒就是10个一。
(板书:10个一)
师:你们也能像老师一样从篮子里拿出10根小棒,按照1个一、2个一……边说边摆吗?要像老师这样摆整齐。
师:满10根就可以捆成一捆,先看老师示范,把10根小棒握在手里,拿出皮筋绕两圈,看清楚了吗?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
师:这一捆小棒有幾根?对,一捆小棒有10根,表示1个十。
(板书:1个十)
师:这里的一和十都是计数单位,需要大写。
(板书:计数单位十、一)
师:这里是几根小棒呢?
生:10根,也就是10个一。
师:这一捆是几根小棒?
生:也是10根。
师:是呀,数量相同,所以说10个一是1个十。大家一起读一读。
师:几个一是1个十?1个十里面有几个一?
生:10个一是1个十,1个十里面有10个一。
师:现在同桌比赛,拿小棒,听清要求,拿出10根小棒。老师来采访这个同学是怎么拿的?
生:我拿出1捆。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1捆就是10根。
师(小结):非常好,拿出10根小棒,只要拿一捆就行了,又快又方便。
【赏析】认识计数单位“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习难点。本教学环节中,教师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数经验组织活动,让学生明白把10个一转化成1个十是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这样就能更方便、更快捷地学习更大的数。教学中设计“几个一是1个十?1个十里面有几个一?”这两个问题,进而让学生深度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意义,并且能在后续的学习中学会应用,初步建立计数单位“十”的表象。
【片段二】在开放性问题中感知12根、11根的摆法
教师摆12根小棒让学生认识12。
师:怎样摆12根小棒呢?你是怎样摆的?
生:一根一根地摆,摆了12根小棒。
生:在一捆里面又添了2根,也是12根。
生:一捆就是10根,不要再数了,只要接着数11、12就可以了。
师:为了看得清楚,摆12根小棒时,我们可以先摆1捆,再摆2根,就是12根。
师:大家和同桌说一说是怎样摆的?(边摆边说)我们一起来指着自己的小棒说一说:先摆1捆,再摆2根,就是12根。
教师摆11根小棒让学生认识11。
师:刚才我们已经摆了12根小棒,你能摆出11根小棒吗?
(学生操作)
师:这11根小棒是怎么摆的?跟着老师一起说一说。
生:先摆1捆再摆1根。
师:为什么这样摆呢?
生:一捆表示1个十,1根表示1个一,就是11根。
师:是呀,我们一起来边摆边说“先摆1捆再摆1根就是11根”。
【赏析】在本教学环节中,教师打破常规,先摆12根小棒再摆11根小棒,在教学中引入“从12里面去掉1是几”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初步感知十几减几的运算。在学生展示交流摆法的过程中,教师先肯定了学生的摆法是正确的,再设计比较哪一种方法能一眼看出是12根小棒的问题。此刻,学生已经甄别出了最简单、最直接的摆法。于是在接下来教师教学摆11根小棒的时候,学生能主动进行“先摆1捆再摆几根就是十几根”的摆法,理解了“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11”,也领悟了“1捆就是1个十,几根就是几个一”,为接下来教学其他“十几”数的组成奠定了学习基础。
【片段三】在“大问题”中体会数的组成
师:刚才我们摆出了11、12,你们还知道其他十几的数吗?
(板书:13、14、15、16、17、18、19)
师:选一个你喜欢的十几的数,用小棒摆出来。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学生汇报交流)
师:你摆的是十几?
生:我摆的是19。
师:这么大的数你都会摆啦,和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生:先摆1捆,再摆9根。
师:你真厉害,我们一起来摆一摆19根,边摆边说。
师:我们从篮子里拿出1根小棒放在19根小棒旁边,19添1是几呢?
生:19根再添1根是20根。
师:非常好,左边有1捆,右边有10根,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生:单独的10根又可以捆成1捆。因为10个一就是1个十。
师:一起把10根捆成1捆吧。1捆小棒表示1个十,2捆小棒表示几个十呢?
生:2捆小棒表示2个十。
师:是的,2个十就是20。
师:我们一边指着自己的小棒一边说一说,几个十是20? 师:20里面有几个十?
师:那20里面有几个一呢?
(板书:20里面有20个一)
师:刚才我们通过摆一摆、数一数,一起认识了11~20各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一起读一读。
【赏析】在本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开放性的问题“你还知道其他十几的数吗”让学生再来摆一摆、说一说,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十几的数是由1个十和10个一组成。通过讨论“19根添上1根是几根”这个关键问题,不仅使学生在10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地数到20,而且有助于学生直观地了解11~19各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20是由2个十组成,从而主动地学习摆十几根小棒知识,就是先摆1捆,再摆几根,这样既利用了原有的认数经验,又使原有的认识得到提升。
【片段四】精选练习问题,增强学生数感
1.抓一抓
师:这两个小朋友看我们的小棒这么有用,也想和我们一起玩。你们想玩吗?听好要求:(1)两捆小棒散开堆在一起;(2)抓一把,数数有几根告诉同桌。
师:把两捆散开,把这些小棒平放在自己的面前,老师想随便抓一把,不要全部抓起来,数一数有几根,看明白了吗?
师:你抓了几根?是十几吗?十几比10大吗?
师:看来十几都比10大。
2.估一估
师(出示图片,略):请你先猜一猜,这些草莓有多少个?数量比10大还是比10小?看清楚了吗?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师:刚才我们猜一猜的过程,在数学上叫作估一估。到底有多少个呢?我们来数一数。
师:为了既不重复又不遗漏,我们可以按照顺序,数一个,删掉一个。
师(学生数到10时):等一下,现在数到了几个?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可以把这10个草莓圈起来。现在你能看出一共有多少个草莓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刚才估到14的小朋友很厉害。估到其他數的小朋友也很棒,你们估的都很接近14。
师(出示图片,略):这是什么?(小花伞)和刚才的草莓比是多了还是少了?估一估是多少把?
师:你们都看出来小花伞的把数比草莓个数多了,会用刚才教你们的方法数一数吗?在书上找到花伞图数数看。
师:和你估的差不多吗?
【赏析】在本教学环节中,教师设计了抓一抓、数一数、估一估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不断地体验到11~20各数的意义、顺序、大小。在一个个活动、一次次思维的过程中,学生的数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总之,在教学“认识11~20各数”一课中,重点是要让学生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难点是要让学生理解计数单位十的概念。本节课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的实践操作,让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做到让人人学有所得,人人都有成功的体验,每个人都能得到发展。学生解决问题,不仅是数学学习的目的,而且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拓展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需要,通过有效的问题设计,助推学生思维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
投稿邮箱:40595670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