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群舞作品中的舞蹈调度以人数为基础对作品的画面样式、流动方式和层次结构进行安排。就其形式和表意而言,舞蹈调度的编排方式也可归类为一种服务于作品立意及主题之下的关于舞蹈画面构成本身的方法。
关键词:舞蹈调度、舞蹈构图、形态、意味
天上的太阳,从初升到日落,这一运动轨迹其实就是调度。大雁在天空中飞过,时而人字形,时而一字型,这种在天空中留下的轨迹,是调度;皑皑的白雪,雪花的随意飘落,这一现象是调度;漫天风沙中,风带动树叶的随意飘荡,这一过程同样是调度。这些调度都是自然现象所产生的,是自然界的调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处处体现出调度的变化。我从讲台走到门口,这一段过程就是我的调度。存在于高楼大厦之中的电梯,它的每一次上下行,是调度;
那么我们思考一个问题,调度过后,会产生什么?感觉,在人的视觉与知觉中留下某种“感觉”,即舞蹈画面。例如:操场上随着足球来回奔跑的运动员们,错综复杂的奔跑路线,那么则形成了一幅具有“流动性”的画面,它带给我了一种追逐的感觉。而作为足球守门员,守门员则组成了“静止”状态的画面,它带给了我一种守护的感觉;喧闹街道以及往来的人群里,人们不停歇的脚步,形成了一种具有“流动性”的画面,它带给我,是一种匆忙的感觉。人们偶尔驻足休息,则形成一种静止的画面,它带给我的便是一种休整的感觉;这些生活现象就是“调度”所带给我们的画面感与效果。
“调度”这一词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分为两种,其作为名词时,意指担负指挥调派人力、车辆、工作等工作的人或调度员,言外之意就是"管理与安排”。但是“管理与安排”它只是强调调度本身这一事实的一种现象,而调度这一现象必然伴随着一定事件的发生而发生,从而被进行“管理与安排”。所以当用作动词时,被解释为调动,安排人力、车辆。其本意则为“调动”和“协调”。当将其放置于舞蹈的语境中时,调动的对象是舞蹈演员,而调动的目的,则是舞蹈画面的构筑与作品表情达意的需要。
一、舞蹈调度与构图的关系
研究舞蹈调度,需要从动作的层面去进行认识,动作是舞蹈语言的基础,舞蹈调度的编排也無法摆脱这个基础点而形成方式和层次。舞蹈调度的实现一定依靠动作,但此时的动作不着重于高难度,而在于独特性、需强化动作本身作为“符号”的特质,更强调动作如何在在人数的基础上服务于画面样式、流动方式,如何清晰和放大画面中要表达的独特气势和氛围感即舞蹈构图。
其次,从“空间”的角度分析,舞蹈调度并不是简单的队形变化,而是图形及画面变换过程中对空间的充分利用,是通过在时空关系中不断组织而形成的某种特殊的“感受”。舞蹈调度具有强烈的空间品质,是肢体在运动过程中的一种对空间的运用方式,也是一种在空间中创造构图、转换构图而构筑舞蹈画面、表意作品的独特的舞蹈语言。
1.1构图的形态
在舞蹈的画面构图中,不同动作形态中不同性质的力及发力过后的运动方向造成了画面中的“点”被赋予了不同力度与走势,促使舞者在运动中产生的“线”的状态,又在不同演员的互动中以丰富多样的调度形式表现出特定的时空关系,点、线、面的不同形态以及画面中或聚或散的动态感都制造着不同的画面风格,赋予作品形式感,也构成作品风格的基础。
1.2构图的空间
舞者通过在运动中对舞台空间的占据、与不同空间发生关系而构造出作品所要传达与展现的艺术空间,体现着不同的情绪内涵及意味。我们可以将主体所构筑出的艺术空间分为“虚”“实”两类。在叙事性舞蹈中“虚”是心理空间,是人物内心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外化,是情绪的表现;而“实”是现实空间,是事件发展的过程,是情节的推进。在情绪性舞蹈中,人物往往能够通过时空关系的运用多样化得模拟和再现自然景物的特征,突出“景”和“物”中的个性特征和内在生命力,达到对环境的描绘,形成存在于观众的想象与体悟中的意向空间。
在群舞《我等你》中,还有这样一个画面,舞台前区一排椅子分割出前后两个不同的空间,椅子前是面朝1点再也不可能等到丈夫的她,椅子后则是群舞朝向5点与丈夫团聚的画面。此时演员椅子前是伤痛,是实性的空间,椅子后是温馨,是虚性的空间。调度的运用使得不同的情绪、不同的空间同时体现在同一画面构图中,以喜衬悲,对比中更见悲凉。虛性调度至于舞台后方的弱表演区,作为虚化的背景,实性的调度则安排在舞台前区,成为被强调的前景,给予观众强烈的情感冲击。
二、调度下构图的转换
动作或舞蹈中传递出的质感和味道。在节奏中注入美的因素和情感,赋予作品特定的形式风格。在运用这一方式时,通常会涉及符号性元素数量、形式、方向等属性进行规律性组合,并将这组合进行重复连续的排列,从而在作品的整体结构中形成的一种有节奏感的律动,其最重要的特点是统一特征、有序重复。
在创作过程中,点线面均可作为元素进行重复性的视觉表达,即使某一元素在同一副作品中的多次呈现。视觉元素的重复形成了画面与画面之间的统一性、连贯性、流动性和重点部分。它能将画面转化成为强烈的视觉符号,强化观众的记忆,从而在人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舞蹈编创技法中,我们常常谈到主题动作的重复,并在重复中赋予动作变化,不断的重复可以构成剧目的高潮。而舞蹈画面中的重复可以理解为某一调度形式多次、多样化的出现。
当以线条意识为引导时,所形成的样式可以包含横线、弧线、对角线的穿插等;当以图形意识为引导时,便可形成圆形、方形、三角形等规则的形态。比如说:张继钢老师《红蓝军》、《士兵与枪》中都是为了突显军人的形象,所以大多数是选择了,三角形、方形这种,具有稳定性与冲击感的构图进行表现。而《雷和雨》中的圈舞,为什么要用圆的调度,圆可以很明显地突出人物间的情感关系,所以用了圆的形式。这些调度形式来源于生活,又在重复中暗含着舞蹈所要蕴含的内容和审美特质,十分巧妙得形成了作品鲜明的风格特色。
三、调度下主体突出与焦点转移
美术中艺术家会在画面中引导我们的视线,通过加强某部分吸引我们对某区域的注意,如果这个区域是一个特定的点或物,我们便称之为焦点。焦点的突出和转移引导着观众对主体的关注与理解。当画面中出现两个“点”时,则涉及到视觉焦点的转换问题。若两个点在大小、动作强弱等方面呈现出的性状相同时,视线会在两点之间徘徊,从观赏的角度而言,两点所呈现出的内容是同等重要的层级,不易产生视觉中心,此时可利用舞蹈调度的方式完成焦点的转换。既使弱的一方自然运动到强的一方自然得进入焦点范围,再新的画面中重新建立焦点:也可在调度过程中弱化强的一方、强化弱的部分,使焦点随强弱关系的变化而转移。
作品的层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审美表现的层次,其二则是作品表达的层次。从审美的角度来讲,舞蹈调度通过对时空关系多样化的利用呈现作品审美的层次,舞蹈调度造成作品中的画面感,并且可以通过队形及运动路线等的丰富及由此带来的形式感的变化推动作品的层次;从作品表意的层面来讲,可依据舞蹈作品的结构,对调度进行不同形式的安排时,通过设计“有意味”的形式,有效地推动故事情节、冲突的发展,并在情节的发展中形成作品表达的节奏。不同的调度方式在形成画面的同时,彼此之间相互作用,也可以推进事件的发生与发展,从而形成作品表意的层次感。
结语:作为编导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通过舞蹈调度的方式形成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视觉呈现;如何在画面的形成中使舞蹈调度与舞台空间有机得结合起来,并能使画面与画面间能够有机得、自然得相互联系,从而使得他们能够在舞蹈作品中起到具有语言感与形式感的作用,从而达到舞蹈调度有寓意的表达。
关键词:舞蹈调度、舞蹈构图、形态、意味
天上的太阳,从初升到日落,这一运动轨迹其实就是调度。大雁在天空中飞过,时而人字形,时而一字型,这种在天空中留下的轨迹,是调度;皑皑的白雪,雪花的随意飘落,这一现象是调度;漫天风沙中,风带动树叶的随意飘荡,这一过程同样是调度。这些调度都是自然现象所产生的,是自然界的调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处处体现出调度的变化。我从讲台走到门口,这一段过程就是我的调度。存在于高楼大厦之中的电梯,它的每一次上下行,是调度;
那么我们思考一个问题,调度过后,会产生什么?感觉,在人的视觉与知觉中留下某种“感觉”,即舞蹈画面。例如:操场上随着足球来回奔跑的运动员们,错综复杂的奔跑路线,那么则形成了一幅具有“流动性”的画面,它带给我了一种追逐的感觉。而作为足球守门员,守门员则组成了“静止”状态的画面,它带给了我一种守护的感觉;喧闹街道以及往来的人群里,人们不停歇的脚步,形成了一种具有“流动性”的画面,它带给我,是一种匆忙的感觉。人们偶尔驻足休息,则形成一种静止的画面,它带给我的便是一种休整的感觉;这些生活现象就是“调度”所带给我们的画面感与效果。
“调度”这一词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分为两种,其作为名词时,意指担负指挥调派人力、车辆、工作等工作的人或调度员,言外之意就是"管理与安排”。但是“管理与安排”它只是强调调度本身这一事实的一种现象,而调度这一现象必然伴随着一定事件的发生而发生,从而被进行“管理与安排”。所以当用作动词时,被解释为调动,安排人力、车辆。其本意则为“调动”和“协调”。当将其放置于舞蹈的语境中时,调动的对象是舞蹈演员,而调动的目的,则是舞蹈画面的构筑与作品表情达意的需要。
一、舞蹈调度与构图的关系
研究舞蹈调度,需要从动作的层面去进行认识,动作是舞蹈语言的基础,舞蹈调度的编排也無法摆脱这个基础点而形成方式和层次。舞蹈调度的实现一定依靠动作,但此时的动作不着重于高难度,而在于独特性、需强化动作本身作为“符号”的特质,更强调动作如何在在人数的基础上服务于画面样式、流动方式,如何清晰和放大画面中要表达的独特气势和氛围感即舞蹈构图。
其次,从“空间”的角度分析,舞蹈调度并不是简单的队形变化,而是图形及画面变换过程中对空间的充分利用,是通过在时空关系中不断组织而形成的某种特殊的“感受”。舞蹈调度具有强烈的空间品质,是肢体在运动过程中的一种对空间的运用方式,也是一种在空间中创造构图、转换构图而构筑舞蹈画面、表意作品的独特的舞蹈语言。
1.1构图的形态
在舞蹈的画面构图中,不同动作形态中不同性质的力及发力过后的运动方向造成了画面中的“点”被赋予了不同力度与走势,促使舞者在运动中产生的“线”的状态,又在不同演员的互动中以丰富多样的调度形式表现出特定的时空关系,点、线、面的不同形态以及画面中或聚或散的动态感都制造着不同的画面风格,赋予作品形式感,也构成作品风格的基础。
1.2构图的空间
舞者通过在运动中对舞台空间的占据、与不同空间发生关系而构造出作品所要传达与展现的艺术空间,体现着不同的情绪内涵及意味。我们可以将主体所构筑出的艺术空间分为“虚”“实”两类。在叙事性舞蹈中“虚”是心理空间,是人物内心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外化,是情绪的表现;而“实”是现实空间,是事件发展的过程,是情节的推进。在情绪性舞蹈中,人物往往能够通过时空关系的运用多样化得模拟和再现自然景物的特征,突出“景”和“物”中的个性特征和内在生命力,达到对环境的描绘,形成存在于观众的想象与体悟中的意向空间。
在群舞《我等你》中,还有这样一个画面,舞台前区一排椅子分割出前后两个不同的空间,椅子前是面朝1点再也不可能等到丈夫的她,椅子后则是群舞朝向5点与丈夫团聚的画面。此时演员椅子前是伤痛,是实性的空间,椅子后是温馨,是虚性的空间。调度的运用使得不同的情绪、不同的空间同时体现在同一画面构图中,以喜衬悲,对比中更见悲凉。虛性调度至于舞台后方的弱表演区,作为虚化的背景,实性的调度则安排在舞台前区,成为被强调的前景,给予观众强烈的情感冲击。
二、调度下构图的转换
动作或舞蹈中传递出的质感和味道。在节奏中注入美的因素和情感,赋予作品特定的形式风格。在运用这一方式时,通常会涉及符号性元素数量、形式、方向等属性进行规律性组合,并将这组合进行重复连续的排列,从而在作品的整体结构中形成的一种有节奏感的律动,其最重要的特点是统一特征、有序重复。
在创作过程中,点线面均可作为元素进行重复性的视觉表达,即使某一元素在同一副作品中的多次呈现。视觉元素的重复形成了画面与画面之间的统一性、连贯性、流动性和重点部分。它能将画面转化成为强烈的视觉符号,强化观众的记忆,从而在人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舞蹈编创技法中,我们常常谈到主题动作的重复,并在重复中赋予动作变化,不断的重复可以构成剧目的高潮。而舞蹈画面中的重复可以理解为某一调度形式多次、多样化的出现。
当以线条意识为引导时,所形成的样式可以包含横线、弧线、对角线的穿插等;当以图形意识为引导时,便可形成圆形、方形、三角形等规则的形态。比如说:张继钢老师《红蓝军》、《士兵与枪》中都是为了突显军人的形象,所以大多数是选择了,三角形、方形这种,具有稳定性与冲击感的构图进行表现。而《雷和雨》中的圈舞,为什么要用圆的调度,圆可以很明显地突出人物间的情感关系,所以用了圆的形式。这些调度形式来源于生活,又在重复中暗含着舞蹈所要蕴含的内容和审美特质,十分巧妙得形成了作品鲜明的风格特色。
三、调度下主体突出与焦点转移
美术中艺术家会在画面中引导我们的视线,通过加强某部分吸引我们对某区域的注意,如果这个区域是一个特定的点或物,我们便称之为焦点。焦点的突出和转移引导着观众对主体的关注与理解。当画面中出现两个“点”时,则涉及到视觉焦点的转换问题。若两个点在大小、动作强弱等方面呈现出的性状相同时,视线会在两点之间徘徊,从观赏的角度而言,两点所呈现出的内容是同等重要的层级,不易产生视觉中心,此时可利用舞蹈调度的方式完成焦点的转换。既使弱的一方自然运动到强的一方自然得进入焦点范围,再新的画面中重新建立焦点:也可在调度过程中弱化强的一方、强化弱的部分,使焦点随强弱关系的变化而转移。
作品的层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审美表现的层次,其二则是作品表达的层次。从审美的角度来讲,舞蹈调度通过对时空关系多样化的利用呈现作品审美的层次,舞蹈调度造成作品中的画面感,并且可以通过队形及运动路线等的丰富及由此带来的形式感的变化推动作品的层次;从作品表意的层面来讲,可依据舞蹈作品的结构,对调度进行不同形式的安排时,通过设计“有意味”的形式,有效地推动故事情节、冲突的发展,并在情节的发展中形成作品表达的节奏。不同的调度方式在形成画面的同时,彼此之间相互作用,也可以推进事件的发生与发展,从而形成作品表意的层次感。
结语:作为编导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通过舞蹈调度的方式形成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视觉呈现;如何在画面的形成中使舞蹈调度与舞台空间有机得结合起来,并能使画面与画面间能够有机得、自然得相互联系,从而使得他们能够在舞蹈作品中起到具有语言感与形式感的作用,从而达到舞蹈调度有寓意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