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V影视创作的特点
拍摄成本低廉。目前DV摄像机价格适中,小巧方便,便于携带,拍摄耗材成本很低,新型号的机器甚至达到零成本,例如硬盘数码摄像机、存储卡数码摄像机。
制作技术完善。计算机硬件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方便了数码影视的后期制作,只要在普通的家用计算机上,通过IEEEl394接口或者USB接口,使用大多数摄像机厂家提供的编辑软件,以及各种免费的编辑软件,就可以方便地编辑。
发布渠道多样。制作输出上可以采用多种格式和媒介来承载作品,例如磁带、光盘、网络视频文件,通过日益快捷的互联网络,发布到网上,使大家可以方便地浏览作品,扩大作品的影响力。
正是由于数码影视创作的这些特点,促进了整个数码影视的创作,导致了目前使用DV来进行各种影视创作的人群不断扩大,广义上来说,数码影视的创作已经完全进入到一个平民化、大众化的时代,人们在主流媒体之外,可以看到独特的创作手段和独特的创作作品。
大学生DV影视创作的出发点
DV影视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使大学生找到了一个可以反映自己对生活独特的观察与体验,以及表达自己所思所想的有力工具。在目前的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同学们拿着DV在拍摄,一些DV发烧友更是自编、自导、自演,创作了大量的DV电影,这些作品荡漾着青春的活力,体现着时代的气息,故事情节与拍摄手法上都日趋成熟与完美,并开始具备了一定的艺术内涵,深受大家的喜欢。虽然他们的作品还不能像欧美大片那样,走进宽银幕影院供人观赏,但在开放的互联网上却逐步传播开来。大学生正成为DV影视文化的热爱者,他们用DV与人分享他们的生活经历、精神感悟。作品题材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爱情、反思,作品普遍反映了他们的生活,以及他们对人生和社会的一些思考,创作的出发点大体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校园生活。这类题材的作品在大学生影视创作中占据的比例很大,很多大学生初学DV的时候,拿起机器拍的就是周围同学的生活状态,作品里面有反映励志发奋的,也有颓废忧郁的,有关于友谊的,也有夸张地模仿影视作品情节的,整体上大多数作品偏阳光一些。
上海交大学生DV作品《我的太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品定位为“大学生独立电影的颠覆之作”,是由上海交通大学Z-worksII独立电影工作室精心打造的一部校园新喜剧。以往大部分学生自制影片,基调多以灰色为主,节奏沉闷不堪,甚至不知所云,而《我的太阳》率先打破这一怪圈,大胆采用阳光搞笑的风格,让人眼前一亮。在影片中,你再也看不到“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那些“沧桑”、“郁闷”,取而代之的是紧凑明快的情节、令人捧腹的笑料和灵光闪现的智慧。年轻人自己拍自己的生活,比起普通的青春偶像剧,不但更加真实,也更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我的太阳》在定位上推陈出新,更加符合青年观众的胃口,观众大可以放松身心,像看一部普通电影一样享受独立电影的乐趣。学生的DV影视作品把在校园的学习、生活集中地反映到作品中,夹杂糅合了各种有代表性的思维,留下了校园生活的回忆,但是这种创作很多只是对自己生活的一个记录,没有任何更深层面的反映。
青春情感。这类作品制作数量也是居高不下,武汉华中理工大学的大学生曾经组织武汉一部分高校的大学生,联合海选演员,网罗制作人员,以求荟萃精英,制作大型校园青春情感剧。通过对校园生活的随意拍摄,创作者自己也感觉需要做一些改进,希望“讲故事”,想把故事讲好一些、讲生动一点,浪漫的青春情感题材正好切合了他们的这种想法,尽管由于受到其他影视作品的影响,作品中有模仿的痕迹,这类题材的作品故事结构类似,没有太多新意,但是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DV影视创作已经转向追求更大的表现张力。他们希望通过情感故事这一同龄人所熟悉的题材,获得更多的认同。
关注社会。在前面几类题材制作得有泛滥的趋势时,部分大学生已经认识到:单纯地模仿影视,闭门造车式地创作校园爱情剧,已经对观众没有吸引力了,需要新的拍摄兴趣点,而对于人生、社会的一些思索,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想让自己的作品能够更有内涵、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想。很多大学生把镜头对准了社会最底层的人们,“近些,再近些”,“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去”,这种真实、诚恳的创作思维占据了他们的想法,很多作品开始带有纪录片的色彩,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难能可贵的。《无烟煤店》就是这种纪实作品的一个代表,这部制作于2005年的纪录片,获得了“2005大学生优秀DV纪实作品有奖征集”一等奖。作者董钧当时还是西安美术学院的学生,花费近一年时间拍摄了这部27分钟的彩色纪录片,“它用草根阶层最原汁原味的语言和生活背景,讲述了从陕北老家到西安谋生的父子三人的生活故事。他们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里以经营一家无烟煤店为生,小本生意的辛酸、辛劳后追求幸福和快乐的美好心情、琐碎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细微的市民心情和普通人的酸甜苦辣在短短27分钟内得到了最淋漓尽致的演绎”(《西安晚报》)。
很多影视创作的专业人士也对大学生DV作品表现了更多的肯定,“很多作者能够用非常自觉的电影语言来真实地记录我们的社会生活,这一点非常可贵。”影评人张亚璇说。
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制片人梁红说:“看这些学生作品,你会发现他们的视角非常广阔,他们能够拍到一般电视台专业纪录片工作者拍不到的东西。很多学生作者拍得很勤奋,用很长时间去观察、去完成一部作品,很难得。”
DV影视创作纪实作品涉及广泛的社会生活,或主题深刻、内涵丰富,或青春朝气、唯美动人。作品创作手法丰富多样,影视语言运用准确到位,反映出纪实DV已经成为当今纪录片多元化发展中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而且大学生对其兴趣浓厚,运用手法也越来越娴熟。
大学生DV影视创作的不足
学生影视作品的优势是能够鲜明地表现出校园文化,大学这个特定的氛围,决定了校园文化纯净、纯粹的特质和高贵、典雅的气质,这是他们鲜明的特色。但由于大学生本身所处的局限,在DV影视创作的过程中体现出了一些不足。
反映范围狭窄。校园生活从最初的纯粹“玩”的心态开始,他们使用DV拍摄自己的校园生活、学习的压力、周边的人和事等。不管是剧情作品还是纪实作品,都没有脱离学校这个范畴,还有一些作品题材边缘化,翻拍主流媒体的东西,进行颠覆式的再创作,所谓“恶搞”,甚至一些社会公认的经典作品都成为颠覆的对象,所有这些大部分原因是学生的生活局限引起的,单纯甚至有点枯燥的校园生活,与社会缺少接触,缺乏对周边事物细致的观察能力,导致了学生作品反映范围狭窄,缺乏深度。
创作过程松散。绝大部分作品都是团队成员来合作完成的,在创作的过程中,由于对剧情设计和影视语言的缺乏把握,对设备的不熟悉,导致了剧本结构不够完善,特别是初学者表现得更明显,作品节奏拖沓冗长,画面不够完美,对解说词和音乐滥用。很多作品甚至从第一秒钟出现第一格画面,直到全片结束,整条声轨都铺满了流行音乐和解说词。他们如此自觉地使用这种方法叙述,仿佛从未想到过还有其他可能。流行音乐跟拍摄对象的感情和生活完全不搭调,甚至背道而驰。它是由作者自己从别处拷贝过来,硬贴上去,而不问那是不是作品本身的要求。他们只是开口,却并不知道自己想说的是什么,也从未想过为什么要那样去说。
制作技术欠缺。大学生对于数码影视的制作,很多是从课程学习开始的。但是由于教学过程的时间性很强,大学生对于影视语言、设备、软件的熟悉程度不够,而学校对设备的管理制度,也局限了他们的创作,在制作过程中,缺乏时间来对作品精益求精,反映在作品上,就是一些综合的技术性问题还没有解决,“想不到,也做不到”,没有能够进一步发掘拍摄编辑设备的制作潜能,也没有充分使用影视语言来完成作品,拍摄的基本功、后期的制作效率、画面剪辑的技巧都有欠缺。
大学生DV影视创作展望
目前大学生总体价值观多元化,道德框架少,注重个性和自我感受。他们表达自我的方式已经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学生用语言文字、办文学刊物等传统方式大不一样了。DV是高校大学生一种记录自己成长经历、表达自己、理解社会的载体。所有的创作者拿起DV面对被拍摄者想要表达、想要抒发的应该是一种真诚,很独立的思考,真诚的表达。尽管大学生DV影视创作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创作手法稍显稚嫩,但是他们所具有的强烈的创作热情,以及积极的学习,深入细微的观察能力,关注自己身边的、周围的一些有感触的事将促使他们的作品进入一个更高的层面,更多地反映他们的生活和他们的所思所想。DV影视创作,这一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将对大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产生有力的推动。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编校:郑 艳
拍摄成本低廉。目前DV摄像机价格适中,小巧方便,便于携带,拍摄耗材成本很低,新型号的机器甚至达到零成本,例如硬盘数码摄像机、存储卡数码摄像机。
制作技术完善。计算机硬件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方便了数码影视的后期制作,只要在普通的家用计算机上,通过IEEEl394接口或者USB接口,使用大多数摄像机厂家提供的编辑软件,以及各种免费的编辑软件,就可以方便地编辑。
发布渠道多样。制作输出上可以采用多种格式和媒介来承载作品,例如磁带、光盘、网络视频文件,通过日益快捷的互联网络,发布到网上,使大家可以方便地浏览作品,扩大作品的影响力。
正是由于数码影视创作的这些特点,促进了整个数码影视的创作,导致了目前使用DV来进行各种影视创作的人群不断扩大,广义上来说,数码影视的创作已经完全进入到一个平民化、大众化的时代,人们在主流媒体之外,可以看到独特的创作手段和独特的创作作品。
大学生DV影视创作的出发点
DV影视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使大学生找到了一个可以反映自己对生活独特的观察与体验,以及表达自己所思所想的有力工具。在目前的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同学们拿着DV在拍摄,一些DV发烧友更是自编、自导、自演,创作了大量的DV电影,这些作品荡漾着青春的活力,体现着时代的气息,故事情节与拍摄手法上都日趋成熟与完美,并开始具备了一定的艺术内涵,深受大家的喜欢。虽然他们的作品还不能像欧美大片那样,走进宽银幕影院供人观赏,但在开放的互联网上却逐步传播开来。大学生正成为DV影视文化的热爱者,他们用DV与人分享他们的生活经历、精神感悟。作品题材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爱情、反思,作品普遍反映了他们的生活,以及他们对人生和社会的一些思考,创作的出发点大体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校园生活。这类题材的作品在大学生影视创作中占据的比例很大,很多大学生初学DV的时候,拿起机器拍的就是周围同学的生活状态,作品里面有反映励志发奋的,也有颓废忧郁的,有关于友谊的,也有夸张地模仿影视作品情节的,整体上大多数作品偏阳光一些。
上海交大学生DV作品《我的太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品定位为“大学生独立电影的颠覆之作”,是由上海交通大学Z-worksII独立电影工作室精心打造的一部校园新喜剧。以往大部分学生自制影片,基调多以灰色为主,节奏沉闷不堪,甚至不知所云,而《我的太阳》率先打破这一怪圈,大胆采用阳光搞笑的风格,让人眼前一亮。在影片中,你再也看不到“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那些“沧桑”、“郁闷”,取而代之的是紧凑明快的情节、令人捧腹的笑料和灵光闪现的智慧。年轻人自己拍自己的生活,比起普通的青春偶像剧,不但更加真实,也更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我的太阳》在定位上推陈出新,更加符合青年观众的胃口,观众大可以放松身心,像看一部普通电影一样享受独立电影的乐趣。学生的DV影视作品把在校园的学习、生活集中地反映到作品中,夹杂糅合了各种有代表性的思维,留下了校园生活的回忆,但是这种创作很多只是对自己生活的一个记录,没有任何更深层面的反映。
青春情感。这类作品制作数量也是居高不下,武汉华中理工大学的大学生曾经组织武汉一部分高校的大学生,联合海选演员,网罗制作人员,以求荟萃精英,制作大型校园青春情感剧。通过对校园生活的随意拍摄,创作者自己也感觉需要做一些改进,希望“讲故事”,想把故事讲好一些、讲生动一点,浪漫的青春情感题材正好切合了他们的这种想法,尽管由于受到其他影视作品的影响,作品中有模仿的痕迹,这类题材的作品故事结构类似,没有太多新意,但是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DV影视创作已经转向追求更大的表现张力。他们希望通过情感故事这一同龄人所熟悉的题材,获得更多的认同。
关注社会。在前面几类题材制作得有泛滥的趋势时,部分大学生已经认识到:单纯地模仿影视,闭门造车式地创作校园爱情剧,已经对观众没有吸引力了,需要新的拍摄兴趣点,而对于人生、社会的一些思索,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想让自己的作品能够更有内涵、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想。很多大学生把镜头对准了社会最底层的人们,“近些,再近些”,“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去”,这种真实、诚恳的创作思维占据了他们的想法,很多作品开始带有纪录片的色彩,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难能可贵的。《无烟煤店》就是这种纪实作品的一个代表,这部制作于2005年的纪录片,获得了“2005大学生优秀DV纪实作品有奖征集”一等奖。作者董钧当时还是西安美术学院的学生,花费近一年时间拍摄了这部27分钟的彩色纪录片,“它用草根阶层最原汁原味的语言和生活背景,讲述了从陕北老家到西安谋生的父子三人的生活故事。他们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里以经营一家无烟煤店为生,小本生意的辛酸、辛劳后追求幸福和快乐的美好心情、琐碎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细微的市民心情和普通人的酸甜苦辣在短短27分钟内得到了最淋漓尽致的演绎”(《西安晚报》)。
很多影视创作的专业人士也对大学生DV作品表现了更多的肯定,“很多作者能够用非常自觉的电影语言来真实地记录我们的社会生活,这一点非常可贵。”影评人张亚璇说。
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制片人梁红说:“看这些学生作品,你会发现他们的视角非常广阔,他们能够拍到一般电视台专业纪录片工作者拍不到的东西。很多学生作者拍得很勤奋,用很长时间去观察、去完成一部作品,很难得。”
DV影视创作纪实作品涉及广泛的社会生活,或主题深刻、内涵丰富,或青春朝气、唯美动人。作品创作手法丰富多样,影视语言运用准确到位,反映出纪实DV已经成为当今纪录片多元化发展中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而且大学生对其兴趣浓厚,运用手法也越来越娴熟。
大学生DV影视创作的不足
学生影视作品的优势是能够鲜明地表现出校园文化,大学这个特定的氛围,决定了校园文化纯净、纯粹的特质和高贵、典雅的气质,这是他们鲜明的特色。但由于大学生本身所处的局限,在DV影视创作的过程中体现出了一些不足。
反映范围狭窄。校园生活从最初的纯粹“玩”的心态开始,他们使用DV拍摄自己的校园生活、学习的压力、周边的人和事等。不管是剧情作品还是纪实作品,都没有脱离学校这个范畴,还有一些作品题材边缘化,翻拍主流媒体的东西,进行颠覆式的再创作,所谓“恶搞”,甚至一些社会公认的经典作品都成为颠覆的对象,所有这些大部分原因是学生的生活局限引起的,单纯甚至有点枯燥的校园生活,与社会缺少接触,缺乏对周边事物细致的观察能力,导致了学生作品反映范围狭窄,缺乏深度。
创作过程松散。绝大部分作品都是团队成员来合作完成的,在创作的过程中,由于对剧情设计和影视语言的缺乏把握,对设备的不熟悉,导致了剧本结构不够完善,特别是初学者表现得更明显,作品节奏拖沓冗长,画面不够完美,对解说词和音乐滥用。很多作品甚至从第一秒钟出现第一格画面,直到全片结束,整条声轨都铺满了流行音乐和解说词。他们如此自觉地使用这种方法叙述,仿佛从未想到过还有其他可能。流行音乐跟拍摄对象的感情和生活完全不搭调,甚至背道而驰。它是由作者自己从别处拷贝过来,硬贴上去,而不问那是不是作品本身的要求。他们只是开口,却并不知道自己想说的是什么,也从未想过为什么要那样去说。
制作技术欠缺。大学生对于数码影视的制作,很多是从课程学习开始的。但是由于教学过程的时间性很强,大学生对于影视语言、设备、软件的熟悉程度不够,而学校对设备的管理制度,也局限了他们的创作,在制作过程中,缺乏时间来对作品精益求精,反映在作品上,就是一些综合的技术性问题还没有解决,“想不到,也做不到”,没有能够进一步发掘拍摄编辑设备的制作潜能,也没有充分使用影视语言来完成作品,拍摄的基本功、后期的制作效率、画面剪辑的技巧都有欠缺。
大学生DV影视创作展望
目前大学生总体价值观多元化,道德框架少,注重个性和自我感受。他们表达自我的方式已经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学生用语言文字、办文学刊物等传统方式大不一样了。DV是高校大学生一种记录自己成长经历、表达自己、理解社会的载体。所有的创作者拿起DV面对被拍摄者想要表达、想要抒发的应该是一种真诚,很独立的思考,真诚的表达。尽管大学生DV影视创作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创作手法稍显稚嫩,但是他们所具有的强烈的创作热情,以及积极的学习,深入细微的观察能力,关注自己身边的、周围的一些有感触的事将促使他们的作品进入一个更高的层面,更多地反映他们的生活和他们的所思所想。DV影视创作,这一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将对大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产生有力的推动。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编校:郑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