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疫情下“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学校接受挑战全员远程教学应运而生,教师们架起了座座空中课堂链接了千家万户,师生用自己的方式开启教学、防控体验。线上開课一个多月了,老师们由最初的“蒙圈”,到今天的游刃有余,因为疫情获得了不少意外的成长和收获。 毫无疑问,这段时间是老师们学科教学与信息化水平融合猛涨的时段,让我们重新认识了现代网络媒体技术的力量,以及社会推动教学改革的力量。这段经历也告诉我们:每一场危机背后都是无限生机,每一个人的学习潜力是巨大的,成长的机会天天都在。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做了力所能及的事,用自己的责任交上了自己的疫情答卷,完成了一次蜕变。
什么是危机?危机就是解决问题的机会,问题解决了就是机遇。线上教学,老师们由最开始应对的被动和焦虑,经过破解一个个难题的较量,到今天的乐在其中胜过网红,线上教学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远胜当初的紧张和不安,还好,我们都在突如其来的经历中收获了成长。
线上教学促进了教学改革。线上教学对老师们来讲是新事物,任何新事物都是在一片反对怀疑拒绝中悄然而至的,接受、体验新事物的过程,是改革的体验和实践。譬如,看不到学生,颠覆了师生面对面上课模式,这个课该怎么上?课堂上,学生没有了老师面对面的震慑,学习效果怎么来保证?课件还是课本,教学内容怎么来呈现?作业怎么上交,老师怎么判?怎么来检测学生的学习、听课效果?保证不了教学效果怎么办?每一节课都有除了学生外更多人围观,有压力怎么办?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以及试图改变,最终都把教育教学的注意力聚焦到了学生“学”上,所引发的一系列思考,必然会带来某些观念的重新架构,理念和实践上悄然革新,这就是改革的撬动。我发现,老师们为了课堂更精彩,更多吸引学生在线听课,除了现成的教学资源外,多方寻找课件、素材,增强了老师们善于运用工具、网络广泛收集教学资源的意识和能力,重新认识了教学资源的重要性;为了在有限时间内完成预定教学任务,开发了许多播放小技巧,学会使用了许多播放小工具,教学和播出技术水涨船高;创新和琢磨出许多提交作业和分享展现的新形式,等等这些理念和实践做为经验必然对以后的常态课堂教学产生持续持久影响。
另外,很多老师因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而忧心忡忡,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自主学习能力乃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要害七寸”,也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尤其是线上授课,再优秀的老师碰上一群装听课、不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教学效果也是零,每一位老师都在试图破解这一难题,除了自身努力致力于教学精彩和检查督促外,更加关注对家长的引领和督促,关注学生的情商开发,关注学生品德品质的养成,以期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为了学生听课不迟到,很多老师早早打开直播,等候上课,用爱心和责任召唤孩子们“该上课了”,很多老师不厌其烦地与家长沟通,反复叮咛家长“用心陪伴、以身作则”,还有很多老师播放战“疫”中人和事,向孩子们传递什么是“大爱”、什么是“善良”,什么是“中国力量”,教孩子们读懂“责任和勇敢”------,老师们尝试用更多方式与学生、家长、社会链接,在同频共振的努力中,升级了教学理念,增长了智慧,提升了心智模式。
线上教学带来了课后反思的革命。课后反思就是自我反省,反省是看清自己,是照镜子,让自己更快提高的捷径,善于进步的人善于做自我反省,人类之所以飞速进步就是在前行中不断“回头看看”,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我们不能忘记“一日三省吾身”的训诫。线上教学课后自动保存的课堂实录,为每位老师准备了一面现成的镜子,方便了老师照照镜子,整理衣裳、洗洗脸。照出了不满意,自然是要修正的,线上教学让课后反思方便快捷、效果好,很多老师说,“每次课后第一时间看看自己的直播回放,听听自己的声音,观察自己的课堂设计是否更符合学生的口味,每次都对自己不满意”。最好的进步是“反求诸己”、“反躬自身”,这也线上教学老师们的意外收获。心中有春天,一年四季百花盛开,有心学习,处处皆学问,我们不能让任何学习机会与我们擦肩而过。其实,有心学习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回放让自己的学习更加深入和持久。
疫情下的生活、教学模式,让我们不断觉悟和明白。宅在家里工作,让我们有了更多时间去观察,去思考,刷新了我们的认知,重塑价值观也是意外的收获。疫情下有不顾个人安危的最美逆行者,也有各种不守规则的“巨婴们”,国内、海外,东南西北中天天上演的一幕幕疫情剧,就是一堂堂生动的课,告诉我们,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对的,让我们明白理性、理解的生活有多重要。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在短短时间内我国就遏制了蔓延之势,让整个世界惊掉了下巴,做为国人自豪感徒增。我们见证了大国担当,见证了大国风范,见证了大国力量,见证了大国精神。“还是中国好”,爱国之情发自肺腑,庆幸生逢盛世,生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我们中每一个人时刻感受着时代跳动的脉搏,源源不断从社会、从周边汲取正气、正义,以“正”养身,来强身健体。感恩时代给予我们的一切,努力修炼自己直至有能力享受时代给与的一切,有能力驾驭时代赋予的各种机遇,努力做最好自己。“教育人”,用我们精益求精的线上教学以及对疫情防控的理解和支持来以身爱国、奉献社会、爱自己、爱家人,我们一样是最美的那一拨!
原本我们是被安排去给一棵树浇水的,却拥有了一片森林。海明威说,“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高贵的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愿我们都是那群优于过去的人!
什么是危机?危机就是解决问题的机会,问题解决了就是机遇。线上教学,老师们由最开始应对的被动和焦虑,经过破解一个个难题的较量,到今天的乐在其中胜过网红,线上教学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远胜当初的紧张和不安,还好,我们都在突如其来的经历中收获了成长。
线上教学促进了教学改革。线上教学对老师们来讲是新事物,任何新事物都是在一片反对怀疑拒绝中悄然而至的,接受、体验新事物的过程,是改革的体验和实践。譬如,看不到学生,颠覆了师生面对面上课模式,这个课该怎么上?课堂上,学生没有了老师面对面的震慑,学习效果怎么来保证?课件还是课本,教学内容怎么来呈现?作业怎么上交,老师怎么判?怎么来检测学生的学习、听课效果?保证不了教学效果怎么办?每一节课都有除了学生外更多人围观,有压力怎么办?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以及试图改变,最终都把教育教学的注意力聚焦到了学生“学”上,所引发的一系列思考,必然会带来某些观念的重新架构,理念和实践上悄然革新,这就是改革的撬动。我发现,老师们为了课堂更精彩,更多吸引学生在线听课,除了现成的教学资源外,多方寻找课件、素材,增强了老师们善于运用工具、网络广泛收集教学资源的意识和能力,重新认识了教学资源的重要性;为了在有限时间内完成预定教学任务,开发了许多播放小技巧,学会使用了许多播放小工具,教学和播出技术水涨船高;创新和琢磨出许多提交作业和分享展现的新形式,等等这些理念和实践做为经验必然对以后的常态课堂教学产生持续持久影响。
另外,很多老师因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而忧心忡忡,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自主学习能力乃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要害七寸”,也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尤其是线上授课,再优秀的老师碰上一群装听课、不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教学效果也是零,每一位老师都在试图破解这一难题,除了自身努力致力于教学精彩和检查督促外,更加关注对家长的引领和督促,关注学生的情商开发,关注学生品德品质的养成,以期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为了学生听课不迟到,很多老师早早打开直播,等候上课,用爱心和责任召唤孩子们“该上课了”,很多老师不厌其烦地与家长沟通,反复叮咛家长“用心陪伴、以身作则”,还有很多老师播放战“疫”中人和事,向孩子们传递什么是“大爱”、什么是“善良”,什么是“中国力量”,教孩子们读懂“责任和勇敢”------,老师们尝试用更多方式与学生、家长、社会链接,在同频共振的努力中,升级了教学理念,增长了智慧,提升了心智模式。
线上教学带来了课后反思的革命。课后反思就是自我反省,反省是看清自己,是照镜子,让自己更快提高的捷径,善于进步的人善于做自我反省,人类之所以飞速进步就是在前行中不断“回头看看”,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我们不能忘记“一日三省吾身”的训诫。线上教学课后自动保存的课堂实录,为每位老师准备了一面现成的镜子,方便了老师照照镜子,整理衣裳、洗洗脸。照出了不满意,自然是要修正的,线上教学让课后反思方便快捷、效果好,很多老师说,“每次课后第一时间看看自己的直播回放,听听自己的声音,观察自己的课堂设计是否更符合学生的口味,每次都对自己不满意”。最好的进步是“反求诸己”、“反躬自身”,这也线上教学老师们的意外收获。心中有春天,一年四季百花盛开,有心学习,处处皆学问,我们不能让任何学习机会与我们擦肩而过。其实,有心学习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回放让自己的学习更加深入和持久。
疫情下的生活、教学模式,让我们不断觉悟和明白。宅在家里工作,让我们有了更多时间去观察,去思考,刷新了我们的认知,重塑价值观也是意外的收获。疫情下有不顾个人安危的最美逆行者,也有各种不守规则的“巨婴们”,国内、海外,东南西北中天天上演的一幕幕疫情剧,就是一堂堂生动的课,告诉我们,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对的,让我们明白理性、理解的生活有多重要。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在短短时间内我国就遏制了蔓延之势,让整个世界惊掉了下巴,做为国人自豪感徒增。我们见证了大国担当,见证了大国风范,见证了大国力量,见证了大国精神。“还是中国好”,爱国之情发自肺腑,庆幸生逢盛世,生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我们中每一个人时刻感受着时代跳动的脉搏,源源不断从社会、从周边汲取正气、正义,以“正”养身,来强身健体。感恩时代给予我们的一切,努力修炼自己直至有能力享受时代给与的一切,有能力驾驭时代赋予的各种机遇,努力做最好自己。“教育人”,用我们精益求精的线上教学以及对疫情防控的理解和支持来以身爱国、奉献社会、爱自己、爱家人,我们一样是最美的那一拨!
原本我们是被安排去给一棵树浇水的,却拥有了一片森林。海明威说,“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高贵的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愿我们都是那群优于过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