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想要去发现探索的年纪,三观尚未定型,对万事万物都存有学习之心。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应当正确引导他们站在艺术的角度,通过美的感知,进一步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发现图画色彩的同时发现人文色彩。
关键词:美术教学;人文素养;感悟
一、 研究背景
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门技能技巧的培训课程,更是一个让学生能够在不同时期、不用地域的艺术作品中汲取营养,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的过程。从小接受良好的艺术熏陶,有助于奠定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面的思想追求。在过去的教育中,小学美术课程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许多学生家长觉得这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甚至会认为它占用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会耽误学生的课业。而一些美术教师在教学中的态度也模棱两可,有些过于随意,有些过于刻板,教学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这些情况这些年来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美术对孩子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良好的时代环境之下,小学美术教师应相应的改变教学模式,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 研究意义
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历来是相互交融、密不可分的,人文素养不只存在于文学类科目中,它对于美术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也可以说是“人文系统”。人是艺术的主题,只有更接近人,才能更靠近艺术的内核。小学生心思纯真,是更为热爱生活的一个群体,他们乐于发现美好的东西,也更容易发现美好的东西,这是一种极为可贵的天性,更是一种天分。而美术恰恰需要这种天分,美术老师要做的,就是教会学生利用这种天分,在提升自己的美术素养的同时提高人文素养,从而使学生的个人素质得到升华。
三、 加强美术教学人文素养培养的途径
(一) 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无处不在的人文气息
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当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去描摹作品,单纯的教几个简笔画了事。而是应当给学生空间与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感受,画出自己亲身去体验的事物,在画作中融入内心的情感与体悟。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欣赏作品,感受他人作品中浓重的情怀,懂得去享受美术作品带来的盛宴,这样便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另外,美术教学也不必只拘泥于图画,可以将其他艺术形式引入课堂,例如剪纸、陶艺、刻章等等,让课堂的人文气息更加浓厚。
(二) 教师应带领学生在文化中找寻人文情怀
文艺是一个整体,文化与艺术相辅相成。小学教育包含许多课程,美术应该与其他学科教育相结合,使整个小学教育更加系统、更为饱满。首先,美术可以栖身于传统文化之中,适当将国画的欣赏与语文课本中的诗词知识组合起来,会带給学生一种全新的认识与体验。其次,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的艺术文化丰富多彩、各不相同,民族文化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深厚的人文情怀。另外,美术更可以同异域文化放在一起,我国的水墨山水画与其他国家的油画、抽象画等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对学生的认知会有一个有力的带动作用。
(三) 教师应培养学生对人文作品的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教育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学生懂得究竟什么是美,对美有自己的见解,有能力发现并创造美。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第一步就是教会他们去体会色彩美、画面美,先对艺术作品能有一个浅显宽泛的认识。第二步是使学生能在一件作品中发现它背后的美好情感或美好期许,将审美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第三步至为关键,要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要让他们懂得如何去分辨并拒绝丑陋的东西,不至于走偏了道路。第四步是教师教学的重难点,就是要带领学生在有了足够的审美能力的基础上自行去创造美,去创造自己的美的人文作品。
(四) 教师应构建学生多元的人文知识结构
美术教育作为一门审美的艺术学科,与其他人文学科有着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联系。艺术与人文相通的,教师可以从文化的、艺术的、历史的角度全方位、多元化拓展人文知识结构,从而在美术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比如在美术赏析中,介绍“画圣”吴道子时,不仅可以从《送子天王图》《十指钟馗图》等美术作品中赏析“吴带当风”的艺术造诣,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作品了解当时中国古代的宗教、神鬼文化对艺术创作和百姓生活的影响。更可以向学生讲述当年吴道子从公孙大娘舞剑中悟出用笔之道的创作灵感,以及吴道子奉唐玄宗之命描绘蜀地风景,吴道子不打草稿,将景色尽收胸壑,当场作画,一日画毕嘉陵江三百里的画作背后的故事。在增强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利于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接受历史、宗教、文化等多元化的知识,进一步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人文素养的培养与小学美术教学是无法分离的,美术素养使学生拥有发现与鉴赏美的能力,而人文素养则使学生本身成为一个美的事物,有利于学生在增强美学体验的同时更添一份人文情怀与人文素质。人文素养在新的时代为美术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希望广大的美术教师一直坚持不懈、育人为本,在美术教学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力度,促进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
肖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市松北区实验小学。
关键词:美术教学;人文素养;感悟
一、 研究背景
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门技能技巧的培训课程,更是一个让学生能够在不同时期、不用地域的艺术作品中汲取营养,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的过程。从小接受良好的艺术熏陶,有助于奠定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面的思想追求。在过去的教育中,小学美术课程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许多学生家长觉得这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甚至会认为它占用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会耽误学生的课业。而一些美术教师在教学中的态度也模棱两可,有些过于随意,有些过于刻板,教学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这些情况这些年来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美术对孩子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良好的时代环境之下,小学美术教师应相应的改变教学模式,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 研究意义
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历来是相互交融、密不可分的,人文素养不只存在于文学类科目中,它对于美术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也可以说是“人文系统”。人是艺术的主题,只有更接近人,才能更靠近艺术的内核。小学生心思纯真,是更为热爱生活的一个群体,他们乐于发现美好的东西,也更容易发现美好的东西,这是一种极为可贵的天性,更是一种天分。而美术恰恰需要这种天分,美术老师要做的,就是教会学生利用这种天分,在提升自己的美术素养的同时提高人文素养,从而使学生的个人素质得到升华。
三、 加强美术教学人文素养培养的途径
(一) 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无处不在的人文气息
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当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去描摹作品,单纯的教几个简笔画了事。而是应当给学生空间与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感受,画出自己亲身去体验的事物,在画作中融入内心的情感与体悟。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欣赏作品,感受他人作品中浓重的情怀,懂得去享受美术作品带来的盛宴,这样便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另外,美术教学也不必只拘泥于图画,可以将其他艺术形式引入课堂,例如剪纸、陶艺、刻章等等,让课堂的人文气息更加浓厚。
(二) 教师应带领学生在文化中找寻人文情怀
文艺是一个整体,文化与艺术相辅相成。小学教育包含许多课程,美术应该与其他学科教育相结合,使整个小学教育更加系统、更为饱满。首先,美术可以栖身于传统文化之中,适当将国画的欣赏与语文课本中的诗词知识组合起来,会带給学生一种全新的认识与体验。其次,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的艺术文化丰富多彩、各不相同,民族文化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深厚的人文情怀。另外,美术更可以同异域文化放在一起,我国的水墨山水画与其他国家的油画、抽象画等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对学生的认知会有一个有力的带动作用。
(三) 教师应培养学生对人文作品的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教育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学生懂得究竟什么是美,对美有自己的见解,有能力发现并创造美。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第一步就是教会他们去体会色彩美、画面美,先对艺术作品能有一个浅显宽泛的认识。第二步是使学生能在一件作品中发现它背后的美好情感或美好期许,将审美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第三步至为关键,要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要让他们懂得如何去分辨并拒绝丑陋的东西,不至于走偏了道路。第四步是教师教学的重难点,就是要带领学生在有了足够的审美能力的基础上自行去创造美,去创造自己的美的人文作品。
(四) 教师应构建学生多元的人文知识结构
美术教育作为一门审美的艺术学科,与其他人文学科有着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联系。艺术与人文相通的,教师可以从文化的、艺术的、历史的角度全方位、多元化拓展人文知识结构,从而在美术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比如在美术赏析中,介绍“画圣”吴道子时,不仅可以从《送子天王图》《十指钟馗图》等美术作品中赏析“吴带当风”的艺术造诣,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作品了解当时中国古代的宗教、神鬼文化对艺术创作和百姓生活的影响。更可以向学生讲述当年吴道子从公孙大娘舞剑中悟出用笔之道的创作灵感,以及吴道子奉唐玄宗之命描绘蜀地风景,吴道子不打草稿,将景色尽收胸壑,当场作画,一日画毕嘉陵江三百里的画作背后的故事。在增强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利于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接受历史、宗教、文化等多元化的知识,进一步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人文素养的培养与小学美术教学是无法分离的,美术素养使学生拥有发现与鉴赏美的能力,而人文素养则使学生本身成为一个美的事物,有利于学生在增强美学体验的同时更添一份人文情怀与人文素质。人文素养在新的时代为美术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希望广大的美术教师一直坚持不懈、育人为本,在美术教学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力度,促进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
肖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市松北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