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公报》到《经济日报》

来源 :百年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feng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公报》是我国历史上最悠久的一份报纸,它1902年创刊于天津,跨越了晚清、辛亥革命、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全国解放、和平建设等历史时期。曾先后在天津、上海、汉口、香港、重庆、桂林、北京等地出版。随着全国各地相继解放,天津《大公报》易名《进步日报》出版;上海《大公报》保持原名出版;重庆《大公报》改为市委机关报《重庆日报》;香港《大公报》维持原样,始终未做变动,至今正常出版。
  1953年,上海《大公报》奉命迁津与《进步日报》合并,以《大公报》原名出版;1956年北京大公报社新楼落成(即今北京西城区永安路北京市邮局大楼),天津《大公报》迁至北京出版。按照中央报纸分工,《大公报》升格为中央一级全国性报纸,负责国家财经工作和国际方面的宣传。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为避免红卫兵的冲击,《大公报》于1966年9月15日被封停,更名《前进报》出版,只办了45期。随着首都各报纷纷停办,《前进报》无法抗衡,于当年12月29日再次被红卫兵封停。

恢复旧貌报道财贸


  粉碎“四人帮”后,1977年底,中央决定召开全国财贸大会。为做好大会召开前后的宣传工作,国务院财贸小组组长姚依林根据李先念副总理指示,请原《大公报》总编辑常芝青、副总编辑李光诒和经理王柱国到财贸小组开会。会议经过充分讨论,决定先办一张四开小报,请常芝青负责筹办,尽快试刊出版。会议结束时,姚依林风趣地说:“老常,你过去是大报总编,现在请你来办小报,真有些委屈你了!”常芝青笑笑说:“这倒无关紧要。十多年没事干,现在又能办报了,当然很高兴。由小报到大报,逐步发展嘛!”会后,常芝青邀集了李光诒、胡理棠、高永毅、庄怡、方诚浩、毛铭三和我七位同志进行筹备。在复报的过程中,曾经酝酿恢复《大公报》。李先念曾说过:“恢复《大公报》,登广告。”后来,考虑到在旧中国有一种说法,即《大公报》对蒋家王朝是“小骂大帮忙”,名声有些不好,故未能实现。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筹备,定名为《财贸战线》的四开小报在当年3月28日试刊,三个月共试刊13次,为全国财贸大会的召开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舆论准备工作。1978年7月4日,在大会召开之日,《财贸战线》创刊,一时成为代表们争相阅读的报纸,并亲切地称它为“我们自己的报纸”。当天的《人民日报》在一版刊登了新华社对该报的评论报道。
  《财贸战线》是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创办的。办公用房最初是租用北京东城区东单北大街北方旅馆四间客房;桌椅不够用,就趴在床上写稿、编稿、改稿;没有交通工具,就步行或骑自行车;吃饭要到附近的东安市场食堂搭伙;排版印报要到《体育报》印刷厂代排代印;校对和版面编辑没有办公室,只能站在排字房拼版案子前校对和看大样。工作人员虽然不多,但创业阶段都在默默无闻地努力工作。
1981年1月26日的《中国财贸报》

  报纸创刊不久,常芝青因年迈,且哮喘病加剧,基本上不再主持工作,全面工作由李光诒主持。当时对干部虽有分工,但未作任何任命。报社党员成立了党支部,李光诒为书记,我为组织委员,胡理棠为宣教委员,于是形成了党支部领导一切的局面。这种情况延续了许久。
  《财贸战线》一创刊,发行数就达47万。由于受到广大财贸干部、职工的欢迎,半年内发行量猛增,到1978年底,期发数高达80万。当时新闻纸紧缺,国家出版局不能增拨,财贸小组就找轻工业部商量,把纸厂超产的部分拨给《财贸战线》报,为1979年扩大发行和改为对开大报提供了物质保证。为了救急,当时我利用曾任《大公报》东北记者站站长时期与东北三省领导熟悉的关系,分别到三省请求支援,顺利得到每省一车皮卷筒纸的供应,解了燃眉之急。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杨易辰(后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还亲切地接见了我。
  1981年1月,《财贸战线》报更名为《中国财贸报》。并改出对开大报,由周二刊改为周三刊、周四刊。人员不断增加,租用北方旅馆的几间房子实在不够用了。此时,国务院财贸小组由西黄城根九号院迁入中南海。经与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磋商,报社迁入国务院财贸小组原来的办公用房,这时才有了固定的办公场所。
  1982年,国务院进行机构改革,财贸小组并入新组建的国家经委,《中国财贸报》的隶属关系也随之变更。1982年3月10日,经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姚依林批准,《中国财贸报》列入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归国家经委领导,在宣传工作上,受中央宣传部领导。与此同时,中组部发文任命了报社的正、副社长和正、副总编。
  《中国财贸报》历时四年半,共出版573期。它在解放思想、拨乱反正、动员广大财贸职工肩负起搞好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重任、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加快实现四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沧桑正道《经济日报》


  报社划归国家经委领导后不久,国家经委为加强对经济工作的宣传力度,于1982年7月14日以经发〔1982〕62号文件向中央宣传部提出《关于〈中国财贸报〉改名为〈经济日报〉有关问题的报告》:“《中国财贸报》归国家经委领导以后,我们考虑,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拟将该报从1983年1月1日起改名为《经济日报》,扩大宣传内容。《经济日报》将是一张以经济宣传为主要内容的全国性报纸,每周暂出六期。读者对象主要是全国经济战线各个部门的广大干部职工。这张报纸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在经济工作方面的方针、政策;报道经济建设中的新形势、新成就、新经验、新问题;介绍经济战线上的先进典型;探讨经济理论,传播经济知识;向经济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反映群众的建议和呼声,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对于国内外重大政治时事新闻,适当进行宣传。希望中宣部今后对该报的宣传工作,同中央直属的报纸一样,加强领导,及时给予指示。”   中宣部于7月30日召开部务会,由邓力群部长主持讨论筹办《经济日报》问题。经过讨论,完全赞成这一创议。
  为创办一张新报,原《中国财贸报》的全班人马遂进行了紧张的准备工作,从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做好安排。当年底,中央调《人民日报》副总编安岗前来任总编辑。原《中国财贸报》副总编和全体编辑、记者以及行政人员、报厂工人等全员转入《经济日报》继续工作。《中国财贸报》遂按计划于1982年12月30日终刊。1983年元旦,《经济日报》创刊。
  这份崭新的报纸之所以很顺利诞生,是因为它是在《中国财贸报》多年成功宣传的基础上创办的。而《中国财贸报》又是在《财贸战线》的基础上办起来的。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各报都只有一个发行序号,而《经济日报》报头上有两个序号:序号是《经济日报》的发行号,而总序号是从《财贸战线》报创刊号开始,由《经济日报》延续至今。以2014年10月5日的《经济日报》为例,当天发行号是“第11402号(总11975号)”,括号内的数包含了《财贸战线》和《中国财贸报》的发行号。年老的读者都知道,两张财贸报是原《大公报》人创办的。今天的《经济日报》和百年《大公报》有着不可分离的渊源。
  《经济日报》一问世,就被定位为以报道经济新闻为主的综合性中央级报纸,是党中央、国务院指导全国经济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1984年,邓小平为报纸题写了报头。
  199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成立,目前集团已经发展成为拥有《中国建材报》《中国纺织报》《中国花卉报》等10家报社,《中国企业家》等6家杂志社、经济日报出版社等2家出版社和1个国家重点网——中国经济网等的综合性机构,涵盖了经济、纺织服装、花卉、建材、装饰装修、书画、印刷等10多个领域。《经济日报》目前设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中心城市的记者站有58个,设在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的驻外记者站有20多个,集团共有员工2000余人,还有10多家单位开通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网站。
  放眼今天的《经济日报》,经过30多年的辛劳建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领导下取得了很大业绩,是以往《大公报》《财贸战线》报和《中国财贸报》所无法比拟的。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它将起到愈来愈重要的宣传引领作用。
  “人间正道是沧桑”。作为一个亲历本报演变的老报人,喜看今日《经济日报》的辉煌成就和飞速前进,有说不尽的欢欣和鼓舞,因此愿叙述往事,记录鉴证这一切。
其他文献
从采集的污泥,废水样品中分离出17株有脂肪酶活力的菌株,经筛选获得一株产生高活力脂肪酶菌株J-04,其发酵液的酶活力达18.4U/ml,经初鉴定认为无花果丝孢酵母(Trichosp Figuer
学位
学位
该文是在总结国内外猪正面与反绒服装革生产技术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猪皮存在的特殊组织学结构,采用特殊的工艺处理方法,使用准备与鞣制一套工艺生产猪正面与反绒服装革.
随着油价上涨以及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自动变速器在国际上的战友率逐年增加。相比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在节油、操纵性及舒适性等方面有着著优势。在发达的西方国家,自动
学位
期刊
学位
期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