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在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中,声乐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可以采用组合演唱的教学方式,其具有生动、趣味、大众化的特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多法并用的理念,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目标落实教学课程,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提升,本文就此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组合演唱;音乐表演;声乐教学
近年来,声乐艺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声乐专业的学生数量也不断增多,组合演唱艺术随之发展,一些运用组合演唱表现的声乐综艺节目开始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如湖南衛视的《声入人心》栏目,在社会上引起了比较热烈的反响。随着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进而我们为高职声乐专业增加了组合演唱课程,组合演唱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演唱题材的选择,确保教学表现的生动性、趣味性,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结合实验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观察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和主动性,提升学生音乐表演的水平。
一、组合演唱课在声乐表演教学中的作用
(一)丰富声乐演唱形式
声乐演唱具有形式多样化的特点,但在高职声乐表演教学的过程中,通常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表演形式往往以学生独唱为主,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比较少,而且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无法每个学生都完成表演,教学效果不理想。组合演唱则将学生按一定的规律组织在一起,共同编排演唱内容,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可以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提升合作能力
在组合演唱的过程中,学生之间要相互配合,保障演唱效果的艺术性、流畅性,要从音量、音色、音准等多个方面入手,确保情感的相互补充、表演的相互配合,给人呈现良好的欣赏效果。为此,学生要相互交流,了解彼此的想法和能力,然后进行合理的声部、音调、歌词等方面的安排,确保演唱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协调能力,也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
(三)强化表演能力
组合演唱对表演者有很高的要求,不仅要与其他同学形成良好的配合关系,还要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所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好声乐教学,还要重视形体表演的指导教学,使学生掌握技巧、情感和方法,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提升,使学生之间可以取长补短段。
(四)培养音乐素质
在组合演唱的过程中,学生可能要呈现出多声部的作品,声部之间可能会产生干扰,如果没有做好协调处理,会影响表演效果。所以,学生要强化自己的音准、节奏等能力,与其他同学形成良好的互动和配合关系,并且在表演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情感。此外,歌曲编排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每个学生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通过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演唱活动,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创新精神。
二、组合演唱课的教学方法
在组合演唱课程开设的过程中,要对演唱题材进行合理的选择,保障题材的专业性和大众性,同时也要对形体、表演进行合理的编排,使舞台表演更加生动且富有趣味。组合之间要进行互动交流,包括动作、情感、延伸多个方面。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观察学习法等等。具体来说,实验教学法就是通过实验的方式来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使教学更加灵活。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也能激发学生的潜能;项目驱动教学法就是从强化实践实训出发,在教学中引入项目管理理念,以项目排演驱动教学,以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够充分运用专业知识参与项目的实施过程,全面提高专业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观察学习法就是观察结果,并且进行教学反馈。对组合演唱的教学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了解这个过程中学生出现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并且将实际效果和预期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了解二者之间的差距,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三、组合演唱课在声乐表演教学中的应用
(一)声音训练
在组合演唱课教学的过程中,发声训练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组合演唱的发声训练不同于独唱与合唱,应该彰显出声部特点,同时表现出整体性。为此,学生需要有扎实的发声基础和技巧,所以要以个人发声技巧为基础开展声音训练。可以在二、三年级时开设此类课程,此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更好的学习。个别课的针对性较强,可以强化学生的声音水平,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声音特点和问题,促进组合歌唱状态的统一。小组课训练的过程中,应该以提升学生对于声音的控制力和运用力为主,使学生可以更灵活的调整自己的声音,实现彼此之间的促进和互补。例如,在组合演唱的过程中,学生为了保持音色统一,可能会出现挤、捏等情况,这不符合课程教学的要求。应该在小组课中对学生的发声状态进行统一规范,保持发声的一致性,并与个别课形成协调配合的关系,促进学生声音之间的相互融合。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主要进行音色、音质、音量等声音控制能力方面的训练,同时提高学生多声部视唱、和声、歌曲分析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有扎实的专业基础。
(二)声部融合
在组合演唱课开展的过程中,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歌曲。单声部歌曲和多声部歌曲发挥着不同的教学作用,应用的目的也有所不同。单声部作品更加重视技巧的训练,主要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体教学和指导训练,在情感、技巧等方面有统一的要求。可以采用齐唱或对唱的方式,可以彰显学生的个性,也可以让学生感受集体之间的共鸣,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多声部作品则在音准、和声、声部音色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用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也有助于强化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当前课程教学中,多声部和单声部音乐作品同时应用,一些作品由不同的作曲家编配,如《半个月亮爬上来》、《祖国,慈祥的母亲》等等。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各种版本的音乐作品进行教学,有助于作品之间的相互弥补和促进。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可以对不同的风格进行把控,情绪表现也会更加精准,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多发并用的原则,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兴趣,使学生可以主动学习声乐,并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在课后练习和探索。 (三)舞台实践
通常,组合演唱形式具有较好的舞台效果,可以增加学生的表演信心,教师也要提供给学生更多舞台展示和艺术实践的机会。因为个人演唱容易激发紧张的情绪,如果出现失误,很容易影响表演效果。而组合演唱则是一组人的团队协作表演,相对于独唱来说不容易出现过于紧张的情绪,表演者在演唱过程中反而可以互相鼓励和交流,所以更容易呈现良好的舞台效果。为了增加学生表演的信心,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舞台表演的机会,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根据舞台表演的需求,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开展实践训练,实现教学与舞台的相互结合,即课堂加舞台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实践,还要重视教学评估。组合演唱教学包括齐唱、对唱、重唱、小组唱、表演唱等多种演唱形式。以对唱来说,可以将《刘三姐对山歌》作为案例进行讲解,采用实验教学法。在教学的过程中,不需要深入过多的理论知识,可以通过经典的影视作品带领学生直观的了解对唱这个形式,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直接的概念,并对此产生兴趣。在单声部对唱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习语言,掌握对唱作品的题材、语言风格,包括民族语言、地方腔调等等,通过不同语言的应用,带入不同的情感,展现独特的艺术魅力。其次,重视声音特质的强化与保护。展现学生独特的声音、音质,挖掘每个学生的个性,使其可以灵活的运用到各种演唱环境之中,增强作品的层次感和情感梯度。此外,重视肢体、情感上的互动。肢体互动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情感的互動可以使表演更加自然。肢体互动应该具有协调性,也就是动作之间应该相互承接。此外,也可以辅助其他表演形式,包括乐器、舞蹈等等。在学生实践表演结束后,教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对学生做出评价,学生也可以观看表演视频进行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通过评价的方式了解表演中的不足之处,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声乐表演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组合演唱的教学方式,通过组合演唱来提升教学效果,强化学生的各项能力。为了发挥组合演唱课的作用,教师要加强声音训练,结合单声部和多声部作品教学,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舞台实践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高艺璇.流行音乐组合表演的实践与创新[J].艺术教育,2018(19):101-102.
[2]金爽.中国流行歌曲演唱组合形式与审美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6.
[3]宋菲菲.浅谈流行音乐中组合演唱形式的特点及表现形式[J].北方音乐,2014(07):32-33.
[4]辛兆义.高校声乐教学中合唱组合形式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4(10):19.
[5]魏艳.组合演唱给声乐教学带来的启示——试论声乐小组课中组合演唱的教[J].民族音乐,2012(03):98-100.
[6]娄灿华.论声乐演唱形式的构成与风格[D].西南大学,2010.
[7]王培喜段传娅.重唱与表演唱[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8.
作者简介:陈丰(1982年10月28日),男,汉,湖南长沙,硕士,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
关键词:组合演唱;音乐表演;声乐教学
近年来,声乐艺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声乐专业的学生数量也不断增多,组合演唱艺术随之发展,一些运用组合演唱表现的声乐综艺节目开始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如湖南衛视的《声入人心》栏目,在社会上引起了比较热烈的反响。随着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进而我们为高职声乐专业增加了组合演唱课程,组合演唱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演唱题材的选择,确保教学表现的生动性、趣味性,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结合实验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观察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和主动性,提升学生音乐表演的水平。
一、组合演唱课在声乐表演教学中的作用
(一)丰富声乐演唱形式
声乐演唱具有形式多样化的特点,但在高职声乐表演教学的过程中,通常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表演形式往往以学生独唱为主,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比较少,而且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无法每个学生都完成表演,教学效果不理想。组合演唱则将学生按一定的规律组织在一起,共同编排演唱内容,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可以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提升合作能力
在组合演唱的过程中,学生之间要相互配合,保障演唱效果的艺术性、流畅性,要从音量、音色、音准等多个方面入手,确保情感的相互补充、表演的相互配合,给人呈现良好的欣赏效果。为此,学生要相互交流,了解彼此的想法和能力,然后进行合理的声部、音调、歌词等方面的安排,确保演唱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协调能力,也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
(三)强化表演能力
组合演唱对表演者有很高的要求,不仅要与其他同学形成良好的配合关系,还要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所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好声乐教学,还要重视形体表演的指导教学,使学生掌握技巧、情感和方法,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提升,使学生之间可以取长补短段。
(四)培养音乐素质
在组合演唱的过程中,学生可能要呈现出多声部的作品,声部之间可能会产生干扰,如果没有做好协调处理,会影响表演效果。所以,学生要强化自己的音准、节奏等能力,与其他同学形成良好的互动和配合关系,并且在表演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情感。此外,歌曲编排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每个学生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通过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演唱活动,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创新精神。
二、组合演唱课的教学方法
在组合演唱课程开设的过程中,要对演唱题材进行合理的选择,保障题材的专业性和大众性,同时也要对形体、表演进行合理的编排,使舞台表演更加生动且富有趣味。组合之间要进行互动交流,包括动作、情感、延伸多个方面。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观察学习法等等。具体来说,实验教学法就是通过实验的方式来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使教学更加灵活。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也能激发学生的潜能;项目驱动教学法就是从强化实践实训出发,在教学中引入项目管理理念,以项目排演驱动教学,以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够充分运用专业知识参与项目的实施过程,全面提高专业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观察学习法就是观察结果,并且进行教学反馈。对组合演唱的教学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了解这个过程中学生出现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并且将实际效果和预期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了解二者之间的差距,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三、组合演唱课在声乐表演教学中的应用
(一)声音训练
在组合演唱课教学的过程中,发声训练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组合演唱的发声训练不同于独唱与合唱,应该彰显出声部特点,同时表现出整体性。为此,学生需要有扎实的发声基础和技巧,所以要以个人发声技巧为基础开展声音训练。可以在二、三年级时开设此类课程,此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更好的学习。个别课的针对性较强,可以强化学生的声音水平,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声音特点和问题,促进组合歌唱状态的统一。小组课训练的过程中,应该以提升学生对于声音的控制力和运用力为主,使学生可以更灵活的调整自己的声音,实现彼此之间的促进和互补。例如,在组合演唱的过程中,学生为了保持音色统一,可能会出现挤、捏等情况,这不符合课程教学的要求。应该在小组课中对学生的发声状态进行统一规范,保持发声的一致性,并与个别课形成协调配合的关系,促进学生声音之间的相互融合。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主要进行音色、音质、音量等声音控制能力方面的训练,同时提高学生多声部视唱、和声、歌曲分析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有扎实的专业基础。
(二)声部融合
在组合演唱课开展的过程中,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歌曲。单声部歌曲和多声部歌曲发挥着不同的教学作用,应用的目的也有所不同。单声部作品更加重视技巧的训练,主要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体教学和指导训练,在情感、技巧等方面有统一的要求。可以采用齐唱或对唱的方式,可以彰显学生的个性,也可以让学生感受集体之间的共鸣,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多声部作品则在音准、和声、声部音色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用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也有助于强化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当前课程教学中,多声部和单声部音乐作品同时应用,一些作品由不同的作曲家编配,如《半个月亮爬上来》、《祖国,慈祥的母亲》等等。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各种版本的音乐作品进行教学,有助于作品之间的相互弥补和促进。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可以对不同的风格进行把控,情绪表现也会更加精准,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多发并用的原则,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兴趣,使学生可以主动学习声乐,并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在课后练习和探索。 (三)舞台实践
通常,组合演唱形式具有较好的舞台效果,可以增加学生的表演信心,教师也要提供给学生更多舞台展示和艺术实践的机会。因为个人演唱容易激发紧张的情绪,如果出现失误,很容易影响表演效果。而组合演唱则是一组人的团队协作表演,相对于独唱来说不容易出现过于紧张的情绪,表演者在演唱过程中反而可以互相鼓励和交流,所以更容易呈现良好的舞台效果。为了增加学生表演的信心,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舞台表演的机会,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根据舞台表演的需求,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开展实践训练,实现教学与舞台的相互结合,即课堂加舞台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实践,还要重视教学评估。组合演唱教学包括齐唱、对唱、重唱、小组唱、表演唱等多种演唱形式。以对唱来说,可以将《刘三姐对山歌》作为案例进行讲解,采用实验教学法。在教学的过程中,不需要深入过多的理论知识,可以通过经典的影视作品带领学生直观的了解对唱这个形式,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直接的概念,并对此产生兴趣。在单声部对唱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习语言,掌握对唱作品的题材、语言风格,包括民族语言、地方腔调等等,通过不同语言的应用,带入不同的情感,展现独特的艺术魅力。其次,重视声音特质的强化与保护。展现学生独特的声音、音质,挖掘每个学生的个性,使其可以灵活的运用到各种演唱环境之中,增强作品的层次感和情感梯度。此外,重视肢体、情感上的互动。肢体互动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情感的互動可以使表演更加自然。肢体互动应该具有协调性,也就是动作之间应该相互承接。此外,也可以辅助其他表演形式,包括乐器、舞蹈等等。在学生实践表演结束后,教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对学生做出评价,学生也可以观看表演视频进行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通过评价的方式了解表演中的不足之处,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声乐表演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组合演唱的教学方式,通过组合演唱来提升教学效果,强化学生的各项能力。为了发挥组合演唱课的作用,教师要加强声音训练,结合单声部和多声部作品教学,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舞台实践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高艺璇.流行音乐组合表演的实践与创新[J].艺术教育,2018(19):101-102.
[2]金爽.中国流行歌曲演唱组合形式与审美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6.
[3]宋菲菲.浅谈流行音乐中组合演唱形式的特点及表现形式[J].北方音乐,2014(07):32-33.
[4]辛兆义.高校声乐教学中合唱组合形式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4(10):19.
[5]魏艳.组合演唱给声乐教学带来的启示——试论声乐小组课中组合演唱的教[J].民族音乐,2012(03):98-100.
[6]娄灿华.论声乐演唱形式的构成与风格[D].西南大学,2010.
[7]王培喜段传娅.重唱与表演唱[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8.
作者简介:陈丰(1982年10月28日),男,汉,湖南长沙,硕士,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