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10月17日,著名演员、有“情报处长”美誉的表演艺术家陈述因病在上海不幸去世,享年86岁。《渡江侦察记》中的敌方“情报处长”、《铁道游击队》中的日军冈村、《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中的黑帮老大……陈述创造了无数个栩栩如生的角色。
惊闻我国著名电影演员陈述先生病故,不禁想起几十年前和他在上海郊区奉贤拓荒凉海滩、3年“五·七干校”种地,想起拍摄影片《开枪!为他送行》以及后来几次前去他家采访的难忘情景,追思成文,以此表示对他深切的纪念。
“健康储蓄”
还记得第一次去他家采访时,陈述先生演出后刚回家匆匆用过午餐,爱妻李波给他端来一杯香醇的云南红茶,先生双手接过那杯清新可人的热茶,点头示谢,夫妻情谊尽在眼神交流之一瞬,先生谈兴即起。
在“干校”插秧耘稻、尔后拍片以至采访时,他的身体都很健康,他说,80年里他从未患过大病,这主要得益于他年轻时便参加体育锻炼。读初中时便喜欢游泳,还玩杠子,就是那种简单的单、双杠。1992年以前,每天他骑自行车,尔后才改为骑助动车。由于陈述喜欢游泳,75岁时曾获得一次这个年龄组的冠军,他还想蝉联80岁组的冠军哩。他说,年轻时切莫忽视“健康储蓄”,后半生将得益匪浅。
由于他身体好,这为他不断参加影视拍摄打下了基础,像2000年,全年始终未能停歇,基本上是不回家。
瞧这个“疯老头”
那年,陈述先生应邀相继参加了电视剧《厨神》、《清明上河图》及影片《鬼子来了》的拍摄,他在《鬼子来了》一片中饰老农疯七爷。当日本鬼子即将屠杀他的乡亲们时,疯七爷怒发冲冠拍案而起,抄起枪杆要和鬼子兵玩命。电影中有场戏写鬼子杀害中国农民时,陈述扮演的这个老农怒不可遏,可他下半身瘫痪,不能动弹,情急中他先用炕上的粗绳把自己捆绑起来,又将粗绳另一头掷过房梁,咬紧牙关,拼足老命将自己那病残的身体拉升起来,去取下那挂在梁上的老式筒子枪。
自己拉着自己的残体升至房梁应该很难吧,剧情要求他还要摔下来,危险不言而喻。导演担心老爷子若有个闪失岂不了得,不但后面的戏拍不成,更对不起这位大家喜爱的老演员了,于是找了个替身。可是,年轻的替身演员试了三趟连喊“吃不消、吃不消!给钱再多也不成。”到头来,还是陈述自己勇敢地完成了这个相当危险的下摔惊险动作。为了挚爱的电影,陈老真是把一条老命都豁出去了。大冷天的,他光着膀子,接连拍了7个小时。“疯老头”的认真,把全剧组都震住了,所有演职员无不动容。
影片里的故事发生在长城脚下的小山村,景点搭建在北京郊区喜峰口,即当年抗日将领宋哲元大刀队同日本鬼子浴血奋战之地。因为是冬天拍夏天的戏,他要穿单衣,在身裹棉大衣还瑟瑟发抖的北方寒冬里拍片,冻得牙关打磕,个中滋味,唯他自己刻骨铭心。
陈述先生曾对我说,拍摄电视剧《清明上河图》时,是虎年的六至九月,在无锡拍戏,他身穿戏装尚未开拍就已汗流浃背,但这位八旬老人强忍着终于挺了过来,这是意志与品格的胜利。
陈述影视拍摄忙,社会活动也难有间断,由于不少人知道他善书法绘画,无论是谁人向他讨字画,他从不拒绝,即使是服务员也一样。因此他常常“负债”,但人情难却,他答应了就从不食言。与时间争分抢秒、晚12点睡早6点即起,就是为了按时“上岗”工作。
多才多艺
陈述一生拍了40多部电影,还有许多电视剧,可谓功成名就,可他却很喜欢“小车不倒只管推”这句话。他说:“艺不压身嘛。”认为要尽可能和时代同行,要不断磨练手中那柄“无形之剑”,时刻要使它处于锋利的状态,否则你就会落伍,导演、观众就会将你遗忘,那样就真的没戏了。
他多才多艺,爱好广泛,从小便开始“操练”书法,年青时师从张充仁先生学过西洋绘画。他说,就在最近,一位早年的画室同学,还从美国寄来油画颜料给他,鼓励先生走近画架、画布、画廊。我在想,倘若他早年弃舞台而一门心思绘画,那他的人生或许又是另外一番风景了。
摄影亦是他的爱好,我想看,他和夫人李波便热情地从书桌上下、书橱内外搬出几摞像册及素描、绘画作品。我目不暇接,一会儿像似穿梭在人生的情感隧道,一会儿又划入金色的池塘……他使自己的生命没有错过任何一次美丽的花期。当时,我脑海倏然跳出这些文字。
继而,我们谈到那时即将播放的电视连续剧《百老汇100号》,其中那个美籍华人的汉语和英语对白是由陈述配音。先生语言模仿才能出众,非但一些中国方言学得同当地人一样,以至连不同国籍的人说的英语也模仿得相当逼真。为此,影片《最后的贵族》的导演谢晋请他为那个俄国小提琴手配英语对白。谢导演对陈述说:“上海说英语说得很好的人很多,但能模仿俄国人说英语的却很少,非你莫属了。”陈述欣然答应。因为陈述年轻时,曾在上海国际饭店当节目主持人,数年和俄国乐师频频接触,俄国人那特有的英语发音已扎根在他脑海里,替那个潦倒在意大利的俄国乐师的配音也就当然惟妙惟肖了,这为影片增色不少。
陈述是上海人,可他的普通话颇为标准,这得益于先生经常查找字典,以前他常翻四角号码,因此他吐字发声很是规范,可称字正腔圆。每当他听电台、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读错了字,还会马上打电话指出纠正。
不是“历史的误会”
我想先生面对往日的辉煌,需要感谢、需要自豪,也需要表达。陈述以前就说过,晚年如有时间、条件,想回首过去那60多年以来的栉风沐雨、艰难历程,将之写成书,算是想法。阅历丰富,自军阀混战到变革深化的今天,故事、感慨多多,光阴荏苒,他也想留些回忆给后人。“那书名呢?”我连忙追问。他望向窗外,些许时间后回转头,微笑着对我说,那就叫“历史的误会”吧。
他过谦了,看似误会,其实是时代、岁月、他不懈的努力,铸就了他的现在,他独特的阅历与经验乃人生、金钱难觅的精神财富。我现在想,如果那本书出版,定会给人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思索,特会向读者描述一个全方位的陈述。
非常遗憾的是我未能盼到那一天。好在他的夫人李波出版了另外一本书,叫《陈述的陈述》。尽管陈述先生也未能看到,但至少还是能略补那个遗憾。
惊闻我国著名电影演员陈述先生病故,不禁想起几十年前和他在上海郊区奉贤拓荒凉海滩、3年“五·七干校”种地,想起拍摄影片《开枪!为他送行》以及后来几次前去他家采访的难忘情景,追思成文,以此表示对他深切的纪念。
“健康储蓄”
还记得第一次去他家采访时,陈述先生演出后刚回家匆匆用过午餐,爱妻李波给他端来一杯香醇的云南红茶,先生双手接过那杯清新可人的热茶,点头示谢,夫妻情谊尽在眼神交流之一瞬,先生谈兴即起。
在“干校”插秧耘稻、尔后拍片以至采访时,他的身体都很健康,他说,80年里他从未患过大病,这主要得益于他年轻时便参加体育锻炼。读初中时便喜欢游泳,还玩杠子,就是那种简单的单、双杠。1992年以前,每天他骑自行车,尔后才改为骑助动车。由于陈述喜欢游泳,75岁时曾获得一次这个年龄组的冠军,他还想蝉联80岁组的冠军哩。他说,年轻时切莫忽视“健康储蓄”,后半生将得益匪浅。
由于他身体好,这为他不断参加影视拍摄打下了基础,像2000年,全年始终未能停歇,基本上是不回家。
瞧这个“疯老头”
那年,陈述先生应邀相继参加了电视剧《厨神》、《清明上河图》及影片《鬼子来了》的拍摄,他在《鬼子来了》一片中饰老农疯七爷。当日本鬼子即将屠杀他的乡亲们时,疯七爷怒发冲冠拍案而起,抄起枪杆要和鬼子兵玩命。电影中有场戏写鬼子杀害中国农民时,陈述扮演的这个老农怒不可遏,可他下半身瘫痪,不能动弹,情急中他先用炕上的粗绳把自己捆绑起来,又将粗绳另一头掷过房梁,咬紧牙关,拼足老命将自己那病残的身体拉升起来,去取下那挂在梁上的老式筒子枪。
自己拉着自己的残体升至房梁应该很难吧,剧情要求他还要摔下来,危险不言而喻。导演担心老爷子若有个闪失岂不了得,不但后面的戏拍不成,更对不起这位大家喜爱的老演员了,于是找了个替身。可是,年轻的替身演员试了三趟连喊“吃不消、吃不消!给钱再多也不成。”到头来,还是陈述自己勇敢地完成了这个相当危险的下摔惊险动作。为了挚爱的电影,陈老真是把一条老命都豁出去了。大冷天的,他光着膀子,接连拍了7个小时。“疯老头”的认真,把全剧组都震住了,所有演职员无不动容。
影片里的故事发生在长城脚下的小山村,景点搭建在北京郊区喜峰口,即当年抗日将领宋哲元大刀队同日本鬼子浴血奋战之地。因为是冬天拍夏天的戏,他要穿单衣,在身裹棉大衣还瑟瑟发抖的北方寒冬里拍片,冻得牙关打磕,个中滋味,唯他自己刻骨铭心。
陈述先生曾对我说,拍摄电视剧《清明上河图》时,是虎年的六至九月,在无锡拍戏,他身穿戏装尚未开拍就已汗流浃背,但这位八旬老人强忍着终于挺了过来,这是意志与品格的胜利。
陈述影视拍摄忙,社会活动也难有间断,由于不少人知道他善书法绘画,无论是谁人向他讨字画,他从不拒绝,即使是服务员也一样。因此他常常“负债”,但人情难却,他答应了就从不食言。与时间争分抢秒、晚12点睡早6点即起,就是为了按时“上岗”工作。
多才多艺
陈述一生拍了40多部电影,还有许多电视剧,可谓功成名就,可他却很喜欢“小车不倒只管推”这句话。他说:“艺不压身嘛。”认为要尽可能和时代同行,要不断磨练手中那柄“无形之剑”,时刻要使它处于锋利的状态,否则你就会落伍,导演、观众就会将你遗忘,那样就真的没戏了。
他多才多艺,爱好广泛,从小便开始“操练”书法,年青时师从张充仁先生学过西洋绘画。他说,就在最近,一位早年的画室同学,还从美国寄来油画颜料给他,鼓励先生走近画架、画布、画廊。我在想,倘若他早年弃舞台而一门心思绘画,那他的人生或许又是另外一番风景了。
摄影亦是他的爱好,我想看,他和夫人李波便热情地从书桌上下、书橱内外搬出几摞像册及素描、绘画作品。我目不暇接,一会儿像似穿梭在人生的情感隧道,一会儿又划入金色的池塘……他使自己的生命没有错过任何一次美丽的花期。当时,我脑海倏然跳出这些文字。
继而,我们谈到那时即将播放的电视连续剧《百老汇100号》,其中那个美籍华人的汉语和英语对白是由陈述配音。先生语言模仿才能出众,非但一些中国方言学得同当地人一样,以至连不同国籍的人说的英语也模仿得相当逼真。为此,影片《最后的贵族》的导演谢晋请他为那个俄国小提琴手配英语对白。谢导演对陈述说:“上海说英语说得很好的人很多,但能模仿俄国人说英语的却很少,非你莫属了。”陈述欣然答应。因为陈述年轻时,曾在上海国际饭店当节目主持人,数年和俄国乐师频频接触,俄国人那特有的英语发音已扎根在他脑海里,替那个潦倒在意大利的俄国乐师的配音也就当然惟妙惟肖了,这为影片增色不少。
陈述是上海人,可他的普通话颇为标准,这得益于先生经常查找字典,以前他常翻四角号码,因此他吐字发声很是规范,可称字正腔圆。每当他听电台、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读错了字,还会马上打电话指出纠正。
不是“历史的误会”
我想先生面对往日的辉煌,需要感谢、需要自豪,也需要表达。陈述以前就说过,晚年如有时间、条件,想回首过去那60多年以来的栉风沐雨、艰难历程,将之写成书,算是想法。阅历丰富,自军阀混战到变革深化的今天,故事、感慨多多,光阴荏苒,他也想留些回忆给后人。“那书名呢?”我连忙追问。他望向窗外,些许时间后回转头,微笑着对我说,那就叫“历史的误会”吧。
他过谦了,看似误会,其实是时代、岁月、他不懈的努力,铸就了他的现在,他独特的阅历与经验乃人生、金钱难觅的精神财富。我现在想,如果那本书出版,定会给人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思索,特会向读者描述一个全方位的陈述。
非常遗憾的是我未能盼到那一天。好在他的夫人李波出版了另外一本书,叫《陈述的陈述》。尽管陈述先生也未能看到,但至少还是能略补那个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