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152封信:女大学生激发“鬼大哥”人生正能量

来源 :妇女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yst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次扑救山林大火中,一个小伙子被塑为英雄,然而他重度烧伤,变得面目全非,丑陋不堪,浑身痛痒难忍。贫困的家庭再也拿不出钱继续为他治疗,命运残酷地将小伙子推入了人生低谷。正当他万分痛苦、濒临绝望之际,一位漂亮的女大学生闯进了他的生活,激发出了他的人生正能量……
  救火英雄一声叹息,
  漂亮女生无限牵挂
  2001年农历正月初八,晚饭后,在嘉兴家中过春节的浙江工业大学女生张倩正在看电视。浙江卫视播出了这样一个触目惊心的画面:一位丑陋得令人发憷的青年正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他是哪里人?相貌为何会变得这样可怕?张倩的心顿时揪紧了!极富同情心和正义感的她屏住呼吸认真地看了下去。
  原来,这位不幸的青年名叫阙祖发,28岁,家住丽水市松阳县大东坝镇树梢村。2000年3月27日中午,外出打工回来的阙祖发经过一座叫背头坑的山峰,发现山上浓烟滚滚,他丢下手中的行李,边喊“救火”边奔向火场,不顾一切地挥舞着松枝扑打熊熊烈火,但很快便因缺氧倒下了……闻讯赶来的村民将阙祖发从火中救出来时,他已经面目全非像根黑炭,全身80%以上的皮肤被不同程度烧伤,生命危在旦夕。
  阙祖发被送进浙江衢化医院后,医生说要挽救他的生命至少需要15万元钱。人们纷纷向这位令人敬佩的救火英雄伸出了援助之手,十多天里为他捐款16万元。经过医生120多天的全力抢救,阙祖发终于转危为安。
  采访快要结束时,记者问救火英雄今后怎么办,阙祖发轻叹了一声,沉默片刻才说:“这个问题我很难回答,因为我已经成了一个丑陋无比的废人,真不知该怎么走完这漫漫人生路……”阙祖发的那声叹息像针一样扎在张倩的心上,当电视屏幕上打出阙祖发的通讯地址时,张倩迫不及待地将它抄了下来。看完电视,张倩的心无法平静,不停地问自己:我能为那位救火英雄做些什么呢?想来想去,张倩突然有了主意,我虽然在经济上不能帮助他,但我有爱心呀,也许我的爱心能给他带去一片真情和温暖,让他振作起来,恢复对生活的信心!
  张倩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立即取出笔和纸,给阙祖发写了一封信:“祖发大哥,我是浙工大的一名一年级学生,从电视上得知你的事迹和不幸后,我心潮起伏。我十分敬佩你见义勇为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然而我却很担忧你今后的生活。从你的一声叹息中我领悟到你的孤苦、无奈和茫然。我很想为你做些什么,假如你不介意我的冒昧,就让我做你的妹妹吧。如果你愿意就给我回封信,好吗?”
  第二天清晨,张倩赶到邮局把饱含爱心与祈盼的信寄了出去,然后急切等待着远方的回音。
  虽然人们冠以阙祖发“救火英雄”的荣誉,然而,已经重度伤残的阙祖发,面目变得丑陋可怕,眼睛和身体四五处关节发炎甚至溃烂,烧坏的眼睑使眼睛无法闭合,双手严重扭曲变形,手指无法伸直,脚关节损坏,一只脚僵硬……当他忐忑不安地走出家门的时候,路人都用惊异的目光看着他,就像欣赏天外来物,有的避得远远的,好像他是个妖魔鬼怪。从此阙祖发再也不愿跨出家门半步,把自己彻底封闭了。残缺身躯的痛苦折磨和无处释放的坏情绪,让“没脸见人”的阙祖发感到活着比死还难受。他几次闹过绝食,家人对他的呵护和关心已显得苍白无力。在一个又一个的深夜,阙祖发想了断自己。
  鸿雁传书骤见光明,
  妹妹是哥哥人生避风港
  2001年2月初,万念俱灰的阙祖发茫然地坐在门槛上,突然听到村里的信报员大声地喊他说有封信。“我是一个被世界遗忘的人,怎么会有人给我写信呢?”阙祖发迫不及待地接过信一瞧,是从嘉兴寄过来的,他觉得非常奇怪,因为他在嘉兴没有一个亲戚朋友,而且信封上清秀的笔迹立刻让他联想到这封信出自女性之手。他连忙用牙撕开信封,捧着有香味的信笺看了一遍又一遍,信中那充满诚恳真挚之情的文字使阙祖发近乎麻木的心激动起来,顷刻间,泪水扑簌扑簌地滴在了纸上。
  没想到远在嘉兴居然有个名叫张倩的女大学生在默默地关心着自己。出于礼节他想马上回封信,但一想到自己那张丑陋的脸,阙祖发陷入了痛苦的犹豫中。他把信叠好,小心翼翼地藏在枕头底下。2001年2月28日,张倩给阙祖发寄来了第二封信,信里还是夹着50元钱:“祖发大哥:你收到我的信了吗,为什么不回我的信?你不要难过,不要消沉啊!我这个妹妹会一直陪伴你的,我是真诚关心你的。”
  张倩又来信了,阙祖发的心怦怦直跳。本以为这只是好心人一时冲动,哪知那位女大学生这么较真。在经历了一番心灵挣扎后,阙祖发终于鼓起勇气求人代他给张倩回了封信。信中阙祖发向她表示感谢,如实地讲述了自己的不幸和处境,并说假如她不嫌弃的话他乐意做她的哥哥,但让她不要再寄钱了。
  按照约定,张倩每月给阙祖发写一封信,寄50元钱。在信中,她和他谈人生谈理想,她列举了许多身患重疾的名人与命运抗争的感人故事,鼓励他振作起来。在一封信里她郑重地写道:“只要你需要我一天,我就会支持你一天,这是我的承诺。请相信我。”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孩,对自己竟如此关心,阙祖发内心充满着感动和力量。渐渐地他对生活有了信心,情绪也稳定了下来。
  为了给阙祖发解闷,张倩坚持每天上街用平时节省下来的钱买报纸杂志,把里面有意义或有趣的文章和图片剪下来,然后分门别类地粘贴成册,一个月下来贴成厚厚4大本,取名为“珍闻版”、“人物版”、“趣闻版”和“美术版”。为便于阅读,张倩在每篇文章旁边都写上自己的感悟供阙祖发参考,然后通过邮局挂号寄出。阙祖发收到厚厚的包裹,发现是张倩为自己制作的剪报,激动不已。
  从此,两人鸿雁传书。半年后张倩还大方地将自己的照片寄过去,同时要求阙祖发也把他的照片寄过来。照片上的张倩眉清目秀,灿烂的微笑如春风里的鲜花。阙祖发把张倩的玉照夹进一只镜框里并挂在墙上,这样他每天一抬头便可见到她的笑容,感受到她仿佛在和自己交谈并鼓励自己,痛苦和烦恼就荡然无存了。张倩也收到阙祖发的两张照片,一张英俊健康,另一张丑陋怵人,鲜明的对比强烈地震撼着张倩的心灵。   在张倩一封又一封来信的鼓励下,阙祖发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并找回了生活的信心。他告诉张倩,经过3个多月的磨炼,他那双严重扭曲变形的残手会干活了,并可自如地使用筷子,还能夹着笔给她写信了。得知喜讯,张倩感到无比欣慰,马上写信鼓励他应学会做更多的事情。令她动容的是,过了一星期阙祖发寄来了10多斤野栗子,那是阙祖发跑了20多里山路翻山越岭一粒一粒采剥出来的。张倩将这珍贵的礼物送给同学们分享,同时向他们讲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同学们被深深感动了,其中有个叫王楠的女同学对张倩说,她也要像张倩一样每月给阙祖发寄上50元钱,献一份爱心。就这样阙祖发每个月都能收到两位女大学生的汇款。
  在和阙祖发的书信往来中,催生了张倩一个大胆的想法:去松阳会会这位令她牵肠挂肚的“英雄哥哥”。为给他一个惊喜,事先张倩没有告诉阙祖发。2001年12月底学校放寒假,张倩匆匆回到家,买好一摞书准备去看望阙祖发。当她将自己一直隐瞒的实情和准备远行的计划告诉父母并请求谅解时,忠厚的父亲默不作声,善良的母亲则买了一件漂亮的羊毛衫,让女儿带去送给阙祖发。
  2002年春节前夕,张倩踏上了南去的列车,之后又转坐汽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颠簸,傍晚时才好不容易找到那个叫树梢村的小村庄。全村的男女老幼都聚集到阙祖发家门口看望这位远道而来漂亮的“爱心天使”,热闹非凡。当张倩将自己和母亲的礼物递给阙祖发时,阙祖发眼含热泪,哆嗦着嘴巴说不出话来。那一刻,他觉得自己非常幸福。尽管条件简陋,阙祖发的父母还是烧了满满一桌子菜,让张倩坐着吃,两位老人就在一边站着,张倩一次又一次请他们入席,老人说啥都不肯。张倩哽咽了,感动得吃不下去。
  当晚,张倩没有跑到县城住宿,而是坚持要住在被人称为“鬼屋” 的阙祖发家。“张倩……你……我还是安排你住到隔壁邻居家吧。”阙祖发为难地说。“阙大哥,没什么好为难的,我陪你聊聊天。”一股暖流涌遍阙祖发全身。他嗫嚅着说:“这……这哪行……”那一晚,阙祖发和父亲挤在一起,而张倩在阙祖发的那张床上睡得很香。
  兄妹情深互为明灯,
  “丑陋”英雄有尊严地活着
  2002年7月27日,张倩第二次来到树梢村,她不仅给阙祖发带来许多物品,还为他送上各地好心人的两万多元捐款。原来张倩第一次来阙祖发家,当了解到他的处境后,回去在学校里和几个铁杆姐妹发动捐款,还向媒体推介宣传阙祖发的英雄事迹。而张倩所做的一切,阙祖发竟一无所知。
  当时有一位杭州老板得知阙祖发全身皮肤烧伤,没有毛孔,没有汗腺,受不了夏天的酷热,专门送来钱让张倩帮忙为阙祖发买一台空调。到树梢村后,张倩又特意跑了一趟丽水,精心挑选了空调,再度返回树梢村帮阙祖发装上。“张倩……你真好!”阙祖发的双眼热泪涌动。“那是我受伤后,过得最舒服的一个夏天。”如今,空调已经变得陈旧,但是阙祖发一直精心保存着,常会擦拭空调上的灰尘。
  张倩继续和阙祖发保持书信往来,兄妹俩的感情越来越浓。在张倩的呵护与关心下,阙祖发尽管病痛缠身,但觉得生活有了盼头和乐趣。他用扭曲的残手不仅学会了写信,还学着炒菜做饭,自己洗衣服。一开始,残手很不听使唤,炒菜根本抓不住勺柄,洗衣服两只手软弱无力……每天阙祖发重复着枯燥的动作,残手弄出了血泡,他强忍着疼痛。经过无数次训练,阙祖发终于能生活自理了。他在信中还兴奋地对张倩说,他要找个工作,自己养活自己!
  祖发大哥一次又一次的进步,对张倩来说是一个又一个的喜讯。看着阙祖发已经走出生活的阴影,张倩乐不可支。2005年3月张倩写信给松阳县残联,恳请他们帮阙祖发找份工作。很快,经松阳县残联牵线,阙祖发来到了武义一家福利工厂打工。他很快与工友们打成一片,成为工友们眼中勤快、热心、乐观的大哥,当年就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张倩知道后倍感欣慰。
  找到工作后的阙祖发,谢绝了张倩每个月的经济资助。他的工资从每月700元逐渐增加至1200元,除去每月200元的房租、200多元的药费以及日常开销,他按月还要挤出300元寄给老父亲。
  2006年8月,张倩赴英国留学,启程那天阙祖发专程赶到杭州国际机场为张倩送行,兄妹俩在机场依依惜别。在国外,张倩尽管十分繁忙,但对阙大哥的惦记却常挂心头。除了写信,张倩常常打越洋电话,有时一个电话能打半个小时。电话里兄妹俩交流生活、工作情况,倾诉着互相的思念,探讨人生的美好。每次通话都是张倩和阙祖发两人最温暖的时刻,阙祖发常常会发出憨厚的笑声。张倩动情地说:“人们常说是我在帮助阙大哥,我更愿意说是我们在互相帮助着对方。每当我在异国他乡遇到困难时,想想阙大哥,我就浑身是劲。我从他身上收获到了一种不寻常的力量!”
  转眼间,2009年10月,张倩回国结婚,不久成了杭州一家上市公司的行政主管。阙祖发本打算去参加张倩的婚礼,可考虑到自己的模样,他最终还是没有去。他寄去了800元贺礼与一封信,信中写着醒目的12个大字:张倩妹妹,大哥祝你一生幸福!兄妹情深,看到阙祖发的来信,张倩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在阙祖发的房间里,厚厚的一摞信被包裹得严严实实,100多封来信的编号、日期,都一一标注在信封正面。11年来,张倩与阙祖发两地传书152封,这传递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种精神,是阙祖发生命重生的动力。2012年春节,张倩带着丈夫和两岁的女儿,再次来到松阳树梢村,看望阙大哥。瞧见阙祖发戴着墨镜,骑在电瓶车上一副神气的样子,张倩“扑哧”一声笑了。夫妻俩又专程开车把他送回了武义的工厂,详细了解他的工作情况。知晓阙祖发已成为车间主任时,张倩竖起大拇指夸奖:“阙大哥,了不起!”
  2012年4月21日,曾经为阙祖发烧伤后给予治疗的浙江衢化医院,迎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他们就是阙祖发和张倩。11年里由于经济原因,阙祖发再也没有上过医院。这次张倩联系上衢化医院,决定出资为阙大哥进行一次整形手术。衢化医院副院长兼烧伤整形科主任、当年为阙祖发医治的主治医师张元海激动地说:“看了女大学生张倩关爱阙祖发的事迹,许多医生流下了泪水!医院将为阙祖发提供最好的整形治疗。”他表示,对阙祖发来说,要做的手术有四项:眼睛(眼睛外翻)、嘴巴(张合功能差)、左手(捏握用力较弱),还有下肢疤痕的整形和溃疡的治疗。
  经过两个多月先后四次手术,阙祖发于7月16日顺利出院。当天,张倩特地从杭州赶到了衢化医院,帮他办理出院手续,并送阙祖发回到了老家。整形治疗后,阙祖发两眼已经能正常闭合,再也不用睁着眼睛睡觉了;嘴巴经过治疗比原来张得更大;脚上的溃烂疮面已经修复;左手从原来正常人30%的功能恢复到正常人80%的功能。“医生的技术真是太高明了!”阙祖发兴奋地说,做了手术之后,他感觉舒服多了,手灵活多了。出院那天,阙祖发穿上了张倩特意给他买的新衣服。
  11年前,阙祖发在生命最艰难的时刻,是张倩这位善良的女大学生点燃了他生的希望。11年后,阙祖发已不再是因为“毁容”而颓废的救火英雄,而是一位已经重新站立起来的男子汉。而张倩则受阙祖发自强不息精神的影响,成就了自己幸福的家庭和成功的事业。兄妹俩互为明灯,彼此照亮了对方前行的道路。
  〔编辑:潘金瑞〕
其他文献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长辈嚼饭喂孩子吃,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消化与吸收,还是亲情的一种传递。然而,2012年5月19日,上海一位奶奶嚼饭喂孙子后,却致使孙子死亡。  奶奶嚼饭喂孙子,怎会引发如此惨剧?这家人的命运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命根子”意外离世:  悲剧突袭下亲人撕破脸  刘明,1983年5月出生在江西九江。父亲在他8岁那年,因患胃癌去世,母亲张芝花既当爹又当娘把他拉扯大。母子俩感情很深。  
期刊
著名表演艺术家宋丹丹和赵玉吉再婚后,婆婆跟随他们生活。都说婆媳是天敌,矛盾扯不断理还乱。宋丹丹也一度和婆婆很不融洽,有一次婆婆甚至赌气住回了自己家。因为婆媳矛盾,引发了夫妻矛盾,宋丹丹十分痛苦。痛定思痛,她开始着力化解矛盾,改善婆媳关系,并最终取得了成功。日前,本刊特约记者就此采访了宋丹丹——  婆婆仰视明星儿媳,  重组婚姻一家亲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和丈夫赵玉吉都是再婚,至今已经一起生活了
期刊
我是跟随老公来到这座陌生城市的。婚前我在家乡一所小学教书,婚后老公劝我随他进城,我想都沒想就答应了。老公特别感动,说一定好好待我。  最初的日子,老公确实说到做到,带我满城跑,让我熟习路径,给我介绍风土人情,还带我拜见他的朋友。也就是那时候,我知道了老公的朋友真是多。老公自豪地说:“男人在外面闯,多个朋友多条路。”当时我万万想不到,正是老公的这些朋友,差点搅黄了我和老公的姻缘。  老公曾对我说:“
期刊
在浙江嘉兴,有一家独特的殡仪服务中心,服务人员除了给逝者化妆,还给逝者做从头到脚全方位的按摩、修整服务。不知道的人都以为这些服务人员一定是中年人甚至退休返聘的老年人,但出人意料的是他们是清一色的“90后”,且多是靓丽的青春女孩。其实,他们是中国大陆首批职业入殓师,用洋溢的青春承受着各种非议和委屈,用温暖的双手融化“往生者”的冰冷,用美好的青春坦然地触摸生死的温度……  稚气“90后”,  却有一颗
期刊
大概没有人不喜欢做美梦,比如梦见天上掉馅饼,梦见娶媳妇,或者梦见一夜暴富什么的。我老公,就突然做起了一夜暴富梦——  好可怕,老公突然梦想一夜暴富  和老公结婚的时候,他是机关公务员,虽然没职没权,但我的好几个闺蜜还是很羡慕我。谁知几年后,老公依然是没职没权的公务员,可我那些闺蜜,另一半都身手不凡,有的小房子换上了大房子,有的买了奔驰、宝马。不过,我心理很平衡,我觉得事物都有两面性——我老公虽没本
期刊
怀孕后迎来了强势婆婆  怀孕后,听说婆婆要来,我很头疼。婆婆是个退休教师,在家强势惯了,家里的事都得听她的,不然她就会发脾气。  婆婆来后,就跟我约法三章:不准玩电脑、不准化妆、不准穿高跟鞋。平日习惯了素颜上班的我,对不化妆不穿高跟鞋都能做到,但回到家里我会忍不住玩一会儿游戏。一天晚上,我在卧室偷偷玩起了游戏,不料被婆婆抓個正着:“怎么我的话你都不听,不让你玩游戏是为你好、为胎儿好,马上关掉电脑休
期刊
她在上个世纪80年代红极一时,不仅在唱歌比赛中力克韦唯、毛阿敏,出版的音乐卡带更是创下近百万销量。就是这个被认为唱功了得的歌者却消失了20年,直到最近在《中国好声音》和《妈妈咪呀》的舞台上回归大众视野。让人意外的是,这20年,她走得异常艰辛,患上抑郁症,两度轻生,甚至不得不做保姆求生计,在她的身上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与国际大奖擦肩而过  1957年11月19日,金炜玲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名门望族
期刊
老公有个哥们儿叫强子,仗着老爸有钱,天天无所事事。别人上班挣钱,他上网泡妞;别人下班回家,他却拽着我老公陪他玩。我也不知道生性木讷的老公怎么交了这样一个人。老公说:“别看强子看上去潇洒,其实心里苦。老爸忙着挣钱,老妈忙着打牌,都不管他。强子毕业后找了好几份工作,老妈都不让干,怕他受累。去老爸公司他又不肯。于是渐渐地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天天混日子。”我讥讽道:“这么说来,你还成了强子的救世主了?”老
期刊
一个伴着电台长大、患有先天性眼疾的乡下女孩,萌生出将来做一名播音员的梦想。为了梦想,她放弃了月薪3000元的按摩师工作,只身到京城闯荡。经过不懈努力,如今她已被中央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录取,还凭借实力当上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嘉宾主持……  盲女孩为梦想闯荡京城  2006年4月3日一大早,北京红丹丹教育文化交流中心负责人郑晓洁、王伟力夫妇便来到北京火车站,他们要接一位从大连过来名叫董丽娜的盲人女孩
期刊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和你妻子结婚将满5年,她却极少在公众场合露面,是你有意在保护她吗?  姚明(以下简称姚):生活就是生活,我不想拿婚姻当秀场。何况我妻子本身就是个低调的人,她温和内敛,贤惠而又有韧性。无论我处于何种人生状态,她都能在身后给我营造一个温馨的港湾,让我在家里忘掉该忘掉的。我很感激她对这个家庭的付出。  记:你和你妻子16岁就相识相恋,又共同生活了这么久,最欣赏她的哪些方面?  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