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和观察法来进行研究。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观察,对议题式教学的实施效果进行研究,以期为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指导建议。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教学方法
1.议题式教学的内涵
议题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教学议题创设真实教学场景,使学生在民主、开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教师应该认真解读课程标准、熟悉教材内容和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此基础搜集相关教学信息,与学生一同进行问题的探究,最后进行总结和提升。
2.议题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议题式教学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帮助教师和学生转变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议题式教学是塑造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因此对议题式教学的价值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一,有利于推动建构主义理论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是议题式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一理论最早是由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皮亚杰提出来的,他认为:认识既不是起因于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主体,也不是起因于已形成的、会把自己烙印在主体之上的客体;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起因于有效地和不断地建构,这种作用发生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中途,因而同时既包含着主体又包含着客体。议题式教学借鉴了该理论的观点,知识的习得和核心素养的提升是主动的,是学生间、师生间以及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得来的,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
第二,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理念更加民主开放。议题式教学主张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教学环节都渗透着开放民主的教学理念。教师从学生出发,选择学生熟悉的、有价值的社会热点并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沟通与交流转化为课堂教学中的议题。当议题确定后,教师安排学生分组搜集信息,这有利于培育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及协作沟通能力。在问题探究环节,教师让学生们将搜集到的信息共享并且进行探讨,在该环节学生们未必会得到正确的答案,但是这个探讨的过程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最后是内化反思,这是学生在经过一系列的参与活动后有了新的感悟和体会。
第三,有利于更好地整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在必修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体验,因此在对接教学内容要求的教学提示中,以议题的方式提示课程内容,并提出多种活动建议,供课程实施时选择。和以往的教学方式相比,议题式教学并不是一个个、独立的问题,而是在对内容进行组合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系列有联系的、有序列的问题。
3.议题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第一,帮助思想政治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思想政治课与其他课程性质的不同,决定了思想政治课老师不能单纯地把书本上的知识讲给学生听。思政教师要避免课堂变得枯燥无味,促进学生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教师在确定议题时候应从学生生活与教材的交叉中去确定议题,把学生提出来的一些有价值的社会热点转化成议题,由学生进行讨论总结,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加强思想政治课与社会的联系,拓宽信息搜集渠道。与其他课程相比,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因此信息的搜集不能仅靠书本的理论,尤其是在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议题式教学后,对课程与社会的联系有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的搜集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热点话题,丰富教学资源,完善教学情景,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便日后更好的融入社会。
第三,落实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新课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即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以及公共参与。为了更好地落实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强化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活动设计,通过议题研讨、案例分析、实地调研、撰写小论文等,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和学生活动的主题之中;辨析式学习过程的价值引领,强调通过范例分析、展示观点;倡导综合性的教学形式,注重创设情境;广泛开展系列化社会活动,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将学科内容与社会活动相结合。
第四,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发展高度往往取决于其价值观,思想政治课是塑造学生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對学生进行价值的引导。议题式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内化反思,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没有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内化与升华,在这一环节得以体现。许多教师认为内化反思应该完全交给学生自己来完成,但处在中学阶段的学生思维不成熟,很难独立完成内化目标,教师应该在学生反思的时候对他们进行价值的引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结论
议题式教学研究的空间很大,如议题式教学有什么特点、议题式教学适用于何种场景下、在运用议题式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等,这些都有待于去进一步的研究。随着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该教学方法会变得更加成熟,从而更好地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服务。
作者简介:祝天阳(1996.01.18)女,汉族 籍贯:辽宁铁岭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学科教学(思政),研究方向:德育。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教学方法
1.议题式教学的内涵
议题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教学议题创设真实教学场景,使学生在民主、开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教师应该认真解读课程标准、熟悉教材内容和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此基础搜集相关教学信息,与学生一同进行问题的探究,最后进行总结和提升。
2.议题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议题式教学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帮助教师和学生转变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议题式教学是塑造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因此对议题式教学的价值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一,有利于推动建构主义理论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是议题式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一理论最早是由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皮亚杰提出来的,他认为:认识既不是起因于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主体,也不是起因于已形成的、会把自己烙印在主体之上的客体;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起因于有效地和不断地建构,这种作用发生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中途,因而同时既包含着主体又包含着客体。议题式教学借鉴了该理论的观点,知识的习得和核心素养的提升是主动的,是学生间、师生间以及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得来的,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
第二,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理念更加民主开放。议题式教学主张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教学环节都渗透着开放民主的教学理念。教师从学生出发,选择学生熟悉的、有价值的社会热点并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沟通与交流转化为课堂教学中的议题。当议题确定后,教师安排学生分组搜集信息,这有利于培育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及协作沟通能力。在问题探究环节,教师让学生们将搜集到的信息共享并且进行探讨,在该环节学生们未必会得到正确的答案,但是这个探讨的过程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最后是内化反思,这是学生在经过一系列的参与活动后有了新的感悟和体会。
第三,有利于更好地整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在必修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体验,因此在对接教学内容要求的教学提示中,以议题的方式提示课程内容,并提出多种活动建议,供课程实施时选择。和以往的教学方式相比,议题式教学并不是一个个、独立的问题,而是在对内容进行组合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系列有联系的、有序列的问题。
3.议题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第一,帮助思想政治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思想政治课与其他课程性质的不同,决定了思想政治课老师不能单纯地把书本上的知识讲给学生听。思政教师要避免课堂变得枯燥无味,促进学生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教师在确定议题时候应从学生生活与教材的交叉中去确定议题,把学生提出来的一些有价值的社会热点转化成议题,由学生进行讨论总结,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加强思想政治课与社会的联系,拓宽信息搜集渠道。与其他课程相比,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因此信息的搜集不能仅靠书本的理论,尤其是在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议题式教学后,对课程与社会的联系有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的搜集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热点话题,丰富教学资源,完善教学情景,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便日后更好的融入社会。
第三,落实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新课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即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以及公共参与。为了更好地落实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强化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活动设计,通过议题研讨、案例分析、实地调研、撰写小论文等,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和学生活动的主题之中;辨析式学习过程的价值引领,强调通过范例分析、展示观点;倡导综合性的教学形式,注重创设情境;广泛开展系列化社会活动,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将学科内容与社会活动相结合。
第四,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发展高度往往取决于其价值观,思想政治课是塑造学生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對学生进行价值的引导。议题式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内化反思,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没有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内化与升华,在这一环节得以体现。许多教师认为内化反思应该完全交给学生自己来完成,但处在中学阶段的学生思维不成熟,很难独立完成内化目标,教师应该在学生反思的时候对他们进行价值的引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结论
议题式教学研究的空间很大,如议题式教学有什么特点、议题式教学适用于何种场景下、在运用议题式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等,这些都有待于去进一步的研究。随着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该教学方法会变得更加成熟,从而更好地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服务。
作者简介:祝天阳(1996.01.18)女,汉族 籍贯:辽宁铁岭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学科教学(思政),研究方向: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