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试从参与的广度、形式的创新、兴趣的激发、推进的安全性以及与体育课的关系等五个层面来谈如何促进阳光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阳光大课间活动;有效开展;保障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6-071-02
阳光大课间活动是学校体育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它既能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也能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大力推广阳光大课间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现结合我校实施阳光大课间活动的做法和遇到的实际情况,谈几个实际问题。
一、人人参与,彰显活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生的心中,教师就是一个无形的榜样。如果教师与生同乐,主动参与阳光体育运动中,那么学生就会向老师学习,在教师面前就会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久而久之,学生便会自然产生一种锻炼身体的欲望,也能使他们清晰地认识到锻炼身体的意义——“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
阳光大课间活动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合作,才会行之有效。“全体教师”主要有三个层级: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和活动的具体管理者。学校领导主要是把握教育方针,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将阳光大课间活动作为学校教育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活动计划的制订和督促实施,落实活动时间,落实管理人员,明确工作量与工作职责,保障开展活动所需的经费。体育教师主要是根据学校活动计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方案应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体育传统、特色等具体情况来制定,并能有效组织、指导和评价大课间活动。方案要有活动内容、进退场设计、场地安排、器材分配、管理人员分工、评价办法、信息反馈等。具体管理者,一般由班主任负责,主要是按照学校活动方案组织和指导学生安全有序地开展活动,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三个层面中,具体管理者是关键,只有管理到位才能保证活动质量,才不会使大课间活动成为形式。
因此,我校规定:学校各级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要积极参加体育大课间活动。教师不但参加跑步、做操,还与学生一起积极参与其它形式的大课间活动。教师们不但是阳光大课间活动的带领者、组织者、开发者和实施者,更是阳光大课间活动的体验者。在阳光大课间活动中,我们的教师是学生的伙伴,是他们的知心朋友,是他们健康成长的见证人。
二、自主创新,投入为辅
体育活动,需要适当的载体,如活动场地、活动器材等。对于活动载体,应该因地制宜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毕竟资金有限。众所周知,大部分体育器材是易耗品,大量又持续地投入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学校积极开发现有的资源,努力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大自制器材的力度。
尽管我校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在与我市的同类学校相比是比较完善的,但我们也应该积极开发活动资源——不仅仅是为了节约,还要以最大限度地去满足不同学生不同活动层次的需要。需要注意的是,开发活动载体以安全为先,师生合作为要,如此阳光大课间活动才更有体验的意义。如我校有一个项目,叫“抢花炮”游戏。“花炮”就是我们师生自主开发的,用废纸团包紧后再用红布(学校提供)包成球状——很受学生欢迎!再如我校小学部学生在做自编操时,手持废弃易拉罐(里面放了一些沙子),挥动、碰撞起来,节奏明快,声音悦耳,舞姿翩跹。
自主创新,投入为辅,不仅减轻了学校的财政压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喜闻乐见,活动效果好。
三、兴趣第一,统筹安排
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则使那些将淡化的或未能引起运动兴趣的体育因子,通过各种方法、形式和手段的运用,充分调动起来,得以继续延续和保持。这是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前提,也是身心健康成长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呢?
1.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应该丰富多彩
丰富多彩的阳光大课间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才能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持续的好奇心。这是由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现状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在阳光大课间活动中力求在调动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上大动脑筋,相继开发各式各样的活动资源。如轮滑,抢花炮、校本秧歌、武术、街舞、抖空竹等。
2.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应该不断创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发展的,也是容易变化的。儿童对某一事物的兴趣尤其如此,这也是由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学生如果日复一日进行某一项活动内容,就会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久而久之,对一些活动内容就失去了兴趣。因此,我校特别重视学生运动兴趣的创生,对每一个项目和活动内容都积极进行统筹安排。学生在某个项目活动一段时间后,学校就会安排项目轮换,或听取学生和辅导老师的建议,或自主创新现有的活动项目,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项目或内容变换所带来的欢乐。如我校竹竿舞小组过段时间变为呼啦圈,而呼啦圈小组变为橡皮筋,橡皮筋小组变为竹竿舞而相应的辅导老师会继续辅导下一批学生直至练会,然后师生共同开发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在此轮换的过程中,我校非常重视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在统筹安排的前提下,尽可能尊重学生的选择。
四、安全有序,拒绝走秀
在阳光大课间活动中,学生们兴趣高涨,跃跃欲试,尽情的玩耍,其锻炼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得以充分的调动,身心得到充分的满足,这是学校大课间活动最理想的境界。然而,在阳光大课间活动实施的初级阶段,因为安全或其它一些原因,有些学校可能会走形式主义的道路。为了“有序”,学校可能会限制“这”,限制“那”;统一“这样”或统一“那样”。其结果,学生的脸上呈现的不是开心,而是痛苦。
我校在实施阳光大课间活动阶段初期,同样面临着上述问题。开始我们是这样做的:班级前集合——跑步到指定地点——跑步入场——在各班活动区域活动——集合——慢跑至起跑地点——跑步——到放松操地点集合——做放松操——集合——退场。实践中,我们发现,这种流程就是一种形式主义。首先,这种流程是一种仿军事化管理,流程限制了学生,而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阳光,走向健康快乐,行动与目的相反。其次,集合整队用时太多,学生在“阳光”下的时间太短,学生毫无乐趣。再次,集合讲究队形,活动空间范围受限制,学生运动放不开,运动时不尽兴,其结果学生毫无乐趣。最后,在项目上,为配合流程,设计内容和对象违背学生意愿,多次反复,导致学生不乐意,痛苦万分。
学校的本意是好的,但脱离了学生实际的运动,就是走秀,毕竟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因此,阳光大课间活动既要做到安全有序,又要保证学生在运动中得到满足与开心,就得拒绝走秀。经过反复实践和研究,我们改变了流程。流程如下:班级前集合——到兴趣(自选)小组活动地点边交流边等待——活动——集合跑步——做放松操——退场。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这种流程才“阳光”。首先,我们压缩了集合整队时间,从而保证学生运动的时间。其次,以兴趣(学生申报后学校统筹安排)小组为单位(打破以班级为单位的模式),学校安排活动地点和项目辅导老师,充分利用活动空间,师生共同参与活动。再次,组织师生共同开发项目,提高了活动的趣味性、竞技性。同时,学校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监测学生运动情况。这样做,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保证了阳光大课间活动的安全有序。
五、重点突出,和谐发展
阳光大课间活动是学校体育课的一个缩影,这二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因此,阳光大课间活动可以适当地融入一些体育课内容,如排球、篮球、花式跳绳等,还有一些内容如实心球、立定跳远等我们可以变通一下运动方式,这样做既安全有趣,又有训练之效果。
众所周知,音乐可以调节一个人的心态,可以让人淡定,也可以让人激昂。如果给阳光大课间活动配上相应的音乐,那将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它可以烘托活动气氛,让师生在舒心优雅的音乐氛围下活动,既能愉悦身心,也能受到音乐熏陶。需要注意的是,音乐不能随便搭配,要精心选择,符合活动的特点。开展趣味性、竞技性的活动时,应配以开心活泼、催人奋进的音乐;放松调节时,应配上轻缓柔和的音乐,同时还要兼顾所配音乐是否契合活动的内涵,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民族的还是流行的等等都需要斟酌。
[参考文献]
[1]唐雪梅,谢艳林,刘鸿.大课间活动的“积木化”与组编原则[J].中国学校体育,2006(11).
[2]武云飞,石冰冰.高效实施阳光体育尚需强劲抓手[J].体育教学,2010(11).
[3](苏联)马申斯基.教育人类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4]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阳光大课间活动;有效开展;保障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6-071-02
阳光大课间活动是学校体育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它既能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也能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大力推广阳光大课间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现结合我校实施阳光大课间活动的做法和遇到的实际情况,谈几个实际问题。
一、人人参与,彰显活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生的心中,教师就是一个无形的榜样。如果教师与生同乐,主动参与阳光体育运动中,那么学生就会向老师学习,在教师面前就会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久而久之,学生便会自然产生一种锻炼身体的欲望,也能使他们清晰地认识到锻炼身体的意义——“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
阳光大课间活动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合作,才会行之有效。“全体教师”主要有三个层级: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和活动的具体管理者。学校领导主要是把握教育方针,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将阳光大课间活动作为学校教育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活动计划的制订和督促实施,落实活动时间,落实管理人员,明确工作量与工作职责,保障开展活动所需的经费。体育教师主要是根据学校活动计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方案应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体育传统、特色等具体情况来制定,并能有效组织、指导和评价大课间活动。方案要有活动内容、进退场设计、场地安排、器材分配、管理人员分工、评价办法、信息反馈等。具体管理者,一般由班主任负责,主要是按照学校活动方案组织和指导学生安全有序地开展活动,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三个层面中,具体管理者是关键,只有管理到位才能保证活动质量,才不会使大课间活动成为形式。
因此,我校规定:学校各级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要积极参加体育大课间活动。教师不但参加跑步、做操,还与学生一起积极参与其它形式的大课间活动。教师们不但是阳光大课间活动的带领者、组织者、开发者和实施者,更是阳光大课间活动的体验者。在阳光大课间活动中,我们的教师是学生的伙伴,是他们的知心朋友,是他们健康成长的见证人。
二、自主创新,投入为辅
体育活动,需要适当的载体,如活动场地、活动器材等。对于活动载体,应该因地制宜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毕竟资金有限。众所周知,大部分体育器材是易耗品,大量又持续地投入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学校积极开发现有的资源,努力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大自制器材的力度。
尽管我校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在与我市的同类学校相比是比较完善的,但我们也应该积极开发活动资源——不仅仅是为了节约,还要以最大限度地去满足不同学生不同活动层次的需要。需要注意的是,开发活动载体以安全为先,师生合作为要,如此阳光大课间活动才更有体验的意义。如我校有一个项目,叫“抢花炮”游戏。“花炮”就是我们师生自主开发的,用废纸团包紧后再用红布(学校提供)包成球状——很受学生欢迎!再如我校小学部学生在做自编操时,手持废弃易拉罐(里面放了一些沙子),挥动、碰撞起来,节奏明快,声音悦耳,舞姿翩跹。
自主创新,投入为辅,不仅减轻了学校的财政压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喜闻乐见,活动效果好。
三、兴趣第一,统筹安排
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则使那些将淡化的或未能引起运动兴趣的体育因子,通过各种方法、形式和手段的运用,充分调动起来,得以继续延续和保持。这是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前提,也是身心健康成长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呢?
1.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应该丰富多彩
丰富多彩的阳光大课间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才能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持续的好奇心。这是由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现状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在阳光大课间活动中力求在调动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上大动脑筋,相继开发各式各样的活动资源。如轮滑,抢花炮、校本秧歌、武术、街舞、抖空竹等。
2.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应该不断创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发展的,也是容易变化的。儿童对某一事物的兴趣尤其如此,这也是由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学生如果日复一日进行某一项活动内容,就会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久而久之,对一些活动内容就失去了兴趣。因此,我校特别重视学生运动兴趣的创生,对每一个项目和活动内容都积极进行统筹安排。学生在某个项目活动一段时间后,学校就会安排项目轮换,或听取学生和辅导老师的建议,或自主创新现有的活动项目,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项目或内容变换所带来的欢乐。如我校竹竿舞小组过段时间变为呼啦圈,而呼啦圈小组变为橡皮筋,橡皮筋小组变为竹竿舞而相应的辅导老师会继续辅导下一批学生直至练会,然后师生共同开发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在此轮换的过程中,我校非常重视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在统筹安排的前提下,尽可能尊重学生的选择。
四、安全有序,拒绝走秀
在阳光大课间活动中,学生们兴趣高涨,跃跃欲试,尽情的玩耍,其锻炼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得以充分的调动,身心得到充分的满足,这是学校大课间活动最理想的境界。然而,在阳光大课间活动实施的初级阶段,因为安全或其它一些原因,有些学校可能会走形式主义的道路。为了“有序”,学校可能会限制“这”,限制“那”;统一“这样”或统一“那样”。其结果,学生的脸上呈现的不是开心,而是痛苦。
我校在实施阳光大课间活动阶段初期,同样面临着上述问题。开始我们是这样做的:班级前集合——跑步到指定地点——跑步入场——在各班活动区域活动——集合——慢跑至起跑地点——跑步——到放松操地点集合——做放松操——集合——退场。实践中,我们发现,这种流程就是一种形式主义。首先,这种流程是一种仿军事化管理,流程限制了学生,而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阳光,走向健康快乐,行动与目的相反。其次,集合整队用时太多,学生在“阳光”下的时间太短,学生毫无乐趣。再次,集合讲究队形,活动空间范围受限制,学生运动放不开,运动时不尽兴,其结果学生毫无乐趣。最后,在项目上,为配合流程,设计内容和对象违背学生意愿,多次反复,导致学生不乐意,痛苦万分。
学校的本意是好的,但脱离了学生实际的运动,就是走秀,毕竟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因此,阳光大课间活动既要做到安全有序,又要保证学生在运动中得到满足与开心,就得拒绝走秀。经过反复实践和研究,我们改变了流程。流程如下:班级前集合——到兴趣(自选)小组活动地点边交流边等待——活动——集合跑步——做放松操——退场。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这种流程才“阳光”。首先,我们压缩了集合整队时间,从而保证学生运动的时间。其次,以兴趣(学生申报后学校统筹安排)小组为单位(打破以班级为单位的模式),学校安排活动地点和项目辅导老师,充分利用活动空间,师生共同参与活动。再次,组织师生共同开发项目,提高了活动的趣味性、竞技性。同时,学校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监测学生运动情况。这样做,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保证了阳光大课间活动的安全有序。
五、重点突出,和谐发展
阳光大课间活动是学校体育课的一个缩影,这二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因此,阳光大课间活动可以适当地融入一些体育课内容,如排球、篮球、花式跳绳等,还有一些内容如实心球、立定跳远等我们可以变通一下运动方式,这样做既安全有趣,又有训练之效果。
众所周知,音乐可以调节一个人的心态,可以让人淡定,也可以让人激昂。如果给阳光大课间活动配上相应的音乐,那将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它可以烘托活动气氛,让师生在舒心优雅的音乐氛围下活动,既能愉悦身心,也能受到音乐熏陶。需要注意的是,音乐不能随便搭配,要精心选择,符合活动的特点。开展趣味性、竞技性的活动时,应配以开心活泼、催人奋进的音乐;放松调节时,应配上轻缓柔和的音乐,同时还要兼顾所配音乐是否契合活动的内涵,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民族的还是流行的等等都需要斟酌。
[参考文献]
[1]唐雪梅,谢艳林,刘鸿.大课间活动的“积木化”与组编原则[J].中国学校体育,2006(11).
[2]武云飞,石冰冰.高效实施阳光体育尚需强劲抓手[J].体育教学,2010(11).
[3](苏联)马申斯基.教育人类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4]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