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大提高。金融行业的发展急需更多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的加入,同时生机勃勃的金融实践为金融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所以作为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货币银行学》的实践教学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以培养适应未来、适应人才竞争国际化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高职;货币银行学;实践教学
《货币银行学》作为一门金融类专业基础理论课,内容以金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为主体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也有一定的实践性。目前在侧重于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应用型高职教育中加何通过《货币银行学》这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应用能力较强的职业技术人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高职《货币银行学》课程的特点
第一,与工科类课程相比,《货币银行学》缺少图文并茂、公式、数字等的特点,如果教师缺乏对经济实例的掌握以及教学方法上不能有所变化,则导致课堂内容空洞无物,让学生倍感枯燥。第二,《货币银行学》作为一门应用理论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政策性及应用性;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货币银行学的理论与实践内容又有极大的变化性特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讲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随时关注我国金融理论与政策的巨大变革,不断调整教学体系,更新教学内容。第三,现有的《货币银行学》是针对本科学生构建的理论框架,缺乏实践教学内容,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教师“一言堂”的教学形式,不能因材施教,学生不能适应,使理论教学处在尴尬的地位,更无从谈起提高高职学生经济方面的专业技术能力。
二、应用型高职院校《货币银行学》课程实践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1、实践教学内容重验证,轻创新
目前,《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依然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水平上,多数教师在传统教育思维模式影响下,会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实践器材及工具,“填鸭式”讲解实践步骤,然后布置实践任务,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都较为被动,几乎不用思考直接按部就班去做就可以了,以至有的学生到实践结束都没留下印象,所做的也仅仅是去验证课堂上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并不能通过实践课来得到激发,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从而也就失去了实践教学方法的精髓。
2、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不够合理
《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穿插在理论课时中间的课内实践,所占课时数较多;另一类是学期末的集中实践,课时相对较少。课内实践往往较为分散,且实践间隔时间较长,与理论课程往往很难无缝衔接和匹配,实践教学的效果得不到保证;而集中实践由于时间较为紧凑,效果相对好,但从现状来看,往往一名教师指导一个班级的实践课程,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实践情况,甚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都无法一一予以解答,实践教学效果便打了折扣。
3、实践教学考核方式比较落后
目前开设《货币银行学》实践课程的高职院校多采用实践报告的方式来评定学生的成绩,而实践报告往往重视撰写的规范性,而不是学生实践过程中思维的创新性。这样一来,有些学生为了得到高分,往往对实践过程应付了事,不求甚解,不积极思考,而是将重点放在如何撰写报告上面,甚至为了报告的完美,人为修改实践数据。
三、应用型高职院校《货币银行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建议
1、体系全面、深淺适度
一方面,《货币银行学》必须在教学内容的广度上确保课程体系的全面性,让学生对货币银行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的深度上要注意深浅适度,要照顾到高职学生的理论基础。为此,这就要求在实践教学中注意知识覆盖面的全面性,重要的原理和模型既要有基本的论述,又要尽量避免采用复杂的纯推导过程,以提高知识的可接受性。
2、案例教学、提升趣味
高职教育旨在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在《货币银行学》实践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不断积累行业知识及经验、耳濡目染养成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思维习惯,从案例中学习到要成为合格的社会应用型专业人才所必需的职业素质及技能,有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和应用型综合素质的提升加快学生的专业化、社会化培养进程。
3、实践教学、注重应用
为提高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体系改革中从人力、物力和时间上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应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和良好的环境进行实践知识的学习。显然,《货币银行学》课程必须强化实践教学,而其具体的形式和内容改革则应与课程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定位相适应,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重视能力的培养与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如下四种形式:一是查验性实践。如组织到商业银行营业部现场开展对银行客户和银行从业人员的调查访问,观察商业银行所在的经营场所及其内在设施,了解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种类与具体流程;在商业银行经营场所学习各种票据业务如支票、本票、汇票的处理;在商业银行外汇业务部门学习外汇交易的有关知识及基本流程。二是参与性实践。如在金融专业实训室模拟或实盘参与股票、期货的买卖;在给定利率及还款期限的前提下计算房地产市场抵押贷款的还款额;具体参与个人理财实践等。三是辨析性实践。如以中国人民银行在今年连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及银行存贷利率为例进行讨论,并预测央行的后续行为。将课程学习的全体学生分组并赋予小组课下讨论、课堂上讲演的责任,并由此展开小组间的讨论,最后形成相对一致的看法及结论。四是调研性实践。如:深入了解中国银行业特别是商业银行改革的历程,亲身感受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工作,分享商业银行的经营经验及可以从中汲取的经营教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亲身感受我国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的脉动、进程以及商业银行在此进程中应该提供、实际提供的金融支持。坚持以上四种类型的实践教学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实现《货币银行学》课程实践教学全方位、立体式的教学功能,将培养并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将为学生今后步入实际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考核改革、强化实效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由于其以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为基本宗旨,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必须重点设计基于以能力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具体可以考虑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既要考核理论学习的成效更应考核实践学习的成效。在理论考核方面应降低期末考试在全部成绩评定中所占的比例,而实践教学成绩在总成绩中的占比应该大大提高,以真正强化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分析的能力。其次,要改革考核的具体方式。将课堂考核、期中考核、期末考核、课堂提问、课后习题、小组讨论、实践教学报告、虚拟实训考核、实战(如股票实盘)绩效考核等多种考核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多个维度、多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更加科学和更有针对性的考核。
参考文献
[1] 金融业态变化与货币银行学课程内容体系扩展,解凤敏,金融教学与研究,2015.10.
[2] 货币银行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魏燕,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05.
作者简介:彭礼,男,(1983.11—)湖南长沙人,管理学硕士,经济学讲师,主要从事经济学、管理学、投资理财、物流管理及高教管理研究。
关键词:应用型;高职;货币银行学;实践教学
《货币银行学》作为一门金融类专业基础理论课,内容以金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为主体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也有一定的实践性。目前在侧重于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应用型高职教育中加何通过《货币银行学》这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应用能力较强的职业技术人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高职《货币银行学》课程的特点
第一,与工科类课程相比,《货币银行学》缺少图文并茂、公式、数字等的特点,如果教师缺乏对经济实例的掌握以及教学方法上不能有所变化,则导致课堂内容空洞无物,让学生倍感枯燥。第二,《货币银行学》作为一门应用理论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政策性及应用性;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货币银行学的理论与实践内容又有极大的变化性特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讲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随时关注我国金融理论与政策的巨大变革,不断调整教学体系,更新教学内容。第三,现有的《货币银行学》是针对本科学生构建的理论框架,缺乏实践教学内容,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教师“一言堂”的教学形式,不能因材施教,学生不能适应,使理论教学处在尴尬的地位,更无从谈起提高高职学生经济方面的专业技术能力。
二、应用型高职院校《货币银行学》课程实践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1、实践教学内容重验证,轻创新
目前,《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依然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水平上,多数教师在传统教育思维模式影响下,会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实践器材及工具,“填鸭式”讲解实践步骤,然后布置实践任务,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都较为被动,几乎不用思考直接按部就班去做就可以了,以至有的学生到实践结束都没留下印象,所做的也仅仅是去验证课堂上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并不能通过实践课来得到激发,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从而也就失去了实践教学方法的精髓。
2、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不够合理
《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穿插在理论课时中间的课内实践,所占课时数较多;另一类是学期末的集中实践,课时相对较少。课内实践往往较为分散,且实践间隔时间较长,与理论课程往往很难无缝衔接和匹配,实践教学的效果得不到保证;而集中实践由于时间较为紧凑,效果相对好,但从现状来看,往往一名教师指导一个班级的实践课程,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实践情况,甚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都无法一一予以解答,实践教学效果便打了折扣。
3、实践教学考核方式比较落后
目前开设《货币银行学》实践课程的高职院校多采用实践报告的方式来评定学生的成绩,而实践报告往往重视撰写的规范性,而不是学生实践过程中思维的创新性。这样一来,有些学生为了得到高分,往往对实践过程应付了事,不求甚解,不积极思考,而是将重点放在如何撰写报告上面,甚至为了报告的完美,人为修改实践数据。
三、应用型高职院校《货币银行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建议
1、体系全面、深淺适度
一方面,《货币银行学》必须在教学内容的广度上确保课程体系的全面性,让学生对货币银行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的深度上要注意深浅适度,要照顾到高职学生的理论基础。为此,这就要求在实践教学中注意知识覆盖面的全面性,重要的原理和模型既要有基本的论述,又要尽量避免采用复杂的纯推导过程,以提高知识的可接受性。
2、案例教学、提升趣味
高职教育旨在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在《货币银行学》实践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不断积累行业知识及经验、耳濡目染养成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思维习惯,从案例中学习到要成为合格的社会应用型专业人才所必需的职业素质及技能,有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和应用型综合素质的提升加快学生的专业化、社会化培养进程。
3、实践教学、注重应用
为提高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体系改革中从人力、物力和时间上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应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和良好的环境进行实践知识的学习。显然,《货币银行学》课程必须强化实践教学,而其具体的形式和内容改革则应与课程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定位相适应,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重视能力的培养与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如下四种形式:一是查验性实践。如组织到商业银行营业部现场开展对银行客户和银行从业人员的调查访问,观察商业银行所在的经营场所及其内在设施,了解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种类与具体流程;在商业银行经营场所学习各种票据业务如支票、本票、汇票的处理;在商业银行外汇业务部门学习外汇交易的有关知识及基本流程。二是参与性实践。如在金融专业实训室模拟或实盘参与股票、期货的买卖;在给定利率及还款期限的前提下计算房地产市场抵押贷款的还款额;具体参与个人理财实践等。三是辨析性实践。如以中国人民银行在今年连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及银行存贷利率为例进行讨论,并预测央行的后续行为。将课程学习的全体学生分组并赋予小组课下讨论、课堂上讲演的责任,并由此展开小组间的讨论,最后形成相对一致的看法及结论。四是调研性实践。如:深入了解中国银行业特别是商业银行改革的历程,亲身感受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工作,分享商业银行的经营经验及可以从中汲取的经营教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亲身感受我国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的脉动、进程以及商业银行在此进程中应该提供、实际提供的金融支持。坚持以上四种类型的实践教学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实现《货币银行学》课程实践教学全方位、立体式的教学功能,将培养并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将为学生今后步入实际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考核改革、强化实效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由于其以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为基本宗旨,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必须重点设计基于以能力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具体可以考虑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既要考核理论学习的成效更应考核实践学习的成效。在理论考核方面应降低期末考试在全部成绩评定中所占的比例,而实践教学成绩在总成绩中的占比应该大大提高,以真正强化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分析的能力。其次,要改革考核的具体方式。将课堂考核、期中考核、期末考核、课堂提问、课后习题、小组讨论、实践教学报告、虚拟实训考核、实战(如股票实盘)绩效考核等多种考核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多个维度、多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更加科学和更有针对性的考核。
参考文献
[1] 金融业态变化与货币银行学课程内容体系扩展,解凤敏,金融教学与研究,2015.10.
[2] 货币银行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魏燕,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05.
作者简介:彭礼,男,(1983.11—)湖南长沙人,管理学硕士,经济学讲师,主要从事经济学、管理学、投资理财、物流管理及高教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