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智慧教学是基于大数据的教学模式,是以往经验型教学到数据型教学的转变。充分理解智慧教学,运用智慧教学是当下教师首要任务。智慧课堂在原有教学模式下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既优化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又肯定了教师在智慧课堂生成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智慧课堂 智慧教学 大数据
2020年10月20日下午,“基于大数据的基准教学研讨会”在蚌埠市第二中学举行。全市(含三县)200余名教师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的主题为“数学学科智慧教学展示”,旨在给市县教师提供参考,让全市的教师都努力参与到课堂转型中来,早日实现从经验型教学到数据型教学的转变,最终达到“精准施教”。
本次教研会议共推出三个课题,分别来自高中三个年级,即高一年级函数的奇偶性(第一课时);高二周回顾习题课;高三的复习课。三个小时的观摩,虽然时间不长,但教师们深有感触,收获颇丰。这三节课不仅仅给我们展示了三位教师娴熟的教学技能,同时也让我们目睹了大数据下智慧课堂让人耳目一新的一面。数学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首先要求教师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立足于课堂,以生为本,智慧施教。
蚌埠市第二中学自2012年起,一直坚持智慧课堂的研究与实践,从顶层设计到项目推进,再到智慧教学展示,他们的经验值得思考。从蚌埠市第二中学几位优秀数学教师的授课中可以看出,在信息技术时代,作为教师要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方能智慧教学。我们需要更新认识,更新理念,更新教学模式,大胆地去学习,去探究,去尝试,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中站稳脚跟。
一、课堂再现——靓丽风景展示
“函数的奇偶性(第一课时)”的引入,体现了教师对教材内容、知识体系和学生基础的深度理解和把握。上课伊始,周端端老师先带着学生回顾函数单调性,并画出y=x、y=1x、y=x2、y=2-|x|的图像,引导学生从对称的角度观察函数图像,得出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和y轴对称的结论。紧接着利用软件,绘制图像,分析函数图像具有的共同特征,得到奇函数与偶函数的定义。通过周老师的引导,学生直观观察、猜想,不断探究,激发学习兴趣,最终得到一般性的结论。
再如“周回顾数学试卷评析”课上,苏章润老师利用资源平台,经数据处理得出高二某班的周测成绩的相关数据。苏老师根据数据分析得到本班高频错题,从而达到精准施教,并由此反思教学环节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在试卷评讲过程中,苏章润老师以错误率排序,重点解决学生的困惑,实施精准教学。例如,解答题第十五题,由数据看出,学生困惑的点在于圆的轨迹方程的发现,对MA=2MO的理解与运用。因此,针对存在的问题,苏老师结合geogebra软件将问题图像化,在图像变化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再将其翻译成数学符号语言,运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学生的解答过程再现,分析學生答题情况,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该题的理解,还能让学生结合教师的讲解,回忆自己思考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提升能力。此外,在互动环节,教师就该题还设置了跟踪训练,以达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智慧课堂的出现,可以实现评价反馈及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个性化,创造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智慧教学不仅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要,还可以促进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发展。智慧课堂是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与学的平台,能够就学生的错题即时地给出错因分析和改进意见,实现个性化反馈,做到个性化教学。同时,系统还会就学生的错题,形成题库,避免了学生“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窘境。
二、展示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本次数学教学展示也并非无可挑剔,正如叶澜教授所言:有待完善的课才是真正的课,有遗憾才有反思,有反思才能不断创新,不断改进,从而走向完美。在智慧课堂的背景下,我们需要不断地思考:运用智慧课堂,数学的“魂”是否还在?怎样才能真正高效地利用好智慧课堂,使得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具有数学味?
(一)“包办代替”现象时有发生
例如,周老师在教授函数奇偶性(第一课时)时,在绘制y=x、y=1x、y=x2、y=2-|x|等函数图像的过程中,直接使用geogebra软件得到了各类函数的图像,然后结合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得到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并没有参与绘制函数图像,而是通过软件直接得到图像。在高中阶段函数图像的绘制应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去绘制函数图像,才能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绘图能力,从而使其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形成结论。
当然,在智慧课堂中,作图这一环节确实容易被忽视。学生在软件中输入公式,会直接得到函数图像,但是在此过程中最为本质的东西——作图的基本步骤:列表、描点、连线往往被忽视了,这样很可能造成学生图像感知能力的缺失,以至于在做题过程中画不出适当的图像。
(二)大数据支撑下分析结果的有效性有待检验
利用资源平台的大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得到的数据是否具有参考价值,是否有效,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还有待时间的检验。苏老师在周回顾数学试卷评讲中,以错误率排序,就错误率多的题进行讲授,是否真正达到了智慧课堂所要求的针对性教学以及个性化教学目标,还有待商榷。
(三)智慧课堂与教材本身的结合有待进一步加强
教材承载着知识,需要教师认真地解读,进行深度的理解与把握。尤其是数学学科,由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教师就更要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而这个过程是任何智慧平台都不能代替的。概念一定要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去总结得到,而不是由软件当中图像的变化直接得出,否则是不符合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的。比如在“函数奇偶性(第一课时)”中,教学重点应为通过作图发现对称性,从而得到函数奇偶性的基本概念。但教师在智慧课堂中,忽略了作图这一重要环节,将重点放到了函数奇偶性的应用上,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结语
“看别人的课,想自己课的问题。”智慧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重构数学课堂教学流程,采取以学定教的模式,意在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转型期的教师不仅要能够驾驭智慧课堂所必备的多媒体技术,还要能在课堂中作为引领者,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的课堂才能充满智慧。正如陈耀忠老师所言:“互联网+教育=智慧课堂,这样对智慧课堂下定义还是不完全正确的,但是智慧课堂一定等于互联网+教育。”对于这句话从数学的角度去看,智慧课堂应该是互联网+教育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因为在智慧课堂的生成过程中,要充分肯定教师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勇于尝试、积极探索,这样才可能在教学上取得突破、获得成功!
关键词:智慧课堂 智慧教学 大数据
2020年10月20日下午,“基于大数据的基准教学研讨会”在蚌埠市第二中学举行。全市(含三县)200余名教师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的主题为“数学学科智慧教学展示”,旨在给市县教师提供参考,让全市的教师都努力参与到课堂转型中来,早日实现从经验型教学到数据型教学的转变,最终达到“精准施教”。
本次教研会议共推出三个课题,分别来自高中三个年级,即高一年级函数的奇偶性(第一课时);高二周回顾习题课;高三的复习课。三个小时的观摩,虽然时间不长,但教师们深有感触,收获颇丰。这三节课不仅仅给我们展示了三位教师娴熟的教学技能,同时也让我们目睹了大数据下智慧课堂让人耳目一新的一面。数学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首先要求教师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立足于课堂,以生为本,智慧施教。
蚌埠市第二中学自2012年起,一直坚持智慧课堂的研究与实践,从顶层设计到项目推进,再到智慧教学展示,他们的经验值得思考。从蚌埠市第二中学几位优秀数学教师的授课中可以看出,在信息技术时代,作为教师要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方能智慧教学。我们需要更新认识,更新理念,更新教学模式,大胆地去学习,去探究,去尝试,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中站稳脚跟。
一、课堂再现——靓丽风景展示
“函数的奇偶性(第一课时)”的引入,体现了教师对教材内容、知识体系和学生基础的深度理解和把握。上课伊始,周端端老师先带着学生回顾函数单调性,并画出y=x、y=1x、y=x2、y=2-|x|的图像,引导学生从对称的角度观察函数图像,得出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和y轴对称的结论。紧接着利用软件,绘制图像,分析函数图像具有的共同特征,得到奇函数与偶函数的定义。通过周老师的引导,学生直观观察、猜想,不断探究,激发学习兴趣,最终得到一般性的结论。
再如“周回顾数学试卷评析”课上,苏章润老师利用资源平台,经数据处理得出高二某班的周测成绩的相关数据。苏老师根据数据分析得到本班高频错题,从而达到精准施教,并由此反思教学环节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在试卷评讲过程中,苏章润老师以错误率排序,重点解决学生的困惑,实施精准教学。例如,解答题第十五题,由数据看出,学生困惑的点在于圆的轨迹方程的发现,对MA=2MO的理解与运用。因此,针对存在的问题,苏老师结合geogebra软件将问题图像化,在图像变化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再将其翻译成数学符号语言,运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学生的解答过程再现,分析學生答题情况,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该题的理解,还能让学生结合教师的讲解,回忆自己思考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提升能力。此外,在互动环节,教师就该题还设置了跟踪训练,以达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智慧课堂的出现,可以实现评价反馈及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个性化,创造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智慧教学不仅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要,还可以促进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发展。智慧课堂是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与学的平台,能够就学生的错题即时地给出错因分析和改进意见,实现个性化反馈,做到个性化教学。同时,系统还会就学生的错题,形成题库,避免了学生“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窘境。
二、展示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本次数学教学展示也并非无可挑剔,正如叶澜教授所言:有待完善的课才是真正的课,有遗憾才有反思,有反思才能不断创新,不断改进,从而走向完美。在智慧课堂的背景下,我们需要不断地思考:运用智慧课堂,数学的“魂”是否还在?怎样才能真正高效地利用好智慧课堂,使得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具有数学味?
(一)“包办代替”现象时有发生
例如,周老师在教授函数奇偶性(第一课时)时,在绘制y=x、y=1x、y=x2、y=2-|x|等函数图像的过程中,直接使用geogebra软件得到了各类函数的图像,然后结合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得到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并没有参与绘制函数图像,而是通过软件直接得到图像。在高中阶段函数图像的绘制应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去绘制函数图像,才能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绘图能力,从而使其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形成结论。
当然,在智慧课堂中,作图这一环节确实容易被忽视。学生在软件中输入公式,会直接得到函数图像,但是在此过程中最为本质的东西——作图的基本步骤:列表、描点、连线往往被忽视了,这样很可能造成学生图像感知能力的缺失,以至于在做题过程中画不出适当的图像。
(二)大数据支撑下分析结果的有效性有待检验
利用资源平台的大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得到的数据是否具有参考价值,是否有效,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还有待时间的检验。苏老师在周回顾数学试卷评讲中,以错误率排序,就错误率多的题进行讲授,是否真正达到了智慧课堂所要求的针对性教学以及个性化教学目标,还有待商榷。
(三)智慧课堂与教材本身的结合有待进一步加强
教材承载着知识,需要教师认真地解读,进行深度的理解与把握。尤其是数学学科,由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教师就更要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而这个过程是任何智慧平台都不能代替的。概念一定要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去总结得到,而不是由软件当中图像的变化直接得出,否则是不符合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的。比如在“函数奇偶性(第一课时)”中,教学重点应为通过作图发现对称性,从而得到函数奇偶性的基本概念。但教师在智慧课堂中,忽略了作图这一重要环节,将重点放到了函数奇偶性的应用上,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结语
“看别人的课,想自己课的问题。”智慧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重构数学课堂教学流程,采取以学定教的模式,意在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转型期的教师不仅要能够驾驭智慧课堂所必备的多媒体技术,还要能在课堂中作为引领者,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的课堂才能充满智慧。正如陈耀忠老师所言:“互联网+教育=智慧课堂,这样对智慧课堂下定义还是不完全正确的,但是智慧课堂一定等于互联网+教育。”对于这句话从数学的角度去看,智慧课堂应该是互联网+教育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因为在智慧课堂的生成过程中,要充分肯定教师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勇于尝试、积极探索,这样才可能在教学上取得突破、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