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县中学体育健康教学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ul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红安县中学体育课教学为研究对象,从中学体育的开展现状,教学模式和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开展的态度进行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一些当地中学体育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自己的实际教学经历给出建议,希望给广大中学体育老师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启发。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 运动康复 身心健康
  【中图分类号】G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211-02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逐渐增强,公园里的晨练随处可见,广场舞也风靡了大江南北。与此同时,国家的教育深化改革也在紧锣密鼓的推进,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1]。因此中学体育课程就更应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心理、身体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但是近年来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却显示青少年的体质与健康状况整体上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好转[2]。在体育课和日常的锻炼中难免会出现意外受伤的情况,这往往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且运动伤害事故的频发,不仅对受害者及家庭造成极大伤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校的体育发展。基于此,笔者对实习的红安县三所中学的体育活动课开展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做了调查。以期望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该地区的体育课安全情况有直观的了解,并能对此提出科学的教学建议。
  二、调查与结果
  1.调查对象
  初一到高三年级男女各一百名同学,完成问卷填写。同时对红安国际育才实验学校在校体育教师6名,该校体训队中的8名运动员进行访谈。
  2.问卷内容
  (1)学校体育课的开课频率。
  (2)体育课的教学模式有哪些?
  (3)体育课中是否有受伤,处理方式。
  (4)希望体育课开课频率,教学方式。
  3.访谈内容
  (1)教学过程中是否会出现受伤的情况,你是如何处理的?你觉得怎么处理最合适。
  (2)是否应该在课堂上普及预防运动过程中损伤及康复的相关知识。
  (3)什么样的课堂表现才是最满意的?怎么评价课堂教学的效果。
  结果显示该校的体育课除高三以外,90%的班级能按照国家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开设,但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课前准备活动只有广播体操和跑步。18.7%的学生在体育课自由活动的时候会出现受伤的情况,其中82%由于没有热身和按照规定的动作进行运动,以抽筋和拉伤较为常见。85.6%同学认为开课频率能够满足每周的运动量,14.4%同学则认为体育课应该减少或者增加,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对其他课程的喜好程度的差异。
  根据对运动员和体育教师的访谈了解到,80%都认为受伤的情况难以完全避免,50%认为可以通过科学的热身,规范的动作来减少运动损伤的出现,偶见在运动前未对自身健康状况有正确评估而导致运受伤,例如有支气管哮喘的学生在跑步过程中发病,身上有旧伤未愈的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二次损伤。往往这些意外受伤会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的抵触情绪,甚至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六位教师一致认为,在不出现安全问题的前提下,应该让每一位学生能得到充分的运动,即为满意的课堂;95%的学生表示需要体育课活动更加丰富,学到更多种的运动技能。该校老师还表示,在县城的学校,大多数体育课都是以这种模式开展,安全系数高且易实施。
  调查结果很容易看出部分教师对教学中开展健康教育的理念认识不深刻,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的结合还不够系统和规范,教学的示范效应也还不够理想。因此,还是应该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標准》的要求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做出改进,建立以学生身心健康为核心的教学体系[2]。除了运动技能的传授,还要进行健康知识以及社会、心理、道德教育等。基于现代健康观和体育观,对此,我提出以下实施建议,以期能让学生掌握更多更多与健康有关的理论知识和对于运动损伤处理方法[3]。
  三、对策与实施
  由于升学所带来的竞争压力对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高中生身体状况令人堪忧,同时还普遍存在焦虑,压抑,失眠等心理亚健康症状,最终在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则是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1.纠正锻炼误区,强化安全意识
  调查的结果证明,体育安全知识的教育处于一个薄弱环节上,虽然安全知识教育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但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每堂课开始活动之前都应该进行防伤观念的渗透以及通过多媒体的手段进行运动创伤预防的知识教育。在内容上,主要包括有运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基于运动技能而获得的运动安全能力。
  2.课上标准示范,课下耐心指导
  体育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教学方式应该是以示范为主,在学生模仿形成肌肉记忆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纠正,以免形成错误的运动习惯,例如长期不规范的跑步动作会导致膝盖过度磨损和半月板的损伤。在讲授的内容中应包括体能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与健康有关的体能介绍及练习来建立与完善学生的健康与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同时还可以穿插一些体育游戏,在游戏中学生能够毫无压力的全身心参与,既能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又能提高学生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品质,寓教于乐。
  3.体育活动灵活,课堂形式开放
  学校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开足体育课,还可以充分利用课间的时间开展小型多样,趣味性强,时效性高的体育活动。开展体育史,健身常识,竞技体育的规则介绍、地方特色体育活动,新兴体育项目等。改变以往只做广播操的单一内容,增加防脊柱侧弯操,手指操、跳绳等。增加对社会适应有利的知识,如运动营养,环境选择、良好的生活方式等实体内容,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进室外的体育实践教学中,以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作为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在形式上打破教师在讲台上讲述,在运动场上进行示范的常规方式,而是更多地引导学生观看一些视频、图片、史料和外景的方式来呈现学习的内容。教师的语言则是以串联主线的方式出现。期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获得一些平时难以获得的体育知识,激发他的对体育的求知欲和兴趣,而进一步促使他们能积极地参与到运动中来[4]。   4.夯实身体基础,培养体育素养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巅峰时期,身体各组织器官尚未完全成熟,生理机能较弱。长期的体育活动对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有积极作用,但是不合理的运动却会适得其反,甚至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来合理制定训练计划。例如,日常的基本运动技术要领教学中要合理安排运动量,避免运动器官的局部负荷过重而引起损伤,但也要教给学生合理的伤后运动恢复。学习新动作,遵循由简到繁,从易到难的规则,一方面循序渐进,另外也可增加学生的成就感,获得更强的学习动机。
  每节课前的准备活动应根据个人的机能状况,气候条件,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对于有着强烈运动爱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地加强易拉伤部位和相对薄弱部位的训练,改善关节的稳定性,保持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平衡,是一种预防运动损伤的积极手段。
  5.落实课程评价,重视学生反馈
  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也应该有规范化的考评。评价标准不仅要切合国家对体育课程的设置要求,也要考虑地区特色,基础教育的现状和现代化的要求。因生而异制定运动目标,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最大限度地符合学生的性格特征、生活经验,与本地区的风土人情等文化背景相结合,在满足学生能力区间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教学策略与课堂组织形式自由切换不仅仅注重运动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我提升,通过体育锻炼,更加自信地保持运动兴趣,树立终身健身的好习惯[5]。
  因为学生、教师,课程本身都能成为评价的主体,而体育素养的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应拘泥于某一特定的标准。不同课型的评价主体和评价时间是不同的,不同时期的评价侧重点和目标也不尽相同。体育成绩的评定虽然不采取书面考试或者考察的形式,但是考勤与实践操作两种操作性强的评价模式依然不可或缺,而且形成性评价一定要满足科学性,激励性、连续性的要求。
  四、总结与展望
  根据调查结果来看,该校的体育课程尚未完全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主要原因对于体育健康内容的不够重视和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课堂形式过于单一。体育老师应该起到榜样作用,自主积极参加多元的培训,丰富自己的教学技能。在学生的体育课和日常体育活动中应该有耐心的指导。毕竟,体育教学不仅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运动技能有所促进,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增强对中学生生命观念养成过程中的影响。而教师的角色也应该由课程的执行者变为决策者,由课堂中的绝对权威向师生平等关系的转变[6]。以开放的心态,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让体育健康的体验与知识以一种更加愉悦和自然的方式向学生渗透,以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教体艺〔2014〕5号.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通知[EB/OL].(2014-07-21).http://www.snedu.gov.cn/news/qitawenjian/201407/21/8174.html.
  [2]張伟民.高中体育教学中健康教育的实施现状及改善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01);115-119.
  [3]占文婷.宁德市中学体育课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3(13):85-86.
  [4]高雄.体验式教学在高职体育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7,9:222-223.
  [5]满昌慧.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体系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0(1):167-169.
  [6]孙宏路.中学体育教学与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原因分析及教育对策[J].新校园2013,10:159-160.
  作者简介:蒋森(1976.4-)男,汉族,云南省大理市人,讲师,教育学学士,单位:大理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运动训练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