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站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的最前列,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领导核心和中坚力量。60多年前的那场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铸就中华民族新生的人民解放战争演绎了人类历史上的战争传奇。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身居陋室的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胸中自有百万兵,把人民解放战争中血与火的华彩乐章演奏得如行云流水,气势磅礴。由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一环紧扣一环地组成的战略大决战,使国民党的大部分精锐军队灰飞烟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炮火硝烟中迎来战略决战的胜利,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的纪元。
辽沈决战建首功
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凭着明显的军力和经济力的优势,蒋介石声称,这场战争“一定能速战速决”。但经过两年的较量,敌我力量对比出现了有利于革命而不利于反革命的变化。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总兵力已由战争开始时的127万人发展到280万人;解放区面积扩大到235万平方公里;人口达1.6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35.3%,且基本完成了土地制度改革,广大农民生产支前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解放军的后方进一步巩固。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从原来的430万人下降为365万人,内部派系矛盾加剧,军队士气低落;国统区政治、经济危机严重,国民党政权岌岌可危。这一切都预示着,中国的军事和政治形势将要出现重大变化。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向全军发布了在五年左右时间内(从1946年7月起),从根本上推翻国民党统治的战略规划。如同自然界进入金色的秋天一样,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也终于迎来收获的季节,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阶段,人们期待已久的战略大决战即将到来。
战略决战,是敌我双方使用主力进行决定战争胜负的作战。战略决战的序幕是由济南战役揭开的。济南成为国共双方在解放战争中倾力博弈的第一个大城市。当时的济南拥有70多万人口,是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所在地,位于津浦铁路线和胶济铁路线的交叉点上,向南可呼应徐州,向北可驰援平津,是国民党的一道重要军事防线。蒋介石安排他的心腹将领王耀武率领11万部队驻守济南。1948年9月16日,我军在“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号鼓舞下,发起全线进攻,经过八昼夜的激战,以伤亡2.6万余人的代价,全歼国民党守军10万余人(内含吴化文部2万余人起义),俘虏国民党军第2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等高级将领23名,攻克济南城。这是我军第一次攻克具有坚固设防的大城市的攻坚战,开创了人民解放军夺取国民党军重兵坚守的大城市的先例,使国民党部队以大城市为主的重点防御体系开始走向崩溃。与济南战役同一时段,在东北战场上一场更大的战役悄悄开始,这就是战略大决战的首战——辽沈战役。
我军决战方向首战直指东北战场卫立煌集团。当时东北是全国唯一一个人民解放军军力超过国民党军的地区,形势对我军特别有利。东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队有4个兵团,55万人,被分割、压缩在长春、沈阳和锦州三块互不联系的据点和地区内,处于孤立分散、補给困难、欲守无力、欲撤难舍的状态。东北我军人数已超过100万人,控制了东北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东北地区是中国重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和最大的产粮区,若歼灭了东北敌军,可以粉碎敌人战略收缩的企图,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国的解放战争,使人民解放军获得巩固的战略总后方,使东北野战军成为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兵团,有利于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如果我军战略决战方向首先指向华北战场,则会使我军受到华北、东北敌人的两大战略集团的夹击而陷于被动;如果把战略决战方向首先指向华东战场,则会使东北守敌迅速向南撤退,实现战略收缩企图。因此中央军委把战略大决战的第一个战场选在东北。
1948年9月7日,中央军委在西柏坡发出“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指示东北野战军:“确立打你们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即在卫立煌全军来援的时候敢于同他作战。”辽沈战役正式拉开序幕。当时毛泽东最担心的是国民党军放弃东北,全部撤回关内。为了把东北的敌人全部歼灭在东北,毛泽东决定采取“关门打狗”的办法,“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命令东北人民解放军置长春和沈阳之敌于不顾,以重兵围攻锦州。锦州是山海关内外陆上交通的咽喉,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东北敌军通向关内的必经之地。国民党军非常重视锦州,以重兵防守,设防坚固。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对在锦州一线作战感到没有把握,对于南下攻打锦州的战略部署一度充满顾虑,在决策上徘徊于攻打长春和南下攻打锦州之间达数月之久,才明确了南下作战的意图。但当得知蒋介石调集大军分别从锦西、沈阳出动,东西对进,夹击围攻锦州的东北野战军的消息后,林彪深恐陷入敌人援军的夹击中,攻锦决心再次动摇,致电军委,提出攻打锦州和回师打长春两个方案。毛泽东致电林彪、罗荣桓、刘亚楼:“我们坚持地认为你们完全不应该动摇既定方针,丢了锦州不打,去打长春。”电报发出后不久,军委收到林、罗、刘的新电报:“我们拟仍攻锦州。只要我军经过充分准备,然后发起总攻,仍有歼灭锦敌的可能,至少能歼灭敌之一部或大部。”毛泽东终于放心了,电复说:“你们决心攻锦州,甚好,甚慰。”
10月14日,我东北野战军向锦州发起总攻。上午10时,我军数百门大炮同时开火,锦州城迅速陷于硝烟火海中,敌人的一座座碉堡被轰得粉碎。攻城部队在嘹亮的军号声中发起冲击。只经过31小时的战斗,就攻克锦州,俘获东北剿总副司令范汉杰以下10万多人。东北野战军在攻锦作战的同时,以一部兵力在彰武地区阻击由12个师组成的从沈阳援锦的敌“西进兵团”;另一部在塔山地区阻击由11个师组成的从锦西、葫芦岛援锦的敌“东进兵团”,保障了攻锦作战的胜利。
锦州的解放,使东北的敌人成了“瓮中之鳖”,把国民党方面在东北战场和华北战场的两大战略集团分割开来。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被俘后说:“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作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
在锦州被我军攻克后,困守长春的国民党第六十军举行起义,新七军投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吉林省政府主席郑洞国率领残部放下武器。10月21日,长春和平解放。10月25日,当敌廖耀湘兵团转向营口撤退时,我东北野战军将其分割包围,在辽西120平方公里地域内展开规模巨大的围歼战。各部队机动灵活,勇猛冲击,大胆穿插,分割包围,经过两天激战,将廖耀湘兵团10万人全部歼灭,廖耀湘本人被俘。到11月2日,沈阳和营口宣告解放。9日,收复锦西和葫芦岛。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辽沈决战历时52天,东北人民解放军歼灭敌人47万余人,其中包括由美国装备并训练的国民党精锐主力新一军和新六军。辽沈决战的胜利,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淮海战役定乾坤
辽沈战役刚刚进入尾声,南线的战略决战——淮海战役便迅速展开了。
淮海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一次规模空前的战役。集结在这个地区的国民党军队有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副总司令杜聿明指挥下的四个兵团和三个绥靖区部队,加上以后从华中增援的黄维兵团等部,总兵力达80多万人。其中,邱清泉兵团的第5军和黄维兵团的第18军是南京政府仅存的两支最精锐的主力部队。人民解放军参加这次战役的,有华东野战军16个纵队、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还有华东、中原军区的地方部队,总共约60多万人。集中两大野战军,实行统一指挥,在同一战场与敌军进行大规模的战略决战,这在我军历史上尚属第一次。但我军总兵力、武器装备和交通运输条件还远不如敌方。蒋介石在徐州地区布下重兵,兵力部署形成所谓“一点两线(陇海线、津浦线)”的十字架格局,妄图用“固守一点,四面驰援”的战法,阻止人民解放军南下,防守江北,屏障南京、上海。如战局发展对其不利时,还可以将主力撤至江南,巩固长江防线,阻止解放军过江。
平津战役从1948年11月29日开始,作战先从西线打起。解放军将傅作义集团主力分别包围或吸引在北平和张家口地区,使天津、塘沽、唐山分别只有一个军(塘沽还有一个独立师),造成东北野战军主力可以切断平津、津塘之间联系的有利形势。毛泽东作出具体部署:“从本日起的两星期内(12月11日至12月25日)基本原则是围而不打(例如对张家口、新保安),有些则是隔而不围(即只作战略包围,隔断诸敌联系,而不作战役包围,例如对平、津、通州),以待部署完成之后各个歼敌。尤其不可将张家口、新保安、南口诸敌都打掉,这将迫使南口以东诸敌迅速决策狂跑,此点务求你们体会。”在完成上列部署后,“攻击次序大约是:第一塘芦区,第二新保安,第三唐山区,第四天津、张家口两区,最后北平区”。按照毛泽东的部署,华北第二、第三兵团加强对张家口和新保安的包围;东北野战军和华北第七纵队在12月21日完成了隔断平、津、塘敌军之间的联系。傅作义集团被分割包围而变成笼中之鸟,欲逃无路。12月22日和24日,人民解放军先后攻占新保安、张家口,将傅系主力基本消灭,新保安守军将领、傅作义的心腹干将郭景云战败自杀,张家口守军将领孙兰峰被俘。北平之敌西逃的希望化为泡影。
1949年1月14日,在天津国民党守军奉命拒绝和平解决后,人民解放军发起总攻,经过29个小时的激战,到15日攻克天津,歼灭守军13万人,俘获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部中将司令官陈长捷以及天津市长杜建时等人。17日,塘沽守军乘船南撤,人民解放军于当日解放塘沽。傅作义集团的北平守军已完全没有了退路。
对解放北平,中国共产党做了和战两手准备。如果不能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我军将不得不用武力解放北平。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明确指示我军攻城部队必须充分注意保护北平重要文化古迹、工业设施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并做了具体部署。为了用和平方式解放北平,使这座文化古城免遭战火破坏,中国共产党与守城的傅作义进行了长达1个月的谈判。中共中央根据傅作义以往的抗日爱国表现以及他与蒋介石的矛盾,认为他走和平道路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中共地下黨委托邓宝珊等人对傅作义进行思想工作,晓以大义。傅作义的大女儿、中共地下党员傅冬菊也被派往北平,照料其父亲的生活,并做其思想工作。中国共产党耐心细致地对傅作义陈述利弊,提出“和平改编”的方式。傅作义对和谈、起义长时间处于左右为难、摇摆不定之中。到天津解放、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时,他才最后下定决心率部下接受和平改编。人民解放军在1月31日进驻城内接管防务,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在全国树立了一面以和平方式结束战争的光辉旗帜,驰名世界的千年文化古北平都得到了完整的保存,回到了人民手中。2月3日,人民解放军在北平举行盛大的入城式。装甲部队、炮兵、骑兵、步兵以及悬挂着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肖像的卡车从永定门和西直门进入北平。北平城内的群众自发地站在马路两旁,挥舞着小旗,呼喊欢迎口号。许多人兴高采烈地扭起了大秧歌,唱起了“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歌声、欢呼声、锣鼓声、鞭炮声,汇成一曲胜利的交响乐。汉学家、澳大利亚人菲茨杰拉尔德回忆道:“凯旋入城的解放军沿着东交民巷前进。清王朝统治时期,除了前门和皇宫本身的南门——天安门之间的广场,东交民巷是唯一一条能够东西通行的街道。毫无疑问,解放军之所以选择这条道路入城,是要强调新政权的独立和它拥有的权力,藐视迄今为止外交使团直接控制下的外国使馆区的独立地位。自从义和团运动被镇压,中国军队倘若走过这条大街,就是违反条约。可是,沧桑巨变,时过境迁,再也不会有外国卫队去阻止解放军前进的脚步了。”
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除太原等少数几个孤立据点外,解放了华北全境。毛泽东总结平津战役的经验,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了解决国民党残余部队的三种方式,即:武力解决的“天津方式”、和平解决的“北平方式”和暂缓解决的“绥远方式”。
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到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4个月零19天。在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战略决战中,国民党军先后投入陆军主力190万,以及45万特种兵和空、海军的绝大部分,占其当时总兵力的60%以上。人民解放军直接参战兵力达260万人(次),动用了除西北野战军以外的全部武装力量,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旅),非正规军29个师,共154万多人,其中毙伤25.7万人,俘虏86.5万人,起义5.4万人,投诚12万人,改编25万人。三大战役的胜利使蒋介石赖以发动内战的资本基本上输光了,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基础。战略大决战胜利结束后,中国的政治形势已十分明朗:人民解放军呈现出势如破竹的气势,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已经为时不远了。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在南京宣告“引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代理总统权力。离开南京时,蒋介石特意让专机在南京上空盘旋一圈,让他多看一眼。他心里清楚,政权的更迭已是不可避免的了。
在战略决战期间,毛泽东经常彻夜不眠地工作。他为前线起草的指示、电文近200份。战略决战临近结束时,毛泽东终于可以轻松一下了。警卫员李银桥给他梳理头发,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他突然叫出了声:“哎呀,主席,你有白头发了。”毛泽东凝视着被拔下的白头发,开心地说:“白了一根头发,胜了三大战役,值得!”
(责编肖黎)
辽沈决战建首功
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凭着明显的军力和经济力的优势,蒋介石声称,这场战争“一定能速战速决”。但经过两年的较量,敌我力量对比出现了有利于革命而不利于反革命的变化。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总兵力已由战争开始时的127万人发展到280万人;解放区面积扩大到235万平方公里;人口达1.6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35.3%,且基本完成了土地制度改革,广大农民生产支前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解放军的后方进一步巩固。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从原来的430万人下降为365万人,内部派系矛盾加剧,军队士气低落;国统区政治、经济危机严重,国民党政权岌岌可危。这一切都预示着,中国的军事和政治形势将要出现重大变化。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向全军发布了在五年左右时间内(从1946年7月起),从根本上推翻国民党统治的战略规划。如同自然界进入金色的秋天一样,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也终于迎来收获的季节,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阶段,人们期待已久的战略大决战即将到来。
战略决战,是敌我双方使用主力进行决定战争胜负的作战。战略决战的序幕是由济南战役揭开的。济南成为国共双方在解放战争中倾力博弈的第一个大城市。当时的济南拥有70多万人口,是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所在地,位于津浦铁路线和胶济铁路线的交叉点上,向南可呼应徐州,向北可驰援平津,是国民党的一道重要军事防线。蒋介石安排他的心腹将领王耀武率领11万部队驻守济南。1948年9月16日,我军在“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号鼓舞下,发起全线进攻,经过八昼夜的激战,以伤亡2.6万余人的代价,全歼国民党守军10万余人(内含吴化文部2万余人起义),俘虏国民党军第2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等高级将领23名,攻克济南城。这是我军第一次攻克具有坚固设防的大城市的攻坚战,开创了人民解放军夺取国民党军重兵坚守的大城市的先例,使国民党部队以大城市为主的重点防御体系开始走向崩溃。与济南战役同一时段,在东北战场上一场更大的战役悄悄开始,这就是战略大决战的首战——辽沈战役。
我军决战方向首战直指东北战场卫立煌集团。当时东北是全国唯一一个人民解放军军力超过国民党军的地区,形势对我军特别有利。东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队有4个兵团,55万人,被分割、压缩在长春、沈阳和锦州三块互不联系的据点和地区内,处于孤立分散、補给困难、欲守无力、欲撤难舍的状态。东北我军人数已超过100万人,控制了东北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东北地区是中国重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和最大的产粮区,若歼灭了东北敌军,可以粉碎敌人战略收缩的企图,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国的解放战争,使人民解放军获得巩固的战略总后方,使东北野战军成为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兵团,有利于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如果我军战略决战方向首先指向华北战场,则会使我军受到华北、东北敌人的两大战略集团的夹击而陷于被动;如果把战略决战方向首先指向华东战场,则会使东北守敌迅速向南撤退,实现战略收缩企图。因此中央军委把战略大决战的第一个战场选在东北。
1948年9月7日,中央军委在西柏坡发出“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指示东北野战军:“确立打你们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即在卫立煌全军来援的时候敢于同他作战。”辽沈战役正式拉开序幕。当时毛泽东最担心的是国民党军放弃东北,全部撤回关内。为了把东北的敌人全部歼灭在东北,毛泽东决定采取“关门打狗”的办法,“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命令东北人民解放军置长春和沈阳之敌于不顾,以重兵围攻锦州。锦州是山海关内外陆上交通的咽喉,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东北敌军通向关内的必经之地。国民党军非常重视锦州,以重兵防守,设防坚固。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对在锦州一线作战感到没有把握,对于南下攻打锦州的战略部署一度充满顾虑,在决策上徘徊于攻打长春和南下攻打锦州之间达数月之久,才明确了南下作战的意图。但当得知蒋介石调集大军分别从锦西、沈阳出动,东西对进,夹击围攻锦州的东北野战军的消息后,林彪深恐陷入敌人援军的夹击中,攻锦决心再次动摇,致电军委,提出攻打锦州和回师打长春两个方案。毛泽东致电林彪、罗荣桓、刘亚楼:“我们坚持地认为你们完全不应该动摇既定方针,丢了锦州不打,去打长春。”电报发出后不久,军委收到林、罗、刘的新电报:“我们拟仍攻锦州。只要我军经过充分准备,然后发起总攻,仍有歼灭锦敌的可能,至少能歼灭敌之一部或大部。”毛泽东终于放心了,电复说:“你们决心攻锦州,甚好,甚慰。”
10月14日,我东北野战军向锦州发起总攻。上午10时,我军数百门大炮同时开火,锦州城迅速陷于硝烟火海中,敌人的一座座碉堡被轰得粉碎。攻城部队在嘹亮的军号声中发起冲击。只经过31小时的战斗,就攻克锦州,俘获东北剿总副司令范汉杰以下10万多人。东北野战军在攻锦作战的同时,以一部兵力在彰武地区阻击由12个师组成的从沈阳援锦的敌“西进兵团”;另一部在塔山地区阻击由11个师组成的从锦西、葫芦岛援锦的敌“东进兵团”,保障了攻锦作战的胜利。
锦州的解放,使东北的敌人成了“瓮中之鳖”,把国民党方面在东北战场和华北战场的两大战略集团分割开来。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被俘后说:“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作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
在锦州被我军攻克后,困守长春的国民党第六十军举行起义,新七军投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吉林省政府主席郑洞国率领残部放下武器。10月21日,长春和平解放。10月25日,当敌廖耀湘兵团转向营口撤退时,我东北野战军将其分割包围,在辽西120平方公里地域内展开规模巨大的围歼战。各部队机动灵活,勇猛冲击,大胆穿插,分割包围,经过两天激战,将廖耀湘兵团10万人全部歼灭,廖耀湘本人被俘。到11月2日,沈阳和营口宣告解放。9日,收复锦西和葫芦岛。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辽沈决战历时52天,东北人民解放军歼灭敌人47万余人,其中包括由美国装备并训练的国民党精锐主力新一军和新六军。辽沈决战的胜利,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淮海战役定乾坤
辽沈战役刚刚进入尾声,南线的战略决战——淮海战役便迅速展开了。
淮海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一次规模空前的战役。集结在这个地区的国民党军队有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副总司令杜聿明指挥下的四个兵团和三个绥靖区部队,加上以后从华中增援的黄维兵团等部,总兵力达80多万人。其中,邱清泉兵团的第5军和黄维兵团的第18军是南京政府仅存的两支最精锐的主力部队。人民解放军参加这次战役的,有华东野战军16个纵队、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还有华东、中原军区的地方部队,总共约60多万人。集中两大野战军,实行统一指挥,在同一战场与敌军进行大规模的战略决战,这在我军历史上尚属第一次。但我军总兵力、武器装备和交通运输条件还远不如敌方。蒋介石在徐州地区布下重兵,兵力部署形成所谓“一点两线(陇海线、津浦线)”的十字架格局,妄图用“固守一点,四面驰援”的战法,阻止人民解放军南下,防守江北,屏障南京、上海。如战局发展对其不利时,还可以将主力撤至江南,巩固长江防线,阻止解放军过江。
平津战役从1948年11月29日开始,作战先从西线打起。解放军将傅作义集团主力分别包围或吸引在北平和张家口地区,使天津、塘沽、唐山分别只有一个军(塘沽还有一个独立师),造成东北野战军主力可以切断平津、津塘之间联系的有利形势。毛泽东作出具体部署:“从本日起的两星期内(12月11日至12月25日)基本原则是围而不打(例如对张家口、新保安),有些则是隔而不围(即只作战略包围,隔断诸敌联系,而不作战役包围,例如对平、津、通州),以待部署完成之后各个歼敌。尤其不可将张家口、新保安、南口诸敌都打掉,这将迫使南口以东诸敌迅速决策狂跑,此点务求你们体会。”在完成上列部署后,“攻击次序大约是:第一塘芦区,第二新保安,第三唐山区,第四天津、张家口两区,最后北平区”。按照毛泽东的部署,华北第二、第三兵团加强对张家口和新保安的包围;东北野战军和华北第七纵队在12月21日完成了隔断平、津、塘敌军之间的联系。傅作义集团被分割包围而变成笼中之鸟,欲逃无路。12月22日和24日,人民解放军先后攻占新保安、张家口,将傅系主力基本消灭,新保安守军将领、傅作义的心腹干将郭景云战败自杀,张家口守军将领孙兰峰被俘。北平之敌西逃的希望化为泡影。
1949年1月14日,在天津国民党守军奉命拒绝和平解决后,人民解放军发起总攻,经过29个小时的激战,到15日攻克天津,歼灭守军13万人,俘获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部中将司令官陈长捷以及天津市长杜建时等人。17日,塘沽守军乘船南撤,人民解放军于当日解放塘沽。傅作义集团的北平守军已完全没有了退路。
对解放北平,中国共产党做了和战两手准备。如果不能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我军将不得不用武力解放北平。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明确指示我军攻城部队必须充分注意保护北平重要文化古迹、工业设施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并做了具体部署。为了用和平方式解放北平,使这座文化古城免遭战火破坏,中国共产党与守城的傅作义进行了长达1个月的谈判。中共中央根据傅作义以往的抗日爱国表现以及他与蒋介石的矛盾,认为他走和平道路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中共地下黨委托邓宝珊等人对傅作义进行思想工作,晓以大义。傅作义的大女儿、中共地下党员傅冬菊也被派往北平,照料其父亲的生活,并做其思想工作。中国共产党耐心细致地对傅作义陈述利弊,提出“和平改编”的方式。傅作义对和谈、起义长时间处于左右为难、摇摆不定之中。到天津解放、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时,他才最后下定决心率部下接受和平改编。人民解放军在1月31日进驻城内接管防务,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在全国树立了一面以和平方式结束战争的光辉旗帜,驰名世界的千年文化古北平都得到了完整的保存,回到了人民手中。2月3日,人民解放军在北平举行盛大的入城式。装甲部队、炮兵、骑兵、步兵以及悬挂着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肖像的卡车从永定门和西直门进入北平。北平城内的群众自发地站在马路两旁,挥舞着小旗,呼喊欢迎口号。许多人兴高采烈地扭起了大秧歌,唱起了“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歌声、欢呼声、锣鼓声、鞭炮声,汇成一曲胜利的交响乐。汉学家、澳大利亚人菲茨杰拉尔德回忆道:“凯旋入城的解放军沿着东交民巷前进。清王朝统治时期,除了前门和皇宫本身的南门——天安门之间的广场,东交民巷是唯一一条能够东西通行的街道。毫无疑问,解放军之所以选择这条道路入城,是要强调新政权的独立和它拥有的权力,藐视迄今为止外交使团直接控制下的外国使馆区的独立地位。自从义和团运动被镇压,中国军队倘若走过这条大街,就是违反条约。可是,沧桑巨变,时过境迁,再也不会有外国卫队去阻止解放军前进的脚步了。”
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除太原等少数几个孤立据点外,解放了华北全境。毛泽东总结平津战役的经验,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了解决国民党残余部队的三种方式,即:武力解决的“天津方式”、和平解决的“北平方式”和暂缓解决的“绥远方式”。
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到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4个月零19天。在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战略决战中,国民党军先后投入陆军主力190万,以及45万特种兵和空、海军的绝大部分,占其当时总兵力的60%以上。人民解放军直接参战兵力达260万人(次),动用了除西北野战军以外的全部武装力量,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旅),非正规军29个师,共154万多人,其中毙伤25.7万人,俘虏86.5万人,起义5.4万人,投诚12万人,改编25万人。三大战役的胜利使蒋介石赖以发动内战的资本基本上输光了,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基础。战略大决战胜利结束后,中国的政治形势已十分明朗:人民解放军呈现出势如破竹的气势,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已经为时不远了。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在南京宣告“引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代理总统权力。离开南京时,蒋介石特意让专机在南京上空盘旋一圈,让他多看一眼。他心里清楚,政权的更迭已是不可避免的了。
在战略决战期间,毛泽东经常彻夜不眠地工作。他为前线起草的指示、电文近200份。战略决战临近结束时,毛泽东终于可以轻松一下了。警卫员李银桥给他梳理头发,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他突然叫出了声:“哎呀,主席,你有白头发了。”毛泽东凝视着被拔下的白头发,开心地说:“白了一根头发,胜了三大战役,值得!”
(责编肖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