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是否已席卷全球?

来源 :中国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verv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段时间以来,国内经济界围绕通胀话题有许多说法,其中,最具误导倾向的说法之一,是说目前通胀并非中国独有,而带有国际性。由此给公众甚至地方官员的印象是,似乎全世界的物价都在看涨,似乎此次通胀与2007~2008年相似,也带有“输入式”特征。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如若睁大眼睛看看中国之外的世界经济,尤其是那些在全球经济中占据主宰地位的大经济体的物价,显然无法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知道,“后冷战”以来全球经济的主宰者,首推三大工业化经济实体,即美国、欧盟和日本。虽然经过此次金融危机的“折腾”,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四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份额相对增加了,但就综合实力尤其是产业创新能力而言,三大工业化经济体在全球中的主宰地位,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
  就三大工业化经济体目前的价格水平及其走势来看,还得不出通胀威胁上升的结论。具体而言,直到最近的月份,三大工业化经济实体的物价,依然在极低的位置徘徊,并未有明显的上升。其中占全球经济总量四分之·强的美国,2010年11月份的CPI仅上升了0.2%,换算成年度通胀率,只有1.1%。其中能源之外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在截至2010年11月份的一年内,仅上升了0.8%,食品价格也仅上升了1.8%。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亦即由16个国家组成的欧元区经济,11月份的年度通胀率也仅为1.8%。欧盟大国中,唯有英国通胀率略高于3.5%,但显然是个例外,带有“历史遗留”特征,因为此前长达一年多时间的衰退期间,英国的物价一直不低。至于工业化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原本就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威胁。2010年11月份通胀率仅为0.1%,几乎等于零,依然处在过去十多年反反复复显现的通货紧缩区间。
  由于物价走低,目前三大工业化经济实体的宏观政策基调,主要是货币政策,反通货紧缩意向明显盖过防通货膨胀意向。其中日本自不待说,央行多年维持的零基础利率,目前尚无丝毫松动的迹象。美联储不仅依然维持着近乎零水平的基础利率,而且还在变本加厉地宽松下去,以“量化宽松”名义向经济系统注入货币。至于欧盟和欧元区,虽然成员国情形不一,货币政策也以宽松为主基调。反映货币政策基调的基础利率,依然维持在很低的水平。其中欧元区利率为1%,英国基础利率则低达0.5%。防通缩意向明显压过防通胀。
  撇开日本和欧元区不谈,单就美国来看,目前无论其价格走势还是宏观政策基调,都与中国恰成对照:美国担心通缩甚于通胀,各方似乎有个共识:一旦陷入通缩,便有罹患“日本病”的危险。中国则须直面实实在在的通胀。必须看到,一旦通胀不能在短期内给压下去,势必迫使宏观政策继续抽紧,而紧的宏观政策则可能引出“滯涨”。不仅如此,两国两大宏观经济政策的搭配也有些“错位”的特征:美国财政政策倾向稳健,而货币政策继续宽松。中国则相反,财政政策继续宽松,货币政策趋向稳健。
  当然就世界范围来看,中国反通胀并不寂寞。还有别的“金砖国家”陪着,其中印度首当其冲,目前通胀率高达9.7%,这还是最近两年以来最低,最高时曾超过16%;其次是俄罗斯,目前通胀率为8.1%,与2010年初几乎持平;再次是巴西,目前的通胀率为5.63%。相比较来看,都比中国要高。在金砖国家中,中国通胀率并不算高。
  但即便如此,由于“金砖国家”总的经济规模远小于美国,它们对全球物价走势的影响更小,因此也不能得出全球面临通胀威胁的结论。
其他文献
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主要有五个方面的风险与损失:人民币升值方面,外汇储备市场价值方面,储备货币贬值方面,外汇投资失误方面,外汇储备被冻结方面。本文分别从人民币升值、外汇资产市
以跨国公司为首的全球生产网络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在此背景下,中国对外开放将采取哪些新的思路?    全球生产网络的内涵    21世纪初国际生产体系的重大变革在于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与发展。随着世界范围产业内竞争的加剧,跨国公司根据主要的地源或国家市场建立竞争优势的经营战略逐渐难以为继,于是,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要素资源和建立生产网络便成为跨国公司获得、保持和加强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全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预算管理的内容及其管理体系,进一步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医院如何根据新会计制度进行全面预算管理。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两大理论贡献,“历史意识”则是其唯物史观一个比较重要的切入点,它是马克思进行历史理论建构之先的理论维度。用现象学的方式解读马克思的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