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lvQING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广东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各方面进行研究,根据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和途径。
  关键词: 广东大学生 课外学术科技 现状 成因 对策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指组织引导大学生通过对科技文化知识的学习、转化、运用和自主创造,培养其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是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广东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工作进行思考与探索,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高校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1.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现状
  1.1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总体上呈良性发展态势。
  1.1.1广东高校重视程度明显增强。
  在1999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前,不少院校特别是省属院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以兴趣小组或学生社团自发组织开展为主。此后,广东省高校普遍在学校层面开始重视起这项活动,各高校加强了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学生处、团委、教务处或科研处牵头组织实施和管理,并从制度、机制、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1.1.2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形式丰富多样。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共青团系统、政府科技部门和科学技术协会、科技企业等纷纷加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推动者行列,全省、地区性的科技竞赛活动层出不穷。各高校作为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主阵地,通过学生处、团委、教务处、科技处,以及学生社团等组织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内容涉及高校开设的大部分学科专业领域,活动的组织形式不断推陈出新,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形式已日趋多样化。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学生联合会坚持每年联合举办以“营造学术氛围,提升科技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为主题,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的“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活动”。
  1.1.3广东大学生关注度与自信心增强,活动质量与效果逐步提升。
  大学生对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给予了积极的关注,认同程度明显加强。2005年广东省全省66所高校开展了校内竞赛,提交的813件作品,作品涵盖领域包括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数理、生命科学、能源化工、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等学科类别。2008年,“挑战杯”最终决赛在全省66所高校内的121件作品中展开,创参赛高校,以及推荐的作品数量的历史之最。“挑战杯”参赛作品数量与质量稳步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人才效益,已经成为广东高校展示科研、教学能力和学生科研水平的重要窗口,以及社会选拔创新人才和科技成果的重要平台。
  1.2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2.1广东大学生实际参与率低,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价值性认识偏差。
  在活动过程中,其价值和价值观念起着主要的导向作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果的三大表现形式:论文及其鉴定和获奖影响活动的发展。追求论文数量、计较鉴定评价、追求科技奖励,几乎成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全部内容。结果大部分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大学生稍有阶段性成果就匆匆鉴定、报奖,这些短期行为难以保证科技创新活动有突破性成果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大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功利性追求,影响到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开展。
  1.2.2教学环节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水平急待提高。
  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课内的教学实践环节。广东大部分高校没有真正开设专门的大学生创新教育理论课程,也没把大学生科技创新研讨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开设不足,使得学生没有经过实验室实际操作的训练,理论知识难以有效地转化为科技创新能力,这是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开展的根本因素。
  1.2.3高校之间差异明显。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发展不平衡。从学科、专业种类上看,理工科院校的学生活动开展情况要好于文史经管类院校,理工科专业学生在发明创造、科技制作、工艺设计等方面有专业优势,文科专业学生在论文发表上多于理工科专业学生。从参与的学生层次来看,研究生在校期间几乎都参加过科技创新活动,而本科生参加的科技活动明显少于研究生,仅占研究生的15%,高年级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比例明显高于低年级学生。从取得的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上看,重点高校比一般高校显示出较强优势。
  2.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2.1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激励机制不健全。
  激励机制是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均衡和有效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但部分广东高校忽视课程、学分,以及学生评价制度的革新,学术科技活动新激励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另外,以论文发表、获奖、申请专利、转化效益等固定标准来衡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果,虽形成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但这种激励过于苛求,让大部分大学生望而却步,不利于形成科技创新的校园氛围。
  2.2物质保障条件不到位。
  必要的资金、场地和实验设备等是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物质保障。广东部分高校忽视科技活动的组织管理队伍和指导教师队伍业务培训和素质提高,学生科技活动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学校行政拨款方式,大学生科技活动阵地少,用于大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设施设备数量少。物质保障条件的不到位,很大程度地制约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层次与质量的同步提高。
  3.对策
  3.1积极引导,加大投入。
  3.1.1大学生科技能力培养是系统工程,需投入人力、物力,需有正确的领导、严格的管理、积极的引导。学校应成立科技创新委员会、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设立科技创新作品专家评审委员会,指导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在组织上保证创新活动的持续开展;建立系统、合理的学生活动规划及实施措施,加强引导、管理和协调,促进大学生科研创新有序、长效的开展。
  3.1.2广东高校应建立行之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如制定《学生科研活动目标管理制度》、《学生科研基金管理办法》、《学生科研兴趣小组活动制度》,等等,为科研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3.1.3广东高校应建立多渠道的科技创新培养资源网络,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如校内可通过开放实验室、大学生学术科研兴趣小组等;校外则可以建立学生科研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走向社会。
  3.2协同培养,加强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广东高校应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使之与学科专业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与实践性环节等培养相协调。按照激励性、协同性、主体性、开发型和个性化原则,建立以发展大学生科研能力、专业创造力和创新品格为基本内容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能力培养体系。
  3.2.1引导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使教学方式由“传授型”向“创造型”、“研究性”教学转变。教师将科研信息与进展、尚待研究探索的问题渗透到教学中;采取讨论式、案例式、课题式、以问题为中心等教学法,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2.2实现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学校可以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并设立科研活动小组,定期组织专家教授开展科研设计与科研思路、文献检索、统计学等讲座,开拓学生视野,使其掌握基本科研程序;成立专门探讨学术问题的社团组织,为学生创造各种条件,以提高大学生科研的整体水平。
  3.2.3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实现科技创新活动和培训体系向系统化、规范化转变。如一年级大学生可参观科研实验室,成立科研兴趣小组;二年级大学生学习科研基础课程;三年级大学生参与初步的科研活动,学习设计科研方案;四年级大学生可走向社会结合实际作研究。
  3.3认真实施,从更深层次上丰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广东高校应重视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作用。由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具有大众性和普及性的特点,我们可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提供参与科技创新的机会。
  3.3.1制定“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让学生担任教师的科研助手参与科研工作;举行调查研究、知识竞赛、专业小论文、课程设计、专业研讨会等带有学术研究性质的活动。
  3.3.2组织开展各种创造性科技活动,包括科技实践、科技创新和科技创业等科技活动。
  3.3.3办好学生科技学术类社团,通过举办学术讲座、开办学习班、组织学术论坛等方式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的能力。
  3.4设立专项基金,加大资金投入,并简化申请经费的程序。
  广东高校应拨款支持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自助重点课题和奖励获奖项目,免除开展活动过程中的经济之忧。此外,学校还应简化申请手续和审批流程,提高审批工作效率,使学生能方便及时地解决经费问题。各校可利用企业引入基金资助设立“大学生创意基金”,采用项目化管理方式不定期受理学生创新性项目的申请,为大学生开展课外学术活动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勇,林晓冰.培养中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思考.中国医药导报,2006,22.
  [2]丁小球,颜静,甘甜,姚海兴.广州高校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现状及建议.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VOL 27,(2).
  [3]李培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中国高等教育,2006.
  [4]张丽萍.以创新实践为理念,激发当代大学生科技热情——对高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开展的思考.科技咨询,2008,29.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威尔弟的创作风格、特点和成就,并对其歌剧《茶花女》进行了赏析。  关键词: 威尔弟 意大利歌剧 《茶花女》    19世纪意大利浪漫歌剧被威尔弟推向了顶峰。威尔弟(1813—1901)生于意大利歌剧的不稳定时期。当时一些年轻的音乐家把典型的意大利式创作的流畅性与法国大歌剧的浮夸性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短暂的肤浅的形式。威尔弟经过几次失败的尝试之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道路,从此以后
期刊
摘 要: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大量的委婉语,但因其属于不同语系,具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历史背景等因素,它们在委婉语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本文对传统委婉语的表达形式及其所蕴涵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加深学习者对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了解。  关键词: 英汉委婉语 表达形式 文化内涵    引言  委婉语属于语言范畴,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委婉语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为代替禁忌语,“语言禁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期刊
今天的教育是为了学生明天的生活,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构建健康成长的环境。学生生活是创造性的生活,是运用有价值的数学参与社会生活、实现人生价值,使理想在生活中实现。今天的数学教学应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应从理念、目标、内容、过程、方式等诸方面为学生构建健康成长的环境。    一、教学理念——回归学生生活世界,做学生的“共同遭遇者”。    我曾读过一篇题为《小女孩有意跌了一跤——一个小女孩的智慧》的小短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写作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表现形式。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教师们一直重视和急切渴望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这个目标,教师们经常给学生们布置大量的写作练习,继而埋头苦批一堆堆上交的作文,但即便是如此,周而复始地辛苦批改,学生的写作水平却很难有明显的提高。到最后,常常是学生害怕写,老师改着烦。  二、问题的分析  为什么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难以提高?为什
期刊
摘 要: 对典籍英译理论进行研究可以更清楚而透彻地领悟到适合中国本民族的翻译理论,从而完善和丰富有中国特色的译学理论。典籍英译理论在中国翻译学的构建中占有重要地位,应作为我国翻译学内容的组成部分进行系统研究。  关键词: 典籍 典籍英译 典籍英译理论 翻译学    引言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典籍英译更强调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促进我国文化走向世界,有益于解构西方某些发达国家试图借“
期刊
笔者任教的学校是苏北一所农村初中中学,地处江苏省邳州市睢宁县铜山县三县交界处,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虽不算是落后地区,但这里的学生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还是相对较少的,了解外面的世界仅仅靠有限的电视、广播信息,仍可称为边远地区,这给英语学科的教学增加了不小的难度,加上学生对第二外语的天生缺陷,可以想象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是多么的困难,想要把它学好又是多么的不容易。若想让学生真正掌握英语语言,理解学习英语学科
期刊
摘 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最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时期,搞好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在各学科中,语文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语文活动三个方面分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身心发展的突变时期。但在中学阶段,他们的学业负担
期刊
一  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ax+bx+c=0在实数范围内的解的情况:ax+bx+c=a(x+x)+c=a[x+x+()]+c-=a(x+)+=0,即(x+)=。  设Δ=b-4ac(判别式),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解:x=。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解:x=。  当Δ<0时,方程无实数解。  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x+x=-,xx=。  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ax+bx+c=0在
期刊
摘 要: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归宿,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目标表述模糊不清,教学目标多而不细,难以落实等情况。本文试对制订教学目标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细化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论述,希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科学设置    “教学目标”就是预期教学结束时所应达成的学习结果或终点行为,是对学生学习终结行为
期刊
摘 要: 新闻英语是英语专业听力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学生了解世界、提高自身英语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其本身的一些特点,如词汇量大且单词意义较广、更新较快、新闻所涉及的背景知识和人文知识较为复杂等原因,也使得其成为教学的一个难点所在。本文旨在根据新闻英语具有的特点和难点进行分析,对教学方法和途径作一定的探讨,以期能对解决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所帮助。  关键词: 新闻英语 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