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和商业的混合体,其属性非常复杂,不仅承担着经济效益和艺术美学的表达,还传递着相关的意识形态。我国电影产业在全球化背景下有着快速的发展,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电影;观念
1中国电影产业与欧美电影产业的比较
中国的电影业与欧洲和美国的电影产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与欧美产业相比,不难看出我国电影产业的劣势。中国电影企业缺乏整体的战略规划,在制作、发行、放映以及相关产业的开发方面,电影企业的行为大多只是为了追求眼前的经营效益,很少为电影产业发展的全局考虑。对于任何产业来说,投融资体制的健康运行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没有钱是生产不出好东西的,资金的缺乏导致电影质量差,进而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2国际化战略路径思考
2.1宏观的政府政策支持和微观的企业战略
在宏观层面,为了将中国电影更好地出口国际,国家其实已经在出台政策支持影视产业,首先放宽了市场准入门槛,支持各种所有制文化企业从事文化产品和业进行补贴支持、实行奖励政策;再次提供金融支持,设立国家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和基金,包括用于扶持文化产品出口事业发展的资金;最后强调影视人才培养,希望建设一支影视文化产品出口的人才队伍。国家实行此类政策是正确的,值得长期坚持,然而这类政策在落实层面上的效果却大打折扣。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缺少一个机构,来推动政策的落实并进而将政策转化为国际竞争力。除此之外,国家应规定影视行业的准入标准不能降低,可以降低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鼓励企业利用各种方式展开有效的国际化战略,让国际观众接受高品质的中国电影并逐渐建立口碑。此外,目前很多影视企业在做的中外合拍,也是中国电影国际化的有效战略,这一合作形式除了电影产业可以多方受益外,更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国与合拍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截至目前,中国已与加拿大、英国、韩国、法国等十余个国家签署了电影合拍协议。这类合拍电影,除了在国内可作为国产片上映,不受进口片配额制的限制外,在协议国内也可以很好地推广和宣传中国电影,是中国电影国际化的重要路径之一。
因此,政府和电影产业应该坚持长期中外合拍,影视企业在与外方合作时,不要短视,不但要考虑单独某部合拍电影的市场价值,而且还要着眼于长期合拍战略能带来的各环节人才资源禀赋积累效应。通过合拍过程,循序渐进地学习与提升,实现知识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外溢。例如,甚至可以考虑从中国只输出资本这一模式出发,逐渐将中国的人才资源融入到整个生产和国际营销的环节中去,到最后从局部替换实现全部替换。在微观层面,企业若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影,最重要的是要有国际化的视角和眼光。从电影产业国际化营销的角度出发,企业若想实现电影的商业价值,在电影策划的最初阶段就要考虑市场的定位,是做全球统一化的产品在全球放映并获取回报,还是在局部的国际市场,如欧洲、亚洲等放映并获取回报。因为市场不同,受众的需求、商品定位、营销战略等一系列问题也就自然不尽相同。
在此基础上,企业也要重视传播和渠道的战略,扩充海外资源。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在海外进行资本布局,通过控制渠道、并购制片厂、开设分公司等,以不同角度参与海外电影的生产、投资或发行等电影制作阶段,从而实现对目标市场的控制。例如万达收购了北美AMC和美国传奇影业等影视公司来获得直接的海外制作经验,扩充海外的发行渠道;华谊兄弟与STX深度合作,联合投资、拍摄、发行不少于18部合作影片。
2.2长期的价值观引导和短期的内容打造
除了宏观的政策支持和微观的企业战略,中国电影要实现国际化战略,还可以配合进行长期的价值观引导战略,反观国内播放/放映的国外影视资源,很多影视资源都是国内非盈利性的字幕组或网站引进并且进行汉化呈现给国内的观众。或许这样的方式可以移植到中国电影国际化的途径上来:中国驻外使馆文化处和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等驻外文化机构可以鼓励所在地的华人影迷联盟或国外喜欢中国电影的志愿者们形成自愿自主的中国电影引进组织,将中国优质的电影内容通过网络等多媒体渠道直接与国外电影消费者进行广泛接触,培养国外观众观看中国电影的习惯以及对中国电影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认同,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在中国电影在国外进行商业化上映的时候,让观众群体产生对中国电影的好奇,更能接受对中国国际化电影的消费。除了培养长期的观影习惯以外,国内的电影公司和电影人还可利用网络这一极其独特的渠道,利用网络的聚集效应,把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具有相同观影爱好的人群当作一个市场,通过对该类影迷喜好的分析,从而进行内容创作,佐之以较高质量的拍摄制水平和呈现效果,提供针对性的产品。
3中国电影海外发展的文化策略
3.1文化政策策略
要加强在政府职能、人才培养、法规建设方面的政策制定。文化输出是国家制定的宏观目標,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从政府自身出发,制定系统的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和激励制度,为企业、金融机构和个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资金支持。针对传播对象进行研究,从而提供战略规划,加强从业人员人才培养。针对产业走向,加强法律建设和执行力度,保证版权,降低税收,提供低息贷款,完善产业链,组织学术或民间的电影文化节活动,协调多方力量齐心协力共同做好文化输出工作。
3.2文化折扣策略
在文化折扣问题上要在文化表达的传播力上下功夫。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纵向讲有五千的文化积淀,横向讲有辽阔版图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多样性。很多时候并不是缺少要传播的文化
精髓,而是在选择文化角度的时候没有能够具体解决文化冲突的问题。
第一,要力求发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共通之处,找到交集。共融的文化是一种更高级的文明,因此,一部电影如果能够表达人类共同关注的、具有普遍性、共同性的、永恒的情感话题,一定能够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共鸣,进而传播民族文化和价值观。例如:自由、爱情、友情、奋斗、和平都是人类共通的主题,永唱不衰,会在传播中受到的文化阻力最小。
第二,应使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只有当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能够满足当代人需求,被当代人所理解、所接受的时候,才能成为当代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在今天电影中的传统中国元素如传统服饰礼仪、风俗习惯,也要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以当代人能够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卧虎藏龙》的成功就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第三,应注重双向传播。传播也是一种交流,面对不同文化的冲突时也要懂得用对话的方式对不同之处进行包容甚至妥协。因此,在电影的文化营销上可以针对海外华人华侨,亚洲同源文化背景受众,非洲为代表的淡文化区域受众及欧美地区受众,尊重其特有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习惯,努力做好本土化工作,打破文化壁垒,减少抵触。
4结语
我们必须从其他国家的电影产业发展的经验中学习,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少走弯路,实现电影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给电影市场带来巨大的价值,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周星.改革开放30年中国电影观念的变化[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06):1-4.
[2]闫玉刚,李怀亮.中国电影“走出去”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10):7-11+20.
[3]陈旭光.试论中国电影的制片管理:观念转型与机制变革[J].当代电影,2014(01):21-27.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电影;观念
1中国电影产业与欧美电影产业的比较
中国的电影业与欧洲和美国的电影产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与欧美产业相比,不难看出我国电影产业的劣势。中国电影企业缺乏整体的战略规划,在制作、发行、放映以及相关产业的开发方面,电影企业的行为大多只是为了追求眼前的经营效益,很少为电影产业发展的全局考虑。对于任何产业来说,投融资体制的健康运行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没有钱是生产不出好东西的,资金的缺乏导致电影质量差,进而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2国际化战略路径思考
2.1宏观的政府政策支持和微观的企业战略
在宏观层面,为了将中国电影更好地出口国际,国家其实已经在出台政策支持影视产业,首先放宽了市场准入门槛,支持各种所有制文化企业从事文化产品和业进行补贴支持、实行奖励政策;再次提供金融支持,设立国家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和基金,包括用于扶持文化产品出口事业发展的资金;最后强调影视人才培养,希望建设一支影视文化产品出口的人才队伍。国家实行此类政策是正确的,值得长期坚持,然而这类政策在落实层面上的效果却大打折扣。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缺少一个机构,来推动政策的落实并进而将政策转化为国际竞争力。除此之外,国家应规定影视行业的准入标准不能降低,可以降低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鼓励企业利用各种方式展开有效的国际化战略,让国际观众接受高品质的中国电影并逐渐建立口碑。此外,目前很多影视企业在做的中外合拍,也是中国电影国际化的有效战略,这一合作形式除了电影产业可以多方受益外,更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国与合拍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截至目前,中国已与加拿大、英国、韩国、法国等十余个国家签署了电影合拍协议。这类合拍电影,除了在国内可作为国产片上映,不受进口片配额制的限制外,在协议国内也可以很好地推广和宣传中国电影,是中国电影国际化的重要路径之一。
因此,政府和电影产业应该坚持长期中外合拍,影视企业在与外方合作时,不要短视,不但要考虑单独某部合拍电影的市场价值,而且还要着眼于长期合拍战略能带来的各环节人才资源禀赋积累效应。通过合拍过程,循序渐进地学习与提升,实现知识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外溢。例如,甚至可以考虑从中国只输出资本这一模式出发,逐渐将中国的人才资源融入到整个生产和国际营销的环节中去,到最后从局部替换实现全部替换。在微观层面,企业若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影,最重要的是要有国际化的视角和眼光。从电影产业国际化营销的角度出发,企业若想实现电影的商业价值,在电影策划的最初阶段就要考虑市场的定位,是做全球统一化的产品在全球放映并获取回报,还是在局部的国际市场,如欧洲、亚洲等放映并获取回报。因为市场不同,受众的需求、商品定位、营销战略等一系列问题也就自然不尽相同。
在此基础上,企业也要重视传播和渠道的战略,扩充海外资源。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在海外进行资本布局,通过控制渠道、并购制片厂、开设分公司等,以不同角度参与海外电影的生产、投资或发行等电影制作阶段,从而实现对目标市场的控制。例如万达收购了北美AMC和美国传奇影业等影视公司来获得直接的海外制作经验,扩充海外的发行渠道;华谊兄弟与STX深度合作,联合投资、拍摄、发行不少于18部合作影片。
2.2长期的价值观引导和短期的内容打造
除了宏观的政策支持和微观的企业战略,中国电影要实现国际化战略,还可以配合进行长期的价值观引导战略,反观国内播放/放映的国外影视资源,很多影视资源都是国内非盈利性的字幕组或网站引进并且进行汉化呈现给国内的观众。或许这样的方式可以移植到中国电影国际化的途径上来:中国驻外使馆文化处和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等驻外文化机构可以鼓励所在地的华人影迷联盟或国外喜欢中国电影的志愿者们形成自愿自主的中国电影引进组织,将中国优质的电影内容通过网络等多媒体渠道直接与国外电影消费者进行广泛接触,培养国外观众观看中国电影的习惯以及对中国电影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认同,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在中国电影在国外进行商业化上映的时候,让观众群体产生对中国电影的好奇,更能接受对中国国际化电影的消费。除了培养长期的观影习惯以外,国内的电影公司和电影人还可利用网络这一极其独特的渠道,利用网络的聚集效应,把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具有相同观影爱好的人群当作一个市场,通过对该类影迷喜好的分析,从而进行内容创作,佐之以较高质量的拍摄制水平和呈现效果,提供针对性的产品。
3中国电影海外发展的文化策略
3.1文化政策策略
要加强在政府职能、人才培养、法规建设方面的政策制定。文化输出是国家制定的宏观目標,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从政府自身出发,制定系统的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和激励制度,为企业、金融机构和个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资金支持。针对传播对象进行研究,从而提供战略规划,加强从业人员人才培养。针对产业走向,加强法律建设和执行力度,保证版权,降低税收,提供低息贷款,完善产业链,组织学术或民间的电影文化节活动,协调多方力量齐心协力共同做好文化输出工作。
3.2文化折扣策略
在文化折扣问题上要在文化表达的传播力上下功夫。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纵向讲有五千的文化积淀,横向讲有辽阔版图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多样性。很多时候并不是缺少要传播的文化
精髓,而是在选择文化角度的时候没有能够具体解决文化冲突的问题。
第一,要力求发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共通之处,找到交集。共融的文化是一种更高级的文明,因此,一部电影如果能够表达人类共同关注的、具有普遍性、共同性的、永恒的情感话题,一定能够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共鸣,进而传播民族文化和价值观。例如:自由、爱情、友情、奋斗、和平都是人类共通的主题,永唱不衰,会在传播中受到的文化阻力最小。
第二,应使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只有当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能够满足当代人需求,被当代人所理解、所接受的时候,才能成为当代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在今天电影中的传统中国元素如传统服饰礼仪、风俗习惯,也要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以当代人能够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卧虎藏龙》的成功就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第三,应注重双向传播。传播也是一种交流,面对不同文化的冲突时也要懂得用对话的方式对不同之处进行包容甚至妥协。因此,在电影的文化营销上可以针对海外华人华侨,亚洲同源文化背景受众,非洲为代表的淡文化区域受众及欧美地区受众,尊重其特有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习惯,努力做好本土化工作,打破文化壁垒,减少抵触。
4结语
我们必须从其他国家的电影产业发展的经验中学习,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少走弯路,实现电影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给电影市场带来巨大的价值,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周星.改革开放30年中国电影观念的变化[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06):1-4.
[2]闫玉刚,李怀亮.中国电影“走出去”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10):7-11+20.
[3]陈旭光.试论中国电影的制片管理:观念转型与机制变革[J].当代电影,2014(01):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