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使用Ⅱ型胶原酶建立兔角膜离体扩张模型的方法及其可行性。
方法实验研究。20只离体兔角膜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组(阴性对照组)、II组(5 mg/ml Ⅱ型胶原酶组)、III组(10 mg/ml Ⅱ型胶原酶组)及IV组(15 mg/ml Ⅱ型胶原酶组),每组5只角膜。刮除上皮后角膜置于人工前房上,各组采用不同浓度Ⅱ型胶原酶溶液浸泡60 min。分别记录处理前后各组角膜在不同人工前房内压力[模拟眼压(IOP)]下(15、30、45 mmHg)角膜平均曲率及角膜中央厚度,并对处理后各组角膜进行组织学检查。各组处理前后角膜平均曲率差值△Km及角膜中央厚度差值△CCT的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不同IOP梯度下,4组角膜处理前后角膜平均曲率差值△K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6、9.24、8.58,P<0.01);在各个IOP梯度下各组比较发现IV组与I组的△K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I组、III组与I组的△K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IOP梯度下,4组角膜处理前后角膜中央厚度差值△C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2、0.66、1.60,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胶原酶处理过的角膜基质胶原纤维排列疏松,基质水肿。
结论15 mg/ml Ⅱ型胶原酶溶液浸泡角膜60min能使角膜平均曲率增加,可用于建立兔角膜离体扩张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