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文章构建了监管机构与企业的演化博弈模型,进而细致讨论各种情形下双方的策略选择动态,最后为区域环境治理提供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關键词:政府监管;环境行为;规制策略;演化博弈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中国发展战略中的关键问题;其中企业污染防治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为了有效治理企业环境污染,学者们在环境保护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许多创新成果。然而,现在文献中鲜有对监管机构的适应性进行细致分析。鉴于此,本文将细致讨论其在环境监管与治理中的适应性策略选择问题。
二、问题描述和模型假设
考虑特定区域内存在众多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为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政府采取一系列规制措施以治理企业不良环境行为。具体而言,区域内的环境监管机构为环境监管与治理的主要力量,其行为决策空间为(监测,不监测),简记为(g,g)。相应地,排污企业也有两类行为策略:进行排污处理的守法排放与不进行排污处理的违法排放,简记为(e,e)。进而,为了更清楚地对模型进行解释,结合现实情况作如下假设:
假设1 该区域企业群体总数保持相对稳定,进而群体规模可标准化为1。在时刻t,企业群体中选择守法排放策略的比例为x(t),并满足:0≤x(t)≤1。
假设2 企业环境行为决策是基于对守法成本与违法成本的权衡做出:若要实现守法排放则需支付一定污染治理成本c>0;若企业选择违法排放则会受到一定的惩罚θ>0。受制于监管能力以及监管动力不足,若监管机构未能及时监测到企业违法排放行为,那么此时企业内部的自律作用将会突显,如检举、行业内部规范等;此时企业违法排放行为受到的惩罚与区域内企业整体环境遵从程度h正相关,可通过守法排放企业在区域内所有企业中所占的比例来反映,即h=γ,并满足γ∈[0,1];进而,此时违法排放行为受到的惩罚θ=θγ。
假设3 就监管机构而言,其监管策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区域内整体的环境状况采取动态监管策略。具体而言,监管机构的监管实践是基于区域守法情况及监管策略的收益结构而以一定概率采取环境监测,进而假设监管概率为y。选择环境监测策略需固定成本c1>0;若选择不监测策略,则可以省下该监测成本。此时上级政府为了改善监管机构的监测积极性,对于选择环境监测的机构,若企业采取守法排放则对这些机构给予奖励r>0;对于选择不监测的机构,若企业采取违法排放则对这些机构给予失职处罚c2>0。
三、演化博弈分析
(一)演化过程的平衡点
演化博弈论是把博弈论与生物动态进化过程结合起来进行经济系统研究的一种理论。该方法主要分析博弈主体策略交往的平衡点及其稳定性。
根据上述假设与分析可知,区域内排污企业群体中选择守法排放策略的比例为x,即γ=x,则选择违法排放策略的比例则为1-x。进而,企业选择守法排放策略与违法排放策略的适应度分别为Ue与Ue;平均适应度为Ue=xUe+(1-x)Ue。
根据Malthusian动态方程,企业选择守法排放比例的增长率x·/x等于其适应度Ue减去平均适应度Ue,整理可得该复制动态过程的微分方程为:
x·=x(Ue-Ue)=x(1-x)(Ue-Ue)=x(1-x)[-c+θ(x-xy+y)](1)
同理,监管机构复制动态过程的微分方程为:
y·=y(Ug-Ug)=y(1-y)(Ug-Ug)=y(1-y)[c2-c1+(r-c2)x](2)
记λ1=c2-c1,α1=r-c2,F(x,y)=-c+θ(x-xy+y),G(x)=λ1+α1x,进而有上述两式可得二维动力系统(I):
x·=x(1-x)F(x,y)=x(1-x)[-c+θ(x-xy+y)]y·=y(1-y)G(x)=y(1-y)(λ1+α1x)(3)
由x·=0,y·=0可得:
命题1系统(I)必然存在4个双种群采纳纯策略的平衡点(0,0)、(0,1)、(1,0)、(1,1);可能存在1个单种群采纳纯策略的平衡点:(c/θ,0),且该平衡点存在的条件为:c<θ。当c<θ,-cα1/θ<λ1<0或c>0,0<λ1<-α1时,系统(I)还可能存在1个双种群均采纳混合策略的平衡点(x*,y*),其中,0 (二)平衡点的稳定性分析
通过复制动态方程求出的平衡点未必是系统(I)的演化稳定策略。根据Friedman提出的方法,系统平衡点的稳定性可通过其雅可比矩阵的局部稳定性分析来判断。计算命题1中各个平衡点的行列式和迹的值和符号,可判断出其局部稳定性。结果见命题2。
命题2 基于先前假设,系统(I)可能的ESS只有(0,0)、(0,1)、(1,0)、(1,1),其它可能存在的平衡点为鞍点或不稳定点。其中:①当λ1<0,c>0时,(0,0)是系统(I)的ESS;②当λ1>0,c>θ时,(0,1)是系统(I)的ESS;③当λ1+α1<0,c<θ时,(1,0)是系统(I)的ESS;④当λ1+α1>0,c<θ时,(1,1)是系统(I)的ESS。
(三)演化结果的分情景分析
根据考察上述演化模型的平衡点及其局部稳定性,综合命题1与命题2可知区域环境治理过程中排污企业与监管机构在不同情形下的演化博弈过程。鉴于系统演化具有多重复杂路径,本文分两类情形深入探讨。
1.情形1:c>θ
推论1 当c>θ时,系统(I)可能存在的ESS为(0,0)和(0,1)。其中,①当λ1>0时,存在唯一的ESS(0,1);②当λ1<0时,存在唯一的ESS(0,0)。 该情形充分展示了企业环境行为的无利性是制约其环境行为改善的主要因素;即当企业守法成本大于违法成本时,无论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如何都无法改善企业的环境行为。同时,该情形也充分展示了监管机构的策略选择状态。由于企业均趋于选择违法排放,故只有失职处罚与监测成本会影响监管机构的策略选择。进而,①若失职处罚大于监测成本,即λ1>0,则监管机构才会采取环境监测策略。②一旦失职处罚小于监测成本,即λ1>0,则系统将收敛于企业守法排放以及监管机构不进行环境监测的糟糕局面。
2. 情形2:c<θ
推论2 当c<θ时,系统(I)可能存在的ESS为(0,0)、(1,0)和(1,1)。其中,①当λ1>0且λ1<-α1时,存在唯一的ESS(1,1);②当0<λ1<-α1时,存在唯一的ESS(1,0);③当-α1<λ1<0时,存唯一的ESS(0,0)与(1,1);④当λ1<0且λ1<-α1时,存在唯一的ESS(0,0)与(1,0)。
该情形展示了企业守法成本小于违法成本时其环境行为的演化趋势。同时,在该情形下,系统最终演化趋势具有多重复杂性,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的初始状态。具体而言:
(1)若监管机构的失职处罚大于监测成本,且其因环境质量改善而获得的奖励也大于监测成本下,则系统最终的演化状态为企业均守法排放及监管机构均采取监测策略。该子情形首先可以确保监管机构采取监测的策略是其最优策略,进而监管机构将完全进行环境监测;由于监管机构的全力监测使得违法排放的企业均会受到处罚,故在守法成本小于违法成本时企业也将完全守法排放。
(2)若监管机构的失职处罚大于监测成本,但其因环境质量改善而获得的奖励小于监测成本,则系统最终的演化状态为企业均守法排放而监管机构均采取不监测策略。该子情形首先可以确保当区域环境质量糟糕时监管机构会进行环境监测,进而,一旦环境有所改善,监管机构便会疏于监测。造成该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此时政府的奖励无法弥补监管机构的监测成本,继而企业内部已存在足够多的守法企业,内部自律作用也将凸显,故环境质量相对良好。监管机构暂时不会因为疏于监测而受到失职的处罚,同时政府给予监管机构的奖励无法弥补其环境监测的成本,故当环境质量相对良好时,监管机构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实施环境监测。
(3)若监管机构的失职处罚小于监测成本,但其因环境质量改善而获得的奖励大于监测成本,则系统最终演化状态取决于系统的初始状态。由于政府对监管机构的奖励是基于良好的区域环境,若初始状态下区域环境质量较好,那么监管机构采取监测策略将会较好的收益,从而使其积极进行企业环境行为检测,故企业的环境行为也将不断改善。反之,若初始状态下区域环境质量较差,则监管机构难以获得政府的奖励;同时,監管机构的监测成本大于其失职处罚,故不检测是其最终演化稳定策略。
(4)若监管机构的失职处罚小于监测成本,且其因环境质量改善而获得的奖励小于监测成本,则系统最终演化状态同样取决于系统的初始状态。该子情形下监管机构缺乏环境监测的动力,进而此时区域环境将主要取决于企业间能否形成有效的自我约束。若初始状态下区域内存在较多的守法排放企业,那么企业间的内部规范作用才会有效凸显,进而企业环境行为得以有效改善;反之,若初始状态下区域内只有很少的守法排放企业,那么企业内部规范作用较为薄弱,无法有效促使企业进行守法排放,故企业环境行为将较为糟糕。
(四)演化结果的总结与讨论
通过上述分析,易得结论1与结论2。
结论1 守法排放策略不是企业主体ESS的充要条件为:c>θ。
结论1表明,企业环境行为的收益结构是影响其环境行为的主要因素;企业的本质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一旦采取守法排放策略无法获利,那么企业将会缺乏守法排放的动力,进而逐步偏向于选择违法排放策略以谋求更好的收益。为此,政府应在企业环境行为的管理中注重采取多种方式以改善企业环境行为决策的收益结构。具体而言,一方面通过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财政补贴等方式来降低企业守法排放成本,另一方面寻求多种手段以加强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的惩罚。
由此可见,结论1本质上从反面刻画了有效改善区域内企业环境行为的边界条件;即首先需确保企业守法排放行为是有利可图的。
结论2 守法排放策略是企业主体唯一ESS的充要条件为:c<θ且λ1>0。
结论2则刻画了区域环境质量有效改善的充要条件,即区域环境质量最终会通过企业守法排放行为的有效践行而得以改善。其中,是企业采取守法排放策略的必要条件;然而,仅仅满足该条件却不足以确保企业必然会进行守法排放。企业违法排放受到的处罚固然高于其守法排放成本,但若企业违法排放行为未能的得到有效的处罚,那么其环境行为仍然无法得以改善;进而,监管机构积极有效的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区域内环境质量糟糕时,能够保障监管机构积极有效的开展环境监测工作,进而改善区域内的企业环境行为。一旦区域内环境质量得以改善,监管机构是否继续开展环境监测还取决于政府对其的激励效果。如果政府能够对监管机构给予积极有效的激励,则区域内企业环境行为将一直持续有效的改善。然而,若政府未能及时有效的对监管机构给予正向激励,则企业环境行为固然会依靠有效的内部规制而得以维持,但仅仅依靠企业内部自律而获得环境改善的局面毕竟较为不稳。倘若内部自律作用一旦失效,那么区域环境质量可能又回到较为堪忧的局面。
四、小结
本文研究了区域环境治理过程中排污企业与监管机构间的演化动态。结论从本质上阐明了监管机构有效监管的边界条件以及改善实施效果的着力点,进而对我国环境监管与治理具有良好的借鉴与启示。具体而言,系统具有较为复杂的演化动态,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种群初始状态及其相互激励关系。系统演化的多重均衡性质,为现实中区域环境治理与监管的多样性提供了有利的理论证据,也从客观上要求相关部门须以更加审慎的态度,结合区域实际情况,来促成相关制度与激励机制的有效实施与变迁。
参考文献:
[1]吴伟,陈功玉,王浣尘,等.环境污染问题的博弈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1(10).
[2]李国平,张文彬.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及其波动机理研究——基于最优契约设计视角[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10).
[3]薛红燕,王怡,孙菲,等.基于多层委托—代理关系的环境规制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3(06).
[4]卢方元.环境污染问题的演化博弈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09).
[5]杜建国,王敏,陈晓燕,等.公众参与下的企业环境行为演化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3(01).
[6]Weibull J W.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M].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1995.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管理学院)
關键词:政府监管;环境行为;规制策略;演化博弈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中国发展战略中的关键问题;其中企业污染防治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为了有效治理企业环境污染,学者们在环境保护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许多创新成果。然而,现在文献中鲜有对监管机构的适应性进行细致分析。鉴于此,本文将细致讨论其在环境监管与治理中的适应性策略选择问题。
二、问题描述和模型假设
考虑特定区域内存在众多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为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政府采取一系列规制措施以治理企业不良环境行为。具体而言,区域内的环境监管机构为环境监管与治理的主要力量,其行为决策空间为(监测,不监测),简记为(g,g)。相应地,排污企业也有两类行为策略:进行排污处理的守法排放与不进行排污处理的违法排放,简记为(e,e)。进而,为了更清楚地对模型进行解释,结合现实情况作如下假设:
假设1 该区域企业群体总数保持相对稳定,进而群体规模可标准化为1。在时刻t,企业群体中选择守法排放策略的比例为x(t),并满足:0≤x(t)≤1。
假设2 企业环境行为决策是基于对守法成本与违法成本的权衡做出:若要实现守法排放则需支付一定污染治理成本c>0;若企业选择违法排放则会受到一定的惩罚θ>0。受制于监管能力以及监管动力不足,若监管机构未能及时监测到企业违法排放行为,那么此时企业内部的自律作用将会突显,如检举、行业内部规范等;此时企业违法排放行为受到的惩罚与区域内企业整体环境遵从程度h正相关,可通过守法排放企业在区域内所有企业中所占的比例来反映,即h=γ,并满足γ∈[0,1];进而,此时违法排放行为受到的惩罚θ=θγ。
假设3 就监管机构而言,其监管策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区域内整体的环境状况采取动态监管策略。具体而言,监管机构的监管实践是基于区域守法情况及监管策略的收益结构而以一定概率采取环境监测,进而假设监管概率为y。选择环境监测策略需固定成本c1>0;若选择不监测策略,则可以省下该监测成本。此时上级政府为了改善监管机构的监测积极性,对于选择环境监测的机构,若企业采取守法排放则对这些机构给予奖励r>0;对于选择不监测的机构,若企业采取违法排放则对这些机构给予失职处罚c2>0。
三、演化博弈分析
(一)演化过程的平衡点
演化博弈论是把博弈论与生物动态进化过程结合起来进行经济系统研究的一种理论。该方法主要分析博弈主体策略交往的平衡点及其稳定性。
根据上述假设与分析可知,区域内排污企业群体中选择守法排放策略的比例为x,即γ=x,则选择违法排放策略的比例则为1-x。进而,企业选择守法排放策略与违法排放策略的适应度分别为Ue与Ue;平均适应度为Ue=xUe+(1-x)Ue。
根据Malthusian动态方程,企业选择守法排放比例的增长率x·/x等于其适应度Ue减去平均适应度Ue,整理可得该复制动态过程的微分方程为:
x·=x(Ue-Ue)=x(1-x)(Ue-Ue)=x(1-x)[-c+θ(x-xy+y)](1)
同理,监管机构复制动态过程的微分方程为:
y·=y(Ug-Ug)=y(1-y)(Ug-Ug)=y(1-y)[c2-c1+(r-c2)x](2)
记λ1=c2-c1,α1=r-c2,F(x,y)=-c+θ(x-xy+y),G(x)=λ1+α1x,进而有上述两式可得二维动力系统(I):
x·=x(1-x)F(x,y)=x(1-x)[-c+θ(x-xy+y)]y·=y(1-y)G(x)=y(1-y)(λ1+α1x)(3)
由x·=0,y·=0可得:
命题1系统(I)必然存在4个双种群采纳纯策略的平衡点(0,0)、(0,1)、(1,0)、(1,1);可能存在1个单种群采纳纯策略的平衡点:(c/θ,0),且该平衡点存在的条件为:c<θ。当c<θ,-cα1/θ<λ1<0或c>0,0<λ1<-α1时,系统(I)还可能存在1个双种群均采纳混合策略的平衡点(x*,y*),其中,0
通过复制动态方程求出的平衡点未必是系统(I)的演化稳定策略。根据Friedman提出的方法,系统平衡点的稳定性可通过其雅可比矩阵的局部稳定性分析来判断。计算命题1中各个平衡点的行列式和迹的值和符号,可判断出其局部稳定性。结果见命题2。
命题2 基于先前假设,系统(I)可能的ESS只有(0,0)、(0,1)、(1,0)、(1,1),其它可能存在的平衡点为鞍点或不稳定点。其中:①当λ1<0,c>0时,(0,0)是系统(I)的ESS;②当λ1>0,c>θ时,(0,1)是系统(I)的ESS;③当λ1+α1<0,c<θ时,(1,0)是系统(I)的ESS;④当λ1+α1>0,c<θ时,(1,1)是系统(I)的ESS。
(三)演化结果的分情景分析
根据考察上述演化模型的平衡点及其局部稳定性,综合命题1与命题2可知区域环境治理过程中排污企业与监管机构在不同情形下的演化博弈过程。鉴于系统演化具有多重复杂路径,本文分两类情形深入探讨。
1.情形1:c>θ
推论1 当c>θ时,系统(I)可能存在的ESS为(0,0)和(0,1)。其中,①当λ1>0时,存在唯一的ESS(0,1);②当λ1<0时,存在唯一的ESS(0,0)。 该情形充分展示了企业环境行为的无利性是制约其环境行为改善的主要因素;即当企业守法成本大于违法成本时,无论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如何都无法改善企业的环境行为。同时,该情形也充分展示了监管机构的策略选择状态。由于企业均趋于选择违法排放,故只有失职处罚与监测成本会影响监管机构的策略选择。进而,①若失职处罚大于监测成本,即λ1>0,则监管机构才会采取环境监测策略。②一旦失职处罚小于监测成本,即λ1>0,则系统将收敛于企业守法排放以及监管机构不进行环境监测的糟糕局面。
2. 情形2:c<θ
推论2 当c<θ时,系统(I)可能存在的ESS为(0,0)、(1,0)和(1,1)。其中,①当λ1>0且λ1<-α1时,存在唯一的ESS(1,1);②当0<λ1<-α1时,存在唯一的ESS(1,0);③当-α1<λ1<0时,存唯一的ESS(0,0)与(1,1);④当λ1<0且λ1<-α1时,存在唯一的ESS(0,0)与(1,0)。
该情形展示了企业守法成本小于违法成本时其环境行为的演化趋势。同时,在该情形下,系统最终演化趋势具有多重复杂性,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的初始状态。具体而言:
(1)若监管机构的失职处罚大于监测成本,且其因环境质量改善而获得的奖励也大于监测成本下,则系统最终的演化状态为企业均守法排放及监管机构均采取监测策略。该子情形首先可以确保监管机构采取监测的策略是其最优策略,进而监管机构将完全进行环境监测;由于监管机构的全力监测使得违法排放的企业均会受到处罚,故在守法成本小于违法成本时企业也将完全守法排放。
(2)若监管机构的失职处罚大于监测成本,但其因环境质量改善而获得的奖励小于监测成本,则系统最终的演化状态为企业均守法排放而监管机构均采取不监测策略。该子情形首先可以确保当区域环境质量糟糕时监管机构会进行环境监测,进而,一旦环境有所改善,监管机构便会疏于监测。造成该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此时政府的奖励无法弥补监管机构的监测成本,继而企业内部已存在足够多的守法企业,内部自律作用也将凸显,故环境质量相对良好。监管机构暂时不会因为疏于监测而受到失职的处罚,同时政府给予监管机构的奖励无法弥补其环境监测的成本,故当环境质量相对良好时,监管机构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实施环境监测。
(3)若监管机构的失职处罚小于监测成本,但其因环境质量改善而获得的奖励大于监测成本,则系统最终演化状态取决于系统的初始状态。由于政府对监管机构的奖励是基于良好的区域环境,若初始状态下区域环境质量较好,那么监管机构采取监测策略将会较好的收益,从而使其积极进行企业环境行为检测,故企业的环境行为也将不断改善。反之,若初始状态下区域环境质量较差,则监管机构难以获得政府的奖励;同时,監管机构的监测成本大于其失职处罚,故不检测是其最终演化稳定策略。
(4)若监管机构的失职处罚小于监测成本,且其因环境质量改善而获得的奖励小于监测成本,则系统最终演化状态同样取决于系统的初始状态。该子情形下监管机构缺乏环境监测的动力,进而此时区域环境将主要取决于企业间能否形成有效的自我约束。若初始状态下区域内存在较多的守法排放企业,那么企业间的内部规范作用才会有效凸显,进而企业环境行为得以有效改善;反之,若初始状态下区域内只有很少的守法排放企业,那么企业内部规范作用较为薄弱,无法有效促使企业进行守法排放,故企业环境行为将较为糟糕。
(四)演化结果的总结与讨论
通过上述分析,易得结论1与结论2。
结论1 守法排放策略不是企业主体ESS的充要条件为:c>θ。
结论1表明,企业环境行为的收益结构是影响其环境行为的主要因素;企业的本质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一旦采取守法排放策略无法获利,那么企业将会缺乏守法排放的动力,进而逐步偏向于选择违法排放策略以谋求更好的收益。为此,政府应在企业环境行为的管理中注重采取多种方式以改善企业环境行为决策的收益结构。具体而言,一方面通过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财政补贴等方式来降低企业守法排放成本,另一方面寻求多种手段以加强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的惩罚。
由此可见,结论1本质上从反面刻画了有效改善区域内企业环境行为的边界条件;即首先需确保企业守法排放行为是有利可图的。
结论2 守法排放策略是企业主体唯一ESS的充要条件为:c<θ且λ1>0。
结论2则刻画了区域环境质量有效改善的充要条件,即区域环境质量最终会通过企业守法排放行为的有效践行而得以改善。其中,是企业采取守法排放策略的必要条件;然而,仅仅满足该条件却不足以确保企业必然会进行守法排放。企业违法排放受到的处罚固然高于其守法排放成本,但若企业违法排放行为未能的得到有效的处罚,那么其环境行为仍然无法得以改善;进而,监管机构积极有效的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区域内环境质量糟糕时,能够保障监管机构积极有效的开展环境监测工作,进而改善区域内的企业环境行为。一旦区域内环境质量得以改善,监管机构是否继续开展环境监测还取决于政府对其的激励效果。如果政府能够对监管机构给予积极有效的激励,则区域内企业环境行为将一直持续有效的改善。然而,若政府未能及时有效的对监管机构给予正向激励,则企业环境行为固然会依靠有效的内部规制而得以维持,但仅仅依靠企业内部自律而获得环境改善的局面毕竟较为不稳。倘若内部自律作用一旦失效,那么区域环境质量可能又回到较为堪忧的局面。
四、小结
本文研究了区域环境治理过程中排污企业与监管机构间的演化动态。结论从本质上阐明了监管机构有效监管的边界条件以及改善实施效果的着力点,进而对我国环境监管与治理具有良好的借鉴与启示。具体而言,系统具有较为复杂的演化动态,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种群初始状态及其相互激励关系。系统演化的多重均衡性质,为现实中区域环境治理与监管的多样性提供了有利的理论证据,也从客观上要求相关部门须以更加审慎的态度,结合区域实际情况,来促成相关制度与激励机制的有效实施与变迁。
参考文献:
[1]吴伟,陈功玉,王浣尘,等.环境污染问题的博弈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1(10).
[2]李国平,张文彬.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及其波动机理研究——基于最优契约设计视角[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10).
[3]薛红燕,王怡,孙菲,等.基于多层委托—代理关系的环境规制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3(06).
[4]卢方元.环境污染问题的演化博弈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09).
[5]杜建国,王敏,陈晓燕,等.公众参与下的企业环境行为演化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3(01).
[6]Weibull J W.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M].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1995.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