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王尔德与《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唯美主义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time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奥斯卡·王尔德是十九世纪英国唯美主义的杰出代表,对二十一世纪欧洲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影响深远。《道连格雷的画像》是王尔德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着重表现了王尔德的艺术与生活的观念,艺术和美是永恒至上的唯美主义观。这部作品构思奇妙、语言优美、象征意味浓厚,表现了作家对于唯美主义的不懈追求。
  关键词:王尔德;唯美主义;《道连·格雷的画像》唯美主义
  一、唯美主义的渊源和发展
  一般认为艺术上的形式主义和唯美主义开始于19世纪40至60年代,当时英国美术界的先拉斐尔派(The Pre-Raphaelite)画家但丁.罗赛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1828-1882)成立“先拉斐尔派兄弟会”(The Re-Raphaelite Brother-hood),反对当时的学院派艺术,他们崇拜异教精神和中古色彩,既师法自然,又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的因素。
  十九世纪末的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形成,具有两大要素:一是比德(1839-1894)的快乐主义的批评;二是莫理思(1834-1896)的生活艺术化的思想。比德认为,文艺批评家的职责不在于掌握知识,罗列材料,以满足正确的美的定义,而应该具有一种特殊气质,善于感受美的对象的能力,将自己同书本中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从中探讨得到的快感和乐趣,这才是审美批评的根本。莫理思认为,改造社会的目的是自由地伸展,就非使日常生活艺术化不可。任何文明社会,假如不能对它的成员提供这种环境,那么世界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比德和莫理思的上述观点,奠定了唯美主义的理论基础。再加上英国诗坛中拉斐尔前派的主要代表罗塞蒂以及史文朋(1837-1909)等人的努力,终于形成了唯美主义运动。
  在来自欧洲各地的一批杰出人物中,贡斯当(Benjamin Constant)是应该要记住的一个名字。因为他是迄今为止所知道的最早一个记下“为艺术而艺术”(Art for Art’sake)这句话的人。这是一个被唯美主义者奉为圭臬的短语,它是唯美主义的口号。随后此口号开始在欧洲流开来。
  唯美主义思潮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是唯美主义运动的先驱。他说:“美的东西就是永久的欢乐。”法国作家戈蒂埃是由浪漫主义向唯美主义过渡的作家。他反对艺术的功利主义,主张纯艺术,追求形式美,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戈蒂埃成了唯美主义运动的倡导者。
  唯美主义的真正代表是奥斯卡·王尔德(1856-1900),他是唯美主义创作的实践者,又是唯美主义理论的倡导者。就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上说,王尔德认为,艺术应该超脱现实,游离人生。“现实的事件都是艺术之敌。一切艺术的坏处都是从实感产生。自然就是明白,明白就不是艺术。”一切拙劣的艺术都是从复归自然的描写和客观地描述人生而产生的。因此,认为凡是“回到生活和自然”的艺术都是坏的,艺术越远离现实、超脱现实越妙。唯一美的事物,就是与我们无关的事物”。对于艺术对生活的作用,王尔德认为,不是艺术再现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艺术不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镜子,生活仅仅是艺术的学生,艺术是至高无上的。有人认为,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有人认为,王尔德并未全盘否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只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罢了。社会意识有可能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且艺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文艺创作的目的性上说,他宣扬“为艺术而艺术”。认为“艺术除了表现它自身之外,不表现任何别的东西。艺术有独立的生命,正如思想有独立的生活一样”。 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是王尔德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唯美主义的旨在说明“人生是艺术的模仿,破坏了艺术,人的生命就不存在了”的作品。
  二、《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唯美主义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1900),19世纪出生在英国(准确来讲是爱尔兰,但是当时由英国统治。)最伟大的作家与艺术家之一,以其剧作、诗歌、童话和小说闻名。唯美主义代表人物,19世纪80年代美学运动的主力和90年代颓废派运动的先驱。
  他的第一本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发表于1891年,小说创作的契机缘于王尔德有天拜访了一位名老画家,画家的男模特长得很年轻漂亮,于是王尔德忍不住感叹:“可惜了,这样美丽的生物,还是有衰老的一天。”画家答道:是啊,如果能让画中的他代替他老去就好了。”后来王尔德便创作了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王尔德为了感谢这位画家,便将小说中的画家以他的名字命名。
  故事的主人公道林格雷是一名长在伦敦的贵族少年,相貌极其俊美,并且心地善良。道林见了画家霍尔沃德为他所作的画像,发现了自己惊人的美,在画家朋友亨利勋爵的蛊惑下,他向画像许下心愿:美少年青春永葆,所有岁月的沧桑和少年的罪恶都由画像承担。道林刚开始时不以为然,但当他玩弄一个女演员的感情致使她自杀之后,发现画像中的道林发生了邪恶的变化。恐惧的道林没有克制,反而更加放纵自己的欲望。道林美貌依旧,画像却一日日变得丑陋不堪。十八年后,基于对画家作品的憎恶以及对自己丑陋灵魂的厌恶,道林谋杀了画家霍尔沃德。之后,那位女演员的弟弟前来寻仇,被道林巧言欺骗,最终死于非命。正是女演员弟弟的死亡唤醒了道林的良知,他举刀向丑陋的画像刺去,结果自己离奇死亡。他的面容变得丑恶苍老,而画像却年轻如初。
  一般认为,最能反映王尔德唯美主义主张的就是他的这部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对道连的人物刻画反应了王尔德对艺术与生活,形式与内容,灵魂与肉体的深思。当道连·格雷第一次看到画像的时候惊叹道:“要是永远年青的是我,而变老的是画像多好!为了这个目的我什么都愿意给!是的,我愿意献出世上的一切。我愿意拿我的灵魂交换。”不幸的是竟被他一语言中,从此画像便因为他的种种罪行和时间的推移而变丑,但道连却永葆青春。但每当画像示警, 他又陷于矛盾苦恼之中, 想摆脱精神上的重负。这样, 腐化与良心发现便处于一次又一次的矛盾冲突之中。最终,道连对画像产生了极度的厌恶,并用刀刺向画像,然而中刀的却是他自己。由于画像是艺术和美的象征,显然在文本的最后画像恢复了最初美丽的状态,使美战胜了丑。而文本却在最后又将这一“颠倒”的事实扭转过来,从而表达了他的唯美主义观点。王尔德揭示了作品的唯美主义的主题:艺术战胜了生活,艺术和美,是永恒至上的。   在《画像》的最后,这也恰恰体现了王尔德关于艺术与生活的观点:生活模仿了艺术,远甚于艺术模仿生活。这观点似乎来自于柏拉图的《理想国》,但是在王尔德眼里,自然的粗俗、单调、贫乏已经到了一无是处、只限于作艺术的原料的地步。
  他将人的感受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他认为,事物存在是因为人能看见它们,人看见什么,如何看见他,这是依影响我们的艺术而决定的,而看一样东西和看见一样东西是非常不同的,人们在看见一事物的美以前是看不见这事物的。一个人若是没有审美感受能力,他就连一般感受事物的能力也不具有。于是具有反叛精神的王尔德提出了其唯美主义理论的核心——自然模仿艺术, 希望用艺术之美来对抗庸俗丑陋的社会现状。他认为艺术具有独立性,美的艺术可以成为自然生活模仿的对象。
  也曾有评论家指出:在《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王尔德有想把自己暴露在世界面前的愿望。小说中的另一主人公亨利勋爵关于道德和人生的说教,其实就是王尔德自己的观念在文本中的体现。亨利崇尚新享乐主义的处事原则,而且他还是颓废主义和享乐主义的鼓吹者。他向道连宣扬他的“自我”观念,“生活的目的在于自我发展,充分实现自我的天性——是我们每个人来到世间的目的。如今,人们倒怕起自己来了,忘记了他的最高职责,也就是对自己应负的责任。”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亨利身上还体现了唯美主义的因素。他认为人要“发展自我”、“充分体现本性”,而这正好符合唯美主义提倡的个性自由。亨利的那些观点虽然偏激,但是事实上他和现实中的唯美主义者一样在揭露社会的邪恶,在他的身上我们明显看到了王尔德的影子,“一只唯美的细腰蜂”。
  从小说中另一人物画家霍尔沃德身上,我们也能看到唯美主义的体现。霍尔沃德在创作完成画作之后并不主张卖掉,不愿将换成金钱甚至是名誉,而只是作为礼物送给了道连,从这里可以看出唯美主义坚持的美的超功利性。从霍尔沃德对道连美的崇拜可以看出,画家只是注重道连的外在形象美,当他看到自己的画作变得面目全非时,痛心疾首的他希望可以挽救道连挽救画像,但不幸的是道连已怀恨在心最终将其杀害。
  霍尔沃德的悲剧表明:孤立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追求纯粹的美与纯艺术的艺术家必然只会自取灭亡。由于他即使知道了道连的堕落,却还幻想着有关道连的可怕传闻的不真实性,最终死于道连之手。
  综上所述,在王尔德生活的维多利亚时期,社会充斥着虚伪的道德观念和商人间的尔虞我诈,社会贫富悬殊现象很严重。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有“牛津才子”之称的王尔德提出了生活与自然都反映艺术这样的观点来为文学与艺术找一条出路。这显示了王尔德对美的大胆追求,也表达了他对艺术纯洁性与独立性的捍卫。
  参考文献:
  [1]奥斯卡·王尔德,道连·格雷的画像[M].黄源深,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2]李元.唯美主义的浪荡子——解析王尔德的矛盾性与自我塑造[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5):61-63.
  [3]刘茂生.艺术与道德冲突的融合——王尔德作品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4]孙国谨.王尔德与唯美主义[J].山东社会科学,2001(01).
  [5]薛家宝.唯美主义研究[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家乡的阳光是记忆中的温热;家乡的阳光是怀想中的明丽;家乡的阳光是神往中的醒豁;家乡的阳光是遐思中的雄飞.
【摘要】目的:探究孕產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血清学监测结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间来我院进行就诊的4500例孕产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所有孕产妇给予梅毒、HIV抗体以及乙肝病毒检测,并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经检测,发现乙型肝炎378例,阳性率为8.40%,梅毒52例,阳性率为1.16%,HIV/AIDS4例,阳性率为0.09%;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极易出现在30岁孕产妇中,其
在少儿散文创作中,作家应有明确的读者意识,理解读者对象的复杂性,明确“幼儿”、“儿童”、“少年”三个层次读者的身心的差异性,以他们的审美接受能力和作家的主体创作能力
肝内胆汁淤积症见于各种急慢性肝病,主要表现为黄疸和瘙痒,血清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和谷氨酰转肽酶(GGT)增高。腺苷蛋氨酸(S-adenosyl-L-meth
期刊
摘要: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世界上较有影响的音乐教育体系和音乐教学方法通过各种媒介传入了中国,由此便推动了我国传统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巨大进步。达尔克洛兹、柯达伊和奥尔夫等音乐教育体系在全世界范围内影响都较为广泛,当代的中国十分有必要了解、吸收这些音乐教育体系中的精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的改造,从而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建立一套具有
本文首先对历代学者关于《警察与赞美诗》的研究成果做了简要综述,其次对作者作品和理论进行了概述.第三部分从功能文体学的三大元功能之一,概念功能——及物性系统的角度对
目的:探究ICU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其管理对策.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ICU病房收治的危重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ICU病房常
摘要:新形式下的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仍然是多有音乐专业学科中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是广大声乐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一节成功的声乐课,应该是互动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多样的、集教师主动与学生互动的,注重音乐审美情趣培养的包容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声乐;教学;课程;互动  在当今高师音乐专业所有课中,无论面临怎样的改革,对于学生来讲,声乐教学一直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前几年高
目的:研究肝癌病人接受肝切除术后使用ω-3脂肪乳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肝癌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术后等氮、等热量PN支持。研究组病人使用中长链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