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释放出房地产“市场化”的信号。特别强调,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是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任务。尤其是在以下四个方面的政策变革值得房地产企业关注。
第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保证了房地产行业不会一拥而上,但也不会被限制得不能发展。
第二,城市城建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参与,也是很大的开放。
第三,金融领域,允许民营企业进入银行就比以前开放了一步。
第四,服务业得到重视,尤其教育、医疗等基础服务业,将解决大量人口的就业。
那么,应对政策的变革,房地产企业应如何调整房企战略呢?
一、土地制度改革:重点关注卫星城市和非住宅市场
赋予农民集体土地处置权、抵押权和转让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这是土地市场制度的重大改革。
目前,高房价的一个根源是:地方政府直接垄断非农用地市场。允许农村集体土地直接入市,地价对房价的刚性成本或降低,住房建设成本将有较大压缩空间。所以,单纯依靠房价增值拿项目的思路已经不可取。
在这种背景下,未来的土地政策只会更紧不会更松,过去的大规模拿地开发新区的土地政策很难持续,所以卫星城市是未来大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房地产企业要把控好城市圈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不升级所带来的房地产投资机会。新型城镇化将推动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消费能力、消费层次都将有所调整,我国将逐渐由投资拉动型经济向消费刺激型经济转变。
二是“换仓”时机,抢占优势资源。在调控政策密集出台,土地成交溢价率过高的土地市场条件下,并不是拿地的最好时机。建议房企在政策趋于宽松、市场相对冷淡时积极拿地,为即将回暖的房市提早做好准备。
三是房地产投资空间仍然很大,关注非住宅投资比例也会加大。不仅仅是住宅市场,优质的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等等,其市场未来的需求也很大,这就要看我们能不能提供、有没有能力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二、地方金融改革: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金融改革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个特性是:货币宽,市场宽;货币紧,市场缩。房地产有很强的资产属性,对货币政策是非常敏感的。而且,实际利率和房价的变化呈现完全对应相反的关系。货币政策的调整对这个市场的涨跌起伏会有很大影响。
区域性金融改革提速,将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以多种形式,有序地参与地方金融改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房地产企业可考虑以下方面。
一是参与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利用新材实体做基础,参与信用体系的建设;二是通过行业协会参与组建一些投资性的产业基金,借助金融改革的东风,利用资本杠杆的力量,实现跨越式发展。
自2009年开始,房地产金融化呈现加速态势,万科入股徽商银行,预示着未来房地产行业发展将呈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势,即“金融业+加工业”模式,产业金融化将成为房企发展趋势。
三、强化企业内部成本控制,逐步向更理性、更有质量的增长模式转变
在利润率持续下行的压力下,房地产企业需要逐渐控制销售、管理和财务三项费用比重,更多地通过强化内部管控来保持盈利水平。
一是“广积粮”——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寻求融资模式的创新和现金流的平衡。奉行“货如轮转”的策略,坚持不论市场好坏,每年销售一定金额的住宅,以平衡和合理配置现金流。
二是丰富产品线——把握高周转产品来跑量,谋求多元化转型。不断推出适合各类人群不同的产品线,同时也有多种多样的产品组合,去配合不同客户的需求。
三是差异化策略——重视区域市场深耕,走出特色之路,规避竞争激烈的风险区域。在初期坚持在新市镇开发住宅和工业地产。此外,实施收购战术,收购已有项目,内部消化达到项目成熟,再对外输出。
四、未来房地产企业的投资焦点
一是环保产业。“美丽中国”需长久投资,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环保都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投资主题,将会加大对环保行业、环境产品的财政税收支持力度。
二是城市规划在三四线城市也有很好的投资机会。将来大城市要走城市群发展道路的时候,会对周边的中小城镇有很大的带动辐射作用,值得房企关注。
三是注意交通改变中国经济格局,高速交通的发展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
首先,不同的城市通过快速轨道交通的连接实现同城化,这就意味着大城市周边的中小城市的级差地租整体得到了提升。
其次,国家通过高速铁路网把各个城市群连接起来。当这个规划最终实施的时候,中国600多个城市最终可能就有那么几百个城市变成一张网,凡是有交叉节点的城市其未来投资效率会更高,投资的成本会更低,对产业的集聚吸引力会更大,对人口的吸引力也会更大,未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第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保证了房地产行业不会一拥而上,但也不会被限制得不能发展。
第二,城市城建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参与,也是很大的开放。
第三,金融领域,允许民营企业进入银行就比以前开放了一步。
第四,服务业得到重视,尤其教育、医疗等基础服务业,将解决大量人口的就业。
那么,应对政策的变革,房地产企业应如何调整房企战略呢?
一、土地制度改革:重点关注卫星城市和非住宅市场
赋予农民集体土地处置权、抵押权和转让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这是土地市场制度的重大改革。
目前,高房价的一个根源是:地方政府直接垄断非农用地市场。允许农村集体土地直接入市,地价对房价的刚性成本或降低,住房建设成本将有较大压缩空间。所以,单纯依靠房价增值拿项目的思路已经不可取。
在这种背景下,未来的土地政策只会更紧不会更松,过去的大规模拿地开发新区的土地政策很难持续,所以卫星城市是未来大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房地产企业要把控好城市圈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不升级所带来的房地产投资机会。新型城镇化将推动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消费能力、消费层次都将有所调整,我国将逐渐由投资拉动型经济向消费刺激型经济转变。
二是“换仓”时机,抢占优势资源。在调控政策密集出台,土地成交溢价率过高的土地市场条件下,并不是拿地的最好时机。建议房企在政策趋于宽松、市场相对冷淡时积极拿地,为即将回暖的房市提早做好准备。
三是房地产投资空间仍然很大,关注非住宅投资比例也会加大。不仅仅是住宅市场,优质的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等等,其市场未来的需求也很大,这就要看我们能不能提供、有没有能力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二、地方金融改革: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金融改革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个特性是:货币宽,市场宽;货币紧,市场缩。房地产有很强的资产属性,对货币政策是非常敏感的。而且,实际利率和房价的变化呈现完全对应相反的关系。货币政策的调整对这个市场的涨跌起伏会有很大影响。
区域性金融改革提速,将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以多种形式,有序地参与地方金融改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房地产企业可考虑以下方面。
一是参与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利用新材实体做基础,参与信用体系的建设;二是通过行业协会参与组建一些投资性的产业基金,借助金融改革的东风,利用资本杠杆的力量,实现跨越式发展。
自2009年开始,房地产金融化呈现加速态势,万科入股徽商银行,预示着未来房地产行业发展将呈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势,即“金融业+加工业”模式,产业金融化将成为房企发展趋势。
三、强化企业内部成本控制,逐步向更理性、更有质量的增长模式转变
在利润率持续下行的压力下,房地产企业需要逐渐控制销售、管理和财务三项费用比重,更多地通过强化内部管控来保持盈利水平。
一是“广积粮”——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寻求融资模式的创新和现金流的平衡。奉行“货如轮转”的策略,坚持不论市场好坏,每年销售一定金额的住宅,以平衡和合理配置现金流。
二是丰富产品线——把握高周转产品来跑量,谋求多元化转型。不断推出适合各类人群不同的产品线,同时也有多种多样的产品组合,去配合不同客户的需求。
三是差异化策略——重视区域市场深耕,走出特色之路,规避竞争激烈的风险区域。在初期坚持在新市镇开发住宅和工业地产。此外,实施收购战术,收购已有项目,内部消化达到项目成熟,再对外输出。
四、未来房地产企业的投资焦点
一是环保产业。“美丽中国”需长久投资,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环保都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投资主题,将会加大对环保行业、环境产品的财政税收支持力度。
二是城市规划在三四线城市也有很好的投资机会。将来大城市要走城市群发展道路的时候,会对周边的中小城镇有很大的带动辐射作用,值得房企关注。
三是注意交通改变中国经济格局,高速交通的发展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
首先,不同的城市通过快速轨道交通的连接实现同城化,这就意味着大城市周边的中小城市的级差地租整体得到了提升。
其次,国家通过高速铁路网把各个城市群连接起来。当这个规划最终实施的时候,中国600多个城市最终可能就有那么几百个城市变成一张网,凡是有交叉节点的城市其未来投资效率会更高,投资的成本会更低,对产业的集聚吸引力会更大,对人口的吸引力也会更大,未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