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辅导;学习适应
小洁今年12岁,是重庆北碚区外出务工农民子女,上小学六年级,老家在合川。只有初中文化的母亲由于不能忍受家庭的贫困,在她三岁的时候就离家出走至今未归。责任心欠缺的父亲把她扔给年迈的婆婆、爷爷外出打工,却从未向家里寄过一分钱。小洁从小就跟婆婆、爷爷一起生活。为了生计,婆婆、爷爷来到城里,以收卖鸭毛为生。
小洁的主要问题:(1)上课时注意力总不集中,从不主动发言,作业总是敷衍了事;课外书籍很少阅读,学习成绩平平;学习缺乏动力;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2)害怕参加集体活动,有一定的自卑感。
一、原因分析
1.家庭原因
(1)经济条件差
家里靠勤劳的婆婆收卖鸭毛为生,收入很低,为孩子提供的物质条件相当有限,孩子身上的衣物基本都是别人给的,这或多或少引起了她的自卑。
(2)家庭残缺
许多心理学者研究发现,残缺家庭会导致儿童的品德和心理问题。小洁的自卑与母亲的离家出走,父亲的外出打工和对孩子的不闻不问有关。
(3)家长文化程度低,对孩子期望不高、引导不够
由于婆婆、爷爷从未上过学,基本上没有什么文化。在家访过程中,当我们问及:“你们对孩子今后做什么有打算吗?”婆婆、爷爷笑笑说:“没想过,那离现在太远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低,使得孩子对自己的未来也没有想法,没有奋斗的目标。劳动的艰辛使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督促孩子,管理孩子。自身文化程度低也使得他们无力辅导孩子的学习。这种无心、无力管理与辅导,忽视心理健康的家庭教育是导致小洁学习没有目标、动力欠缺的重要原因。
(4)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父母特别是母亲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有着重要影响,如美国的心理学家B.怀特对400个儿童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父母对1~3岁儿童的教养方式可以决定他们一生主要的个性品质。
由于小洁亲人的生存境况和自身素质的制约,他们对孩子采取放任型教育方式,对孩子没有任何要求,顺其自然,从不过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也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他们说:“我们忙一天这么累了,哪有心思和那份闲心来问她。”这些不当的教养方式是导致小洁个人约束能力欠缺的重要原因。
(5)家庭气氛不和谐
由于婆婆、爷爷自身素质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从来不为孩子买任何课外书,家里缺乏文化气息;连逛街都很少,更不要说其他如看电影、游公园、参观展览等活动了;他们很少与孩子交流,从来不懂得欣赏孩子,久而久之使得亲子关系冷淡,这些不和谐的家庭气氛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
2.学校原因
我们学校是最近两年才开始大量招收民工子女的。面对这突然增多的大批存在心理问题的民工子女,没有多少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的教师不知怎样正确应对,在失去耐心的情况下可能会采取一些不当的教育方式方法:或是气急败坏,横加指责;或是语言刻薄,嘲笑讥讽;或是不知如何是好,干脆听之任之。这些教育方式方法也使得见识少、成绩平平的小洁自卑心理加重。
3.社会环境原因
小洁所租住的地方是城郊结合处的棚户区。周围住户多为租赁户,以进城打工者居多,孩子所接触的基本上是务工农民及其子女,周围没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认识和接触的都是低素质、低层次的人群,而这些人的不良习惯、不良心态,或多或少影响着孩子。
二、辅导策略
1.倾注爱心,打开心扉
巴特尔曾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自卑的小洁更需要教师的呵护,同学的关爱。课堂上我注意用亲切的话语、鼓励的眼神、灿烂的微笑、轻轻的抚摸让小洁感受到我对她的关爱,帮助她扬起生活的风帆,树立起自信。课间或放学后,我常常私下跟她聊天,倾听她的心声,了解她的生活和学习的状况。
不仅如此,我还注重从生活和学习中悄悄帮助她。为了帮助她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我每学期资助她200元,并常常把女儿八成新的衣物给她穿,当她拿着这些东西的时候,眼眶里盈满了泪水……
我知道光靠我一个人的帮助是远远不够的,我也借助学校的力量,根据她的条件,为她申请了农民工孩子的“两免一补”。这些无微不至的关心,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让小洁愿意打开自己的心扉,愿意接受我的引导。
2.加强家访,增进了解
走进学生的家庭,了解学生的家庭结构,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他们的生存状态,了解家长的情况和他们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可以激发教师的情感,让教师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要帮助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孩子的责任感。这样,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多一份耐心、一份爱心、一份责任心,才能真心实意与学生交朋友,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和心理上的困难。因而,小洁五年级来这个班时,我就和班主任一块到她家进行家访。低矮、狭窄的一间租赁房,三张床占据了整个房间。老师的到访,与家长愉快地拉家常,让孩子感到温馨,让家长感到亲切。通过家访,拉近了我与孩子和家长之间的距离;通过家访我也教给家长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坚持赏识,培养自信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地指出:“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欣赏、赞美和鼓励是助孩子飞向成功彼案的翅膀。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去赏识小洁。当她的作业书写有进步时,我会在她的本子上批上:“孩子,真是字如其人呀,你的书写越来越漂亮了!”当她在同学们的引导下开始记日记时,我不失时机鼓励她:“孩子,你的眼睛真亮!”当她记录下班级发生的事情时,我会利用每天中午习作欣赏的时候,念经过我口头给她修改好的日记,常常赢得学生们热烈的掌声;当她上课举手发言时,我总是给她更多的鼓励……在同学们羡慕的眼光中,她似乎自信了。
赏识让她找到了自信,赏识让她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赏识让她找到了学习的快乐和自信,赏识让奇迹发生。
4.集体关爱,唤回自信
在小洁11岁生日那天,我和班主任联合中队委的学生在班上给她举办了生日庆祝会。当她正在专心读书之时,我们熄掉了教室的灯光,班主任手捧蛋糕,学生们齐唱生日之歌,我抓紧时间拍照,她一时惊呆了。当她看见撤掉纸的黑板上赫然出现:“祝小洁生日快乐”时,激动的泪水潸然而下。学生们给她送上了卡片和祝福的话语,让她感受到浓浓的集体关爱。
5.明确目标,激发动力
为了让小洁明确学习目标,主动去学习,我特地送一些名人的书籍给她,如《世界一百个名人成长的故事》,让她从中获得启示,树立自己的目标。课下利用聊天的机会,我有意识问问她毕业时的打算,帮助她制定未来人生的计划,激发她学习的动力。她的计划如下:“五年级我是文明学生,六年级我是优秀小交警,入读重点中学……”
6.宽容等待,放飞希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有了宽容,工作是美好的。面对小洁纪律意识涣散、没有学习目标的情况,我用宽容去激励她,用宽容去容纳她的过失,用宽容去开启她的心灵,用宽容滋润她的心田,给她以安慰和力量。
小洁在进步着,但也时常会出现反复。课堂上溜号,不积极回答问题,日记不能坚持……但我从不会在全班学生面前去批评她,而是用一个眼神,一个抚摸来提醒她;当她用沉默来代替回答问题时,我依然微笑,相信她是想下来和老师单独交流,化解了她的难堪。下课后,我会叫她到我的办公室,先让她说说老师为什么找她,让她学会找准自己的不足,而后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帮助她认识原因并找到改正的方法。正是这种等待,多了一份耐心,少了一份急躁;多了些许宽容,少了些许责备。让孩子放飞了希望,用行动去不断完善自己。
三、辅导效果
转眼之间,一年半过去了。小洁的改变让所有科任教师眼前一亮:一个格外阳光的女孩,作业书写工整漂亮,上课全神贯注,积极发言,声音洪亮,成绩名列全年级前茅。2009年10月,她参加的“祖国在我心中”征文比赛获得了重庆市二等奖。她作为北碚区惟一获奖的孩子参加了市关工委组织的夏令营。当她的父亲知道这一切以后,愧疚地在第一时间来到学校感激我,孩子也因父亲的归来而欣喜万分。现在她已经是一个自信、乐观、开朗的女孩。每次看到她自信的眼神,我就倍感欣慰。她在这次三八妇女节送给我的卡片上写道:老师,我多想叫你一声“妈妈”,是你点亮了我心中自信的明灯。谢谢!
回顾这一年多与小洁一起走过的路,我深深感受到,只有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对他们进行帮助和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只有真诚地爱护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才能使他们吐露真情,才能“对症下药”对学生进行辅导和帮助。
只有给予学生更多的爱和赏识,学生才能感受到温暖,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才能甩掉压在身上的自卑巨石,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
(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区梨园小学,重庆,400700。该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务理事单位)
编辑/何 妍 黄才玲 终校/于 洪
小洁今年12岁,是重庆北碚区外出务工农民子女,上小学六年级,老家在合川。只有初中文化的母亲由于不能忍受家庭的贫困,在她三岁的时候就离家出走至今未归。责任心欠缺的父亲把她扔给年迈的婆婆、爷爷外出打工,却从未向家里寄过一分钱。小洁从小就跟婆婆、爷爷一起生活。为了生计,婆婆、爷爷来到城里,以收卖鸭毛为生。
小洁的主要问题:(1)上课时注意力总不集中,从不主动发言,作业总是敷衍了事;课外书籍很少阅读,学习成绩平平;学习缺乏动力;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2)害怕参加集体活动,有一定的自卑感。
一、原因分析
1.家庭原因
(1)经济条件差
家里靠勤劳的婆婆收卖鸭毛为生,收入很低,为孩子提供的物质条件相当有限,孩子身上的衣物基本都是别人给的,这或多或少引起了她的自卑。
(2)家庭残缺
许多心理学者研究发现,残缺家庭会导致儿童的品德和心理问题。小洁的自卑与母亲的离家出走,父亲的外出打工和对孩子的不闻不问有关。
(3)家长文化程度低,对孩子期望不高、引导不够
由于婆婆、爷爷从未上过学,基本上没有什么文化。在家访过程中,当我们问及:“你们对孩子今后做什么有打算吗?”婆婆、爷爷笑笑说:“没想过,那离现在太远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低,使得孩子对自己的未来也没有想法,没有奋斗的目标。劳动的艰辛使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督促孩子,管理孩子。自身文化程度低也使得他们无力辅导孩子的学习。这种无心、无力管理与辅导,忽视心理健康的家庭教育是导致小洁学习没有目标、动力欠缺的重要原因。
(4)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父母特别是母亲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有着重要影响,如美国的心理学家B.怀特对400个儿童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父母对1~3岁儿童的教养方式可以决定他们一生主要的个性品质。
由于小洁亲人的生存境况和自身素质的制约,他们对孩子采取放任型教育方式,对孩子没有任何要求,顺其自然,从不过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也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他们说:“我们忙一天这么累了,哪有心思和那份闲心来问她。”这些不当的教养方式是导致小洁个人约束能力欠缺的重要原因。
(5)家庭气氛不和谐
由于婆婆、爷爷自身素质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从来不为孩子买任何课外书,家里缺乏文化气息;连逛街都很少,更不要说其他如看电影、游公园、参观展览等活动了;他们很少与孩子交流,从来不懂得欣赏孩子,久而久之使得亲子关系冷淡,这些不和谐的家庭气氛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
2.学校原因
我们学校是最近两年才开始大量招收民工子女的。面对这突然增多的大批存在心理问题的民工子女,没有多少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的教师不知怎样正确应对,在失去耐心的情况下可能会采取一些不当的教育方式方法:或是气急败坏,横加指责;或是语言刻薄,嘲笑讥讽;或是不知如何是好,干脆听之任之。这些教育方式方法也使得见识少、成绩平平的小洁自卑心理加重。
3.社会环境原因
小洁所租住的地方是城郊结合处的棚户区。周围住户多为租赁户,以进城打工者居多,孩子所接触的基本上是务工农民及其子女,周围没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认识和接触的都是低素质、低层次的人群,而这些人的不良习惯、不良心态,或多或少影响着孩子。
二、辅导策略
1.倾注爱心,打开心扉
巴特尔曾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自卑的小洁更需要教师的呵护,同学的关爱。课堂上我注意用亲切的话语、鼓励的眼神、灿烂的微笑、轻轻的抚摸让小洁感受到我对她的关爱,帮助她扬起生活的风帆,树立起自信。课间或放学后,我常常私下跟她聊天,倾听她的心声,了解她的生活和学习的状况。
不仅如此,我还注重从生活和学习中悄悄帮助她。为了帮助她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我每学期资助她200元,并常常把女儿八成新的衣物给她穿,当她拿着这些东西的时候,眼眶里盈满了泪水……
我知道光靠我一个人的帮助是远远不够的,我也借助学校的力量,根据她的条件,为她申请了农民工孩子的“两免一补”。这些无微不至的关心,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让小洁愿意打开自己的心扉,愿意接受我的引导。
2.加强家访,增进了解
走进学生的家庭,了解学生的家庭结构,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他们的生存状态,了解家长的情况和他们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可以激发教师的情感,让教师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要帮助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孩子的责任感。这样,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多一份耐心、一份爱心、一份责任心,才能真心实意与学生交朋友,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和心理上的困难。因而,小洁五年级来这个班时,我就和班主任一块到她家进行家访。低矮、狭窄的一间租赁房,三张床占据了整个房间。老师的到访,与家长愉快地拉家常,让孩子感到温馨,让家长感到亲切。通过家访,拉近了我与孩子和家长之间的距离;通过家访我也教给家长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坚持赏识,培养自信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地指出:“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欣赏、赞美和鼓励是助孩子飞向成功彼案的翅膀。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去赏识小洁。当她的作业书写有进步时,我会在她的本子上批上:“孩子,真是字如其人呀,你的书写越来越漂亮了!”当她在同学们的引导下开始记日记时,我不失时机鼓励她:“孩子,你的眼睛真亮!”当她记录下班级发生的事情时,我会利用每天中午习作欣赏的时候,念经过我口头给她修改好的日记,常常赢得学生们热烈的掌声;当她上课举手发言时,我总是给她更多的鼓励……在同学们羡慕的眼光中,她似乎自信了。
赏识让她找到了自信,赏识让她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赏识让她找到了学习的快乐和自信,赏识让奇迹发生。
4.集体关爱,唤回自信
在小洁11岁生日那天,我和班主任联合中队委的学生在班上给她举办了生日庆祝会。当她正在专心读书之时,我们熄掉了教室的灯光,班主任手捧蛋糕,学生们齐唱生日之歌,我抓紧时间拍照,她一时惊呆了。当她看见撤掉纸的黑板上赫然出现:“祝小洁生日快乐”时,激动的泪水潸然而下。学生们给她送上了卡片和祝福的话语,让她感受到浓浓的集体关爱。
5.明确目标,激发动力
为了让小洁明确学习目标,主动去学习,我特地送一些名人的书籍给她,如《世界一百个名人成长的故事》,让她从中获得启示,树立自己的目标。课下利用聊天的机会,我有意识问问她毕业时的打算,帮助她制定未来人生的计划,激发她学习的动力。她的计划如下:“五年级我是文明学生,六年级我是优秀小交警,入读重点中学……”
6.宽容等待,放飞希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有了宽容,工作是美好的。面对小洁纪律意识涣散、没有学习目标的情况,我用宽容去激励她,用宽容去容纳她的过失,用宽容去开启她的心灵,用宽容滋润她的心田,给她以安慰和力量。
小洁在进步着,但也时常会出现反复。课堂上溜号,不积极回答问题,日记不能坚持……但我从不会在全班学生面前去批评她,而是用一个眼神,一个抚摸来提醒她;当她用沉默来代替回答问题时,我依然微笑,相信她是想下来和老师单独交流,化解了她的难堪。下课后,我会叫她到我的办公室,先让她说说老师为什么找她,让她学会找准自己的不足,而后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帮助她认识原因并找到改正的方法。正是这种等待,多了一份耐心,少了一份急躁;多了些许宽容,少了些许责备。让孩子放飞了希望,用行动去不断完善自己。
三、辅导效果
转眼之间,一年半过去了。小洁的改变让所有科任教师眼前一亮:一个格外阳光的女孩,作业书写工整漂亮,上课全神贯注,积极发言,声音洪亮,成绩名列全年级前茅。2009年10月,她参加的“祖国在我心中”征文比赛获得了重庆市二等奖。她作为北碚区惟一获奖的孩子参加了市关工委组织的夏令营。当她的父亲知道这一切以后,愧疚地在第一时间来到学校感激我,孩子也因父亲的归来而欣喜万分。现在她已经是一个自信、乐观、开朗的女孩。每次看到她自信的眼神,我就倍感欣慰。她在这次三八妇女节送给我的卡片上写道:老师,我多想叫你一声“妈妈”,是你点亮了我心中自信的明灯。谢谢!
回顾这一年多与小洁一起走过的路,我深深感受到,只有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对他们进行帮助和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只有真诚地爱护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才能使他们吐露真情,才能“对症下药”对学生进行辅导和帮助。
只有给予学生更多的爱和赏识,学生才能感受到温暖,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才能甩掉压在身上的自卑巨石,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
(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区梨园小学,重庆,400700。该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务理事单位)
编辑/何 妍 黄才玲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