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即服务:帮助企业驶上数据驱动的快车道

来源 :计算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908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数据是现在的王道,那么深度分析即服务则正在迅速成为首席专家,在数据驱动的知识点、预测分析和深度分析的基础上,帮助企业做出业务决策。
  毫无疑问,我们正处在一个以大数据和分析为标志的数字时代剧变之中,在新技术的驱动下,企业能够轻松、快速地收集各种来源的大量数据集。而正是过量数据造成的实际困境才让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变得有意义。
  这正是“深度分析即服务(insights-as-a-service)”的用武之地。作为一种新趋势,人们以很多不同的方式定义它,但实际上,深度分析即服务是外部供应商帮助你理解数据的过程。在典型的“即服务”方式中,你可以只购买自己需要的深度分析,使用你自己的,或者补充数据,并分析这些数据来回答具体的业务问题。
  根据MarketsandMarkets的一份报告,深度分析即服务市场的规模,预计将从2016年的11.6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33.3亿美元。而我认为,随着需要大量数据的人工智能渗透到各类企业的每一角落,这一市场只会变得更大。
  如果人工智能是引擎,数据就是燃料。
  人工智能离不开数据,而且需要大量数据,这正是深度分析即服务的用武之地,它使得供应商能够帮助企业从数据中获利——而企业被自己的数据所淹没,迫切需要解决很多难题。
  从数据中获利
  深度分析即服务不仅仅是从企业自己的数据中获取信息,还能够寻找其他数据源来帮助解答具体的业务问题。很多企业发现,虽然看起来有很多数据,但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重复信息太多,关键信息太少,或者与业务问题无关。这就像人们在清扫房间后才知道自己想要找什么一样,企业也应评估自己的数据,以确定还需要哪些其他数据。
  而这就是数据本身成为产品的地方。深度分析即服务合作伙伴可以为你提供源数据,为帮助解决业务问题提供支持。例如,已经汇集了电信购买趋势数据的企业可以把他们的数据送到自己的电信数据中,以全面了解客户流失情况,分析加售服务的可能性。
  但是,在做出业务决策时会需要哪些类型的数据呢?这包括企业在CRM系统、数据库、门户网站和其他地方存储的企业数据;或者联合数据、第三方数据,这些数据可以集成到企业数据中以创建信息丰富的数据集。
  因云而备受关注的深度分析即服务
  Forrester清楚地看到了深度分析即服务的作用,发布了深度分析平台即服务(IPaaS)趋势报告,将其定义为“一套完整的数据管理、分析和深度分析应用开发和管理组件,以平台的方式提供给自己没有或者不能控制平台的企业。”
  虽然在过去,企业可能不愿意放弃对他们自己的数据集和分析的控制,但云的普及正在改变这一切,他们看到了云模式的好处,使他们能够跟上创新的步伐,实现规模经济和灵活性。最终的结果是,企业现在已经习惯了订阅模式,并且在购买数据、分析和深度分析来推动业务发展时,更愿意按照需求来付费。
  深度分析即服务不能做什么
  像Forrester这样的行业领袖已经认可了这一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向服务公司,以帮助他们积累更多有用的数据,进而获得更好的深度分析,因此,市场只会继续增长。然而,企业在注册深度分析即服务时应控制一下热情,不应将其视为解决所有业务问题的方式。
  事实上,虽然深度分析即服务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方法来利用数据驱动的分析,而且不需要自己建立内部基础设施,但是,如果你还没有明确自己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那么在这方面投入仍然是浪费金钱。例如,一家保险公司可能想要知道出现客户流失的原因,而不是某一年盈利能力较低的原因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深度分析即服务提供商可以帮助你仔细地研究企业内部非常具体的数据,以及竞争对手进入市场、经济状况等外部数据。
  此外,在进入深度分析即服务发展路线之前,企业应考虑自己是否已经具備了做出明智决策所需的条件。在与合作伙伴合作之前,企业最好先确定自己已经拥有哪些内部数据。通常,他们会很惊讶地发现自己的业务部门有多少数据。通过消除运行孤岛,并共享这些信息,企业通常可以完全靠自己来识别模式。
  但对于那些仅靠内部数据自己却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好消息是,采用了深度分析即服务之后,可以一次只投资一个问题,这样就能够决定什么时候需要加大投入了。
  如果数据是现在的王道,那么深度分析即服务正在迅速成为首席专家,在数据驱动的知识点、预测分析和深度分析的基础上,帮助企业做出业务决策。
  Carlos Melendez是Wovenware公司的首席运营官和联合创始人。他热衷于组建伟大的团队,开发简洁的解决方案,以解决当今的软件问题。
  原文网址
  https://www.infoworld.com/article/3258992/analytics/insights-as-a-service-giving-companies-a-fast-lane-to-data-driven-action.html
其他文献
回顾2016年一年,无论是软件领域还是硬件行业,都受到了来自新技术、新概念的冲击。能否在新环境下根据自身产业特点做出战略调整,并应用新技术提升效率,适应数字时代快节奏发展,成为了考量企业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我们从大量的专业分析报告中可以看出,2016年是一个改造转型的开始阶段。“我们每一天都在见证着这些改变,但我的感觉是:大多数的业内人士都未能很好地把握住當前正在发生的变化。”IDC在其报告中
首席信息官的任务是为内部部署的云计算和私有/公有云计算定义非常全面的IT架构。要想在这方面保持领先,应注意5个步骤。  如今,首席信息官们工作的技术环境和政治环境都非常复杂,他们需要为IT部门和最终用户所使用的内部、私有云和公有云计算服务的混合云环境构建IT基础设施。  SaaS云服务提供商Rightscale于2017年2月对1000多名IT高管和从业人员进行了一次调查,揭示了这种复杂性。调查中
纺织厂的设备操作、汽车制造流水线和手机制造流水线,这些以往工业革命带来的制造流程仍然还有大量重复性的日常工作。但是,由人工智能推动的此次变革,最明显的一个不同就是,人工智能将在几乎每个方面提升自动化水平,因此大量的重复性日常工作岗位需求将大幅度缩减。  与此对應的是,对数据科学工作岗位的需求增加,比如数据科学家、具备一般性数据科学能力的数据科学工程师等。这些岗位的数量将远远少于当前重复性日常工作岗
对于那些选择用IaaS替代在本地运行工作负载的公司来说,公有云正迅速成为一项战略性工具。IT领导者们在这里向那些为了推动创新、灵活性和营收增长而选择向公有云迁移的首席信息官们分享了他们的经验和建议。  公有云正逐步由降低成本技术发展成为了业务敏捷性的推动者。除了让数据中心停止运营外,公有云还可让首席信息官们能够专注于更具战略性的项目,即数字化转型。  无论是创建移动应用还是通过分析数据加强客户参与
尽管区块链的优势看起来简单明了,但是由于在网络中添加业务合作伙伴、将它们与遗留系统集成、在模糊的监管领域内开展活动等方面存在的细微差别,让它们的前途充满了不确定性。  虽然区块链在一些行业中已经不再是试点项目和概念验证测试,但是企业仍然难以证明其开发支出的合理性,并一直对其安全性、互操作性、带宽和监管的不确定性充满疑虑。  本月早些时候,市场研究机构IDC公布了其半年度区块链支出指南。该指南显示,
21%有招聘计划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将在未来12个月内寻找有这类技能的人。  虽然移动革命已經发生多年,但对于IT领导及其公司而言,移动仍然是当务之急:移动应用和移动设备管理方面的专业技能仍然是10大IT技能之一。3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计划在2017年增加移动应用的支出,使得移动成为这一年排在第2位的优先开支。  Reltio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数据管理公司,它没有部署自己的移动应用程序。担任
26%有招聘计划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将在未来12个月内寻找有这类技能的人。  作为北卡罗来纳州医疗保健系统Mission Health的数据分析经理,Arun Murugesan看到他的团队在短短几年内就从2人增长到35人。他预计未来几年还会招聘15到20人,因为他的公司希望从采集的数据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专职发掘数据潜力的从业者数量已经出现猛增,”他表示。医疗卫生企业已经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商务智
域名解析系统(DNS)仍在不断受到攻击,而且威胁变得越来越复杂,势头丝毫也未减弱。  IDC报告称,过去一年,全球82%的企业都面临着DNS攻击。IDC最近发布了其第五期年度《全球DNS威胁报告》,该报告是基于IDC代表DNS安全供应商EfficientIP在2019年上半年对全球904家机构进行的一项调查得出的。  据IDC的研究,与一年前相比,DNS攻击造成的平均成本上升了49%。在美国,DN
2018年8月27日,时逢20岁的VMware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开启了一年一度的万人盛会VMworld 2018。  中国记者一行人对VMware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的采访,被安排在会议第三天的早晨七点半。三天的会议,满满的日程,倦意或多或少地表现在我们一行人的脸上。但是在见到基辛格的那一刻,一份敬意油然而生。面对我们一行人的“轮番轰炸”,基辛格始终保持着清晰的思路和饱满的状态。要知道,在此之前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财政部近日联合发布了《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办法》(以下简称“《评估办法》”),《评估办法》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  《评估办法》提出,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重点评估内容包括:云平台管理运营者(即“云服务商”)的征信、经营状况等基本情况;云服务商人员背景及稳定性;云平台技术、产品和服务供应链安全情况;云服务商安全管理能力及云平台安全防护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