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平扫漩涡征与黑洞征在预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中的价值研究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ksong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CT平扫漩涡征、黑洞征及"漩涡征和黑洞征"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中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择自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首诊并住院治疗的21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进入研究,按照有无出现早期血肿扩大将患者分为血肿扩大组及血肿未扩大组,按照按征象的有无再将患者分为征象阳性组与征象阴性组,分别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特征。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漩涡征、黑洞征及"漩涡征和黑洞征"预测早期血肿扩大的准确性,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1)57例早期血肿扩大的患者中,出现漩涡征21例(36.8%),黑洞征17例(29.8%);153例血肿未扩大的患者中,出现漩涡征12例(7.8%),黑洞征22例(14.4%);影像学征象阳性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肿未扩大组患者比较,血肿扩大组患者入院收缩压显著升高,破入脑室者比例显著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漩涡征阳性(33例)与漩涡征阴性(177例)患者临床及影像学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黑洞征阳性患者(39例)的初始血肿量较黑洞征阴性患者(171例)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漩涡征和黑洞征"阳性患者初始血肿量较阴性患者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漩涡征、黑洞征及"漩涡征和黑洞征"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5、0.577与0.57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收缩压、漩涡征与黑洞征均为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相较于CT平扫黑洞征及"漩涡征和黑洞征",漩涡征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中的预测价值更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黄连碱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帕金森病(PD)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0.3 mmol/L的MPP+处理SK-N-SH细胞作为PD细胞模型,记为MPP+组,以正常培养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用浓度分别为10 μmol/L、20 μmol/L、40 μmol/L的黄连碱预处理4h后再用0.3 mmol/L的MPP+处理作为不同浓度黄连碱处理组。将miR-con、mi
未定带(ZI)属于底丘脑结构,所含细胞的大小、类型多样,且神经纤维投射广泛,功能十分复杂。近年来,一系列的证据表明,ZI参与捕食、摄食、睡眠/觉醒、疼痛、运动和情绪等多种功能的调节。本文就近年来有关丘脑ZI的功能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为其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弥散峰度成像(DKI)对一氧化碳(CO)中毒迟发脑病(DNS)白质损伤的定量评估价值。方法收集自2016年11月至2019年2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CO中毒迟发脑病患者28人,设为DNS组;同期30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后7 d内行DKI扫描并获得脑白质9个感兴趣区(ROI)相关参数值,即平均峰度(MK)值、轴向峰度(AK)值和径向峰度(RK)值,采用受试者工
目的明确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为肺部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福田)神经外科自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65例神经重症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进入研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胸部CT等影像检查结果,以及住院时间、抗生素/呼吸机使用情况、有无气管切开等治疗情况,明确影响神经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中不同病种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
目的探讨脑源性微囊泡(BDMVs)对脐静脉内皮细胞骨架的影响。方法体外制备BDMVs,并予透射电镜观察及粒径检测。将PKH26荧光染料标记的BDMVs与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培养0.5 h、1 h、2 h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时间点的脐静脉内皮细胞吞噬BDMVs情况。将体外常规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BDMVs组(加入终浓度1.5×107/mL的BDMVs处理细胞)及尼莫地平组[予2 μg尼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又名Kikuchi-Fujimoto病(KFD),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KFD累及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者较少见,可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脑脊髓炎、周围神经病、小脑性共济失调以及震颤等。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KFD患者容易被误诊误治,因此笔者现主要围绕KFD累及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及相关鉴别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指
痉挛状态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经常出现的一种运动障碍,其由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神经纤维的失控制重组而引起,导致受影响的肌肉群张力增高和反射亢进。对于脑损伤后的慢性意识障碍患者,这种症状的发生非常普遍,但有效的治疗却少见报道。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鞘内注射巴氯芬和软夹板解决关节挛缩,其他治疗方案如针灸、肉毒毒素注射、脑深部电刺激等,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现围绕上述内容综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