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了学生的潜力。结合“导学案教学法”的理论学习和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谈谈对语文教学的体会。
一、积极转变教育观念
课堂是学堂,是学生的,必须以学生的学为主,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要任务。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做到:
1.以人为本,充分相信学生。
教师要将学生看做是有学习能力、学习需求的人,而非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支配,用于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解除疑惑。学生课堂上真正拥有时间和空间,才会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自主学习。
2.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真正尊重学生,确实做到以学生为本,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师要自觉转换角色,退居二线,学会做导师、引路人。让学生多说,教师就要少讲;想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要发挥主导作用。
3.欣赏学生,给后进生机会。
以前的教学,为了活跃气氛,课堂成为优秀学生表演的舞台,后进生往往是起着陪衬作用的配角,忽视学生的个体发展,违背教育面向全体的原则。采用“导学案教学法”,课堂上所有学生一律平等,每个人都拥有同等的发言机会。教师应限制优等生发言的次数,尽可能地让后进生回答问题,不怕暴露问题,这样的课堂才是自然、真实的,才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
二、精心设计高效课堂
1.研读教材,充分备课。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并不等于教师彻底放松。“功夫在课外”,要追求优质、高效的课堂,课前教师就要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学大纲,把握知识点、重点、难点,充分备课,制定符合大纲要求的学习目标,并精心设计学案,通过“引桥”,把学生引向“自学的快车道”。
2.整合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的教应立足于学生的学,怎样的学习目标能涵盖知识点?怎样的学案才能顺利圆满地实现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学生在自学中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遇到问题后教师该如何引导、点拨,制订怎样的解决方案?怎样更好地实现合作探究学习?怎样的课堂检测题能反馈学情、巩固知识、检测能力?怎样的小结语能提纲挈领、画龙点睛?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我们要整合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3.别具匠心,科学设计导学案。
导学案是根本,是一节课的灵魂,必须体现整个备课组的集体智慧,是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科学设计导学案要注意以下问题:
(1)导学案的目标设计要明确具体,体现导向性。明确学习目标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减少无效劳动。导学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我探索,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强化思维活动。所以导学案设计重点一定要突出“导”,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从而体现本导学案的主要学习内容和重点。
(2)导学案的问题设计要有梯度和有效性。导学案的问题设计不能只是简单的填空型,还应该多设置理解型和应用型问题,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合作学习解决实际的问题,使新知识在提问和讨论中内化、迁移、升华、巩固。同时,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重难点的突破等。
(3)导学案的批改要注意及时性。导学案的批改一定要具及时性。批阅时重点看学生落实的情况,对答题的书写、格式、步骤、严密、全面等方面也要严格要求,不合格的要面批,问题较多的题目通过习题课解决,如此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预习和学习情况,也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对本节课的认知程度。对于不需要批改的,老师可以粗略检查了解,做“淡化处理”,也可以利用课间时间,有意识地与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总之,教师一定要从导学案中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这样才会有的放矢地教学。
(4)导学案的内容设计要有多样性。我们可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不同课型的操作流程,灵活设计导学案,避免导学案的生搬硬套,千篇一律。
三、切实发扬求实的精神
1.坚决追求“课堂求实”的思想目标。
以效率为导向,从实际出发,尽可能实现教学的最优效果——学生的学习实际效果。课堂只有真实、朴实、平实、扎实、务实,才会有生命力。学生的学决定了教师的教,一方面要放手让学生大胆地自己学习,另一方面要耐心地帮助后进生不断地取得进步。学习导学案教学法,不能把导学案扔给学生后,就放任自流,而应研究其教学实质,把握其思想精髓,贯穿于教、改、辅各环节中,顺学而导是教学的原则,也是应遵循的规律。
2.悉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品质习惯。
始终给予学生学法指导,教给其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授之以渔”,才有利于学生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不管课前、课中和课后,都要全心全意地培养学生“会听,勤思,敢说,善问”的学习品质与习惯。会听:上课时专心听课,细心听学生的发言,边听边思,精力集中。勤思: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和同学们的解答情况,要在学习过程中边操作边思考,边倾听边思考。敢说:上课要大胆发言,敢说话,敢大声说话,敢于反驳别人乃至老师的意见。善问:预习中遇到的难题、上课中没听懂的内容和在练习中遇到的不会的问题,要善于发问。
对于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要真正掌握其精髓,不是只在理论上驾驭,做浅层次理解和套用,只有坚定地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坚持不懈地进行改革,在课改中解放思想,不保守;求真务实,不花哨;面对困难,不回避;逐步完善,不停步;更新教育理念,认真实践,不断总结,不断丰富,才能用“他山之石攻玉”,实现教育教学的优质、高效。
一、积极转变教育观念
课堂是学堂,是学生的,必须以学生的学为主,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要任务。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做到:
1.以人为本,充分相信学生。
教师要将学生看做是有学习能力、学习需求的人,而非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支配,用于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解除疑惑。学生课堂上真正拥有时间和空间,才会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自主学习。
2.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真正尊重学生,确实做到以学生为本,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师要自觉转换角色,退居二线,学会做导师、引路人。让学生多说,教师就要少讲;想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要发挥主导作用。
3.欣赏学生,给后进生机会。
以前的教学,为了活跃气氛,课堂成为优秀学生表演的舞台,后进生往往是起着陪衬作用的配角,忽视学生的个体发展,违背教育面向全体的原则。采用“导学案教学法”,课堂上所有学生一律平等,每个人都拥有同等的发言机会。教师应限制优等生发言的次数,尽可能地让后进生回答问题,不怕暴露问题,这样的课堂才是自然、真实的,才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
二、精心设计高效课堂
1.研读教材,充分备课。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并不等于教师彻底放松。“功夫在课外”,要追求优质、高效的课堂,课前教师就要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学大纲,把握知识点、重点、难点,充分备课,制定符合大纲要求的学习目标,并精心设计学案,通过“引桥”,把学生引向“自学的快车道”。
2.整合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的教应立足于学生的学,怎样的学习目标能涵盖知识点?怎样的学案才能顺利圆满地实现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学生在自学中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遇到问题后教师该如何引导、点拨,制订怎样的解决方案?怎样更好地实现合作探究学习?怎样的课堂检测题能反馈学情、巩固知识、检测能力?怎样的小结语能提纲挈领、画龙点睛?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我们要整合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3.别具匠心,科学设计导学案。
导学案是根本,是一节课的灵魂,必须体现整个备课组的集体智慧,是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科学设计导学案要注意以下问题:
(1)导学案的目标设计要明确具体,体现导向性。明确学习目标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减少无效劳动。导学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我探索,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强化思维活动。所以导学案设计重点一定要突出“导”,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从而体现本导学案的主要学习内容和重点。
(2)导学案的问题设计要有梯度和有效性。导学案的问题设计不能只是简单的填空型,还应该多设置理解型和应用型问题,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合作学习解决实际的问题,使新知识在提问和讨论中内化、迁移、升华、巩固。同时,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重难点的突破等。
(3)导学案的批改要注意及时性。导学案的批改一定要具及时性。批阅时重点看学生落实的情况,对答题的书写、格式、步骤、严密、全面等方面也要严格要求,不合格的要面批,问题较多的题目通过习题课解决,如此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预习和学习情况,也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对本节课的认知程度。对于不需要批改的,老师可以粗略检查了解,做“淡化处理”,也可以利用课间时间,有意识地与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总之,教师一定要从导学案中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这样才会有的放矢地教学。
(4)导学案的内容设计要有多样性。我们可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不同课型的操作流程,灵活设计导学案,避免导学案的生搬硬套,千篇一律。
三、切实发扬求实的精神
1.坚决追求“课堂求实”的思想目标。
以效率为导向,从实际出发,尽可能实现教学的最优效果——学生的学习实际效果。课堂只有真实、朴实、平实、扎实、务实,才会有生命力。学生的学决定了教师的教,一方面要放手让学生大胆地自己学习,另一方面要耐心地帮助后进生不断地取得进步。学习导学案教学法,不能把导学案扔给学生后,就放任自流,而应研究其教学实质,把握其思想精髓,贯穿于教、改、辅各环节中,顺学而导是教学的原则,也是应遵循的规律。
2.悉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品质习惯。
始终给予学生学法指导,教给其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授之以渔”,才有利于学生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不管课前、课中和课后,都要全心全意地培养学生“会听,勤思,敢说,善问”的学习品质与习惯。会听:上课时专心听课,细心听学生的发言,边听边思,精力集中。勤思: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和同学们的解答情况,要在学习过程中边操作边思考,边倾听边思考。敢说:上课要大胆发言,敢说话,敢大声说话,敢于反驳别人乃至老师的意见。善问:预习中遇到的难题、上课中没听懂的内容和在练习中遇到的不会的问题,要善于发问。
对于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要真正掌握其精髓,不是只在理论上驾驭,做浅层次理解和套用,只有坚定地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坚持不懈地进行改革,在课改中解放思想,不保守;求真务实,不花哨;面对困难,不回避;逐步完善,不停步;更新教育理念,认真实践,不断总结,不断丰富,才能用“他山之石攻玉”,实现教育教学的优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