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摘要】目的通过在健康家养猪进行超声内镜引导下腹腔神经节穿刺操作训练探讨其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只健康家养猪用于研究。术前肌内注射盐酸氯胺酮10mg/kg镇静,动物安静后给予静脉缓慢注射3%戊巴比妥钠0.8mL/kg。麻醉稳定后进行穿刺操作并植入空粒子,术后行CT增强扫描以辅助判断穿刺是否成功。结果试验动物均无死亡,除1只家猪穿刺后CT扫描发现粒子在胃腔内,隔日再行穿刺种植粒子成功,其余均一
【机 构】
: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20043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20043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20043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200433,上海第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在健康家养猪进行超声内镜引导下腹腔神经节穿刺操作训练探讨其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只健康家养猪用于研究。术前肌内注射盐酸氯胺酮10mg/kg镇静,动物安静后给予静脉缓慢注射3%戊巴比妥钠0.8mL/kg。麻醉稳定后进行穿刺操作并植入空粒子,术后行CT增强扫描以辅助判断穿刺是否成功。结果试验动物均无死亡,除1只家猪穿刺后CT扫描发现粒子在胃腔内,隔日再行穿刺种植粒子成功,其余均一次性穿刺成功。行CT增强扫描发现粒子定位准确,均匀分布于腹主动脉腹腔干起始部的两侧。结论家猪的解剖结构与人类相似,可作为初学者进行超声内镜引导下腹腔神经丛穿刺术培训的理想动物模型。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由于消化内镜技术的提高和普及,内镜下治疗食管异物取得了满意效果,但其对穿透性食管异物的治疗,仍存在一定争议。2003年10月至2007年10月间,我科共有11例穿透性食管异物患者,内镜下成功取出异物,报道如下。
大肠癌、大肠肿瘤性息肉及非肿瘤性息肉的发现诊断,是结肠镜检查的主要目的。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突出优势在于既能对消化道黏膜表面的细微形态清晰显示,又可使一些普通内镜难以发现的病灶突显出来,有助于提高消化道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对早期胃食管癌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方法观察经EUS检查后,并在之后2周内通过内镜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胃食管癌共65例,比较EUS和病理检查对病变浸润深度的判断。结果超声内镜诊断早期癌浸润深度的总准确性达93.8%(61/65),对病变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总准确率为89.2%。结论超声内镜可较准确地评估早期胃食管癌的内镜可切除性。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方法对胆总管恶性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间影像学怀疑为胆总管恶性狭窄的患者进行ERCP胆管细胞刷刷检,分别采用液基细胞学、传统细胞学方法进行细胞学标本制备,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的阳性率。结果疑诊胆总管恶性狭窄患者76例,经手术病理、细胞学检测及临床随访最终明确诊断为胆总管恶性狭窄的共65例。32例细胞学检测明确诊断的患者中,传统细胞学方法发现阳性17例(
在无痛胃镜检查术中,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是较常用的镇静配伍方法,但其对有潜在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较大风险。由于丙泊酚镇静和麻醉的剂量接近,镇静镇痛相对不足或者相对过度同样会增加此类人群心脑血管并发症等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而利多卡因既是抗心律失常药又是酰胺类麻醉药,能增强丙泊酚麻醉效能,1.0mg/kg的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就可显著减少老年高血压患者丙泊酚的用量,增强其心血管稳定性。
目的评价急诊内镜下组织粘合剂(α-氰丙烯酸烷基脂)注射联合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间21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接受急诊内镜下胃底曲张静脉组织粘合剂注射联合食管曲张静脉套扎(EVL)治疗,对其治疗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的急诊止血有效率达95%(20/21),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急诊内镜下组织粘合剂注射联合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
上消化道异物是常见的消化道急症,传统治疗方法是急诊手术取出异物或口服泻剂促使异物自然排出,但前者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患者痛苦大,经济负担重,后者疗效不确切,一旦出现穿孔、梗阻时仍需急诊手术。随着内镜器械和操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消化道异物取出术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法。现总结分析我院近年来上消化道异物的内镜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目前,消化内镜已广泛应用于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胃镜结肠镜检查已成为胃肠道疾病最重要的诊断方法。胃镜结肠镜检查是一种有创性的、在直视下检查的内镜技术,但检查时存在的各种不良反应不仅使患者产生恐惧和痛苦,也不利于医生的检查操作,影响诊断的准确性,有的甚至不得不终止操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患者要求的日益提高,“无痛”胃肠镜检查术悄然兴起,麻醉下胃镜结肠镜联合检查也越来越受到患者的关注,但国内
患者男,49岁,入院前2个月因“持续性右下腹胀痛伴腹泻、呕吐”在当地医院就诊,查B超疑有阑尾包块,抗炎治疗无好转,体质量减轻约20k。入院前1d外院腹部CT提示:升结肠壁环状增厚,考虑结肠肿瘤可能性大。患者有不洁性接触史。入院后查体:全身消瘦,未扪及肿大淋巴结,体温37.5℃,腹部平软,右下腹部稍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不亢。结肠镜检查:升结肠起始部及回盲部见黏膜不规则隆起,表面破溃、质脆,
肝内胆管乳头状瘤病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病变,呈多发性,累及肝内胆管,同时也可发生于肝外胆管系统。本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极易被误诊为胆管结石或其他胆管肿瘤。现报道我院最近确诊的肝内胆管乳头状瘤病1例,并结合有关文献,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