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和之路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ix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来越多城市人的生活中开始频繁出现“乡村”两个字。与其说这是对城市病的逃避,不如说这意味着人们对乡村的向往。
  很多年前,廖晓义就认定“不管文明走了多远,乡村都是人类的母体,人终究是要回乡的。”并且,她早就扎根泥土、亲力亲为,为寻觅中的人们找到了一条回乡的路。
  手艺留住妈妈
  4月初,扑淘网手工产品展销会现场,廖晓义带着几个年轻的社工风尘仆仆地赶来。她们的目的很明确——为巫溪手工布鞋找思路,纳资源,谋合作。
  廖晓义是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主任,国际知名环保人士,从上世纪90年代初即开始她的环保历程。近几年,关于廖晓义的消息,不再是水源保护、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空调26°节能行动,而是乐和社区、乐和家园。
  
  2010年,廖晓义带着她的社工团队回到她的祖籍重庆巫溪,作为政府顾问参与一场名为“乐和家园”的低碳乡村实验。实验从生计、保健、生态、伦理等方面进行,具体而言包括盖生态房子、做生态产业、搞环保、搞养生,农民参与,共同治理,是一整套乡村发展和建设的方案。
  和大多数农村一样,乐和家园的试点村也存在大量留守儿童。为此,廖晓义提出寻找“爱心妈妈”,建立“乐和之家”的做法。具体做法包括:从留守乡村的妇女、社工以及村子以外的地方征集志愿者,和留守儿童“结对子”,给他们妈妈的关爱。
  这种做法不仅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且很好地激活了乡村邻里互助的古风,一种温情从“乐和之家”散发出来。在此基础上,廖晓义继续思考:有没有一种让离乡的妈妈回流的可能?她想到了手工布鞋。
  在巫溪,农村妇女能织善绣,几乎人人会做“千层底”。如果能把低碳、环保的手工布鞋做成产业,产生一些收入,妈妈们就不必外出打工了。由此,廖晓义和她的团队成员开始多方打探,为手工布鞋的发展创造各种条件。
  做公益、环保的团队,开发手工产品,困难可想而知。所以,展销会上,看到款式众多的“汉舞”绣花鞋以及其他形式的手工制品,廖晓义她们十分兴奋,恨不得将所有的产品通通带回巫溪做样品。
  到目前为止,手工布鞋项目依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但是,作为乐和家园“耕、读、游、艺、养”之“艺”的实际形态,手工布鞋项目即将迈出它的关键一步。
  十年回乡路
  上世纪90年代末,已经在环保道路上行走10年的廖晓义开始不断追问一个问题:环保的路怎么越走越窄?仅仅一个垃圾分类,地球村做了10年都没有太大的成效,这多少让廖晓义有些困惑,进而开始反思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既然环保的目标没错,那就是方法出了问题。”廖晓义对此十分肯定,她说,“从那时开始,就有了往回走的意思。”她说的“往回走”,是指从中国的古代哲学中寻找出路。
  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推进,人们无限的发展欲望和有限的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不可调和。“人的欲望指向两个方向,一个是向外的、物质的;一个是向内的,精神的。”物质的世界是有限的,人类也无法再造一个地球。精神的空间则是无限的,可以尽情张扬。廖晓义说:“人类的欲望进入了盲区,看不到心能的力量。减少对物质能源过度的消费和依赖,发现作为快乐来源的心能和作为健康来源的体能的意义,节物能、蓄心能、增体能,这三种能的平衡有助于实现生态的平衡,现代化的核心矛盾将迎刃而解。”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西方环保经验显然做不到这种平衡,“环保应该是一种整体思维和联合行动,一个包括建筑、产业、生活、生命、心灵和社会的系统。”廖晓义把这种理念叫做“中医式环保”。
  
  
  要将这种理念落地,变成一个人们普遍认同的生活价值和行动逻辑,“只能找地方,做一件落地的事出来。”从哪里找实验场?廖晓义选择了乡村,因为这里“还有未被钢筋水泥全覆盖的生态系统,还有没有完全凋敝的乡土文化,还有建立从民居到养生、从乡土文化产业到乡村社会自治的生态系统的可能。”
  1998年,廖晓义带着一帮志愿者,在北京郊区延庆堆臼石租了2800亩地,开始依照绿色生活的理念建设小乡村,探索新的生活方式。此后,廖晓义带领她的团队,走访全国各地村落,寻找乡村的生态智慧,发现乡村的信仰体系,著书立说,拍纪录片。
  10年的积累后,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乡村建设以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为契机正式起步。在四川省彭州市通济镇大坪村,廖晓义从帮助灾民建设生态房子开始,建立了第一个“乐和家园”。大坪灾后重建项目结束后,廖晓义带着初步的实验成果回到巫溪,协助政府推行“乐和家园”建设计划,完善“乐和”系统,直到现在。理念的回归、身体的回归、灵魂的回归,组成了一条意义重大的回乡路。在“乐和家园”的理念逐渐清晰、成效逐渐显现的时候,一部分人开始筹划在自己的家乡做点什么。
  上下求索
  刘聪是重庆理工大学教旅游管理的教授、乡村旅游专家,去年在巫溪做一个旅游方面的项目时结识了廖晓义,第一次接触到“乐和家园”这个概念。因为长期跑农村,为“资源”把脉,刘聪依稀觉得,“乐和家园”虽然从理念上讲堪称完美,但是若要推行下去,实非易事。
  1年以后,刘聪受廖晓义邀请,为首期全国“乐和之家”骨干培训班主讲乡村旅游,同时参加了一系列活动。在菱角乡水田村、凉子村、店子村联合举行的“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现场,儿童读经典,唱感恩歌,十分认真,家长在后面也舞动起来,这种不自觉的参与让在场的刘聪十分感动。他随机问乡民:“乐和家园带来了什么?”得到的答案是:“团结!”
  依稀梦回当年——那时候,乡村还是大部分人的生活情境。人们不必远离故土,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庄稼长势喜人,邻里互相关照……“乐和家园的意义正在于重塑乡村社区的自信、活力与自尊,再造乡村社区的生命力。”当意识到这个,刘聪为自己参与了乐和家园的建设而开心,“以后但凡廖晓义发出邀请,我都甘当马前卒。”
  刘聪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心:乐和家园在很多个地方都有试点,仅乐和之家的构想就将涉及到10个县近100个村。如此大的事业,管理问题如何解决?
  廖晓义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她尤其注意社工队伍的建设,并把这项工作纳入“乐和家园”整体的发展思路中。她说,“乐和家园”是一整套的城乡共生系统。这种共生,是要将拥堵的城市和空巢的乡村进行对接。“城市的系统是一套脆弱的系统,而乡村始终在动态生长,生生不息。治疗城市病,需要回乡;要提高生活品质,也应该回乡。”回乡需要路径,乐和家园的“社工站”正是一个通道。
  
  社工站是指驻扎在各地的由不同的志愿者组成的乐和团队。他们在农村建设的大趋势中,协同政府,再造乡村社会;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联通乡村,推进耕读游艺养;为农村解决一系列问题,例如留守儿童的问题。当“通道”畅通无阻,刚退休的人、对生活品质有追求的白领、铁了心要回乡的乡村干事、驴友将成为第一批回乡者。
  回去以后,城市和乡村的资源该如何互相渗透,又有一套乡村社会管理的机制:城市的企业、人,定期下到农村。人下不去的话,就和村落“结对子”,让农村进入城市人的生活,或者至少进入视野;人们回乡创业,发展有机农业、乡村旅游、养生保健等可持续产业;实施订单农业,农村的有机食品、手工艺品进入城市,传递乡村的气息……
  乐和家园的实践是“承古”,而不是“复古”,是运用现代化、信息化和城市化来承古创新,而不是回到原始的乡村复古倒退。廖晓义相信人们骨子里都有乡土情结,这是世世代代累积在基因里的东西。即便人们在回乡路上遇上挫折,也一定会再继续。
  有人说“乐和家园”是一个乌托邦,觉得这场由社会精英主导的新乡村运动无法持久。对此,廖晓义说:“乐和家园是由政府、村民和公益组织共同推动的,所以不是乌托邦。在彭州大坪村,它是摸得到的生态民居和田园;在巫溪的众多试点村,它是看得见的社会管理机制和走得进的生活方式,但它仍然是一场正在进行的实验。既然是实验,就需要包容、耐力和支持,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身体力行。”
  在四川开江、贵州从江、云南姚安、河南兰考等地的试点村,乐和之家项目已经落地,并且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本月底,又有十几位刚毕业的大学生要加入乐和之家的社工和志愿者队伍,招聘和报名的工作一直在进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1999年延庆堆臼石那2800亩地开始,乐和之路已经延续了13年。天时、地利、人和,各种条件具备,走在这条路上的人也越来越多,这让人有点兴奋。
  
  不打激素,不进行反季节种植,社区成员有义务定期购买这些农产品,以保障农夫的收益。
  王晨峰和朋友早期走访寻找的是安全可靠的食物,后来慢慢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只是表象,普遍的信任缺失才是问题的根本。于是他们转变思路,把主要精力用在寻找忠实可靠、有荣誉感的生产者上,这些人被称为“良人”。
  为了确定一位农民是否可靠,拉图尔要对其做长时间地考察,一旦查出问题,该农民将被永久列入黑名单,不再合作。自然农业的产品产量低,要农人们都抵制住利益的诱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一个农民生产的紫薯质量很好,一次他往里掺入了些次品,拉图尔发现后,立即终止和他的合作,任他发誓哀求都不为所动。
  拉图尔主要通过回乡从事农业的大学生和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寻访“良人”。为了便于监督生产和节约运输成本,大多数农户都选在湖北省内。“良人”主要是地道的农民,也有一些城市人。有一个“良人”,曾经是著名IT企业的技术骨干,长期超负荷工作,严重损坏了健康。他研究中医自救,后来听说农耕生活有利于养生,就到农村租了一片地种水稻。
  一方面是从农民那里大费周折找到健康食物,另一方面却是消费者的不买账。“自然农业的产品往往品相不好看,外观不统一,经常有虫蛀的痕迹,售价比超市一般要高些,人们接受起来有一个过程。”王晨峰说,即便拉图尔满腔真诚,刚开始的时候却并不顺利。
  有一次,王晨峰和朋友从神农架高山上背下来几袋红薯,奔波千里回到武汉,以每斤1.2元的价格出售。有一个中年女子厉声斥责道:“不就是红薯吗?超市一斤卖8毛,你卖一块二,你没有良心!”真实的好食物摆在面前却不被人接受,王晨峰非常伤心。他抓起一个红薯狠咬一口,把牙齿都崩坏了。不过,大家试尝以后都说味道好,几袋红薯很快就卖光了,还有人参加了拉图尔社区。
  
  拉图尔社区不做广告,主要通过口耳相传。发展到现在,社区能提供的产品已有100多个品种,会员扩大到了几百个家庭。社区在最初的3年中都是亏损的,从去年开始有少量盈余。王晨峰说,随着参与家庭的增多,食物价格会有所下降,将来的盈利状况也会有所好转。
  六字准则和“慢商”
  拉图尔设立了食品品尝专员和食物安全员制度,前者负责对社区新考察的食物进行品尝和评价,后者到生产地点驻点考察食物生产过程。王晨峰说,这是一种参与式认证,比商业认证更有说服力。因为要种植自然农作物,农民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社区为此制定了预存金制度,社区成员需要预存一定数额的资金,并且在一定时间内消费完。
  拉图尔有个六字准则:真实、真食、珍食。“真实”意指向内求的真实,要说真话、做真事、做真实的自己;“真食”意为吃到自己身体真正需要的食物;“珍食”指珍惜、珍爱食物,尤其要珍重种植食物的良人。“重新建立消费者与生产者相互尊重和信任的良好关系,是拉图尔的核心诉求。”王晨峰说,拉图尔除了希望从根本上改变食品安全问题,更希望改变人与人之间日趋冷漠、没有信任感的状态。
  因为理念不同,拉图尔的一些做法和许多商家有区别。比如拉图尔的猪不按部位定价和零卖,而在会员中间协商平分。曾有人想把整头猪买去,被社区回绝。有一位女士说自己的孩子身体不好,希望能把猪肚分给她,大家都赞成。
  早期分猪,大家挑肥拣瘦,出现过一些争执。有一次,大家在俱乐部QQ群里争吵。农民打电话说还有一个猪脸(猪头),问要不要。相关人员随手打字转述给会员们,大家都不说话了。过了许久,有一个人说:“我们要脸,不要猪脸。”群里的气氛顿时轻松起来。此后,分猪的场面和谐多了。
其他文献
在这个舆情“快闪”时代,网络记忆只有7天——从舆情爆发,到它消失在网民视野中,一般只需7天左右。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新闻事件不断反转,舆论也会影响人们的判断。  《失踪女孩》——一部基于真实事件创作的电影,向观众展现了一位坚持寻求正义与公平的母亲形象。  2010年12月,美国警方在纽约长岛银杏海滩的灌木丛中发现了四具女尸。这四名女性都是档案记录的在2007年至2010年间失踪的人。案件令整个纽约震
如果给你的座驾种上花草、车顶装上留声机,甚至穿上巨型女士内衣,只为从茫茫车海里一眼找准自己的爱车,你愿意吗?    你是否有过这样懊恼的经历,色彩、款式相近的座驾列阵式地排列在停车场,若不刻意留心车位号,绕道停车场两圈也难以“挖掘”出自己的爱车?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汽车总数超过6亿辆,95%都是单一色烤漆、雷同的外观形象,以致不少对汽车充满激情、追求自我释放的车主们失去了原本的兴趣。不安分的他们,开
一杯咖啡,一杯奶茶,从高处的瓷杯倾倒而出,在四周喷溅出一黑一白的水花。许是被主人嫌弃的共同命运,咖啡与奶茶幻化成人拥抱亲吻。“咔嚓”,但并不是只有用高速快门才能留住“只羡鸳鸯”的完满瞬间,香港陶瓷艺术家曾章成用陶土将转瞬即逝凝固成恒久不变。  扣扳机的陶艺家  1991年的曾章成还是香港众多警员中的一个。以前扣警枪扳机的手指现在却熟稔地捏捻陶土,回想20年前触动自己与陶艺结缘的情景,对生命有着独特
小小鸡蛋船,摇摇水中漂,点点烛光闪,夜晚做个伴。材料与工具:鸡蛋、玻璃杯、丙烯颜料、勺子
小乌龟、可乐罐、萌蘑菇、旧老爷车……每一把卷笔刀背后,都是一段成长的故事。    私藏档案:王晶晶,安徽全椒人,从5岁开始收藏卷笔刀,至今二十年,已收藏有1500多种。     “看上去这是一只蘑菇,事实上,它是一把卷笔刀;看上去这是一个风车,事实上,它也是一把卷笔刀;看上去这是一盒方便面,事实上,它还是一把卷笔刀……”模仿《国产凌凌漆》周星驰的语气,王晶晶煞有其事的介绍她的藏品。    从玩具开
英国王室新座驾“梦幻皇家马车”    作为献给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礼物,澳大利亚人吉姆·弗雷克灵顿斥资62万英镑建造的皇家马车“不列颠尼亚”已接近完工。整车重达2,75吨,高约33米,长度则超过6米。这是一辆“梦幻皇家马车”,不管是水晶车灯,镶钻门把。还是内壁的华丽锦缎,车顶上的镀金王冠,无不是全球顶级手工匠的精心作品。它的制造材料中包括许多珍贵的“古董”,等于见证过英国几百年来许多重大历史事件。
用左手托住人形雕塑的后脑勺,右手按住脑门用力后扳,伴随着拉扯动作,头部居然慢慢伸长,看得人瞠目结舌。细观连接处,原是层层纸张粘连在一起。将头部慢慢合拢,雕塑又立马还原,看不到丝毫缝隙。  该视频出现于微博后,引来众人围观。雕塑的制作者是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的李洪波。  灵感来自纸葫芦  “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雕塑看上去像石膏制的,一拉开才知道是纸张。”李洪波说,他的创造灵感来自于儿时的玩
在每个急急忙忙打卡的早晨,都会在心里想如果开家小店,就能一觉睡到太阳晒屁股给自己泡杯咖啡,悠闲地开门做生意……  梦想和兴趣能当饭吃?  哪天也希望拥有自己的个人品牌?  对每个手创者来说,开店是一个梦想很多人迈出了这一步尽管,走得并不轻松但是,将爱好和工作结合起来,做  自己喜欢的事哪怕再累一点,也愿意    营销学专家认为,一个中等规模的族群足以支撑起一个企业,甚至一个产业的生存利基。
在漆黑的夜晚,如果你怀念春天里绿荫下漏出的斑驳阳光,想把这美妙的光亮带到家里来,付艾制作的纸雕灯箱可以满足你的念想。  选材上,她以绢做灯面,绢具有很好的透光性,质地细腻,又带有淡淡的金色反光效果。再配上20瓦暖色灯管刚合适,不刺眼也不昏暗,复制出春日阳光暖暖的感觉。  这幅剪纸画是付艾用心勾勒的一个童话世界:一个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小女孩,一直想模仿城里人的外表融入城市,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可她并不幸
很多人希望能将自己的照片转换成十字绣,心灵手巧的朋友可以尝试用Photoshop将自己喜欢图像处理成十字绣的效果。这样的方法不单可以做图谱,也同样实用于喜欢十字绣却苦于没有时间拿针线的朋友,根据以下步骤操作就能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一、在Photoshop中新建1536×2048分辨率为300dpi的图像,打开一张素材图改为相应大小,拖放至图画布中,背景为图层1,素材为图层2。(图片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