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蒙古族舞蹈的韵律与发展趋势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z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舞蹈文化是我国长期的社会演进历史中积淀下来的一种优秀的文化艺术,舞蹈文化的发展历史是久远的。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舞蹈文化的内涵也有了相当丰富的发展。蒙古族舞蹈作为中华舞蹈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种类,其流传的过程中也经历了极大的变革与发展。蒙古族舞蹈作为当下舞蹈文化中一个热门的舞蹈种类,对现代的文化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蒙古族舞蹈的韵律作了详细分析探讨。
  关键词:蒙古族;舞蹈;韵律
  中图分类号:J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7-188-2
  引言
  蒙古族舞蹈作为我国最具地方特色的一种民族文化,做好其传承工作,对我国文化发展来说是有着重大的意义的。发扬蒙古族舞蹈文化有利于更好地传承这一舞蹈艺术。蒙古族舞蹈从其诞生至今已经经历了一千多年的传承历史,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众多的民族特色,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瑰宝。准确发掘了解蒙古族舞蹈的韵律,对这一舞蹈文化的传承工作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蒙古族舞蹈韵律的简介
  蒙古族舞蹈的发展已经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匈奴时期。古时候的游牧民族长期盘踞内蒙古地区,在内蒙古地区生活居住,在长期的社会演进中,逐渐创造出了具有蒙古族特性的蒙古族舞蹈。游牧民族以放牧业,打猎为主要生活内容,因而蒙古族舞蹈也就继承了蒙古族人这一豪放的天性。蒙古族舞蹈的特点是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迈,步伐轻捷洒脱,表现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刚劲有力之美。保留节目有“鹰舞”“牧民的喜悦”“祝福”“鼓舞”等特色节目形式。
  蒙古族舞蹈最为鲜明的特点就是其具有明显的舞蹈韵律,在蒙古族舞蹈表演的过程中强调表演者肢体上的平衡性,通过肩部的摆动、脚步的移动、手臂的配合、头部的摇晃等动作形式来配合舞蹈的基本节奏,观赏者可以看到舞蹈表演者与舞蹈音乐完美结合的画面。根据舞蹈的韵律,表演者可以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较快地掌握舞蹈的节奏、动作形态以及各个舞蹈节拍。蒙古族舞蹈的韵律种类是相当丰富的,较好地掌握蒙古族舞蹈的韵律节拍,准确地掌握舞蹈的各个节奏点,才能够对蒙古族舞蹈有一个深入的学习。
  二、蒙古族舞蹈韵律的分类
  蒙古族舞蹈在长期的社会发展史中经历了不断的丰富与变革,到今天为止,其已经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舞蹈韵律的种类也是相当丰富的,样式多种多样。蒙古族舞蹈的韵律根据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具体的种类有绕圆韵、横摆韵、起伏韵、扭倾韵、点梗韵、拧转韵、反射韵等。按照韵律的根本分类方法,蒙古族舞蹈中的韵律可以分为四大类。以下主要对蒙古族舞蹈的几种主要韵律作了详细的介绍与分析。
  (一)点韵
  点韵,就是运用头部的点和晃带动上身及整个肢体来完成舞蹈动作。头部点和晃的幅度把握尤为重要,头部的点和晃幅度过大会给人一种肢体动作特别夸张的感觉,失去了点的风格,如头部的点和晃幅度过小又会给人一种肢体动作的不到位的感觉,那就失去了它的韵味。所以说,点韵的头部点和晃的幅度把握非常重要。在蒙古舞蹈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经常会通过头部的摇摆动作表达一种情感倾向,而且头部摇晃动作的频率以及范围会有不同的分类。这一类的头部动作统称为舞蹈表演中的“点韵”,是一种极容易被观众所意会的舞蹈动作。
  (二)圆韵
  圆韵,就是舞蹈表演者按照圆圈的形状来进行脚步移动,主要使用脚步与下半身的配合来完成这种动作。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经常要通过脚步的移动来传达一种情感意图,而且也需要位置移动来完成舞蹈表演的动作。然而脚步的移动还不能随意进行,需要按照一种特定的形式进行移动。按照圆圈的形式来进行位置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舞蹈动作的完整性,使观赏者体会到蒙古族舞蹈的豪放性。按照圆圈的模式进行脚步移动,是当下蒙古族舞蹈中最普遍的一种舞蹈步法。
  (三)摆韵
  摆韵,就是舞蹈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中通过上半身有节奏地摆动与摇晃实现的一种舞蹈动作。上半身的摇摆与晃动是蒙古族舞蹈表演中常见的一种表演动作,蒙古族人民豪迈大气的性格也是通过这种舞蹈动作加以体现出来的。在表演摆韵时,根据舞蹈音乐的节奏,舞蹈表演者会挥动自己的双手,并结合音乐节拍进行上半身的摇摆动作,而且在进行摇摆的过程中,还大都是幅度较大的摇摆动作。通过这种大幅度的身体摇摆,蒙古族人粗狂、豪野的性格特性加以释放出来,而且通过身体的摇摆与晃动,还可以向同伴传递个人的情感意思,通过肢体语言来实现彼此间的交流。
  (四)扭韵
  扭韵,顾名思义也就是根据舞蹈节奏进行扭动的一种韵律节奏。主要指舞蹈表演者通过身体的大幅度扭晃实现的一种舞蹈动作。扭晃是舞蹈动作中最常见的一种动作形态,通过肢体的扭晃摇摆才能了解舞蹈表演的内涵与情感表达。在蒙古族舞蹈的表演过程中,扭晃同样是一种最为普遍常见的表演动作。通过肢体的大幅度扭晃,表演者内心的喜悦之情得以释放出来,而且扭晃也增加了舞蹈表演的精彩性。按照舞蹈音乐的节奏来实现身体的有节奏的扭晃,是蒙古族舞蹈中最主要的舞蹈表演形式。这种韵律是每个蒙古族舞蹈中都最常见的一种舞蹈韵律。
  三、掌握舞蹈韵律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对蒙古族舞蹈的学习
  准确地把握蒙古族舞蹈的韵律,才能更好地对蒙古族舞蹈有一个更深地学习了解。蒙古族舞蹈表演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抓住舞蹈的韵律,跟住音乐的节拍,才能保证舞蹈表演的美观性。因此,想要对蒙古族舞蹈有一个较好的掌握学习,首先要准确地把握蒙古族舞蹈的韵律。
  (二)能够发现蒙古族舞蹈的内在美感
  准确地掌握蒙古族舞蹈的韵律节奏,还有利于把握蒙古族舞蹈的内在美感。舞蹈文化在其长期的演进史中,吸收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只有把握住舞蹈的韵律,才能更好地欣赏舞蹈表演,才能更容易发掘到舞蹈文化的内在美感,对蒙古族舞蹈有一个高水平的欣赏。   四、如何促进蒙古族舞蹈的发展
  (一)加大蒙古族舞蹈宣传力度
  蒙古族舞蹈是蒙古地区最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之一。对于舞蹈文化,我们必须要加以传承发扬。为此,我们一定要采取措施以促进蒙古舞蹈文化的更好发展。对于舞蹈文化,首先要加强宣传力度。蒙古族舞蹈的起源地是蒙古地区,因而其发展的地域范围也大体上分布于北方地区。对此,我们需要在各类新闻媒体、报刊杂志上加大对蒙古族舞蹈文化的宣传力度。通过媒体的快捷传播渠道,使得蒙古舞蹈文化在当今社会中能够受到更多人民大众的注意。使人民深入了解蒙古族舞蹈的文化内涵、表演形式等具体文化特点,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民大众来学习蒙古族舞蹈。
  (二)继承传统的蒙古族舞蹈文化
  促进蒙古族舞蹈文化的发展,还需要加强对蒙古舞蹈的继承力度。蒙古舞蹈文化经过漫长的发展历史,一直被北方人民推崇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加以传承。在蒙古地区,我们可以发现,会舞蹈表演的民众越来越少,而且愿意学习蒙古族舞蹈的青少年人数近年来也有下降趋势。而且传统的舞蹈表演中的众多精彩绝技,如今也已经面临着一个濒临灭绝的趋势,这种现状对我国的舞蹈文化发展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损失。因此,我们一定要鼓励更多的人民去学习蒙古族舞蹈,避免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无人传承而走向灭亡。
  (三)将蒙古族舞蹈推向全国
  对于蒙古族舞蹈的发展现状,另一个有效的改革措施是将舞蹈文化推向全国。传统的蒙古族舞蹈仅仅在北方地区流行,其爱好者、追随者也大都是北方地区的人民。而这种发展规模是远远不能满足蒙古舞蹈文化的传承工作的。想要促进蒙古舞蹈文化的更好发展、必须将该舞蹈文化推向全国,让全国的人民都能领略到蒙古族舞蹈的特色,并对其文化内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蒙古族舞蹈才能有更多的追求爱好者、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民群众来学习舞蹈表演。
  五、总结
  蒙古族舞蹈作为一种内涵丰富、发展历史久远的舞蹈种类,是有着丰富的韵律内涵的。通过以上对蒙古舞蹈的韵律的深入发掘,我们可以发现,蒙古舞蹈所具有的文化底蕴、音乐内涵是相当多的。准确地发掘这一舞蹈形式中包含的韵律,并掌握蒙古舞蹈的表演节奏,对蒙古舞蹈的传承发展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更好地传承蒙古舞蹈这一舞蹈文化,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国艺术文化的传承工作。
  参考文献:
  [1]乔秀艳.论蒙古族舞蹈的韵律[J].音乐大观,2014,(01).
  [2]乌力吉.浅析蒙古族舞蹈的审美特性[J].北方作家,2011,(05).
  [3]沈健.浅析蒙古族舞蹈艺术的风格特点[J].华章,2013,(30).[4]施骏.浅析蒙古族舞蹈筷子舞的艺术特征[J].黄河之声,2013,(12).
  [5]张喜霞.多维度视角下的蒙古族舞蹈艺术特点概述[J].大众文艺,2013,(13).
  [6]王海峰.谈蒙古族男性舞蹈的气质[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3,(02).
  [7]李会子.谈民族舞蹈艺术形式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以蒙古族舞蹈为例[J].音乐生活,2013,(10).
  [8]王昕.浅析斯琴塔日哈蒙古族舞蹈教材的构建特征[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04).
  作者简介:
  刘君,西安歌舞剧院。
其他文献
摘要:朝鲜族舞蹈《扇骨》在第七届“桃李杯”比赛中喜获双金,本文将从舞蹈的体裁、创作特点、舞蹈动作的结构等方面,对舞蹈《扇骨》的创作和表演进行探究分析。  关键词:扇骨;舞蹈的体裁;创作特点;舞蹈动作的结构  中图分类号:J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7-187-1  在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桃李杯”民族民间舞比赛中,由吴晓敏创作、罗莹表演的朝鲜族舞蹈《扇骨》给观众留下
摘要:《沉沉的厝里情》是由厦门艺术学校百余名演员在北京首次亮相表演,作品共有5部分,分别是“海的子民”“青梅往事”“良辰锦时”“海岸人家”“故乡明月”。本文以《沉沉的厝里情》为研究重点,从舞曲的结构、人物形象对其进行“戏剧性”分析,从舞台表演中的舞台动作、视觉效果对其进行“舞蹈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当前“舞蹈性”和“戏剧性”的关系进行论述。  关键词:《沉沉的厝里情》;舞蹈性;戏剧性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