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言而喻,情境教学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主要依靠教师的讲解、灌输和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过程,而是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情境、融入情境之中,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发现、探究、体验、感悟等,从而实现三维目标有效整合的过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应该说绝大部分的教师都能认识到良好的情境教学在思品课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但是,有些教师的情境教学因为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改进,从而提高情境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尤其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情境创设忌多宜精,要与教学目标相契合
情境的载体是案例,呈现的方式可以是文字、图片、音频或视频以及小品表演等。不可否认多种多样的呈现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但是有些教师单纯地认为情境创设得越多课堂就会变得越生动、活跃,所以在短短的一节课中,文字、图片、视频等轮番上阵,即使只是为了说明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结果导致一方面教师为了把既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完,呈现情境时不得不像快进的电影镜头,不能给学生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中的感觉是走马观花、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不知所云。事实证明,过多的教学情境只能起到喧宾夺主的反作用。
那么,情境的创设在数量上和形式上应如何把握这个“度”呢?教学目标就是把衡量的尺子。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设定鲜明而集中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每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其实,教学情境就是依据教学内容,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所以有效的情境创设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能否和教学目标相契合,凸现学习的重点。如果能,即使只选择一个案例甚至只创设一个情境也是足够的了。当然这个案例或情境一定要经典,要经得起深挖细掘,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我们不妨在教学中化繁就简,尝试选用一个经典的案例创设情境,以其作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或者是一“境”多用。
二、情境创设忌虚宜实,要与学生生活相结合
怀着期待的心情听过一节省级示范课,本节课讲的是“情绪”,执教者运用热播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人物创设一系列的教学情境。很显然,执教者是想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学生的情绪始终没有被调动起来。没有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原因是很多的,但这里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这位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虚拟的教学情境。其实这种现象很普遍。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创设“假如你是谁”这样的虚拟问题情境,情境创设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学生缺乏角色体验,面对所承担的虚拟角色无法解决问题。
新课标明确指出,思品课要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必须和学生真实的、鲜活的生活相结合。课堂实践证明,也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内化为学生内在的情感和信念。例如在探究“艰苦奋斗精神”一课时,笔者先把学生在食堂浪费饭菜的现象拍摄下来,然后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最后让学生算一算照这样浪费下去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因学生对此有着切身的体验,他们的情绪由一开始看到剩饭剩菜的好奇,再到知道剩饭剩菜都是他们自己倒掉的惊奇,然后到让他们算账时的惊叹,最后水到渠成,学生纷纷表示以后不会再浪费饭菜了。很显然这个情境的创设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三、情境创设忌粗宜细,要和学生能力相符合
经常听一些老师很气愤地议论,问题这么简单,学生都不愿意说,都说不出来,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或示范课上经常出现学生沉默的冷场情况。根据情境设计相关问题是情境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很多教师在情境展示上很用心、很下工夫,但在问题设计上却不细心,不去深思熟虑,致使设计的问题太粗糙。要么是问题设计太大、太空,学生很难找到思维的着力点和探究的方向;要么就是问题设计过于简单,学生没有探索的空间。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学生无话可说,无感可发,所以也就出现了冷场的尴尬现象。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也就是说,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必须建立在对学生已有经验和能力的充分挖掘和利用的基础上。因此问题情境的设计必须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最好是让学生处在一种欲答不能、欲罢不忍的心理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的意愿。当然,这种巧妙的情境创设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反复用心推敲,细心研究的。
(责任编辑袁妮)
一、情境创设忌多宜精,要与教学目标相契合
情境的载体是案例,呈现的方式可以是文字、图片、音频或视频以及小品表演等。不可否认多种多样的呈现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但是有些教师单纯地认为情境创设得越多课堂就会变得越生动、活跃,所以在短短的一节课中,文字、图片、视频等轮番上阵,即使只是为了说明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结果导致一方面教师为了把既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完,呈现情境时不得不像快进的电影镜头,不能给学生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中的感觉是走马观花、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不知所云。事实证明,过多的教学情境只能起到喧宾夺主的反作用。
那么,情境的创设在数量上和形式上应如何把握这个“度”呢?教学目标就是把衡量的尺子。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设定鲜明而集中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每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其实,教学情境就是依据教学内容,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所以有效的情境创设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能否和教学目标相契合,凸现学习的重点。如果能,即使只选择一个案例甚至只创设一个情境也是足够的了。当然这个案例或情境一定要经典,要经得起深挖细掘,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我们不妨在教学中化繁就简,尝试选用一个经典的案例创设情境,以其作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或者是一“境”多用。
二、情境创设忌虚宜实,要与学生生活相结合
怀着期待的心情听过一节省级示范课,本节课讲的是“情绪”,执教者运用热播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人物创设一系列的教学情境。很显然,执教者是想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学生的情绪始终没有被调动起来。没有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原因是很多的,但这里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这位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虚拟的教学情境。其实这种现象很普遍。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创设“假如你是谁”这样的虚拟问题情境,情境创设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学生缺乏角色体验,面对所承担的虚拟角色无法解决问题。
新课标明确指出,思品课要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必须和学生真实的、鲜活的生活相结合。课堂实践证明,也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内化为学生内在的情感和信念。例如在探究“艰苦奋斗精神”一课时,笔者先把学生在食堂浪费饭菜的现象拍摄下来,然后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最后让学生算一算照这样浪费下去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因学生对此有着切身的体验,他们的情绪由一开始看到剩饭剩菜的好奇,再到知道剩饭剩菜都是他们自己倒掉的惊奇,然后到让他们算账时的惊叹,最后水到渠成,学生纷纷表示以后不会再浪费饭菜了。很显然这个情境的创设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三、情境创设忌粗宜细,要和学生能力相符合
经常听一些老师很气愤地议论,问题这么简单,学生都不愿意说,都说不出来,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或示范课上经常出现学生沉默的冷场情况。根据情境设计相关问题是情境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很多教师在情境展示上很用心、很下工夫,但在问题设计上却不细心,不去深思熟虑,致使设计的问题太粗糙。要么是问题设计太大、太空,学生很难找到思维的着力点和探究的方向;要么就是问题设计过于简单,学生没有探索的空间。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学生无话可说,无感可发,所以也就出现了冷场的尴尬现象。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也就是说,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必须建立在对学生已有经验和能力的充分挖掘和利用的基础上。因此问题情境的设计必须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最好是让学生处在一种欲答不能、欲罢不忍的心理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的意愿。当然,这种巧妙的情境创设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反复用心推敲,细心研究的。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