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选拔优秀的党外干部是发展好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关键,对提高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及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具有重大意义。在50多年的实践中,我国多党合作及政治协商制度在实施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对党内干部与党外干部及党外干部之间的合作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需要对培养选拔党外干部方面的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本文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培养选拔党外干部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索,着重寻求符合中国实际、适合中国国情的方法来培养选拔党外干部。
关键词:多党合作制度 党外干部 选拔培训
在当今社会多党合作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世界范围内不同的国家,其政党制度不尽相同。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经过九十年的发展,经过六十年的不断探索,其发展具有其自身鲜明的特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多党合作制度,在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上更是严格要求、严格把关,不断发展和完善培养和选拔党外干部的相关制度。
一、我国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现状
(一)我国在发展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的进程中取得的成绩
一方面,上级领导对党外工作更加重视,统战工作地位明显提升。被安排在实职岗位上的党外人士有所增加,县以上政府、政府工作部门及司法机关配备的党外干部也逐年增加。如今,湖南省省委对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已形成“共同制定规划,共同讨论研究,共同培养教育,共同考察人选,共同督促检查”为主题的的良好工作协调机制,如:组织部及统战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工作目标责任制度、领导干部分工负责培养党外干部制度以及党外干部配备定期通报制度等。
另一方面,增加了各种有利党外干部发展渠道。一是通过抓“两头”,就是抓基层县乡及高等院校等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单位来提高对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的源头建设;二是提高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的规模,通过改革教育方式和课程设置,围绕提高党外教学专题,逐步构建了以政治引导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育培训体系;三是在培养选拔党外干部时更注重实践锻炼,如:选派党外干部参加挂职锻炼;为党外干部压担子,搭台阶锻炼;增强党外干部轮岗交流力度。
(二)我国培养选拔党外干部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全国范围来看,当前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工作还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这几方面:各地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开展还不平衡,党外干部总体数量偏少;党外干部队伍的结构不尽合理,综合能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外干部的来源不足,高层次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特点和成长规律研究不够,党外干部成长的某些重要环节比较薄弱;市县人大政协领导班子中不驻会党外干部待遇需落实;对党外干部的监督管理有待加强;党外干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需进一步推进。出现这些问题和不足的原因,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地方、一些领导干部对配备党外干部存在误解、分歧和偏见。有的认为党内同志都安排不了,哪有职数安排党外干部;有的担心选配党外干部会削弱党的领导;有的认为配备党外干部纯粹是为了平衡结构、做“政治花瓶”。这种认识的背后,透视出的是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大政治意义认识不足,对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缺乏基本的必要的了解,全社会对配备党外干部工作普遍存在认识不足,对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缺乏基本的必要的了解,全社会对配备党外干部工作普遍存在认识不高、理解不透、学习不够、宣传不力的问题,致使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缺乏必要的思想基础和政治氛围;
二是培养教育有欠缺,帮扶方式缺乏。主要是对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的特点和成长规律把握不够、不准,特别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教育培训体制不完善。教育培训管理体制没有科学明确的界定,没有形成牵头协调机制,对教育培训任务缺乏系统分工,因此重复培训、交叉培训、多头培训、越级调训的现象还时有存在;
2、教育培训目标不清晰。有些地方仅把统一战线定位统战部门的业务培训,极大地局限了统一战线教育培训目标。对统一战线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对象的教育培训标准要求没有区别,目标不太明确具体,标准要求比较笼统;
3、教育培训的渠道、内容和形式单一。干部教育培训主要是以传统授课辅导方式进行政治理论培训,实践锻炼缺乏。党外干部成长的台阶锻炼等重要环节比较薄弱,从副职到副职是当前党外干部成长的主要形式,党外干部普遍缺乏多岗位锻炼,特别是正职岗位锻炼的经历;
4、教育培训约束激励机制乏力。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严格的、可操作的针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检查、督促、考核、奖惩制度,干部教育培训缺乏动力。在培训机构建设上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在建制、经费、设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发展不平衡。部分社院的教室队伍薄弱,专职教师人数较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滞后,与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工作很不相适应。
二、对加强和改进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及充分发挥好党外干部作用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着眼于思想认识的提升,进一步加大对党外干部培训选拔与发挥作用的宣传力度。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建议通过表彰优秀党外干部,推荐先进典型来加强对多党合作制度与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宣传,形成有利于党外干部培养使用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是着眼于多党合作组织基础的巩固,进一步加大选拔任用力度。(1)配备目标要更加具体明确。人大领导班子中应有2名以上党外干部,政协领导班子中党外干部应占多数。各级民主党派、工商联组织主要负责人、无党派主要代表人士,一般应在同级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担任副职。法检两院都要配备党外领导干部。高等院校、人民团体、科研院所、国有企业领导班子中党外干部的配置要有明显增加。进一步加大党外正职的配备力度。乡镇政府领导班子中也应有一定数量的党外正职。(2)选拔视野要更加广阔。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面向全社会举荐党外人才,广纳群贤。既要从各级机关选拔人才,又要注意从学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等单位选拔人才,还要注意从归国留学人员、新的社会阶层中,积极选拔年轻优秀的党外人士担任领导职务。(3)选拔方式要更加创新。要努力探索改革选拔党外干部的新路子,积极稳妥地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为更多年轻优秀的党外领导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为加强高层次党外代表人物的培养,可以采取有限竞争公开选拔的方式,设置一定的条件,定向从高等院校选拔一批学历层次高、学术能力强的党外干部“苗子”进行培养。(4)选拔措施要更加刚性。进一步重申并增加刚性的政策措施。明确领导班子职数已满又缺少党外干部的,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予以充实,在领导班子调整时再过度到规定职数。同时,建立统一的党外干部职务资源管理体系,对党外领导干部职数实行专职专用,党外干部的职务安排,从整个党外干部职务资源管理体系中调剂解决。
三是着眼于提高党外干部的参政能力,进一步加大教育培养力度。(1)切实加强政治引导。要高度关注、认真研究世情国情社情的变化对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思想的影响,针对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缺乏政治历练的实际,通过开展多种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政治理论培训,加强统一战线知识的学习和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修养和理论水平,使他们真正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拥护者、实践者、传承者。(2)切实加强实践锻炼。针对党外干部行政能力比较欠缺的现状,在党外代表人物的交流、轮岗及上派、外派、下派挂职等方面要有硬比例、硬规定,要给他们一定的平台和台阶,要敢于安排重要岗位、分配重要工作,使他们经受锻炼、尽快成长。研究制定党外干部交流任职的政策规定,对在政府任期届满后不能继续连任的,以及在一个部门工作时间比较长的党外干部,特别是较为年轻的党外干部,切实加大交流力度。建议中央探索建立跨省市区的党外高层领导干部交流机制,要加大从省一级选拔党外干部的力度,特别是即将任满两届的党外省级干部要统筹考虑进行交流。(3)切实加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建立适应党外干部成长规律、以政治引导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育培训体系。加强社会主义学院的建设与管理,创新培训理论、培训内容、培训教材、培训形式、培训方法、培训机制,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四是着眼于培养选拔的协调统一,进一步加大体制机制建设力度。(1)深化干部管理体制的改革。按照统分结合、分级分类的原则,改革和调整现有的干部管理体制,形成科学合理、规范有序、运转协调、统一高效的干部管理体制。(2)明确党委统战部的职能。党委统战部,代表党委联系党外人士,对党外干部情况比较熟悉,对多党合作制度、对统战工作规律、对党外干部的成长规律比较了解,在培养选拔党外干部中负有重要责任。要加大推进统战部长由同级党委常委担任的工作力度,进一步明确统战部在党外干部的推荐提名、考察研究、监督管理方面的职责。(3)细化培养选拔工作中各有关单位和部门的职责分工。党委组织、统战、纪检部门及其各业务处室在物色、培养、推荐、考察、安排、监督、管理等各个环节,既要明确封分工,又要搞好合作,形成一个职责明确、运转顺畅、环环相扣的工作流程。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多党合作制度 党外干部 选拔培训
在当今社会多党合作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世界范围内不同的国家,其政党制度不尽相同。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经过九十年的发展,经过六十年的不断探索,其发展具有其自身鲜明的特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多党合作制度,在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上更是严格要求、严格把关,不断发展和完善培养和选拔党外干部的相关制度。
一、我国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现状
(一)我国在发展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的进程中取得的成绩
一方面,上级领导对党外工作更加重视,统战工作地位明显提升。被安排在实职岗位上的党外人士有所增加,县以上政府、政府工作部门及司法机关配备的党外干部也逐年增加。如今,湖南省省委对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已形成“共同制定规划,共同讨论研究,共同培养教育,共同考察人选,共同督促检查”为主题的的良好工作协调机制,如:组织部及统战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工作目标责任制度、领导干部分工负责培养党外干部制度以及党外干部配备定期通报制度等。
另一方面,增加了各种有利党外干部发展渠道。一是通过抓“两头”,就是抓基层县乡及高等院校等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单位来提高对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的源头建设;二是提高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的规模,通过改革教育方式和课程设置,围绕提高党外教学专题,逐步构建了以政治引导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育培训体系;三是在培养选拔党外干部时更注重实践锻炼,如:选派党外干部参加挂职锻炼;为党外干部压担子,搭台阶锻炼;增强党外干部轮岗交流力度。
(二)我国培养选拔党外干部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全国范围来看,当前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工作还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这几方面:各地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开展还不平衡,党外干部总体数量偏少;党外干部队伍的结构不尽合理,综合能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外干部的来源不足,高层次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特点和成长规律研究不够,党外干部成长的某些重要环节比较薄弱;市县人大政协领导班子中不驻会党外干部待遇需落实;对党外干部的监督管理有待加强;党外干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需进一步推进。出现这些问题和不足的原因,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地方、一些领导干部对配备党外干部存在误解、分歧和偏见。有的认为党内同志都安排不了,哪有职数安排党外干部;有的担心选配党外干部会削弱党的领导;有的认为配备党外干部纯粹是为了平衡结构、做“政治花瓶”。这种认识的背后,透视出的是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大政治意义认识不足,对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缺乏基本的必要的了解,全社会对配备党外干部工作普遍存在认识不足,对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缺乏基本的必要的了解,全社会对配备党外干部工作普遍存在认识不高、理解不透、学习不够、宣传不力的问题,致使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缺乏必要的思想基础和政治氛围;
二是培养教育有欠缺,帮扶方式缺乏。主要是对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的特点和成长规律把握不够、不准,特别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教育培训体制不完善。教育培训管理体制没有科学明确的界定,没有形成牵头协调机制,对教育培训任务缺乏系统分工,因此重复培训、交叉培训、多头培训、越级调训的现象还时有存在;
2、教育培训目标不清晰。有些地方仅把统一战线定位统战部门的业务培训,极大地局限了统一战线教育培训目标。对统一战线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对象的教育培训标准要求没有区别,目标不太明确具体,标准要求比较笼统;
3、教育培训的渠道、内容和形式单一。干部教育培训主要是以传统授课辅导方式进行政治理论培训,实践锻炼缺乏。党外干部成长的台阶锻炼等重要环节比较薄弱,从副职到副职是当前党外干部成长的主要形式,党外干部普遍缺乏多岗位锻炼,特别是正职岗位锻炼的经历;
4、教育培训约束激励机制乏力。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严格的、可操作的针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检查、督促、考核、奖惩制度,干部教育培训缺乏动力。在培训机构建设上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在建制、经费、设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发展不平衡。部分社院的教室队伍薄弱,专职教师人数较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滞后,与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工作很不相适应。
二、对加强和改进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及充分发挥好党外干部作用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着眼于思想认识的提升,进一步加大对党外干部培训选拔与发挥作用的宣传力度。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建议通过表彰优秀党外干部,推荐先进典型来加强对多党合作制度与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宣传,形成有利于党外干部培养使用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是着眼于多党合作组织基础的巩固,进一步加大选拔任用力度。(1)配备目标要更加具体明确。人大领导班子中应有2名以上党外干部,政协领导班子中党外干部应占多数。各级民主党派、工商联组织主要负责人、无党派主要代表人士,一般应在同级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担任副职。法检两院都要配备党外领导干部。高等院校、人民团体、科研院所、国有企业领导班子中党外干部的配置要有明显增加。进一步加大党外正职的配备力度。乡镇政府领导班子中也应有一定数量的党外正职。(2)选拔视野要更加广阔。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面向全社会举荐党外人才,广纳群贤。既要从各级机关选拔人才,又要注意从学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等单位选拔人才,还要注意从归国留学人员、新的社会阶层中,积极选拔年轻优秀的党外人士担任领导职务。(3)选拔方式要更加创新。要努力探索改革选拔党外干部的新路子,积极稳妥地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为更多年轻优秀的党外领导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为加强高层次党外代表人物的培养,可以采取有限竞争公开选拔的方式,设置一定的条件,定向从高等院校选拔一批学历层次高、学术能力强的党外干部“苗子”进行培养。(4)选拔措施要更加刚性。进一步重申并增加刚性的政策措施。明确领导班子职数已满又缺少党外干部的,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予以充实,在领导班子调整时再过度到规定职数。同时,建立统一的党外干部职务资源管理体系,对党外领导干部职数实行专职专用,党外干部的职务安排,从整个党外干部职务资源管理体系中调剂解决。
三是着眼于提高党外干部的参政能力,进一步加大教育培养力度。(1)切实加强政治引导。要高度关注、认真研究世情国情社情的变化对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思想的影响,针对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缺乏政治历练的实际,通过开展多种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政治理论培训,加强统一战线知识的学习和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修养和理论水平,使他们真正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拥护者、实践者、传承者。(2)切实加强实践锻炼。针对党外干部行政能力比较欠缺的现状,在党外代表人物的交流、轮岗及上派、外派、下派挂职等方面要有硬比例、硬规定,要给他们一定的平台和台阶,要敢于安排重要岗位、分配重要工作,使他们经受锻炼、尽快成长。研究制定党外干部交流任职的政策规定,对在政府任期届满后不能继续连任的,以及在一个部门工作时间比较长的党外干部,特别是较为年轻的党外干部,切实加大交流力度。建议中央探索建立跨省市区的党外高层领导干部交流机制,要加大从省一级选拔党外干部的力度,特别是即将任满两届的党外省级干部要统筹考虑进行交流。(3)切实加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建立适应党外干部成长规律、以政治引导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育培训体系。加强社会主义学院的建设与管理,创新培训理论、培训内容、培训教材、培训形式、培训方法、培训机制,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四是着眼于培养选拔的协调统一,进一步加大体制机制建设力度。(1)深化干部管理体制的改革。按照统分结合、分级分类的原则,改革和调整现有的干部管理体制,形成科学合理、规范有序、运转协调、统一高效的干部管理体制。(2)明确党委统战部的职能。党委统战部,代表党委联系党外人士,对党外干部情况比较熟悉,对多党合作制度、对统战工作规律、对党外干部的成长规律比较了解,在培养选拔党外干部中负有重要责任。要加大推进统战部长由同级党委常委担任的工作力度,进一步明确统战部在党外干部的推荐提名、考察研究、监督管理方面的职责。(3)细化培养选拔工作中各有关单位和部门的职责分工。党委组织、统战、纪检部门及其各业务处室在物色、培养、推荐、考察、安排、监督、管理等各个环节,既要明确封分工,又要搞好合作,形成一个职责明确、运转顺畅、环环相扣的工作流程。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