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心不在焉、神思不定,那么教师的教学效果肯定是微乎其微的。反之,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情绪高涨、思维活跃,这样的课堂,其教学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怎样引领学生走进语文课堂,进入生动活泼的学习状态呢?
一.情感引领
著名心理学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语文课上,教师或激情澎湃,或轻吟低唱,或凝神冥思,或神采飞扬……这种种情绪直接“传染”给学生,引发学生积极的情绪反应,促成师生情感的契合,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的课之所以那样的吸引人,与孙老师在课堂上感情充沛激情四溢是分不开的。在一次以“走近李白”为主题的唐诗欣赏课上,孙老师先是饱含激情地吟诵了《望庐山瀑布》,全身心投入地吟诵,将学生带入气势磅礴雄浑壮美的庐山胜境之中,学生“不觉转入此中来”。而在接下来吟诵《夜宿山寺》的时候,则又轻声慢语,并辅以音乐的渲染,似冥冥之中传来的天籁之音,特别是在吟诵“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一句时,更是气若游丝,仿佛真的来到天庭,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整节课,学生始终被老师创造的氛围控制着,被老师的情绪感染着,让学生沉醉其中。
二.兴趣引领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十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精心组织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使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在课堂上,从而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也是千差万别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进程的不同,机动灵活地选取能最有效地调动学生兴趣的方法。如对小学低中年级的学生,可以采取小组竞赛,表扬鼓励,或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生动活泼的画面来激发学生兴趣;对高年级学生则可以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或提出令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导入阶段,可以用“新”、“奇”的设疑抓住学生,以“疑”激趣;在研读课文阶段,可以用肯定的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感,以“评”激趣。总之,教师要善于运用兴趣所特有的“魅力”,将学生紧紧吸引在课堂上,使其排除杂念、稳定情绪、如饥似渴、不知疲倦地吮吸文化知识的甘霖。
三.艺术引领
有人说,教育的美就是教育的诗意。那么,语文教学的艺术,就是语文的诗意。它是师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与课文内蕴或具体的生活情境相和谐的审美心理状态及其外显的意蕴和境界,是一种洋溢着情感,弥漫着想象,充满着浪漫精神的和谐境界。
周益民老师在教学《白鹭》一文时,抓住“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句,先让学生听读课文,闭眼想象看到那几幅画面,(白鹭垂钓图、瞭望图、低飞图)然后引导学生饶有兴致地朗读吟诵这些富于情趣的画面,再以“画是无字诗,你们感觉这三幅白鹭图中又流淌着怎样的诗意呢,或者说那都是些什么诗呢?”来激发学生进一步品味感悟。接下来又以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一首《芭蕾舞演员》,引导学生进入诗的境界,并让学生仿照艾青的诗句来写几句赞美白鹭的诗。课文的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尽显无遗,整个教学被浓浓的诗意所朗照。
看来,语文的诗意是教师营造出来的,是学生吟诵出来的,是心灵感悟出来的,也是情感碰撞出来的。不论怎样,语文,因诗意而美丽。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诗意与活力,应成为语文课堂的追求。
四.人格引领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学习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许多学生喜欢某一门课程,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喜欢教这门课的老师。因此,我们必须做一个具有较强人格魅力的教师,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向心力,让学生期待着上我们的语文课。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心无旁骛,专心致志。
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来自教师的亲和力。首先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处,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其次要有亲切而富有魅力的体态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博爱。第三,要具备广博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教学艺术,用自己的才能“征服”学生。第四,要有宽容的心态和积极的自我意识。学生都是发展中的个体,总会有缺点和错误,教师要以博大的胸襟接纳学生的缺点,真诚地与学生心灵沟通。
冯敏,教师,现居江苏东海。
一.情感引领
著名心理学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语文课上,教师或激情澎湃,或轻吟低唱,或凝神冥思,或神采飞扬……这种种情绪直接“传染”给学生,引发学生积极的情绪反应,促成师生情感的契合,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的课之所以那样的吸引人,与孙老师在课堂上感情充沛激情四溢是分不开的。在一次以“走近李白”为主题的唐诗欣赏课上,孙老师先是饱含激情地吟诵了《望庐山瀑布》,全身心投入地吟诵,将学生带入气势磅礴雄浑壮美的庐山胜境之中,学生“不觉转入此中来”。而在接下来吟诵《夜宿山寺》的时候,则又轻声慢语,并辅以音乐的渲染,似冥冥之中传来的天籁之音,特别是在吟诵“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一句时,更是气若游丝,仿佛真的来到天庭,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整节课,学生始终被老师创造的氛围控制着,被老师的情绪感染着,让学生沉醉其中。
二.兴趣引领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十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精心组织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使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在课堂上,从而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也是千差万别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进程的不同,机动灵活地选取能最有效地调动学生兴趣的方法。如对小学低中年级的学生,可以采取小组竞赛,表扬鼓励,或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生动活泼的画面来激发学生兴趣;对高年级学生则可以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或提出令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导入阶段,可以用“新”、“奇”的设疑抓住学生,以“疑”激趣;在研读课文阶段,可以用肯定的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感,以“评”激趣。总之,教师要善于运用兴趣所特有的“魅力”,将学生紧紧吸引在课堂上,使其排除杂念、稳定情绪、如饥似渴、不知疲倦地吮吸文化知识的甘霖。
三.艺术引领
有人说,教育的美就是教育的诗意。那么,语文教学的艺术,就是语文的诗意。它是师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与课文内蕴或具体的生活情境相和谐的审美心理状态及其外显的意蕴和境界,是一种洋溢着情感,弥漫着想象,充满着浪漫精神的和谐境界。
周益民老师在教学《白鹭》一文时,抓住“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句,先让学生听读课文,闭眼想象看到那几幅画面,(白鹭垂钓图、瞭望图、低飞图)然后引导学生饶有兴致地朗读吟诵这些富于情趣的画面,再以“画是无字诗,你们感觉这三幅白鹭图中又流淌着怎样的诗意呢,或者说那都是些什么诗呢?”来激发学生进一步品味感悟。接下来又以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一首《芭蕾舞演员》,引导学生进入诗的境界,并让学生仿照艾青的诗句来写几句赞美白鹭的诗。课文的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尽显无遗,整个教学被浓浓的诗意所朗照。
看来,语文的诗意是教师营造出来的,是学生吟诵出来的,是心灵感悟出来的,也是情感碰撞出来的。不论怎样,语文,因诗意而美丽。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诗意与活力,应成为语文课堂的追求。
四.人格引领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学习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许多学生喜欢某一门课程,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喜欢教这门课的老师。因此,我们必须做一个具有较强人格魅力的教师,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向心力,让学生期待着上我们的语文课。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心无旁骛,专心致志。
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来自教师的亲和力。首先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处,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其次要有亲切而富有魅力的体态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博爱。第三,要具备广博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教学艺术,用自己的才能“征服”学生。第四,要有宽容的心态和积极的自我意识。学生都是发展中的个体,总会有缺点和错误,教师要以博大的胸襟接纳学生的缺点,真诚地与学生心灵沟通。
冯敏,教师,现居江苏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