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对重庆提出“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是新时代重庆发展的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既承“两点”定位之“总”,又筑“两高”目标之“基”,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的战略目标和战术落点。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全面贯彻、成效明显。我们要紧扣“两地”目标、紧跟全市步伐,进一步领会实质、结合实际、落到实处,在“两地”建设伟大实践中砥砺前行、开创新局,立足黔江为一域争光、为全局添彩。
“两地”战略目标紧扣“开放”和“生态”两大主题,赋予了重庆新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
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是立足新定位、担当新使命的壮举。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在西部内陆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是应有之义。黔江区地处武陵山腹地,发展差距很大程度在于开放差距。黔江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开放平台为核心载体、以开放通道为连接保障、以开放口岸为重要支撑、以开放主体为发展主力,在武陵山片区凸显“高地”特质、突出集聚效益、突破发展瓶颈。
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盛举。重庆承载着巩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确保三峡库区生态安全和保护长江母亲河的重大历史使命。生态是黔江区的最大优势,绿色是黔江区的最美底色,筑牢渝东南重要生态屏障、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黔江区的责任所在。黔江区必须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体现“上游水平”,遵循“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导向,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让绿水青山创造更多的金山银山。
协同推进“两地”建设是“行千里、致广大”的重举。“两地”目标定位与“行千里、致广大”价值定位一脉相承,彰显了重庆的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蕴含着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和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重要内涵。黔江区无论在乡村振兴、城市提升这“两大工作面”,还是在发展和民生这“两大基本面”,都要通过“两地”建设,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生态发展,共襄“行千里、致广大”盛举。
加快“两地”建设,要着力在“高点”占据“高位”,引领黔江区在武陵山片区“整体面”中快速崛起。
升级交通枢纽打造“桥头堡”。积极对接全市“8 1”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打好交通建设“三年会战”,打通对外“大通道”,把黔江区建成武陵山区重要航空门户和旅游中转港、全市国际旅游包机的重要落地城市、大武陵山区旅游集散中心,成为联动武陵山片区协调发展的“桥头堡”。
全面对外开放提升“活力值”。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建设,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重点项目布局。加强与重庆自贸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等平台对接,提高两江新区·黔江区产业协作落地率。推动在黔江区设立航空口岸和铁路口岸,构建借道中欧班列(重庆)的西进大通道,打通连接珠三角的南向贸易通道。抓好特色农副产品和纺织品出口贸易,突破性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把正阳工业园区建成出口贸易加工基地。
深化绿色发展打造“先行区”。按照一江拉动、一城主导、一点突破、全域发展思路,加快构建“2个5A 10个4A”全域景区方陣,到2020年旅游业实现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2%以上,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著名休闲旅游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加快创建乡村振兴暨全面小康示范区。
筑牢绿色屏障加固“生态墙”。扩大“绿色中国·杰出绿色生态城市”“中国清新清凉峡谷城”“中国森林氧吧”“中国最具魅力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品牌效应,建设国际一流的绿色生态城市和生态文明先行区。到2020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40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70%,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5%,城市乡村天蓝地绿水清,人民生活赏心舒心悦心。
黔江加快“两地”建设,要在体系化、项目化、成果化上下功夫,推动“两地”目标在“三高三美”的创新落实中践于行、化为果。
“高”在交通枢纽更趋完善。坚持把交通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手棋”,铁路、公路、民航齐头并进,“黔张常”铁路、“渝怀”铁路二线、“黔石”高速公路等项目快速推进,“渝湘”高铁“大动脉”开工在即,武陵山机场航线增至10条,年旅客吞吐量有望突破40万人,内畅外联的立体交通体系日臻完善,武陵山区综合交通枢纽基本成型。境内乡乡通畅、村村通达。
“高”在开放创新全面发力。武陵山旅游发展联盟、武陵山民族文化旅游节成为区域协作品牌,联动渝、鄂、湘、黔18个市州区县全力构建区域发展共同体。黔江·北京智库、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5个孵化器强劲支撑,大数据学院加快建设。建立“1 N”招商工作机制,储备重大项目138个、总投资额1062亿元,引进中信集团、乌镇旅游公司联动破解发展瓶颈。
“高”在经济动能持续增强。材料、纺织、环保、食品四大产业园和“6 1”产业集群提速发展,获批全国产城融合示范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突破在望。启迪科技城“智汇八方、博采众长”,三磊玻纤等企业引领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10个专业交易市场、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9%。
“美”在城市乡村颜值更佳。深入实施“五大环保行动”,全面落实河长制,主干河流阿蓬江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成功创建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森林覆盖率达60.2%。苦战1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群众满意度为97.1%,入围全国文明城区提名,荣膺“中国最具魅力宜居宜业宜游城市”“中国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区”。 “美”在生态发展融合提升。4A级景区增至7个,位居全市第二、渝东南首位,正全力创建2个5A级景区,“武陵田园·黔江人家”等乡村旅游品牌持续打响,旅游经济连续3年“井喷”增长,荣获“中国最美休闲度假胜地”称号。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大力实施“八大工程”,“3 X”农业产业体系持续壮大,建成亩产万元立体农业基地4.5万亩,荣获“中国猕猴桃之乡”“中国脆红李之乡”国字号招牌,连续11年获评“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蚕茧产量连续8年居全市第一位。
“美”在民生福祉持續增进。摘掉国家贫困区县“帽子”,群众认可率达到96.87%,到2020年高质量完成现行标准下的脱贫任务。高考核心指标持续领跑渝东南,引进南开中学、重庆儿童医院等7所主城名校名医院合作办学办医,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全市优质医疗教育资源。率先实现乡镇派出所全覆盖,连续4次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成为全市唯一连续两次获得“长安杯”的区县。
紧紧抓住关键环节,以“四抓四劲”精神状态推动“两地”目标在黔江落实落地。
党的领导贯穿全过程。各级党委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决担负起“两地”建设的政治责任,列出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推动全区上下团结一致、沉心静气,积极参与到“两地”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来,坚决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黔江大地上。
人才集聚壮大主力军。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行动计划,既着眼于“高精尖缺”,又着眼于“经济适用”,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在“两地”建设工作中发挥才智、建功立业,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为“两地”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环境打造增强吸引力。大刀阔斧深化“放管服”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系列改革,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负担重成本高、政策多落实差等问题,全力打造“亲商、爱商、安商、富商”的营商品牌,构建国际化法治化开放环境,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让黔江区“近者悦、远者来”。
严考实督倒逼抓落实。舞好考核“指挥棒”,健全符合“两地”建设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发挥督查“助推器”作用,持续推进区“四大家”主要负责同志每月定期联合督查机制,督促广大干部以实干之风、行务实之举、收落实之效。
(作者系中共黔江区委书记)
坚持政治高站位,在置身宏观大局中把准要义、领会精髓、悟透内涵
“两地”战略目标紧扣“开放”和“生态”两大主题,赋予了重庆新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
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是立足新定位、担当新使命的壮举。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在西部内陆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是应有之义。黔江区地处武陵山腹地,发展差距很大程度在于开放差距。黔江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开放平台为核心载体、以开放通道为连接保障、以开放口岸为重要支撑、以开放主体为发展主力,在武陵山片区凸显“高地”特质、突出集聚效益、突破发展瓶颈。
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盛举。重庆承载着巩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确保三峡库区生态安全和保护长江母亲河的重大历史使命。生态是黔江区的最大优势,绿色是黔江区的最美底色,筑牢渝东南重要生态屏障、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黔江区的责任所在。黔江区必须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体现“上游水平”,遵循“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导向,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让绿水青山创造更多的金山银山。
协同推进“两地”建设是“行千里、致广大”的重举。“两地”目标定位与“行千里、致广大”价值定位一脉相承,彰显了重庆的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蕴含着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和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重要内涵。黔江区无论在乡村振兴、城市提升这“两大工作面”,还是在发展和民生这“两大基本面”,都要通过“两地”建设,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生态发展,共襄“行千里、致广大”盛举。
坚持目标高起点,在着眼发展全局中举旗定向、锁定坐标、笃实前行
加快“两地”建设,要着力在“高点”占据“高位”,引领黔江区在武陵山片区“整体面”中快速崛起。
升级交通枢纽打造“桥头堡”。积极对接全市“8 1”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打好交通建设“三年会战”,打通对外“大通道”,把黔江区建成武陵山区重要航空门户和旅游中转港、全市国际旅游包机的重要落地城市、大武陵山区旅游集散中心,成为联动武陵山片区协调发展的“桥头堡”。
全面对外开放提升“活力值”。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建设,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重点项目布局。加强与重庆自贸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等平台对接,提高两江新区·黔江区产业协作落地率。推动在黔江区设立航空口岸和铁路口岸,构建借道中欧班列(重庆)的西进大通道,打通连接珠三角的南向贸易通道。抓好特色农副产品和纺织品出口贸易,突破性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把正阳工业园区建成出口贸易加工基地。
深化绿色发展打造“先行区”。按照一江拉动、一城主导、一点突破、全域发展思路,加快构建“2个5A 10个4A”全域景区方陣,到2020年旅游业实现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2%以上,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著名休闲旅游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加快创建乡村振兴暨全面小康示范区。
筑牢绿色屏障加固“生态墙”。扩大“绿色中国·杰出绿色生态城市”“中国清新清凉峡谷城”“中国森林氧吧”“中国最具魅力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品牌效应,建设国际一流的绿色生态城市和生态文明先行区。到2020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40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70%,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5%,城市乡村天蓝地绿水清,人民生活赏心舒心悦心。
坚持发展高质量,在开创时代新局中抓纲举目、精准施策、聚力突破
黔江加快“两地”建设,要在体系化、项目化、成果化上下功夫,推动“两地”目标在“三高三美”的创新落实中践于行、化为果。
“高”在交通枢纽更趋完善。坚持把交通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手棋”,铁路、公路、民航齐头并进,“黔张常”铁路、“渝怀”铁路二线、“黔石”高速公路等项目快速推进,“渝湘”高铁“大动脉”开工在即,武陵山机场航线增至10条,年旅客吞吐量有望突破40万人,内畅外联的立体交通体系日臻完善,武陵山区综合交通枢纽基本成型。境内乡乡通畅、村村通达。
“高”在开放创新全面发力。武陵山旅游发展联盟、武陵山民族文化旅游节成为区域协作品牌,联动渝、鄂、湘、黔18个市州区县全力构建区域发展共同体。黔江·北京智库、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5个孵化器强劲支撑,大数据学院加快建设。建立“1 N”招商工作机制,储备重大项目138个、总投资额1062亿元,引进中信集团、乌镇旅游公司联动破解发展瓶颈。
“高”在经济动能持续增强。材料、纺织、环保、食品四大产业园和“6 1”产业集群提速发展,获批全国产城融合示范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突破在望。启迪科技城“智汇八方、博采众长”,三磊玻纤等企业引领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10个专业交易市场、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9%。
“美”在城市乡村颜值更佳。深入实施“五大环保行动”,全面落实河长制,主干河流阿蓬江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成功创建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森林覆盖率达60.2%。苦战1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群众满意度为97.1%,入围全国文明城区提名,荣膺“中国最具魅力宜居宜业宜游城市”“中国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区”。 “美”在生态发展融合提升。4A级景区增至7个,位居全市第二、渝东南首位,正全力创建2个5A级景区,“武陵田园·黔江人家”等乡村旅游品牌持续打响,旅游经济连续3年“井喷”增长,荣获“中国最美休闲度假胜地”称号。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大力实施“八大工程”,“3 X”农业产业体系持续壮大,建成亩产万元立体农业基地4.5万亩,荣获“中国猕猴桃之乡”“中国脆红李之乡”国字号招牌,连续11年获评“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蚕茧产量连续8年居全市第一位。
“美”在民生福祉持續增进。摘掉国家贫困区县“帽子”,群众认可率达到96.87%,到2020年高质量完成现行标准下的脱贫任务。高考核心指标持续领跑渝东南,引进南开中学、重庆儿童医院等7所主城名校名医院合作办学办医,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全市优质医疗教育资源。率先实现乡镇派出所全覆盖,连续4次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成为全市唯一连续两次获得“长安杯”的区县。
坚持保障高水平,在优化工作布局中务实担当、强化支撑、善作善成
紧紧抓住关键环节,以“四抓四劲”精神状态推动“两地”目标在黔江落实落地。
党的领导贯穿全过程。各级党委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决担负起“两地”建设的政治责任,列出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推动全区上下团结一致、沉心静气,积极参与到“两地”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来,坚决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黔江大地上。
人才集聚壮大主力军。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行动计划,既着眼于“高精尖缺”,又着眼于“经济适用”,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在“两地”建设工作中发挥才智、建功立业,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为“两地”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环境打造增强吸引力。大刀阔斧深化“放管服”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系列改革,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负担重成本高、政策多落实差等问题,全力打造“亲商、爱商、安商、富商”的营商品牌,构建国际化法治化开放环境,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让黔江区“近者悦、远者来”。
严考实督倒逼抓落实。舞好考核“指挥棒”,健全符合“两地”建设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发挥督查“助推器”作用,持续推进区“四大家”主要负责同志每月定期联合督查机制,督促广大干部以实干之风、行务实之举、收落实之效。
(作者系中共黔江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