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和谐人格的构建是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培育大学生的和谐人格,有助于大学生自我完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健康和谐的人格状态在当代大学生中还是普遍存在的,但是不能忽视的是,依旧存在一部分不和谐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人格;研究;措施
“人格”,即古人所说的“为人”之道,是指一个人所有特质的总和。大学生作为人格发展较为完善的群体,其人格构建的现状和普遍表现受到了越来越多社会大众的关注。现如今,大多数人眼中的大学生在和谐人格构建的过程中并非是一帆风顺的,相反暴露出来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究竟是哪些方面的因素阻碍着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形成?我们拟从学习观、道德观念、责任意识和人际关系等角度分析归纳,深入挖掘其实质,提出完善解决的办法。
责任感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的心理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关怀和义务,具有责任感即坚持了道德上正确的主张或真理,坚持了实践正义的原则,愿意为他人做出牺牲和贡献。儒家崇尚的“责任观”包括四个方面,其一是对自己负责。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自我的责任感明显加强,更多大学生懂得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其二,崇尚孝悌,强调家庭责任。孝悌是孔子所谓“仁”的根本所在。由于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很多都知晓父母养育之不易,想要报答父母,这对以后承担起家庭责任也有着充分的准备。其三,提倡忠恕之道,强调对他人的责任。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是尽己为人,指的是爱人就要对人竭心尽力,诚实负责。恕是忍耐和互让,即“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是调查中仍存在不乐观的情况,部分大学生仍存在对他人的责任感忽略,对集体的责任感忽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的忽略。由于多为独生子女,很多大学生在与他人相处过程中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他人的事情不看重,不能将他人交代或拜托的事做好。在班级与同学的相处中也会出现没有集体荣誉感,将个人的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的问题。其四,强调对社会、国家的责任。孔子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大部分被调查者能够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具有较强的社会意识及政治敏感度,同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不关心国家,不关心时事,生活在自我的狭小空间内。
虽然如今我们处于一个和平的年代,但不能因此就丢了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雄心壮志。相反,责任心在我们这一代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无论是对自己,对家庭还是对社会,我们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对于如何解决一小部分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缺乏责任感问题,我觉得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通过家庭教育。我们的父母不能因为溺爱而忽略大学生作为一个新生社会群体的独立性,责任心。我们要学着承担责任,了解什么是责任感,如何做到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甚至对社会负责。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增强自身的公民意识,知道作为一个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需要为他人及国家尽到自己的什么义务。另一方面则是学校的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可以开展关于感恩的一系列活动,另外,学校也可以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融入社会,看到社会上人们的各种不易,从而知道该对自己的未来,国家的未来负责。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承担,我们肩上的担子其实很重。
作为儒家伦理的核心概念,“仁爱”也是当代学者公认的儒学精华所在。在儒家思想中,“仁爱”体现了其深刻的民本主义思想,在今天的中国仍然有其合理内核。胡锦涛提出的“八荣八耻”也将传统道德美德更为具体化。可见,道德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亦为我们炎黄子孙所必须的。当代大学生的道德问题却不容乐观。在对是否能在别人遇到需要帮助的情况时提供积极帮助这一问题的调查中,只有69.51%的同学是乐意提供帮助的,而竟18.85%的同学选择漠不关心。这与我们的期望值相差甚远。另外在对诚信问题的调查方面,情况也是比较糟糕的。45.36%的同学在被问到考试时有人向你寻求帮助时你的态度这一问题时选择视情况而定;只33.43%的同学选择坚决不理睬;有27.39%的同学选择给予帮助。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不够,不能做到自律自立,缺乏正确的道德信仰。另外我们在访谈中发现,部分大学生心理耐受力不强,意志力薄弱,缺乏良好的心态。
道德问题并不是能够一蹴而就解决的。它是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的。针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道德问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首先从学校出发。大学的课堂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的课堂,同时也是对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构建的课堂。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一积极资源,利用这样的课程向当代大学生展示传统美德及正确的人生态度。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课堂之中,让大学生了解并懂得正确价值观的构建。当然不能仅关注大学课堂,应该从幼儿园开始,从我们踏入“校门”的那一刻开始,老师及学校就应该从方方面面引导学生如何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有素养的人。其次从自身做起。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更多地需要我们自己意识到其重要性,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提升自身道德水平,如日常生活中的公交让座,路上帮扶摔跤之人,将道德观念渗透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除此之外,我们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自身的各个方面,同时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做一个全面发展的新世纪大学生。
大学生的学习观就是大学生在总结以往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有关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目的等方面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它主要反映的是大学生对与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这些问题,大学生的学习观对大学生学习有重要影响,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力。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总体上看属于现实的学习观,分数主义、文凭主义、学历主义的观念几乎流行于每一所大学,大多数大学生并不能将学习摆在大学生活的第一位,很多同学进入大学只想混个大学文凭,有的是为了以后找到好工作,更有甚者是并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为什么上大学,上了大学之后就一个证接一个证地考,也不知道考这些证的目的是什么。这种学习观虽然功利,虽然缺乏境界,但却是一种合理、合法、并且是普遍存在的价值观。事实上,不仅是学生自己,包括学生的家长,甚至是老师,都认为大学的学习就是为了以后能谋取理想的职业。当代大学中“逃课挂科”成了热门现象,很多大学生存在“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状况,而逃课的学生大多用这些时间在宿舍上网、打游戏和睡觉。还有不得不提的一点即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很大一部分同学作业都懒得思考。网上搜索答案复制粘贴,借同学的抄写,直接打印出来,脑子根本就用不着思考。至于学习上遇到什么问题,第一时间就是百度。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学习效率和思维能力的提升。这些现状都是很令人担忧的。 俗话说“在其位,谋其职”,现如今我们的社会角色是学生,就应该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即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而不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在当今知识经济暴涨的时代,我们应该意识到学习己经成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手段,要在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立足,必须要有足够的知识基础,并借此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针对大学生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第一,从刚入学开始,学校就开始引导大学生制定一份适合自己的人生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等。并在接下来的大学生涯中,督促其一步步朝着自己的目标靠近。第二,在课堂问题上,一方面,大学生需要明白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为了踏出校门后的就业,应该努力地学习,争取拿好成绩。另一方面,老师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增强互动性,能点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第三,在学习方式上,教师引导学生转变现有的学习方式,另外学生应多通过自己思考解决问题,从中获得学习成就感,不断刺激鼓励自己独立思考。
“和谐”是21世纪的主题,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是我们注重的方面之一。人际交往也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能以客观、积极的态度正视现实、认识自我、评价他人,具有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具有重要的的意义。无论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出发,还是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虑,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都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一些高校校园内人际冲突事件的浮出水面,大学生在社会交往中的失态行为的显现,越来越多的研究对准了大学人际关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大学生能够处理好与父母朋友的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氛围。虽然大部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不存在太大问题,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满意度较低,部分大学生存在恐惧社交的情况,有的觉得自己较孤独,没有朋友,也有少数大学生存在功利主义的社交状况,更有甚者会发生结伙打架斗殴等不和谐的现象。
针对大学生在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办法:首先,让当代大学生学会遵循正确的交往原则:一要做到平等尊重,无论交往对象相貌、家境怎样,都应一律平等相待,并抱以尊重的态度。二要做到真诚待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在与人交往时应以诚相待,虽然现如今很多现象让大家在交友时都会多一个心眼。但是大学生应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相信在这个世界上不好的现象只是极少数,大多数人在与人交往时都是真诚的。三要做到理解宽容。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能自私自利,只为自己着想。同时要学会宽容,宽容是世界上最大的美德。四要做到互补共进。无论是和什么样的人交往,最好的交往效果就是能够做到互补共进,互相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其次,在与人交往时要注重人际交往技巧,掌握与人交往的艺术。首先,在与人交往时应找双方感兴趣的话题,找所谓的共同语言,以此来增进彼此的感情和交流。其次,在交往时应做到讲礼貌,给别人留一个好印象,为自己塑造良好个人形象。再次,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变得多样化,同时社会压力的加大使得有幽默感成为了许多人在择友时的一项重要要求。因此,幽默在人际交往中也显得愈发的重要。
所谓和谐人格,指的是构成人格的知、情、意、行等组成要素在个体人格系统中比例恰当、各得其所和协同作用,从而使个体在思想和行动上形成稳定的、持久的、和谐的倾向性特征。和谐人格的特征可以概括为:第一,整体性。指的是和谐人格的完整性,即构成人格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组织要素是一个有机整体。第二,协调性。指的是和谐人格的内部的各个要素之间协调一致、相互平衡。第三,社会性。和谐人格是在个体社会化进程中形成的。我们做此次调查的目的,一方面是希望通过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人格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方法解决。另一方面我们希望通过调查查找出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现状与我们所说的和谐人格之间的差距。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距离和谐人格依旧有差距。希望在社会大家庭的帮助下,在大学生自身的努力下,能够克服不良缺陷,尽早拥有理想人格,成为新世纪优秀的大学生和合格的公民。
参考文献:
[1]刘辉.儒家理想人格略论.社会科学战线,2005.
[2]窦建鹤.先秦儒家理想人格探析.吉林大学,2008.
[3]刘天祥.传统儒家思想中有关责任伦理研究的评述.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4]陈彩利.先秦儒家孝文化与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
[5]张向任.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关键词】大学生;人格;研究;措施
“人格”,即古人所说的“为人”之道,是指一个人所有特质的总和。大学生作为人格发展较为完善的群体,其人格构建的现状和普遍表现受到了越来越多社会大众的关注。现如今,大多数人眼中的大学生在和谐人格构建的过程中并非是一帆风顺的,相反暴露出来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究竟是哪些方面的因素阻碍着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形成?我们拟从学习观、道德观念、责任意识和人际关系等角度分析归纳,深入挖掘其实质,提出完善解决的办法。
责任感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的心理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关怀和义务,具有责任感即坚持了道德上正确的主张或真理,坚持了实践正义的原则,愿意为他人做出牺牲和贡献。儒家崇尚的“责任观”包括四个方面,其一是对自己负责。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自我的责任感明显加强,更多大学生懂得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其二,崇尚孝悌,强调家庭责任。孝悌是孔子所谓“仁”的根本所在。由于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很多都知晓父母养育之不易,想要报答父母,这对以后承担起家庭责任也有着充分的准备。其三,提倡忠恕之道,强调对他人的责任。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是尽己为人,指的是爱人就要对人竭心尽力,诚实负责。恕是忍耐和互让,即“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是调查中仍存在不乐观的情况,部分大学生仍存在对他人的责任感忽略,对集体的责任感忽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的忽略。由于多为独生子女,很多大学生在与他人相处过程中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他人的事情不看重,不能将他人交代或拜托的事做好。在班级与同学的相处中也会出现没有集体荣誉感,将个人的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的问题。其四,强调对社会、国家的责任。孔子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大部分被调查者能够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具有较强的社会意识及政治敏感度,同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不关心国家,不关心时事,生活在自我的狭小空间内。
虽然如今我们处于一个和平的年代,但不能因此就丢了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雄心壮志。相反,责任心在我们这一代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无论是对自己,对家庭还是对社会,我们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对于如何解决一小部分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缺乏责任感问题,我觉得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通过家庭教育。我们的父母不能因为溺爱而忽略大学生作为一个新生社会群体的独立性,责任心。我们要学着承担责任,了解什么是责任感,如何做到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甚至对社会负责。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增强自身的公民意识,知道作为一个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需要为他人及国家尽到自己的什么义务。另一方面则是学校的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可以开展关于感恩的一系列活动,另外,学校也可以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融入社会,看到社会上人们的各种不易,从而知道该对自己的未来,国家的未来负责。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承担,我们肩上的担子其实很重。
作为儒家伦理的核心概念,“仁爱”也是当代学者公认的儒学精华所在。在儒家思想中,“仁爱”体现了其深刻的民本主义思想,在今天的中国仍然有其合理内核。胡锦涛提出的“八荣八耻”也将传统道德美德更为具体化。可见,道德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亦为我们炎黄子孙所必须的。当代大学生的道德问题却不容乐观。在对是否能在别人遇到需要帮助的情况时提供积极帮助这一问题的调查中,只有69.51%的同学是乐意提供帮助的,而竟18.85%的同学选择漠不关心。这与我们的期望值相差甚远。另外在对诚信问题的调查方面,情况也是比较糟糕的。45.36%的同学在被问到考试时有人向你寻求帮助时你的态度这一问题时选择视情况而定;只33.43%的同学选择坚决不理睬;有27.39%的同学选择给予帮助。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不够,不能做到自律自立,缺乏正确的道德信仰。另外我们在访谈中发现,部分大学生心理耐受力不强,意志力薄弱,缺乏良好的心态。
道德问题并不是能够一蹴而就解决的。它是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的。针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道德问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首先从学校出发。大学的课堂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的课堂,同时也是对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构建的课堂。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一积极资源,利用这样的课程向当代大学生展示传统美德及正确的人生态度。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课堂之中,让大学生了解并懂得正确价值观的构建。当然不能仅关注大学课堂,应该从幼儿园开始,从我们踏入“校门”的那一刻开始,老师及学校就应该从方方面面引导学生如何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有素养的人。其次从自身做起。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更多地需要我们自己意识到其重要性,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提升自身道德水平,如日常生活中的公交让座,路上帮扶摔跤之人,将道德观念渗透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除此之外,我们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自身的各个方面,同时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做一个全面发展的新世纪大学生。
大学生的学习观就是大学生在总结以往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有关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目的等方面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它主要反映的是大学生对与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这些问题,大学生的学习观对大学生学习有重要影响,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力。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总体上看属于现实的学习观,分数主义、文凭主义、学历主义的观念几乎流行于每一所大学,大多数大学生并不能将学习摆在大学生活的第一位,很多同学进入大学只想混个大学文凭,有的是为了以后找到好工作,更有甚者是并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为什么上大学,上了大学之后就一个证接一个证地考,也不知道考这些证的目的是什么。这种学习观虽然功利,虽然缺乏境界,但却是一种合理、合法、并且是普遍存在的价值观。事实上,不仅是学生自己,包括学生的家长,甚至是老师,都认为大学的学习就是为了以后能谋取理想的职业。当代大学中“逃课挂科”成了热门现象,很多大学生存在“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状况,而逃课的学生大多用这些时间在宿舍上网、打游戏和睡觉。还有不得不提的一点即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很大一部分同学作业都懒得思考。网上搜索答案复制粘贴,借同学的抄写,直接打印出来,脑子根本就用不着思考。至于学习上遇到什么问题,第一时间就是百度。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学习效率和思维能力的提升。这些现状都是很令人担忧的。 俗话说“在其位,谋其职”,现如今我们的社会角色是学生,就应该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即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而不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在当今知识经济暴涨的时代,我们应该意识到学习己经成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手段,要在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立足,必须要有足够的知识基础,并借此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针对大学生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第一,从刚入学开始,学校就开始引导大学生制定一份适合自己的人生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等。并在接下来的大学生涯中,督促其一步步朝着自己的目标靠近。第二,在课堂问题上,一方面,大学生需要明白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为了踏出校门后的就业,应该努力地学习,争取拿好成绩。另一方面,老师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增强互动性,能点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第三,在学习方式上,教师引导学生转变现有的学习方式,另外学生应多通过自己思考解决问题,从中获得学习成就感,不断刺激鼓励自己独立思考。
“和谐”是21世纪的主题,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是我们注重的方面之一。人际交往也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能以客观、积极的态度正视现实、认识自我、评价他人,具有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具有重要的的意义。无论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出发,还是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虑,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都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一些高校校园内人际冲突事件的浮出水面,大学生在社会交往中的失态行为的显现,越来越多的研究对准了大学人际关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大学生能够处理好与父母朋友的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氛围。虽然大部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不存在太大问题,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满意度较低,部分大学生存在恐惧社交的情况,有的觉得自己较孤独,没有朋友,也有少数大学生存在功利主义的社交状况,更有甚者会发生结伙打架斗殴等不和谐的现象。
针对大学生在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办法:首先,让当代大学生学会遵循正确的交往原则:一要做到平等尊重,无论交往对象相貌、家境怎样,都应一律平等相待,并抱以尊重的态度。二要做到真诚待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在与人交往时应以诚相待,虽然现如今很多现象让大家在交友时都会多一个心眼。但是大学生应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相信在这个世界上不好的现象只是极少数,大多数人在与人交往时都是真诚的。三要做到理解宽容。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能自私自利,只为自己着想。同时要学会宽容,宽容是世界上最大的美德。四要做到互补共进。无论是和什么样的人交往,最好的交往效果就是能够做到互补共进,互相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其次,在与人交往时要注重人际交往技巧,掌握与人交往的艺术。首先,在与人交往时应找双方感兴趣的话题,找所谓的共同语言,以此来增进彼此的感情和交流。其次,在交往时应做到讲礼貌,给别人留一个好印象,为自己塑造良好个人形象。再次,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变得多样化,同时社会压力的加大使得有幽默感成为了许多人在择友时的一项重要要求。因此,幽默在人际交往中也显得愈发的重要。
所谓和谐人格,指的是构成人格的知、情、意、行等组成要素在个体人格系统中比例恰当、各得其所和协同作用,从而使个体在思想和行动上形成稳定的、持久的、和谐的倾向性特征。和谐人格的特征可以概括为:第一,整体性。指的是和谐人格的完整性,即构成人格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组织要素是一个有机整体。第二,协调性。指的是和谐人格的内部的各个要素之间协调一致、相互平衡。第三,社会性。和谐人格是在个体社会化进程中形成的。我们做此次调查的目的,一方面是希望通过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人格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方法解决。另一方面我们希望通过调查查找出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现状与我们所说的和谐人格之间的差距。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距离和谐人格依旧有差距。希望在社会大家庭的帮助下,在大学生自身的努力下,能够克服不良缺陷,尽早拥有理想人格,成为新世纪优秀的大学生和合格的公民。
参考文献:
[1]刘辉.儒家理想人格略论.社会科学战线,2005.
[2]窦建鹤.先秦儒家理想人格探析.吉林大学,2008.
[3]刘天祥.传统儒家思想中有关责任伦理研究的评述.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4]陈彩利.先秦儒家孝文化与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
[5]张向任.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